同胞互訪交流熱
大年圖為福建省雜技團表演精彩雜技節目。圖片為主辦方提供。
初一、初二在澎湖演出4場後,福建省雜技團一行7日返回福州。這是福建省雜技團第十次在春節期間赴澎湖演出。
福建省雜技團團長塗國柱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此次演出的動人點滴:「澎湖第一場演出,連過道都坐滿人,演出倍受歡迎」,「精彩演出感動觀眾,送的黑糖糕太好吃了,感謝澎湖鄉親」,「感受雜技魅力,共享閩臺親緣」……
此次福建省雜技團為澎湖鄉親精心奉上賀新年、賀新春的雜技專場晚會《幸福啟航》。晚會以「憧憬——啟航——夢想」三段式篇章,由《繩技》《抖槓》《地圈》《空竹》等約20個獲獎、經典雜技節目組成,演職人員多達91人。
福建省雜技團編導、《幸福啟航》總導演鄭巧莉說,《幸福啟航》是該團為澎湖鄉親全力打造的以海洋文化為主題、以船員工作生活為主要表現形式的新劇目。值得一提的是,他們把即將赴西班牙比賽的節目《繩技》《空竹》也融入劇中。《幸福啟航》通過精心的藝術編排,以高難精湛的雜技技巧、炫彩奪目的舞美效果、身臨其境的演出場景,表現了船員戰勝風浪、勇往直前、達到幸福彼岸的感人情景。
澎湖縣長賴峰偉表示,兩岸文化春節交流已邁入第12年,成為鄉親最期待的春節盛事,感謝福建雜技團不辭辛勞遠道而來,為鄉親帶來高水平節目,讓鄉親感受年節歡樂氣氛。
此前,福建省雜技團自2008年起9次在春節期間應邀赴澎湖演出,共完成55場公演,為超過5萬人次當地觀眾獻藝,成為澎湖鄉親不可或缺的「春晚盛宴」。
塗國柱說,雜技藝術生產周期長、創新難,面對的又是相對固定的澎湖鄉親,為了讓他們感受到不一樣的精彩和驚喜,團裡每年投入大量經費,進行長時間刻苦訓練和精心編排。
據介紹,福建省雜技團在澎湖的每次演出都非常成功,演出前一個半小時,就有大量鄉親在演藝廳前廣場排起長隊。容納1000人的演藝廳人山人海,連過道上都坐滿了觀眾。不少觀眾成了每年必看演出的鐵桿雜技粉絲。
福建省雜技團藉助閩臺文化交流的地緣優勢和福建雜技品牌優勢,曾連續3年派出強大陣容赴金門演出,連續2年赴馬祖演出,還應邀赴臺中市參加第三屆海峽論壇閉幕式演出,臺北、臺南、高雄等地也留下福建雜技人的足跡。塗國柱表示,今後該團將繼續加強雜技藝術創新,積極參與閩臺文化交流。
攜手祈福「呷平安」
2月19日,2019泉·澎「乞龜」民俗文化活動在福建泉州舉行。圖為澎湖縣縣長賴峰偉(右)和泉州市副市長周真平共同為大「米龜」點睛。 孫虹 攝
「摸龜頭起大樓,摸龜嘴大富貴,摸龜身大翻身,摸龜腳吃不幹,摸龜尾吃到有頭有尾。」19日正值元宵佳節,福建泉州天后宮內人潮湧動,古樂悠揚,前來參加2019泉·澎「乞龜」民俗文化活動的數百名兩岸信眾攜手祈福,祈願家庭和樂、兩岸和平。
「澎湖和泉州自古就是一家人,因為『乞龜』,兩地有了更多交集。」時隔17年後重返泉州的澎湖縣縣長賴峰偉頗為感慨。2002年7月,他曾帶領澎湖天后宮進香團直航泉州,開啟了海峽兩岸「小三通」宗教直航的「破冰之旅」,打開了泉澎兩地文化交流的新局面。
「乞龜」民俗在閩南地區流傳已久,用手從頭到尾摸遍「米龜」全身,祈求一年風調雨順、幸福安康。 孫虹 攝
在閩南地區,龜崇拜習俗由來已久。「乞龜」最早起源於泉州,200多年前傳到澎湖,並在澎湖得到傳承和發揚光大,在發源地泉州卻一度失傳。2007年,時任澎湖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的歐修智多方聯繫,終於促成「乞龜」民俗重回泉州。
從那時開始,泉·澎「乞龜」民俗文化活動連續舉辦了12屆,生動展示了兩地共同的民俗風情,傳播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兩岸交流合作搭建起了一座吉祥的「文化金橋」。歐修智認為,「乞龜」增進了泉澎兩地的情誼,兩岸得以攜手將這項傳統民俗代代相傳,同時結合公益,也可以幫助到很多需要幫助的人,可說是意義非凡。
賴峰偉表示,「乞龜」已從澎湖民眾祈求家家戶戶平安、風調雨順的民俗,轉換成兩岸和平契機的一個基石,希望「乞龜」活動能夠長長久久舉辦下去。
當天,在為象徵福壽安康的「米龜」點睛揭彩後,重達5.39萬斤的「大米龜」立即被現場民眾圍得水洩不通,大家排隊依次上前,用手從頭到尾摸遍「米龜」全身,祈求平安。
「淺淺的海峽隔不斷兩岸同胞的骨肉深情,泉澎兩地的這種的文化交流,將進一步加深兩地鄉親的情感聯繫,共同推動和不斷拓展兩岸交流和合作。」泉州市副市長周真平表示,我們期待泉澎兩地真心交流、真誠合作,不斷拓展文化、旅遊、商貿等交流領域,打造更多符合兩地特色的交流合作品牌,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讓祥瑞之氣充盈兩岸、福蔭兩地。
據泉州天后宮文物保護管理處副主任黃澤陽介紹,祈福活動將持續到農曆正月十七,到時這些米將會分發給民眾,尤其是通過慈善總會和總工會分發給敬老院、孤兒院以及困難民眾,讓大家帶回家分食,寓意「呷(吃)平安」。
商再續兩地宗教直航
澎湖縣縣長賴峰偉攜澎湖縣政府民政處處長成萬貫、旅遊處處長陳美齡等一行8人19日到訪泉州,參加2019泉·澎「乞龜」民俗文化活動揭彩點睛儀式,並商榷澎湖天后宮與泉州天后宮之間的媽祖會香回訪活動。
據悉,泉州澎湖媽祖會香回訪活動將有望於今年7月舉行,屆時澎湖天后宮信徒將恭請媽祖聖駕專船赴泉州天后宮進行為期3天的會香活動,泉州天后宮媽祖聖駕及護駕團將隨船回訪澎湖,並在澎湖天后宮共同舉辦兩岸媽祖祈安法會。
賴峰偉在2002年擔任澎湖縣縣長時,就推動澎湖與泉州的宗教直航。那一年,他帶領257名澎湖媽祖信徒乘坐「超級星」號客輪從澎湖直航泉州後渚港,實現了澎湖到泉州的客輪首航。兩天後,該客輪又載著澎湖媽祖信徒以及19位泉州人和他們護駕的泉州天后宮媽祖駛回澎湖,完成了兩地直航的「破冰之旅」,也開始了兩地雙向熱絡的交往。
時隔17年後重返泉州,回首澎湖與泉州兩地之間的交往互動,賴峰偉感慨良多。「兩地『同根、同源、同種』,自古就是一家人。特別是2007年起攜手連續舉辦了12屆泉·澎『乞龜』民俗文化活動,為兩地交流合作打下了基石。」
賴峰偉表示,此次重啟的兩地天后宮媽祖會香活動,希望將來能常態化舉辦,藉此進一步加深兩岸民眾的情感聯繫,推動和拓展澎湖和泉州兩地乃至兩岸文化、旅遊、商貿等領域的交流合作。
賴峰偉亦坦言,目前大陸遊客到澎湖觀光並不方便。因此,除了商榷兩岸媽祖會香事宜外,他此行到訪福建還致力於推動福建與澎湖之間的海上及空中直航,深化兩地人員往來,「希望福建鄉親多『回』澎湖走走看看」。
中共福建省委書記于偉國18日在福州會見賴峰偉一行時指出,希望雙方持續在經貿文化、觀光旅遊、民間交流等方面擴大合作,多做有利於兩岸民眾的事,實現互利共贏。
閩臺一家親 互利共發展
18日,省委書記于偉國、省長唐登傑在福州會見了澎湖縣縣長賴峰偉。省領導梁建勇、周聯清、郭寧寧參加會見。
于偉國對賴峰偉一行來閩表示歡迎。他說,「兩岸一家親」、閩臺親上親,兩地淵源深厚,交流暢通密切,合作空間日益拓展。當前,福建正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對臺方針,發揮福建獨特優勢,積極先行先試,深入推進閩臺融合發展,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祖國和平統一作出更大貢獻。希望雙方持續在經貿文化、觀光旅遊、民間交流等方面擴大合作,多做有利於兩岸民眾的事,實現互利共贏。
賴峰偉表示,雙方密切交流合作,取得許多積極成果,也積累了不少經驗做法。今後將一如既往地堅持「九二共識」,通過拓展與福建在海上、空中的直航通道,不斷深化人員往來、共享旅遊資源、保護海洋資源,共同增進兩地民眾福祉。
兩岸「四通」成熱題
短短30天的時間內,金門縣縣長楊鎮浯、臺置連江縣(馬祖)縣長劉增應、澎湖縣縣長賴峰偉「接踵」訪福建。
19日,正率團訪問福建的賴峰偉出席了在泉州舉辦的2019泉·澎「乞龜」民俗文化活動。在談及「乞龜」民俗時,他表示,「乞龜」已從澎湖民眾祈求家家戶戶平安、風調雨順的民俗,轉換成兩岸和平契機的一個基石,希望「乞龜」活動能夠長長久久舉辦下去。
今年1月,楊鎮浯率團參訪福建的泉州、廈門等地;2月13日,藉由參加第十七屆「兩馬同春鬧元宵」活動,劉增應率馬祖交通旅遊局、環保局等用4天時間密集走訪了福州市連江縣、馬尾區、莆田市、泉州市等地,並參加了第五次榕馬磋商會。
對此,專家分析稱,兩岸「四通」已成為當前閩臺融合發展的熱門話題,吸引金馬澎縣長競相來訪。
目前,福建正繼續促進閩臺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發揮對臺特色優勢,在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以及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上先行先試。
楊鎮浯期盼,福建和金門在已有的良好合作基礎上,在觀光旅遊、特色產品營銷、海域環保治理等方面進一步深化交流、拓展合作,早日實現通電、通氣、通橋。
楊鎮浯說,金門已成立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專案辦公室,期待在兩岸共同努力下,實現打造「廈金共同生活圈」的目標。
對於兩岸「四通」,劉增應表示,「我們非常支持兩岸『應通盡通』。」
劉增應也指出,實現馬祖與福建通水、通氣、通電、通橋都是未來的目標,馬祖民眾樂觀其成;現階段更務實、更積極的做法是落實經貿、交通交流。希望通過便捷的「小三通」航線,加上馬祖提出的住宿補貼等系列旅遊優惠政策助力,鼓勵更多福建居民到馬祖旅遊或經過馬祖到臺灣。
賴峰偉則表示,將通過拓展與福建在海上、空中的直航通道,不斷深化人員往來、共享旅遊資源、保護海洋資源,共同增進兩地民眾福祉。
來自金門的臺灣青年孟憲霆認為,兩岸「四通」推動閩臺融合發展邁入新階段,也將給金馬澎三縣帶來實質的發展機遇。
歡迎大陸朋友到澎湖旅遊
圖為澎湖縣旅遊處長陳美齡發言 李思源 攝
15日,澎湖縣政府旅遊處處長陳美齡率團在廈門舉辦記者會,宣傳澎湖一年一度的品牌觀光活動「2019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
「這是今年花火節的首場推介會,澎湖海上花火節舉辦17年來,第一次來大陸舉辦推介會。」澎湖縣觀光協會理事長陳仁和介紹,第一站選擇廈門,是因為這裡民生民俗與澎湖相近,「從廈門開始,希望能通過這樣的推介交流,讓澎湖能夠走進更多遊客的心中。」
圖為澎湖方面介紹海上花火節情況 李思源 攝
2019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訂於4月18日至6月27日每周一、四在澎湖馬公觀音亭舉辦,並增加5月12日母親節等節日加場,共計22場次。據介紹,除了有絢麗精彩的花火外,開幕當晚還將由專業團隊帶來無人機展演,與煙花秀搭配串場,將代表澎湖的元素用3D立體的方式向觀眾呈現。
陳美齡向中新網記者透露,她也正在積極推進廈門、澎湖之間旅遊方面的合作交流。今年1月2月,她曾兩度來到廈門,就廈澎兩地旅遊合作議題,與廈門市旅發委進行座談交流。「我們還談到,如何啟動廈澎兩地郵輪復航,及空運的部分。我想,雙方交流一定要更密切一些,從旅遊開始是最恰當不過的。用旅遊的方式交流,拉近彼此的互動,更能促進兩岸人民的交流。」
圖為廈門市旅發委副主任陳桂林發言 李思源 攝
廈門市旅發委副主任陳桂林介紹,此次海上花火節還將首次作為廈金澎旅遊節的主題活動項目之一共同進行推廣。「我們相信,這也是廈門澎湖旅遊界攜手共創佳績的開始。」
據悉,另有兩場澎湖海上花火節推介會將於澎湖、臺北召開,後續澎湖方面也將配合廈金澎旅遊節,在大陸其他城市進行推介。
(策劃編輯:任媛;根據新華社、人民日報、中新社、福建日報等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