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田傑雄)據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自8月中旬起,大蔥已經連續13周在蔬菜價格漲幅排行中榜上有名。三個月來,大蔥價格從每公斤3.07元漲至4.24元,有批發商告訴新京報記者,如今的蔥價堪稱近5年來的市場最高價,已調運多產區大蔥平抑北京蔥價。另外,記者獲悉,目前供給北京市場的主產地山東,平均每公斤大蔥的收購價也在2元以上,有農戶介紹,對比往年同期,大蔥「身價」翻了不止一倍,「賺到了些錢,想著將手裡的大蔥趕快出手,以後市場什麼樣誰說得準?」
三個月來,大蔥價格從每公斤3.07元漲至4.24元,創五年來新高。
7月份未現價格拐點 蔥價連漲6個月
11月5日,在北京豐臺區左安門外附近的社區便民店裡,每三四根大蔥被綁為一捆,標價為3.99元。擺在旁邊裝在盒子裡的淨蔥價格更高,每斤達4.98元。「合著算是一根蔥一塊錢了。」來店裡買菜的林女士說自己不常買蔥,作為調味品平均一兩周才來買一次,「最近都這個價,比往年貴了不少呢,畢竟去年這時候大概這一捆也才七八毛錢。」
事實上,據農業農村部官方數據顯示,在近兩周以來蔬菜價格排行中,前四個位次被蔥姜蒜這類調味蔬菜佔得三席,同時,大蔥也已自今年第33周起,連續13周位列蔬菜價格漲幅排行榜中,平均下來每周漲幅約為2.53%。
在北京豐臺社區菜店,每斤淨蔥售價為4.98元。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攝
另一邊,從商務部全國農產品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上記者也看到,單單就北京市場而言,大蔥價格通常在每年3月至7月呈上漲走勢,7月過後,隨著山東大蔥集中上市,大蔥的價格走勢會出現拐點,隨後一路跌至年底。
而在今年,北京多家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大蔥價格從4月份起便一路高歌猛進,到7月份也並未出現價格拐點,時至今日,大蔥價格已經連漲約6個月。
批發商多產區收購 平抑北京蔥價
在北京新發地市場,普通大蔥主要來自山東、河北以及內蒙古多地。近幾日來,大蔥均價約為每公斤3元。
毛永席是北京新發地市場上主營大蔥的經營大戶,最近兩個月來,她每天經手銷售的大蔥有200噸-300噸。她告訴記者,如今的蔥價,應為2015年以來的最高價。
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2019和2020年大蔥價格走勢。網絡截圖
「大蔥從4月份起就一直在漲錢,這個時候市場上更多的是東北產的大蔥。往年山東蔥會在7月大面積上市,市場上的大蔥價格也會跟著回落。其實2015年之後,大蔥的價格偏低。像去年,大蔥每斤的批發價基本在3毛到8毛間,賣不上錢,種植戶就會減少種植面積,今年又加上上半年雨水比較多,大蔥主產區受災,這才造成蔥價上漲。」在毛永席看來,蔥價上漲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作為大蔥主產區的山東,在今年受到災情影響,在這一季並沒能完全補足市場缺口,導致市場大蔥供不應求。
毛永席告訴記者,自己的山東蔥多來自山東青島平度。擱在往年,自秋季以後山東大蔥會「包圓兒」北京市場直至年底。「不過今年,到現在,北京市場上除了山東蔥,還有內蒙古、東北、河北的大蔥。主要是山東蔥少嘛,所以我們要用其他產區的蔥來補這個缺口,也是為了不讓山東蔥的價格繼續走高。」
大蔥價格上漲與主產區上市數量減少有關。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攝
未來大蔥價格是否還將繼續上漲?毛永席說這要看12月份江蘇產區大蔥的收穫情況。「如果正常收穫的話,蔥價有希望能維持現狀,但出現明顯拐點的可能性不大。」
產地價較往年同期翻倍 農戶盼儘快出手
儘管在大批發商看來,後期蔥價相對穩定,但在產區普通農戶眼裡,只有將手裡的蔥快速出手,賺到了錢,心裡才能踏實。
在山東棗莊滕州市,宋桂修是一家種植合作社的負責人,據他介紹,在往年同期,當地大蔥每斤收購價約為3、4毛錢,「再往後臨近年底,價格能稍漲至4、5毛,要是過了農曆新年,這蔥就沒人要了。」宋桂修說,今年合作社的大蔥與去年的種植面積基本持平,約有幾十畝地,但農戶個人就種得少多了,「去年價格很低,都覺得種蔥不掙錢。」
價格低時,大蔥如何銷售?宋桂修說,通常合作社種植的大蔥約有7成都運往了當地加工廠,加工成高端輸出或是調料包,只有約3成初級毛蔥被賣往市場。
宋桂修告訴記者,現階段在當地,包括整個山東,每斤大蔥的地頭收購價幾乎都維持在1元左右,較往年價格翻了一倍多。這個價格在宋桂修記憶中還不是當地大蔥的最高價,他向記者回憶起約莫六七年前,當地每斤蔥可達到2、3塊錢。
「但我覺得這大蔥,每斤7、8毛錢還算是正常價,1元多錢其實是有些偏高了。」宋桂修覺得後續市場行情說不準,「不太看好,還是想快些出手。」
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編輯 唐崢 校對 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