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是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有吃元宵的習俗。
湯圓這種食物,有時候也被稱為元宵。不少朋友以為元宵和湯圓是一種東西,只是南北方叫法不同。雖然元宵和湯圓都是由同一種食物演變而來,吃起來似乎也差不多,但由於製作工序等方面的差別,元宵和湯圓還是略有不同。本質區別在於元宵是「滾」出來的,湯圓是「包」出來的。
從前,北方人一般吃元宵,元宵是用乾粉滾制而成的,餡較小,粉較多,煮出來很實在,煮後湯較濃,表皮鬆軟,餡料有咬勁。而南方人吃的湯圓則是用糯米燙軟後,手揉溼粉包餡而成,通常餡都較大,皮則略薄,煮出來柔軟細膩。
那麼,既然都是食物,為什么正月十五叫元宵節,而不叫湯圓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元宵首先是一個節日,湯圓卻並不是節日,因為在元宵節這一天有吃湯圓的習俗,天長日久,一些地方的人就把湯圓這種東西也叫作元宵,元宵因此也有了湯圓的意思。
製作方法不同
元宵和湯圓完全不同,本質區別在於製作工藝:元宵是「滾」出來的,而湯圓則是「包」出來的。
元宵是以餡為基礎製作的,先拌好元宵的餡料,處理好的元宵餡料,切成小塊。然後把餡塊放入一個比較大的容器裡,倒上江米粉,讓元宵滾起來,隨著互相撞擊,江米粉慢慢沾在餡料表面逐漸變圓、變大成球狀,就成了元宵。
滾元宵
而湯圓的做法則像包餃子,先把幹糯米粉加水和成麵團,再用麵團去包餡料,團成圓形,做好後進行速凍,便於保存。湯圓多由機器製作。
所以,從製作過程看,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這是兩種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特色食品。
外觀有差別
元宵做好後表面會有「茸頭」,即麵粉浮粉,下鍋煮時麵粉融入水中,湯呈乳白色。元宵煮後迅速膨脹,比湯圓大。而湯圓皮是用幹糯米粉加水和成的面,抱團性較好,表面更光滑,煮製湯水清澈。
口感不同
從口感來看,元宵更有咬勁,有突出的糯米麵香味;湯圓則比較軟糯,糯香味不明顯。
說了這麼多,您現在能分清元宵和湯圓了嗎?
參考資料:
《元宵節簡介》中國網2018年9月8日
《元宵節燃燈始於漢代》 2013年4月4日《洛陽晚報》
《正月十五鬧元宵》新華網2015年7月28日
《元宵節為什麼在宋代是最盛大的節日?》 鳳凰網2015年7月29日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康鵬,圖片來自網絡)
下載齊魯壹點客戶端,關注本壹點號——說古談今,就能查閱以前的文章並能第一時間看到更新。
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