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優秀的影視劇,離不開外景地的悠久歷史文化展示。
最近,海南本土緝毒題材電影《無毒島之狩獵行動》在海南省文昌市取景,將海南第二大騎樓老街——文昌市鋪前鎮騎樓老街作為拍攝地,充分凸顯了騎樓百餘年歷史的真實風貌,顯然已成為居民與遊客們回憶那個久遠年代的「活化石」。
如今的文昌鋪前鎮騎樓老街閒悠且充滿溫情。許爾生攝影
南洋風情的騎樓建築讓人充滿想像與好奇。12月25日,鳳凰網海南影視報導組探訪文昌市鋪前鎮,重溫那些人、那些事,與當地居民共同觸摸滄桑厚重的騎樓文化。
「華僑之鄉」散發出濃濃的古樸
上個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可說是鋪前歷史上的黃金歲月。當時的鋪前鎮因為南洋騎樓街道剛剛建成,嶄新華麗,街上車水馬龍,商貿興隆,港口商船漁船雲集,貨物進出頻繁。
由於鋪前港水深面闊,比海南省城——海口市長堤路港口更加便利裝卸。東南亞各國及兩廣的貨物大都直運鋪前,甚至海口一些貨物也要從鋪前轉運進貨。另外,當時海口鐵橋還未建,因此海南東線縣市也來鋪前進貨。
鋪前港依然呈現一片繁忙的景象,不遠處就是即將開通的鋪前跨海大橋。許爾生攝影
如今走在街道上,仿佛可以看到當年的商鋪林立、百業興旺的繁榮場景。
「東奔西走,不如鋪前和海口。」這是每一個鋪前人耳熟能詳的口頭禪,88歲修表匠符福琚便是返鄉熱潮中選擇鋪前鎮作為居住地的一員。
「我是在1948年的時候,來到鋪前居住的,到現在已經70年啦!」符福琚用海南話告訴鳳凰網海南影視報導組。
符福琚老先生向鳳凰網海南影視報導組講述往昔歲月。許爾生攝影
這些帶有歷史印跡的騎樓成為吸引外來遊客的亮點。許爾生攝影
符福琚原籍在文昌市抱羅鎮,談及為何來到鋪前鎮居住時,他說,那時候的鋪前鎮是海南的大港口,是文昌市的「華僑之鄉」、「魚米之鄉」,很多人都願意來到這裡居住。而如今,已不見昔日車水馬龍、南來北往的陣陣喧囂,沉澱下來的是寧靜而濃濃的古樸,以及那份關於滄桑厚重文化的深遠記憶。
有資料顯示,鋪前鎮位於海南省文昌市最北部,是海南的「島中之島」。鋪前老街始建於公元1895年,1903年重新規劃,形成東西和南北走向的「十」字街,是海南保存最完整、南洋建築風格顯著的百年老街。
獨特建築風格成影視劇「寵兒」
時光流轉,歷史遷移,古建築物隨著時間風化崩落。老街不斷地被修補、改建,但依然煥發出古建築的獨特風華。
老街兩旁有南洋騎樓風格的鋪店133間,樓頂注重裝飾,陽臺、花欄各具特色,柱梁、峰頂美麗絕倫,建築立面、柱體、牆面圖案竟無一雷同,中西合壁的立面裝飾、匠心獨運的細微處理手法形成了鋪前老街的獨特建築風格。
騎樓老街成為電影《無毒島之狩獵行動》外景地。劇組提供
由於保存尚好,具有上世紀20年代廣州等大城市的底韻,珠江、八一等影視製片廠都先後選中了這條老街作為外景地,分別攝製了《南海潮》、《南海長城》、《小螺號》、《寸草心》等數部影片和《五星級酒店》、《馮白駒》、《解放海南島》等電視劇,並無不稱讚這條老街的難得之處,劇組千叮萬囑當地人要保護好建築風格。
2018年10月至12月,《無毒島之狩獵行動》劇組多次到文昌市各個拍攝點進行取景,組織專人進行現場環境音錄製,確保當地文化的真實性。
當鳳凰網海南影視報導組徜徉在老街的騎樓下,靜靜感受那份滄桑。夕陽西下之時,躺在椅子上慢慢回味曾經的華燈璀璨。
老街將被打造成騎樓商業街
鋪前老街是20世紀初鋪前甚至海南歸僑為家鄉建設的商業建築,街東西向呈弧形直通鋪前港口,如一張漂亮的長弓,並包含著聚財斂物的吉祥寓意,老街建設之初的傳統文化思想和致富願望盡蘊其間。
鋪前鎮人民政府副鎮長韓丁衍接受鳳凰網海南影視報導組訪問。許爾生攝影
12月25日,鋪前鎮人民政府副鎮長韓丁衍告訴鳳凰網海南影視報導組,老街及其自然、人工的環境,體現著傳統的城市文化價值,是鋪前甚至整個海南社會文化發展的生動見證。它是鋪前鎮傳統城市文化的生活寫照,也是100多年以來鋪前老街人們生活的承載體。同時,它又是海南保存最完整、具有南洋建築風格的百年老街。
百年來雖歷經風雨,但依然古色依舊,風範尚存。鋪前老街已經成為鋪前歷史文化名鎮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獨特的建築和濃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西文化的結晶,被喻為「瑰寶文化的明珠」。
「歷史不可複製,鋪前老街是一條集南洋文化、瓊北文化及鋪前本地文化於一體的特色街道。」 韓丁衍說,下一步鋪前鎮將逐步修繕老街的建築,引進企業投資,採用「企業+政府+居民」的模式打造文昌特色的騎樓商業街,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老街的南洋騎樓式建築風格富有藝術性、文化性、區域性,吸引了許多畫家和古建築專家前來觀摩。有業內人士認為,鋪前騎樓老街不光可以作為影視外景地,甚至進行相關的旅遊項目開發。(曾巧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