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邊淳一的「鈍感力」,究竟誤導了多少人?

2020-12-16 前瞻網

(圖片來源:攝圖網)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艾菲的理想(ID:xiaoyaolsh),作者:艾菲

《鈍感力》是日本作家渡邊淳一在2007年出版的隨筆記,當時上市半年銷售就已百萬,直到現在還要很多人在看,是一本超級暢銷書。 

在這本書裡,渡邊淳一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 – 鈍感力,也就是與敏感相反的能力,並認為這種能力能給我們帶來很多很多的好處。 

然而,事實真是這樣嗎?

—    1  —

渡邊淳一的觀點

渡邊淳一說,在現代社會中,性格敏感和心思敏銳的人容易受傷,所以我們要修煉自己的「鈍感力」。

修煉鈍感力會為我們帶來如下好處:

1)從身體角度講

同樣是被蚊子叮了,敏感的人感到痛癢難耐,不停抓癢,結果皮膚被抓破了,讓痛癢更添難過;而鈍感的人呢,則對蚊子叮咬毫無察覺,依然做著自己正在做的事,蚊子叮咬於他而言只似清風拂面。

2)從工作角度講

兩個下屬都被老闆批評了,敏感的人痛苦不安,心裡不斷揣測老闆是不是不信任自己了,更有甚者,可能會想老闆是不是要解僱自己了,於是內心糾結,晚上輾轉反側,無法安眠。

而鈍感的人呢,他根本沒將老闆批評當一回事兒,甚至很快就將老闆批評忘到了腦後,他到時吃飯,到時睡覺,按時上班,照常工作,生活的十分自在。

3)從人際關係角度講

敏感的人對於朋友說的話,做的事,甚至是背後的意思都會去細細揣測和思索,而鈍感的人呢,即使是聽到了朋友說的不中聽的話,聽完後也能馬上拋諸腦後。所以,鈍感的人可能更能與朋友保持長期良好的關係,也更不容易受到傷害。 

4)從男女關係角度講

如果你在跟一個極其敏感的對象談戀愛,你跟她說話時就要小心謹慎,因為她可能會依據你的話而去做種種不靠譜的推理,甚至想像。而如果是跟一個鈍感的人談戀愛,你就會輕鬆很多,即使你說錯了,她可能都還未察覺。所以,鈍感力能讓兩個人在戀愛中走得更遠,也能幫人們在婚姻中走的更好。

依據渡邊淳一的這些分析,鈍感力的確十分有用,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該訓練的能力,當年看過這本書後的我也十分認同。

但現在,當我再回頭看這些論點和論據時,我發現渡邊淳一的「鈍感力」其實是一種很大的誤導。

—    2  —

這是一種誤導

為什麼我會直接挑戰著名作家,並說他說的內容是一種誤導呢?

原因有二:

原因一:每個人究竟是鈍感還是敏感,這是人格特質,也是天賦特點。 

敏感與鈍感就像是「大五人格」的五個方面(盡責性、宜人性、情緒穩定性、開放性、外傾性)或是心理學家卡特爾的16PF人格一樣,它是一個人的人格特質,而人格特質往往是比較穩定和持續的。

雖然,沒有誰的人格是絕對穩定不變的,因為我們都會依據外在情境的要求或是為了實現某個目標而做出暫時性的改變,或「策略性改變」。

但是,深層次的、本質性的人格特徵,肯定是一個人身上能夠改變的所有東西中,最難被改變的一類。

舉例來說,一個非常內向的銷售,在平時與客戶相處時,往往會調動自己的情緒與感染力,與客戶打成一片,陪客戶用餐聊天。但是,當他回到家時,他那種與生俱來的「內向」人格又會重新顯露,甚至「變本加厲」。

同時,如從天賦理論來看,敏感也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

天賦是在我們3-15歲期間,在先天與後天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在我們16歲之後就基本定型了。

所以,不論是從人格角度,還是天賦角度,敏感都是一個人身上很難被改變的一種深層次的、本質的特質。

因此,想要徹底改變自己的高敏感特質,其實是所有可以走的路裡最難走的一條。

寫到這裡,很多高敏感的讀者可能都會心生絕望。其實大可不必,我們身上的確帶有很多與生俱來的東西,那些根本性的東西我們無需非要去改。相反,我們要去改變的是那些相對容易被改變的東西,比如:我們的思維方式、反應模式、心智層次、信念、看問題的角度等。

當這些東西發生改變時,你會發現,你依然可以在不改變人格特質的情況下,實現自己的目標。

原因二:我們身上的每一個特點,都是一把「雙刃劍」。

這是我很愛說的一句話。

記得一天下午,在我忽然頓悟這件事的時候,那種由內而外的喜悅。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很多,也放下了很多,而那之後的每一天我都對自己有了更多的接納與愛。

是的,我們身上的每一個特點,都是一把「雙刃劍」。所以,根本沒有所謂的優點和缺點,這個千百年來被我們當做信條的說法是錯誤的,我們身上所體現出的一切都不過是我們的特點而已。

而人與人的區別在於:你的特點組合是什麼?它們給你帶來的是痛苦多還是快樂多?你是如何理解並運用它們帶來的正面影響的?你是如何管理它們帶來的負面影響的?

所以,如從這個角度出發,你很快就會發現:鈍感雖能給人帶來各種各樣的好處,比如不易感知到各種各樣的痛苦,很難感知到別人的負面情緒等。

但同時,它也會給一個人帶來各種各樣的壞處。比如:很難感知到生活中的小確幸,很難體會到花的美、光影的躍動,也很難感知到別人的情緒,因此也就會有比較弱的同理心。 

相比之下,敏感雖然會給人帶來相當多的痛苦,比如:總能敏銳感知到別人的情緒,身邊人的情緒一旦不好,你就會受到影響,很難開心起來。總能感知到別人對自己的惡意、不滿或負面情緒,於是就活得非常辛苦。 

但是,敏感也會帶來非常巨大的好處,比如:你能感受到別人感受不到的美、聽到別人注意不到的旋律、看到別人發現不了的東西、感受別人感受不到的快樂與滿足。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敏感的人,他的痛苦是加倍的,同時,他的喜悅也是加倍的。

而從敏感轉化到鈍感,不僅是件極為困難的事,也是一件完全不必要的事,因為不論是鈍感還是敏感,它都能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好處和壞處,它都是把「雙刃劍」。

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還要在改變它上下那麼大的功夫呢? 

—    3  —

更有效的路徑

我們真正要做的其實是選擇一條更為有效的路徑。

這是一條怎麼樣的路徑呢?

這不是一條「霸王硬上弓」去強求改變人格的路徑,而是一條更有效更容易達成的路徑。它分為兩個部分:一方面是用好和放大敏感帶來的正面影響,一方面是減少敏感帶來的負面影響。

1)用好並放大敏感帶來的正面影響

什麼是敏感?

敏感的完整表達是:敏銳的感知力。 

那麼,敏銳的感知力能給一個人帶來哪些好處呢?

正如我們之前所說:那些擁有敏銳感知力的人,總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比如綠葉上的光影,花苞上的露珠,從而創作出更生動的畫作和藝術。

就像印象派畫家莫奈,他天天坐在自家池塘邊,觀察太陽在不同時間不同季節照在池塘睡蓮上的光影變化,然後仔細描繪下來,形成畫作。這就需要極其敏銳的感知力,否則怎能捕捉到不同時刻光影和色彩的微妙變化?

同時,擁有敏銳感知力的人,也能非常敏銳的感知到自己以及他人情緒與感受的變化,而這樣一種感知力就能轉化為「高情商」。 

什麼是「情商」? 

「情商」說的是:敏銳感知自己以及別人情緒的能力,以及管理自己和別人情緒的能力。 

所以,對於那些擁有敏銳感知力的人來說,他輕而易舉就已得到了「情商」的前半段能力 – 敏銳感知自己和別人情緒的能力。 

至於後半段,則可以通過學習知識、訓練技能去掌握。 

這樣一來,被很多人嗤之以鼻的「高敏感人士」不就能跟被很多人都嚮往的「高情商」人士劃等號了嗎?

不僅如此,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還曾說過能實現理想人生的人是「充分發揮功能的人」,而這些人的三個特性之一就是:比其他人更能深刻而強烈的體驗他們的情感,不論是積極情感還是消極情感。因為這些敏感性,這些人在生活中體驗到的東西會更加的豐富多彩。

而《未來簡史》的作者赫拉利也曾跟我們分享過一個公式:知識=體驗*敏感度。

最開始,他喝茶喜歡加糖,後來發現糖把茶葉本身的味道覆蓋了,於是減少了糖的份量,專門去體會茶。之後,他對茶的感覺變得越來越敏銳,體驗越來越豐富,最後他能輕易分辨出好茶與普通茶葉之間的微妙區別。

後來他說一個文明人要善於體察各種細微的感覺,否則你就是個粗人。而在這個沒有宗教信仰的時代,如果想要尋找人生的意義,就需要有足夠的體驗和敏感度。你要從經歷中獲得體驗,然後用體驗去改造自己,通過不斷的體驗對世界產生更深的理解,最終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可見,更高的敏銳度,不僅能讓我們擁有對人生更加豐富多彩的體驗和感受、讓我們比其他人更輕易擁有高情商的優勢、讓我們更有機會成為一個「充分發揮功能的人」,還能讓我們通過敏銳的感知力去加深對於世界的理解,並最終發生自己想要的改變。

2)減少敏感帶來的負面影響 

敏感的確是能帶來很多好處,但不可否認的是,它也可能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傷害。

很多人習慣將「敏感」與「玻璃心」直接劃上等號,或是將「敏感」與「情緒起伏不定」直接劃上等號,甚至很多專業文章也會這樣寫,然而,這真是對的嗎?

答案是NO。

為什麼?

因為,從「敏銳的感知」到「被感知到的東西所傷害」之間並非空無一物,這中間還存在著一個傳遞鏈,所以二者不能直接劃上等號。敏感可能會導致」玻璃心」,可能會導致「情緒起伏不定」,但是,它也可能不帶來「玻璃心」,不帶來「情緒起伏不定」。

這就是:從感知到想法,再到情緒的傳遞鏈。

舉例來說,假如你感到腰部疼痛 – 然後,你產生了一個想法「我是不是得了腰椎間盤突出?」 – 於是,你的情緒開始變得緊張,而後隨著時間推移,這種緊張演變成了恐懼、擔心、焦慮和害怕。 

這就是一個從感知到想法再到情緒的傳遞鏈條。

假如,你現在的感知沒有發生變化,也就是說你依然敏銳感知到了自己腰部的疼痛。但同時,你很想改變最終出現的負面情緒,這時你能做些什麼呢? 

顯然,你可以通過改變想法來改變這條傳遞鏈的結果 - 將你習慣了的悲觀想法改成樂觀想法,或客觀想法。 

如果這樣做,你可能很快就會意識到:腰疼的原因可能很多,雖然腰椎間盤突出算是其中一種,但更大的可能性卻是你昨天運動過度,有點腰肌勞損。

又或者,你意識到,就算真得病了,要做的也就是想辦法去治療。既然人生的本質是「無常」,我們都無法改變命運中註定的一些東西,那還不如坦然接受生活給予的一切,然後再去創造新的東西。否則,就只能被痛苦持續糾纏,終其一生都走不出來。

所以,對敏感的人來說,你並非真的無路可走 - 即使你改變不了敏感的人格特質,你也可以改變自己長期以來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想法,以及陷入到負面情緒裡的習慣。從而改變你的生活感受與工作境遇。

現在,讓我們來總結一下:我們對自己的人格特質或天賦特點,並不需要通過「霸王硬上弓」的方式去改變它。相反,我們要做的是:深刻的理解它、不帶評判的感受它,並最終接納它、欣賞它、愛它。

然後,再好好思考一下:究竟都有哪些路徑可以幫我們減少它帶來的負面影響,並用好和放大它的正面影響?

這才是正路,當你走在這條正路上時,你的痛苦會成倍的減少,你的喜悅會成倍的增加。

最後的話

看一件事,如果只看一面,那麼你心智模式就還停留在比較低的層次。

看一件事,如果你能看到兩面,那麼你的心智水平就達到了一個比較高的層次。

看一件事,如果你不但能看到兩面,還能看的通透、直擊本質,那麼你的心智水平就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看一件事,如果你不但能夠看得通透立體,同時還能想到踏實落地的解決之道,那麼你的心智水平就已達到了非常高的境界。

與君共勉。  

作者簡介

艾菲,《直擊本質》作者,全球認證優勢教練&個人成長教練,前美國財富五百強公司大中華區市場部負責人。關注微信公眾號:艾菲的理想(ID:xiaoyaolsh),夯實「思維躍遷」與「自我認知」兩大基石,成為真實且閃閃發光的自己。

本文來源艾菲的理想,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渡邊淳一:人生的下半場,拼的是鈍感力
    如果有人說你是個遲鈍的人,你會有怎樣的反應?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覺得被冒犯到,覺得對方在罵人。的確,「遲鈍」、「鈍感」這些詞,看上去就像是貶義詞,我們總喜歡別人說我們聰明、機敏。但是日本著名作家渡邊淳一卻認為,鈍感是人們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
  • 讀書筆記 | 渡邊淳一:鈍感力
    昨天花了兩個小時的時間讀完了渡邊淳一的《鈍感力》,全書總共一百多頁,大部分是在講故事,通過故事引出作者對於不同領域對「鈍感力」的理解和優勢。讀這本書是因為之前在某個公眾號上看過一篇跟職場鈍感力相關的文章,文章寫得很不錯,對於鈍感力這個詞也很新奇,又恰巧在閱讀軟體的推薦上看到了這本書,衝著渡邊淳一的名氣而讀。
  • 渡邊淳一:「鈍感力」,是過好人生的關鍵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把這能力稱之為「鈍感力」:「所謂鈍感力即遲鈍之力,亦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傷痛,而不要過分敏感。」在《鈍感力》一書中,渡邊淳一分析了在工作情感,面對芸芸眾生時,各式各樣的毛病時,擁有鈍感力的巨大好處,以一言而概之便是:鈍感力,是過好人生的關鍵。
  • 你必須具備「鈍感力」,才能持續的不要臉
    壞男孩的核心能力:鈍感力什麼是鈍感力?當然在這裡咱也不賣關子了,據阿文這幾年的觀察,現實中的壞男孩,一定是具備了一定的鈍感力,最後才能變成情場高手的。首先咱們來解釋一下,什麼是鈍感力。鈍感力這個詞,來源於日本的作家渡邊淳一,在13年的時候出版的書籍《鈍感力》,這本書我在大學的時候就拜讀過。在書裡,渡邊淳一將一種比較木訥,比較反應遲疑的能力,叫做鈍感力。比如說書中有這麼一個案例,說的一個神經外科的科室裡。科室的主任脾氣非常大,動不動就罵人。
  • 鈍感力,作家渡邊淳一一生推崇的智慧,為何說是現代人的解藥?
    在這個時代,沒有人可以置之度外,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沒有人可以旁若無睹,有時候敏感就等於脆弱,有時候木訥就等于堅強,鈍感力,不賦予神學,它是辯證後的智慧,無外乎於現代人的解藥。也許現在的你還不太理解鈍感力是什麼?也許現在的你還不太確信自己是否擁有鈍感力?也許現在的你還不知道如何獲得鈍感力?對照鈍感力的五項鐵律,你就會頓悟了。
  • 總是心累, 你也許應該提高鈍感力|每日罐頭
    提高鈍感力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日本的一位作家渡邊淳一在他的書中這樣說:「面對芸芸眾生各式各樣的毛病,有些人耿耿於懷,有些人不太在乎,有些人視若無睹。為了解釋這種思維模式,他提出了敏感的反義詞:「鈍感力」。什麼是鈍感力?鈍感力,其意為「遲鈍的能力」。但這裡的「遲鈍」,並不是說「你反應遲鈍,做事遲鈍」,而是特指「心態上的遲鈍」。換句話講,鈍感力讓我們對他人的嫉妒和責罵不敏感,對自己的失誤和挫折不敏感。
  • 渡邊淳一:幸福的人生,需要少一些敏感,多一些「鈍感」
    面對困難,敏感的人會選擇自暴自棄;而擁有鈍感力的人會選擇堅定信念,重頭再來。「鈍感力」就像是裹在人身上的一層保護色,它能幫我們屏蔽掉大多數傷害,讓我們能夠無視周圍人的目光和流言蜚語,毅然地朝著目標堅定地走下去。渡邊淳一在《鈍感力》一書中說:「世界上不僅僅存在敏銳聰慧這種才能。
  • 《鈍感力》讓你不再受困於情緒幹擾
    雖然不能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也沒法決定自己的性格,更左右不了突如其來的患難,卻可以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對痛苦、不快的鈍感力,不去在乎,讓自己的心在苛責和苦難面前粗糙一點,就一根毫毛也傷不了。正如日本作家渡邊淳一在《鈍感力》一書中所寫:鈍感力,是在社會生存基本的才能。一個人謹小慎微,凡事看得過重自尋煩惱的時代,已經宣告終結了。
  • 過度敏感,正在毀掉你:擁有不為小事動搖的鈍感力,才能成為贏家
    這樣的人,不需要同情,只需要指引。她缺少一種能力——鈍感力。1適度敏感無傷大雅過度敏感毀掉你的生活在介紹鈍感力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它的反義詞——「敏感」。這樣的狀態,就需要「鈍感」加以調和。周鴻禕曾說:人在年輕的時候,還是應該遲鈍點,讓自己的心變得粗糙點,能夠承受各種鍛鍊和痛苦。這一說法,和「鈍感力」不謀而合。
  • 《小丑》:鈍感力的缺失,讓他淪為DC漫畫電影的超級大反派
    在我看來,亞瑟的最終黑化,主要是由於他的「鈍感力的缺失」。在本文第四部分,我將通過這部電影中亞瑟的黑化之路,針對「鈍感力」,來談談我對現實生活的幾點思考。01 鈍感力的缺失,使亞瑟共情能力低下:亞瑟在面對同事的無心調侃和即將失業的心理醫生的心不在焉時,以自我感受為中心的亞瑟只會用宣洩來對待他人,這表明了,亞瑟的共情能力低下。
  • 風險和你想的不一樣,「鈍感力」別用錯地方
    在波札那的卡拉哈裡沙漠偏遠地帶,人類學家梅爾文·康納曾和昆族人生活了兩年,那裡沒有馬路,沒有城鎮。他帶了一名敢從獵物身邊趕走獅子和鬣狗的勇士來到一個小鎮。鎮上車輛很少,平均一分鐘才有一輛車駛過。那名昆族人卻在過馬路時嚇壞了,即使左右沒有來車,也不敢過馬路。
  • 《情人》:做了5年情人,卻不願結婚,渡邊淳一究竟想表達什麼?
    #提起渡邊淳一,大家腦海中立刻會想起一個詞,那就是:婚外情。不錯,渡邊淳一確實是一個寫婚外情的高手,被譽為日本最有名的情愛大師的他,對男女之情總是有著獨特的理解和深層次的剖析。與其他作家不同的是,渡邊淳一最有名的作品,比如《失樂園》、《情人》、《紫陽花日記》等等,無一例外都是在講述中年男女的婚姻生活,以及所發生的婚外情。這種帶著強烈的個人色彩的作品,游離在道德感之外的態度,在日本文學界引起一陣又一陣的輿論狂潮。
  • 讀懂男人,看渡邊淳一的《男人這東西》就夠了
    其實,讀懂男人,只要看看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男人這東西》這本書就夠了。這本書的作者渡邊淳一,和魯迅一樣有過一段棄醫從文的經歷。但正是這樣一段經歷,對人性的洞察、怎麼把握人有很大幫助,讓他從生理和心理上更加了解男人自身,將男人的心理剖析的淋漓盡致。
  • 尤氏:幸有鈍感力加持,才得以抵禦這人生底色的悲涼
    一入侯門深似海,出身尊貴的王夫人,生了元春賈珠寶玉這樣人中龍鳳的孩子,賈政依舊心在別處,寵的是趙姨娘。況賈政的人品比賈珍強了無數倍。賈珍只知尋歡作樂,把個寧國府攪得烏煙瘴氣。尤氏深知自己嫁的是怎樣的一個人。選擇了這樣潑天富貴的生活,頭頂三品誥命夫人的光環,就要忍受賈珍的胡作非為。作家張愛玲說過「生活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尤氏的豪門生活即是如此。
  • 渡邊淳一的這些經典作品你都看過嗎?
    渡邊淳一的這些經典作品你都看過嗎?渡邊淳一被譽為日本情愛大師,作品引進中國後暢銷不衰。他著有50餘部長篇小說及多部散文、隨筆集,目前已出版了130多部作品。一起看看下著名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十佳作品吧!《再愛一次》臨終前絕筆《再愛一次》是渡邊淳一的一部力作,敘述了罹患性失能的整形外科醫生「氣樂堂」如何找回愛情、找到人生真諦的故事。 渡邊淳一在心理描寫的刻畫上尤為精妙,將一個不甘淪為性無能的老年人的心理描寫得淋漓盡致。
  • 「素食主義」,究竟誤導了多少人?
    全球審美觀念不同,不同的人喜歡的身材也不一樣,像當紅的明星大張偉明確表示自己喜歡豐滿類型的女孩子,且在節目上調侃過時尚雜誌的編輯們那些男性可能不喜歡女孩子,因此標榜女性以瘦為美,這也影響了當下潮流女性的審美觀念趨於一致,認為越瘦越好,為了變瘦嘗試了諸多方法,吃減肥藥丸、喝減肥茶、穿塑身衣
  • 渡邊淳一情愛小說短篇集《琉璃棺》
    他原本就不是一個多話的人,昨天更是沉默,只是重複了幾句「放心吧」「交給醫生就行了」之類的話,之後就沉默不語了。他雙手抱臂,時不時地像心血來潮一樣做深呼吸。那張俊若女子的臉緊繃著,側顏看上去比平日蒼白得多。真也一面是為律子鼓勁,另一面好像也是在說給自己聽。律子從未見過真也如此凝重的神情。似乎比起手術在即的律子,真也更為緊張。
  • 日本國民大師渡邊淳一代表作《紫陽花日記》上市 比《失樂園》現實
    13年前日本國民大師渡邊淳一的代表作之一《紫陽花日記》在日本出版,該書直面夫妻的責任與情感,因觸及到「隱私」「婚外情」等敏感話題,在日本受到眾多家庭主婦和社會保守人士的攻擊,甚至還引起了女權主義者的遊行抗議。
  • 渡邊淳一的小說《紫陽花日記》告訴你男人出軌的原因
    一個作家的作品,多少會有自己的影子,渡邊淳一是公認的典型的男權主義者,作為「現代男人的代言人」,他的多部小說散文都有男權主義思想的體現,譬如這部暢銷書《紫陽花日記》。《紫陽花日記》的故事並不稀奇,中年男主角川島省吾擁有一家私人醫院,在繁華的都市有寬敞的住宅,妻子志麻子受過高等教育,自從生了一兒一女後,居家相夫教子,在外人眼裡,這是一個幸福和睦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