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王愷雯】一場修例風波,讓亂港分子醜態畢露,除了以各種暴力行徑破壞社會秩序,他們還建立起所謂「黃色經濟圈」,幫襯支持示威者乃至暴徒的「黃店」,對撐警、支持港府的「藍店」則動輒欺凌打壓。
「黃色經濟圈」以政治立場主導消費,企圖撕裂香港社會,其背後的各路操縱者更是各懷鬼胎,有人以近乎黑社會保護費的方式勒索商戶,發「暴亂財」;還有人拉「黃店」登記成選民,意圖在下屆立法會中奪取議席。
不過近期,「黃色經濟圈」接連遭受打擊,先是2019年12月25日,其附屬品「抗爭幣」在「黃店」內訌中宣告夭折;12月29日,立場偏向示威者的香港作家梁文道也因無法忍受「黃絲」的蠻橫,點名批評「黃色經濟圈」。
2020年1月3日,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撰文揭批「黃色經濟圈」,斥其以「黨衛軍」和黑社會的做派推銷「黃色經濟」,是對經濟二字的褻瀆、對基本人權的踐踏,是香港經濟文明之恥。
美心旗下餐飲店被砸 圖源:東網
亂象叢生的「黃色經濟圈」
所謂「黃色經濟圈」,就是激進分子在消費時優先光顧與其政治立場相同的黃色商戶,同時抵制被他們標籤為藍色商戶的店鋪,構建所謂「自給自足」的生產消費體系,幻想與內地作切割。
且不說此舉有違市場規律、不符合香港作為國際中心的開放理念,「黃色經濟圈」也隱藏著部分亂港分子「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病態心理,甚至成為其撈取油水的伎倆。
一方面,亂港分子動輒打壓、欺凌與自己政見不同的商戶,甚至只要是他們認為的「藍店」,就會遭到其打砸破壞。修例風波以來,美心旗下的美心皇宮酒樓、元氣壽司、星巴克(香港);開除辱警員工的吉野家、被指由福建人經營的優品360等,皆遭暴徒「裝修(意指毀壞)」,損失慘重。
另一方面,「黃色經濟圈」說白點就是一種近乎黑社會保護費的勒索制度。香港《文匯報》12月31日披露,「縱暴派」文宣會根據店鋪官方或負責人Facebook過去的言論,推斷其政治立場,將其分為黃店、藍店,一旦定性為「藍店」便被暴徒不斷騷擾、破壞,打壓辛苦經營的小商店直至結業為止。
但「黃店」也不見得有好果子吃。
部分被標籤為「黃店」的商鋪表示,文宣組會邀請他們加入「黃色經濟圈」,店方須向所謂的「抗爭基金」捐款,此後便被列入「黃色經濟圈」名單,部分食肆獲發「米豬蓮(黃店標識)」標籤,可張貼在門外以資識別。
有「黃店」貼出告示揚言不歡迎警察 圖源:香港文匯報
但「入圈」後噩夢才開始。不少「黃店」透露,「縱暴派」一會兒不許他們接待警員家庭,一會兒不準店方使用內地原料,還必須聘用「黃絲」義工;甚至還被強迫打折、使用所謂「抗爭幣」,讓不少「黃店」也忍無可忍。
一家名為「Green Door Coffee」的咖啡店就發帖抱怨被要求參加「黃店」優惠計劃,質疑:「為何要黃店提供優惠?」另一家「Return coffee」咖啡店,雖不時在社交媒體發表支持示威者的言論,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拉入「抗爭幣」使用商戶。
「抗爭幣」,是「黃色經濟圈」的附屬品,用戶向「抗爭基金」捐款後可兌換等值「抗爭幣」在「黃店」使用。正如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所言,反中亂港分子試圖用所謂「抗爭幣」空手套白狼,讓人哭笑不得。這個東西也不過是他們「收保護費」的變種、欺行霸市的伎倆。
12月25日,「抗爭幣」在「黃店」的質疑和內訌中壽終正寢,其運營者「香港公民鏈」在社交媒體上稱,「本項目因為未能處理好發行上的安全問題,引至令公眾產生個人私隱及安全擔憂,決定即日停止運作。」
12月29日,為亂港媒體《蘋果日報》撰稿多年的香港作家梁文道發出最後一篇專欄。文中,他點名批評「黃色經濟圈」出於政治傾向破壞藍色商戶,「我怎麼能夠因為他的政治立場和我不同,就跑去打砸他開的店鋪?」他更質問,如果「黃絲」可以容許這等「勇武」,那在道理上是否也能理解黃店被「藍絲」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