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童 何苗
編輯 | 陳臣
自英國於12月8日啟動新冠疫苗接種項目後,美國民眾也將於當地時間14日起接種疫苗。此前,俄羅斯總統普京2日說,俄羅斯將在12月第二周開始大規模接種新冠疫苗。俄羅斯「加馬列亞」流行病與微生物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金茨堡10日表示,已有超過15萬俄羅斯民眾接種了「衛星V」新冠疫苗。
越來越多的疫苗在各國「開打」,到底應該選擇哪款疫苗?全球民眾的接種意願究竟如何?接種疫苗又將對全球經濟產生怎樣的影響?
據界面數據統計,目前已公布三期臨床數據的5款疫苗中,美國輝瑞公司和德國BioNTech公司、美國Moderna公司以及俄羅斯Gamaleya研究所研發的疫苗有效性均超過90%。其中,美國輝瑞公司和德國BioNTech公司共同研發的疫苗有效性達到95%,為目前最高。英國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公司開發的疫苗平均有效性最低,為70.4%。
那麼從銷量上來看,市場更認可哪款疫苗呢?
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新冠疫苗訂單數量超過100億劑。其中,美國Novavax公司的疫苗銷量最高,英國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公司開發的疫苗排名第二,兩款疫苗訂單量均超過20億劑。目前俄羅斯已經收到來自50多個國家的採購申請,訂單總量為12億劑疫苗。今年9月,國藥中國生物副總裁張雲濤曾表示,國藥集團的新冠滅活疫苗在國際上有5億劑意向訂單。
Ipsos全球民意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有74%的人願意接種新冠疫苗(如果可用)。其中,中國對疫苗接種的支持度最高,達到97%。27個國家中,俄羅斯人的接種意願最低,只有54%。67%的美國人表示他們會接種疫苗,33%的人表示很少或不感興趣。在那些表示拒絕的人中,有60%的人稱副作用是最大的擔憂,而37%的人認為疫苗無效。針對這項調查結果,世界經濟論壇未來健康與醫療平臺負責人Arnaud Bernaert分析表示,「疫苗信心方面26%的缺口足以影響推出新冠疫苗的效果。」
事實上,疫苗的安全性問題一直受到公眾的關注。此前,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證實,四位接受輝瑞疫苗注射的第三期志願者出現了貝爾氏麻痺症,即面癱。不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報告稱,尚無明確證據將疫苗與令人不適的醫學狀況聯繫起來。
據英國天空新聞網9日報導,有兩名有嚴重過敏史的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衛生工作者在8日接種疫苗不久後,出現了類似過敏反應的症狀。據此,英國監管機構發布指導意見稱,有「嚴重」過敏史的人目前不宜接種輝瑞疫苗。
根據WHO最新數據,目前全球已有13款新冠疫苗進入臨床三期。其中5款疫苗來自中國。
目前,全球有11個國家或地區疫苗訂單量超過1億劑。印度、歐盟和美國佔據了全球新冠疫苗訂單量前三。其中,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三個國家的人均已訂疫苗數量(療程/每人)較高,超過3個療程。相比之下,發展中國家的人均已訂疫苗數量明顯不足。印度、印度尼西亞、巴西等國家平均每人已訂疫苗達不到1個療程,這意味著接種率不足。
儘管進入到投產使用階段的疫苗逐漸增加,但由於各國在疫苗獲取、運輸和注射等環節存在差距,其接種過程也難以同步。據中金研究院預計,高收入國家從2021年初將快速推進疫苗大範圍接種,一季度即可完成高危人群的接種,到明年夏天基本完成接種任務。但中低收入國家,如南亞和拉美等國家的接種進程可能落後於高收入國家3至4個季度。
因此,高收入國家2021年一季度後經濟將加速增長。以美國為例,隨著生產恢復正常,民眾的消費需求將被強化。美國寬鬆政策的貨幣刺激作用將開始顯現,進一步拉動美國經濟增長。
與此同時,中低收入國家復甦進度將慢於高收入國家。由於存在疫情再次爆發的風險,中低收入國家無法迅速撤銷社交隔離措施,這限制了其經濟復甦力度。
由於疫情控制良好,中國製造業復甦已經取得「先機」。疫情期間,中國外貿訂單量持續增加,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在下半年的表現好於往年。如果中低收入國家2021年接種速度較慢,部分訂單需求仍會留在中國,可繼續支撐中國勞動密集型行業出口,拉動中國經濟增長。同時,隨著高收入國家疫情得到控制,中國的國際貿易也將得到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