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城 白瓜子助農增收致富

2020-12-23 騰訊網

慶城 白瓜子助農增收致富

每日甘肅網11月27日訊據隴東報報導(記者李雲)「這19100元是我賣白瓜子掙的錢,今年總算沒白忙活。」日前,慶城縣太白梁鄉無量山村村民袁廣林說道。

今年53歲的袁廣林是無量山村的貧困戶之一,提起以前的窮日子,他真的是怕了。去年,在鄉村兩級的引導下,村上開始種植白瓜子,和慶城縣嘉輝食品加工有限責任公司建立了「公司+基地+農戶」的訂單種植的產業扶貧模式,讓袁廣林的日子有了改變。「去年,我種了12畝白瓜子,賣了兩萬多元,終於脫貧了。今年的收入也不錯,明年我準備再多種幾畝,然後買輛汽車,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一家人的生活越來越好。」袁廣林說。

無量山村位於慶城縣太白梁鄉西北角的偏遠山區,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薄弱,交通不便,信息閉塞,2014年建檔立卡時有貧困戶76戶,貧困人口375人,貧困面45.1%,是全縣深度貧困村之一。如今,白瓜子產業為這個村帶來了新氣象。今年,無量山村大力推廣白瓜子種植,全村種植白瓜子1100多畝,畝產150斤到200斤,為群眾創收140餘萬元。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慶城縣創新推廣「331+」產業扶貧模式,大力發展貧困群眾能夠直接受益、短期見效、持續增收的扶貧產業,通過政府扶持、合作社統一經營帶動、群眾入股參與的方式,把龍頭企業、合作社和農戶緊密聯繫在一起,實現了土地、資金、技術、勞動力、銷路等生產要素與產業發展的有效對接。

慶城縣嘉輝食品有限公司作為縣上引進的龍頭企業之一,依託本地的政策支持、先進的管理理念、先進的技術設備、強大的生產規模、穩定的銷售渠道,成為極具發展潛力與競爭力的現代農產品生產企業之一。

截至目前,全縣白瓜子種植面積達3萬多畝,年產3000噸以上,帶動貧困人口900餘人。

記者李雲責任編輯:顧洋

相關焦點

  • 新寧:拓寬臍橙銷路,助農增收致富
    新寧:拓寬臍橙銷路,助農增收致富 2020-12-25 18: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白鳳烏雞助農增收致富
    原標題:白鳳烏雞助農增收致富 符皓 攝   貧困戶勇當帶頭致富「領頭雁」   吉樂村委會石頭田村民小組許光能家的山林地裡,一群白鳳烏雞在樹叢中悠閒覓食,健壯的體態和四周綠色的環境,都被安裝在高處的攝像頭實時傳送到消費者手機裡。   這個50出頭的農家漢子,一個人照顧著精神殘疾的妻子,又要供兒子讀書,一度為頭上的貧困帽子犯過愁。
  • 雲南景谷:魔芋產業助農脫貧增收
    魔芋產業助農脫貧增收近年來,雲南景谷縣依託景谷興邁農業有限公司,採取「公司+專業合作社+村委+科研單位+基地+農戶」的模式,產業化發展魔芋,魔芋產業已成為縣域經濟發展和村民增收致富的重點產業,帶動作用明顯可見。
  • 景寧搭建助農平臺,雨季裡的楊梅成了增收「致富果」
    為破解當下果農楊梅銷售瓶頸,紅星街道及時研究對策,派專人進市場、訪農戶、爬果園,摸底子,多渠道多途徑尋找出路。為了使楊梅產品更加多樣化,街道藉助共青團景寧縣委設立的青年創業會客廳的功能,開展助農項目的探討研究,集思廣益推出原生態無公害楊梅汁、楊梅乾等產品。
  • 威寧自治縣萬壽菊種植助農增收
    近年來,威寧自治縣大力發展萬壽菊產業,種植萬壽菊4.2萬畝,著力培育區域內農業龍頭企業,引導農民依靠發展產業實現增收
  • 臨夏縣蓮生專業合作社助農脫貧增收
    臨夏縣蓮生專業合作社助農脫貧增收 2020-06-06 03: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威寧三膜覆蓋早熟馬鈴薯助農增收:搭起白棚子 種出金豆子(圖)
    (原標題:威寧三膜覆蓋早熟馬鈴薯助農增收:搭起白棚子 種出金豆子(圖))
  • 【網絡公益項目】遵化「板慄直播基地」助農增收
    【網絡公益項目】遵化「板慄直播基地」助農增收 2020-12-03 18: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石家莊市欒城區:「彩色土豆」助農增收
    「土蛋蛋」變身致富「金蛋蛋」  欒城區「彩色土豆」助農增收  土豆是我們老百姓餐桌上的常客  一個好漢三個幫,為了進一步帶領農民增收致富,賈同斌在種植彩色土豆的過程中也請到了「外援」幫忙,提高智慧程度,改良品種,拓寬銷路。「我們在彩色土豆種植過程中,和中國農業大學的技術專家進行合作,想把我們的農場打造成智慧的農業數位化農場,利用物聯網技術,把大數據反映到平臺上,通過平臺顯示彩色土豆種植的溫度、空氣溼度等數據。
  • 黨員「小紅人」助農增收 「承包」花都鳳梨1000斤
    信息時報訊(記者 崔小遠 通訊員 李璇 謝敏飄)一輛大巴車停在花都區文一村田間柏油路旁,35名「小紅人」正在田間採摘鳳梨,並將採摘完的新鮮鳳梨打包裝箱,身體力行,助農增收。這是6月20日文一村田間的忙碌景象。這群「小紅人」是中建四局一公司的黨員職工們。
  • 雲南硯山:蚌峨鄉種植蠶豆助農增收
    蚌峨鄉種植蠶豆助農增收正月初就開始在基地務工的田維粉樂呵呵地告訴記者:「種了30多年莊稼,沒想到蠶豆還可以長得這麼好。有這樣一個基地就是好,我們農民每畝地一年租金就有650塊,還可以一邊照顧家中老小一邊在基地打工,當天的活一幹完,立馬就結工錢。」
  • 京東助農增收實踐:重慶巴南「土雞進城」
    根據重慶市巴南區人民政府與京東籤署的電子商務進農村戰略協議,為幫助巴南區農戶把農特產品銷往全國、增加收入,京東聯合巴南特產館舉辦了此次「京東中國特產巴南館助農增收公益活動」,此前一個月,巴南館的運營方重慶農禾電子商務公司、京東鄉村推廣員便走村串戶發掘土特產,對很多優質品質的農村散養土雞、土鴨和清脆李等綠色果蔬進行相關調查。
  • 大餘丫山「旅遊+扶貧」系列活動助農增收
    近年來,以景區為媒,充分發揮國家4A級旅遊景區的優勢,丫山景區大力發展「旅遊+扶貧」系列活動,通過引導群眾發展旅遊服務業,開辦農家美食鋪和鄉村民宿等,讓鄉村旅遊成為助農增收致富的新渠道。(見習記者焦楊)圖為遊客正在購買特色美食。
  • 冬天種出「新洋芋」 特色農業助農增收
    「今年犀牛社區在九月份以來,種植了300畝反季節蔬菜馬鈴薯,覆蓋的群眾每戶增收兩千元以上,今年馬路鄉犀牛社區反季節馬鈴薯釆挖預計在2020年1月下旬全部結束。」馬路鄉犀牛社區黨支部書記陳光超介紹說。犀牛社區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以反季節馬鈴薯產業為依託,促進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加快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幫助群眾增收致富。今後,犀牛社區將繼續發展特色農業,依託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輻射帶動當地農民種植、就近務工等方式發展農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特色農業,助農增收。
  • 神木再添致富產業青貯玉米助農增收
    預計收購青貯草料7500噸左右,可為當地農民增收220萬元,戶均增收1000元。」恆景肉牛養殖場負責人趙玉軍介紹道,經估算,此次收購涉及130戶農民的2000餘畝青貯玉米。同時,他還僱用了15名村民進行收購,僅這部分工資就可助農增收30多萬元。
  • 石柱打好「蓴菜旅遊牌」 農旅融合發展助增收致富
    四是依託蓴菜主產區大風堡景區、畢茲卡綠宮等旅遊景點,打好「蓴菜旅遊牌」,推動農旅融合發展,帶動5000餘戶農戶增收致富。
  • 四川花椒綜合年產值全國居首 已成為助農增收突破口 宜賓頻道-四川...
    四川花椒綜合年產值全國居首 已成為助農增收突破口 來源:四川新聞網 更新時間:2018-06-13 10:22 四川新聞網成都
  • 黑龍江富錦:「扶貧牛」助農增收
    近年來,為保障貧困群體持續穩定增收,黑龍江省富錦市長安鎮探索「合作社+貧困戶」增收路子,通過發展代養扶貧牛項目來促農增收,動員32戶貧困戶入股成裕養牛專業合作社,通過抱團養牛助農增收。
  • 昌江開展縣校合作引進新品種「海葡萄」助農增收
    海水養「葡萄」錢景廣闊昌江開展縣校合作引進新品種「海葡萄」助農增收  本報石碌11月13日電 (記者黃能 通訊員張秋易)「海葡萄是我們縣跟海南大學開展縣校合作後引進的新品種,經濟效益很可觀,可以促進老百姓增收致富。」
  • 一縣一品公益助農,甘肅慶城農特產品香瓜
    一縣一品(香瓜)慶城氣候環境特殊,香瓜栽培歷史悠久,所產的香瓜果形呈梨形,俗稱「梨瓜」, 果面有不規則條紋、條帶,成熟後光滑無絨毛,果皮、果肉顏色以淺綠色、綠色為主,果肉肥厚多汁、內腔小。產品肉質細膩,脆甜爽口,香味濃鬱,風味突出,品質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