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公安局龍崗分局刑警大隊政委李剛(左)正在執行任務。資料圖片
「騙子應該不會找上我這樣沒錢沒房的,我連信用卡都不用了。」
「那可不一定,騙子還會騙你貸款。」跟剛認識的朋友聊到電信網絡詐騙,李剛會迅速根據每個人的職業領域、生活習慣、經濟情況,開啟個性化的「反詐風險提示」。
從網貸詐騙到冒充公檢法,再到PUA、殺豬盤,再到「成功學大師」、莆田系網絡醫託騙局,李剛都曾跟這些騙子「過招」。
從2017年接手一個在網上被貸款詐騙了12800元的「小案」開始,李剛一頭扎進電信網絡詐騙江湖,至今已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200多起、刑拘2000多人,凍結涉案資金3億餘元。
從事反詐後,李剛把網名改為「魚腸」,網絡頭像用了一柄發光的劍——他希望自己像史上有名的利刃「魚腸劍」一樣,直刺騙子和騙子總部,「不把騙子打絕,絕不收兵」。
12月10日,反詐精英、深圳市公安局龍崗分局刑警大隊政委李剛當選全國公安「百佳刑警」。
一個「小案」驚動了公安部
2017年2月,一起網貸被騙12800元的「小案」,吸引了李剛的關注。此時,34歲的李剛到深圳龍崗分局尚不足一年。
被騙1萬多,案值並不算高,但透過受害人報警講述的情況,李剛感覺到背後的「不一樣」:著急用錢的事主徐某在網上通過某知名搜尋引擎搜索「貸款」,點進排名第一的貸款公司,順著網頁引導跟客服聊了起來,隨後被客服以「交手續費」的理由騙了12800元。
緊接著,李剛又發現「交貸款手續費」後的下一個環節:事主在發覺被騙之後,如果想到報警,在該搜尋引擎上搜「網警」,首先跳出來的「深圳網警110」網頁和電話,也充斥著騙子的各種話術。
「發現這個特點後,我就覺得這起小案應該不小,背後可能隱藏了一個套路非常深的詐騙團夥。」李剛當即串並同類型手法的案件,很快發現全國範圍內類似報案已有350多宗、涉案金額超千萬元,施騙手法極為一致:「這叫『江湖刀法』,第一刀是設置貸款假網站騙手續費,事主一旦發現上當想要報警,他們再冒充警察再騙第二刀。」
詳細剖析350多宗案件的情況,李剛還分析出這一詐騙團夥的內部架構,並鎖定他們的活動區域就在滇緬邊境,且有不少騙子藏在境外。
怎樣把藏身境外的騙子抓捕歸案?李剛一方面協調爭取雲南警方的支持,一方面逐級上報案情。
很快,這起案件驚動公安部,被確定為「清源行動」1號專案。經周密部署,2017年4月1日凌晨,專案組統一收網。當天凌晨,李剛也帶領深圳同行赴境外增援,抓獲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100餘名,並查扣一大批涉案物品。
騙子總部裡專設有「維穩部」
第一次對騙子「亮劍」,李剛體會到了境外抓捕的不易:境外環境更為複雜,不少把窩點設在境外的騙子還隨身帶有槍枝。
而此時,電信網絡詐騙在全國範圍內愈演愈烈。回來後,李剛和戰友們專題研究:怎樣由近及遠,打掉詐騙分子在境內的通道和幫手、砍斷騙子在境內的這條「腿」?
「詐騙分子有再多的套路,銀行卡是必然要用到的工具。我們梳理發現僅深圳龍崗區,就有100多個專門買賣銀行卡的犯罪嫌疑人。」李剛介紹,主動出擊殲滅打擊黑灰產的「剪燭光」行動旋即開啟。
命名為「剪燭光」,李剛也頗費一番心思。「剪去蠟燭燒黑的燭芯,讓我們的燭光更明亮、照亮星空,就能讓黑產無處遁形。」李剛介紹,而另一層寓意,則是借用唐朝詩人李商隱的「何當共剪西窗燭」表達對全國各地警方的呼籲,「希望更多的戰友一起來參戰,聯手共同打黑產」。
瞄準黑灰產,「剪燭光」先後在深圳、重慶、蘇州、大連等地展開收網行動,抓獲犯罪嫌疑人150餘名,查獲銀行卡及偽造的身份證1000餘套,串並破案6000餘宗。而在對黑灰產的打擊中,李剛又有新發現:這些卡商,不僅給躲在海外的騙子供卡,還給寫字樓裡的騙子供卡。
順藤摸瓜,李剛跟蹤起「寫字樓裡的騙子」。他發現,躲在寫字樓裡的騙子,他們往往用合法的公司作為包裝掩護、偽裝成「專家」,詐騙套路也很深:有的騙子偽裝成「投資大師」,在微信群裡推薦股票、推銷投資理財之道,吸引網友進直播間聽課,但一旦進入直播間,各種股票交易軟體都是虛假製作來套錢的;還有的騙子扮演「成功學大師」,在教育培訓平臺兜售成功之道,有的網友賣房賣車來交學費上「成功課」。
打擊「專家」騙子的過程中,李剛還有意外發現:這些專家騙子的背後,也有完整的產業鏈:這些「專家」騙子僅僅是犯罪團夥金字塔最底層。再往上,是在全國發展代理、傳授詐騙技巧的代理公司。再上面,還有設計詐騙套路、製作詐騙軟體和工具的公司,他們才是金字塔的頂層、騙子的總部。
「我們端掉了一個騙子的總部,他們對外標榜為一家科技公司。」李剛介紹,這家200多人的「企業」有著非常細的分工,有負責設計詐騙軟體的,有負責發展代理的,有負責資金通道洗錢的,還有一個「客服部」是負責維穩的。「一旦有事主發現自己被騙了,維穩部就會介入穩住事主不去報警,能安撫就安撫,實在不行還會退一點錢,目的是為了騙更多人的錢。」
「莆田系」網絡醫託:
沒病被治成了精神病
就在李剛潛入深圳一棟棟樓宇,細細辨別「專家騙子」時,一家名為「深圳山水醫療」的公司進入他的視野。
這家公司的「企業文化」很特別,公司辦公間的牆上貼著「每天奮鬥一點,成功更近一步」等勵志口號,辦公桌上的營銷話術本還寫著「我是胡主任醫生,你的病情比較嚴重,必須馬上到醫院治療」:「我們醫院是治療你這種病的權威醫院,有名醫和專家接診」。
醫療公司的工作人員為什麼要冒充醫生?經過進一步的調查發現,這竟是個「網絡醫託」窩點,他們通過搜尋引擎的競價排名,讓搜尋引擎和醫院網站成為「前臺」。進而「網絡醫託」跟進與前來諮詢的網友聊天,引導他們到昆明、長沙、廣州的三家「莆田系醫院」精神科就診。
在「深圳山水醫療」的包裝下,幾位退休的醫生被包裝為「享受國務院津貼」「給首長看過病」的「國家著名醫生」,線下等著慕名前來就診網友的,卻是高昂的檢查費、醫藥費,甚至有的小病被治成大病、沒病被治成精神病。
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位長沙的14歲男孩,因學習壓力大失眠,在網上搜到這家醫院諮詢後就診被確診為精神疾病,治療花了2萬多元,失眠卻更嚴重了,一度無法正常上學。後來回到長沙當地醫院就診,花了幾百塊錢後治癒。
李剛介紹,說起網絡醫託的這些行為,都覺得可恨、要打擊,但從偵查辦案角度卻很棘手。「精神疾病治療是否過度,很難給出專業鑑定;莆田系網絡醫託說自己最多是虛假宣傳,並非犯罪。」
幾番研究,李剛決定從醫生角度突破。他不斷找醫生「聊天」,給他們宣講國家政策、法律法規、從醫初心,終於取得突破,上演了一場「無間道」——有醫生良心發現,願意配合警方調查提供證據指證犯罪團夥中的主犯。
「端掉深圳山水醫療總部的當晚,一夜之間,莆田系網絡醫託在深圳全部撤出。」說到「戰果」,李剛話語中透著自豪。
更名「魚腸」:
不把騙子打絕,我們不收兵
與騙子交鋒這幾年,也有被騙子「溜走」的時候。李剛一直記得,一位老人來報警時期待破案的目光。這位老人被「冒充公檢法」電信詐騙分子騙光了養老積蓄,報警時握著李剛的手不肯撒開,反覆念叨著:「我指望著這筆錢養老哪!」這起詐騙案立案後,警方沒有停止過跟進和研判,但由於事主報案時間較晚、嫌疑人藏匿海外等原因,涉案贓款沒有追回來。
老人期待的目光,緊握的手,印刻在李剛心頭。
1983年出生的李剛,從小酷愛武俠劇和警匪片,這些影片構建的江湖裡,正義得以伸張、弱勢受到保護。「小時候看了《便衣警察》,就想做警察。」李剛告訴南都記者,從中國刑警學院畢業從警後,他才真切感受到刑警職業與螢屏形象中的不同。「以前以為警察就是抓小偷的,但其實警察的工作遠不止抓小偷,在工作中也會遇到很多困難,甚至也會受委屈。我們要守護公平正義最後一道防線,法律是冰冷的,但人是充滿了溫度的。」
李剛也尤其看重「兄弟姐妹們」的攜手之誼。他細緻總結3年來破獲的1200多宗電信網絡詐騙案件背後的騙術和戰術,編寫成《天下無騙》等專業防詐騙課件,分享給全國多地公安戰線,「這樣,將有更多的人跟我們一起來反詐」。
投身反詐時,李剛與龍崗刑警大隊40多位戰友一起改了網名,每人選用一種史上有名的冷兵器做網名,表達與騙子宣戰的決心。李剛的網名,也從「十三剛」改為「魚腸」,傳說中這是一柄能藏在魚肚中、極為鋒利的劍,能使用它的人必須是絕勇之人。
李剛希望自己能像魚腸劍這柄利刃,刺向電信網絡詐騙的騙子和騙子總部,「不把騙子打絕,我們絕不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