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些莊園愛強調種養齊全,愛強調四季有花、四季有果,這種小規模多品類的模式適合兩類莊園:一類是規模不大、主打小圈層的高品質享受型莊園,一類是品牌做足、故事做足、人設做足的具備內容傳播能力的有主人文化的莊園。
這兩類莊園都要一個特性:用品牌、影響力說話,也可以理解成「網紅」的「帶貨」能力強。
否則,這種打法就是自嗨。
2、有道是「富生一個,窮養一窩」。
同一區域,農產品無論品種,還是品質,都很難差異化。你能生產的,別人也能生產。
如果莊園裡什麼都有,「養一窩」,其結果就是什麼都不突出,什麼都讓人記不住。
同一區域,能夠脫穎而出的,只能是「生一個」。
這也就是地瓜皇后、蘿蔔西施、養牛大王、養豬大王讓人印象深刻的原因。
同時,由於「生一個」(產業聚焦),很容易沿著一條主線打造文化、體驗、場景,很容易形成強記憶點,也就很容易相互借力,形成合勢。
3、合勢,就是造勢。
小莊園造景,大莊園造勢;小莊園栽苗,大莊園借苗;小莊園種樹,大莊園種夢。
這裡的「大」不是規模大,而是資源整合、成本控制、效率產出、目標變現能力強。
「小」往往也不是真的規模小,而是在抵達最佳目標的途徑上,要麼選擇了用高射炮打蚊子,要麼選擇了最泥濘最坎坷的道路。
或者說,「大」是因為商業模式具備裂變性,「小」是因為規模不經濟、天花板觸手可及。
因此,「生一個」未必就弱,「養一窩」未必就強。
4、就莊園而言,如何只「生一個」,如何找到自己的主打產品、產業支撐呢?
莊園的進入門檻很低(當然,運營能夠成功的門檻卻又高到嚇退很多人),很難建立有效壁壘,這就要求莊園在建設之初就要對市場進行精準切割,找到自己的「獨一份」。
在「一窩」裡篩選「一個」時,首先要看所物色的農產品,市場規模是否足夠大,利潤是否有保障,產業鏈是否足夠長。
其次,要看所物色的農產品在同區域是否有「大戶」。如果已經有了「大戶」、「大王」,就要評估自己同「巨頭」競爭的優勢和劣勢,預測自己超過「巨頭」的勝算率有多高。勝算高,就挑戰;勝算低,就放棄。
再次,要看所物色的農產品能否通過「農創」、「文創」,創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品類、新形態。因為,農產品的同質化越來越成為趨勢,即使你所選的農產品在本地具有領先優勢,但在移動互聯、飛速物流的加持下,其它區域的同類農產品分分鐘鍾就打上家門了。因此,讓自己具有專屬的特性,是讓農產品脫穎而出的不二法門。
最後,要看所物色的農產品是否具有自我口碑傳播、符號化傳播、病毒式傳播的要素,有些農產品天生具備「網紅氣質」,有些「大路貨」農產品就只能「哀其不爭,怒其不幸」。
5、新建的莊園,可以提前尋找產業支撐、設計商業模式、做好頂層設計,那麼,已經處於品類繁雜狀態的莊園該怎麼辦?
首先是選「將軍」,哪怕是「瘸子裡頭挑將軍」也要挑,一定要找到主打產品。
然後是建「冷宮」,把主打產品以外的產品統統打入「冷宮」。
選將軍,切忌「一頓操作猛如虎,定睛一看原地杵」。將軍選定,緊接著就要賦能。
具體來說,一旦選中了主打產品,就要在品種、品類、土壤、水肥、包裝、營銷等各個環節為其建「護城河」、築「壁壘」,讓其金甲護身、尚方寶劍在手。
被打入「冷宮」的農產品也非真的不理不問,只是在營銷上淡化、弱化,從而集中優勢資源讓大家記住「將軍」,讓「將軍」形成強記憶點、傳播點,讓「將軍」成為銷售冠軍、利潤擔當。
其實這就是產品區隔,一方面形成差異化,一方面凸顯優勢。
6、現實中,冷宮的妃子也有被「翻牌」的機會。市場風雲變幻,黑天鵝事件頻現,你很難預料哪個農產品突然就「逆襲」了。
因此,既然已經「後宮佳麗三千人」,那就好好善待每一位吧。只是不要忘了,縱使「妃子」再多,「皇后」只能一位。否則,自亂內宮。
如果莊園裡已經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種養齊全,一定不要糾結,莊主們都是做大事的人,成大器者不磨嘰,當斷則斷吧。
決定一座莊園能走多遠的,不在於當前處於什麼位置,而在於所選擇的道路、所選擇的方向,以及所選擇的「交通工具」。
作者:木堯
原創來源:參見莊主(id:cjzz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