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住嘴比邁開腿有用。」這是很多健身教練對健身愛好者的忠告。同時,業內有企業調研發現,健身愛好者們大多會關注健康飲食的問題,幾乎8成以上的健身人群有注意健康飲食的意識,6成以上的健身人群會通過飲食幫助自身達成健身目標。
用戶的需求是永遠的痛點,也是各大健身平臺追求的目標。此前有投資機構認為,輕視市場的體量,接近千億元級別。
輕食市場的星辰大海
大概在兩年前,「輕食」成了健身圈最火的詞之一。不管是健身房、瑜伽館還是餐飲機構,都開始在這一賽道布局。伴隨著消費者對輕食的消費意識覺醒,是牛油果的漲價和相關的創業項目估值的水漲船高,但這並沒有阻擋資本對這一市場加注的熱情。
當時,不僅湧現了如gaga 輕食這樣的創業新星(2018年A輪融資1.8億元),還有一些老牌餐飲機構在這一賽道布局,肯德基、星巴克、吉野家甚至沙縣小吃都毫不掩飾對輕食市場的重視,老牌餐飲機構的布局,更像是一種對年輕消費者的尊重和對未來的探索。此外,君聯資本、真格基金、紅杉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也開始對市場上的創業項目拋去橄欖枝,資本寒冬在輕食市場面前幾乎成了「偽命題」。
輕食的興起,歸根結底是因為餐飲的消費者發生了改變——80後和90後開始從火鍋烤串轉向健康飲食,而中國的80後90後總人口已經突破了4億,佔全國總人口的近1/3。由於他們更關注效率和健康,致使輕食簡餐的市場迎來了爆發。
從最基礎的消費者帶來產業爆發的邏輯,不少體育產業觀察員和餐飲機構的負責人一致認為,輕食市場在2021年左右能達到千億級別。
星辰大海的前景固然美好,但世上最美好的風景都不是那麼好到達的。千億級別的市場,發展阻礙頗多。主要問題歸結於兩點:認知偏差和同質化。
首先,在中國市場大多數輕食產品還以沙拉為主,這在中國的食品美味評價體系中處於極大的劣勢;其次,創業者的核心優勢不明顯,市場同質化產品過多,那些只靠輕食和沙拉為核心產品,打著創新旗號的企業,護城河幾乎沒有。
「中國胃如何滿足」或成破局關鍵
要真正讓用戶接受產品,就要了解他們的真實需求。運動科技公司 Keep 也從其龐大的用戶行為和數據中看到用戶對吃的需求,也依託其大數據優勢,讓他們的產品更符合「中國胃」——主打主食代餐,同時還提供包括零食、功能食品、營養食品在內的多種產品,並標註明確的攝入指標,滿足用戶控卡,但能吃得飽、吃得美味且健康的需求,同時保證安全。
中國食客對米麵的依賴不容小覷,Keep 先從高纖低脂的糙米做起,先後推出了咖喱雞肉糙米飯和黑椒牛肉糙米飯等主食餐品,頗受用戶喜愛。在這之後,Keep 又找到了合適的米麵替代品,魔芋,結合高科技手段推出了更符合中國人口味的低碳零脂、高膳食纖維「魔芋酸辣粉」。用低卡魔芋粉代替傳統紅薯粉,並通過高溫熟化技術代替普通油炸,降低熱量的同時還能鎖住食材的勁道口感,解決了同類產品硬、腥、鹼味、不入味等詬病。而為了滿足中國胃,Keep先後調試40餘次料包配方,百分百還原了重慶地道酸辣粉香、辣、酸、爽的靈魂,並保證了減油低鈉與健康控卡,解決了市面上很多魔芋酸辣粉重鹽的問題,連粉帶湯喝完也只有150千卡。
除主食類代餐外,Keep 還為有特定減脂減重需求的用戶提供一整套控卡飲食方案的產品和服務。先後推出了周期性的一日輕度、三日輕燃,以及三日纖體全餐突破計劃等,內含零食、主食類代餐,以及可攜式多口味的瓶裝奶昔,並針對用戶的不同需求,組合成不同目的的飲食方案,有效控卡的同時,還滿足了用戶每天需要攝取的蛋白質、纖維及碳水,科學營養配比,讓用戶只要跟著Keep吃就能達成目的。
而考慮到Keep本身就具備帶著用戶鍛鍊的基礎且強大的功能,若是在「練」的基礎上重視「吃」,確實更容易取得良好健身效果。這麼看來,輕食市場若想進一步發展,離不開「體育」或者「運動」的屬性加成。Keep通過「早布局+各業務的協同作戰」的方式,在輕食市場持續擴大自己「後發先至」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