熨鬥這個詞應該大家都不陌生,就是熨衣服用的,把皺了的衣服燙平,像新的一樣筆挺。其實在古代早就有了。古代是是利用滾燙熱水的溫度傳熱的,叫做水慰鬥。
不過,在古代,很多東西還沒有那麼發達,所以材質基本上是以陶瓷為多,到了金屬時代,材質一般都用鐵、銅、鋁較多,現在可能都比較少見了,在部分偏遠地區估計還有著這玩意,還在使用。
水熨鬥有一個問題,就是溫度經常也會達不到,這樣就會導致熨衣服起不到一個很好的效果。所以,人們也發明了一種炭火熨鬥,據說在漢代時期,就有了這種炭火熨鬥,而且這種熨鬥使用時期還挺長的,在清代以前都是使用這種的,估計在現代,一些偏僻的農村也還是有的。
當然了,這樣的熨鬥雖然比起水熨鬥效果好許多,但是它也有缺點,就是容易燙壞衣服。因為這種熨鬥也 是將燒紅的木炭放在熨鬥裡,待到熨鬥底部的溫度可以了再開始熨衣服,然後這上面是沒有蓋子的,所以在操作時有時火星會濺出來。我們可以腦補一下,古人在熨衣服的情景,那可是在煙燻火燎中熨衣服呀,可見古人是多麼的吃苦耐勞。
隨著知識面的擴展,技術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所以人們又發明一種帶夾心的熨鬥,俗話說就是有蓋子了,使用時火星不會濺出來,而且還有了大小之分,一些服飾的小細節採用小燙鬥來處理。
關於這個熨鬥,歐洲人也沒有比我們好,他們採用平底鐵加熱的方式,這種熨燙方法非常不好用,因為鐵容易太燙了,非常的容易弄傷使用者。
熨鬥,其實最初發明並不是為燙衣服所用,而是一種酷刑刑具,官方語言為炮烙之刑。
說到這個刑具,大家腦海裡應該馬上就會想到商朝的商紂王。商紂王在歷史上的記載是一個非常殘暴至極的王,這炮烙之刑,諸多商朝忠臣都被炮烙。這些殘暴的行為,在史籍上也都有著相關的記載。這種殘酷的刑罰,據說是紂王為了鎮壓反抗者所設置,在《史記·殷本紀》有著相關的記載。從那些資料中,可斷定炮烙之刑是殷紂王開始的。
關於這個酷刑的起源,是一個和女人有關的故事。
這個故事是和紂王、妲己有關的,據說,當時紂王和妲己在森林裡郊遊,然後到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有一棵樹被雷劈倒,然後自燃了起來,而竟然有諸多螞蟻從樹的一頭抬爬向另一頭,這不是找死麼,那些螞蟻最後都跌進火裡。按道理這個也沒什麼看頭的,可是這個現象卻讓妲己想出一個殘忍至極的酷刑,也就是——炮烙之刑。妲己喜歡聽到犯人使用這種酷刑發生的慘叫,面對如此慘叫,妃己卻笑顏如花,而紂王迷戀妃己,就視人命為草芥,濫用這種重刑。
後來也有文書,關於炮烙之記載,說炮烙始於鬥,然後關於「鬥」,又註解為「熨鬥」。所以,由此可以推出熨鬥最早可溯至商代,只是它的作途讓人膽戰心寒而已。真的用於熨燙衣服,是在漢,流行的話應該要屬明清時期。不過,也由此可見,中國是世界上發明並使用熨鬥的第一個國家,如此追溯比外國早一千六百多年發明了熨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