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可以決定出身,但是不要決定未來

2020-12-20 微風裡的人生

原生家庭,是一個社會學概念,是指兒女還未成婚,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其和新生家庭是一組相對的概念。這類家庭的氣氛,傳統習慣,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效仿對象,家人互動的關係等,都會影響子女日後在自己新生家庭中的表現。

一說起「原生家庭」,可能就會有很多人有話要說,因為原生家庭不但決定著一個人的出身,很多時候還決定著一個人的未來,那是因為孩子的性格的形成,習慣的培養等,無不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

而大家都聽過一句話,那就是「性格決定命運」,所以原生家庭的差異,就是未來孩子之間的差異的因素。

而實際上,這樣的差異是殘酷的,這些差異並非是金錢上的差異直接導致的,而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上的差異,才是根本的原因。

父母是影響孩子性格最直接的人

父母作為第一個與孩子親密接觸的人,自然成為了孩子言傳身教的唯一的老師,對孩子影響最深的也一定是父母,然而這些影響,並非簡單地說成是複製父母,而是父母的言行會直接在孩子身上起反應。

比如,強勢的父母對應著膽小懦弱的孩子,或者是特別叛逆的孩子,而這兩者的差別來自於孩子天生的性格趨向,要麼孩子害怕父母,在父母的威嚇下委屈服從;要麼孩子極力反抗父母,成為父母口中的「逆子」。

而孩子也會在長大以後,將這些品性帶到與同事的相處當中,同樣在結婚以後,也會在新的家庭裡體現出這些特性,並希望在婚姻中得到某些彌補。

膽小懦弱的,總是習慣在同事面前示弱,或者總想去討好他人,想以此得到他人的認可,而一但自己成功以後,便會一躍之下變成另一個人,因為他要把自己所受的種種全部反噬出來,讓別人也受一遍,如果不成功,就只能一輩子唯唯諾諾。

而習慣於反抗的,老是感覺別人都在針對自己,喜歡樹敵,敏感多疑,圖生事端,而這樣的人成功的機率是很小的,因為大家都防著躲著,怎麼可能有機會成功。

而在新的家庭中,如果當事人沒有意識到現在的自己,因為原生家庭的因素有種某種缺陷,很可能會把之前所受過的一切轉嫁到下一代人身上,或者老婆身上,以得到精神上的補償。

而這在無形當中,會給新的家庭帶來一些不協調的因素,因為各自原生家庭的差異,導致了雙方觀念的偏差,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調節,便會給家庭帶來矛盾衝突,從而影響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

原生家庭,是我們不可選擇的「是非題」,對於我們和我們的孩子都是這樣

原生家庭,是我們不可以選擇的是非題,所以對於原生家庭,只能接受它的存在,因為你始終要從那裡走向社會。

更重要的是,原生家庭是我們不可選擇的「是非題」,對於我們是這樣,對於我們的孩子也是這樣!

年幼時期的我們,沒有判斷是非對錯的能力,也沒有掙脫原生家庭的能力,因為我們只能依靠。所以不管怎麼樣,都是沒有辦法去改變原生家庭的,它是對是錯,是好是壞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以後,我們應該怎樣正確地面對和認識自己,怎樣去面對新的家庭成員,其實我們可以時常地審視自己,把自己的想法和曾經的行為寫下來,以第三方的角度去看一下,到底有沒有可以修正的地方。

我們要這樣想:自己曾經所受過的,來自原生家庭的不舒服的待遇,一定不要再讓自己的孩子再次承受。

然而我們也不要去責怪自己的原生家庭,因為父母所處的年代的限制,以及所接受的教育的差異,決定了他們的思想和行為,這個也不完全是他們的錯,我們也不要去改變他們,因為改變不了。

而想要改變原生家庭對於自己的影響,唯一的渠道就是學習,學習怎樣造就一個讓人感覺輕鬆的家庭環境和氛圍。

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和困難的時候,如何與孩子相處,如何與另一半相處,人的一生一定會遇上諸多風雨,那麼情緒便是在生活中最直接的表達方式,調整和控制情緒是影響生活是否幸福的關鍵。

我們應該努力成為一個思想開明的父母,讓孩子感受到原生家庭給他帶來的快樂,讓孩子在成年之後想起父母都是滿心的歡喜和感激,然後孩子再把這種快樂帶給他的下一代。

為了自己更是為了孩子,改變自己

近日在網絡上看到一則事件,說安徽一位34歲的女士,因多年前母親反對自己找的結婚對象,最終未能嫁給心愛之人,對此這位女士對母親一直抱有怨言,終於多年後,這位女士對年邁的母親說了一句話:「我嫁人了,憑什麼養你!」母親因此含淚離世。

人世間的是是非非,誰又能說得清楚呢?這位女士沒有和最愛的人在一起,便心生怒怨無法排解,因為母親的強加幹涉而導致了這樣的結果,而正是因為這位母親的粗暴幹涉,得到了同樣粗暴的回報。

其實,我想說的是,我們可以教給孩子待人處事的原則,可以引導孩子作出正確的選擇,也可以說出自己的看法,但是必須要尊重孩子的意願,把最後拿主意的權力交給孩子,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心甘情願地對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而教育孩子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才是父母應該教會孩子的道理。

如果父母說的對,孩子將來會感謝你,如果父母說得不對,孩子將來也不會來責怪你,因為最後作決定的是他們自己。

所以,有人問:「原生家庭重要嗎?」,答案一定是:「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為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原生家庭,為自己也為將來。

END

圖片來自網絡

今天到這裡,我是「微風裡的人生」,我是眾多不完美的人之一,我不想改變他人,只是想與你探討生活中的點滴。是與非,對與錯,在於對生活的理解,希望你的生活變得更好一點。關注我,與你一起探究人生。

如果您有什麼提議和故事,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出身決定未來?佛教告訴你,現實背後的真相
    但努力過後我們也發現了一個令人吃驚的現象,那就是富有家庭中的孩子,長大成人後多數也都過著非常富有的生活;而貧苦出身的孩子,哪怕通過自己極大的努力,所獲得的財富與富人相比也只是杯水車薪。難道出身真的決定了未來嗎?佛教以及傳統文化中,常常用「福報」來說明,物質多寡以及生活質量高低不同的原因。
  • 原生家庭能決定前半生 但你可靠這2點決定後半生
    這樣的單子可以列出十萬字,那是不是原生家庭一般的人就沒戲了?/01/有一個叫「王謝子弟」的成語指東晉的「王」與「謝」兩大家族,一個是山東琅琊王氏,即王導一家;另一個個是河南陽夏謝氏,也就是謝安那一家。王導、謝安都做過東晉的宰相,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
  • 原生家庭決定了一個人的宿命?別「甩鍋」,聽聽心理專家怎麼說!
    隨著人們對精神衛生的關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探討「原生家庭」的問題,甚至把父母稱為「禍害」,把家庭視為「煉獄」,把自己的自卑、羞恥、抑鬱、焦慮、恐懼都歸咎於「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對人一生的影響到底有多大,你的心理問題是不是原生家庭造成的?世界精神衛生日之後,記者採訪了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心理衛生中心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郭愛寧。
  • 一個人的底層邏輯決定了他的未來
    因為底層邏輯的不同,決定了一個人的未來!一、底層邏輯影響著我們的未來很多人都聽過「底層邏輯」這個概念,但是可能對他的實際意義並不了解。底層邏輯也可以理解為:是否能夠用最佳的解決方案,來解決我們的原始需求。舉個例子:假如我們的原始需求是吃飽,以吃飽為核心點進行思考,我們可以延伸出很多路徑,都可以滿足我們吃飽的需求。換句話說,會根據人的思考邏輯的不同,來決定我們以什麼東西來解決我們吃飽的需求。
  • 蘇明玉教你走出「原生家庭」創傷,實現「都挺好」!
    明玉的故事,或許可以給抱怨黨們一個很好的啟示:那些看起來糟糕透頂的原生家庭,只不過是漫長人生中的一份小小磨礪,它不會決定你的一生,也不會是你不幸福或不成功的理由。能不能走出來,都得靠自己。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的,都不是決定性因素。
  •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婚姻觀的影響竟然這樣大!
    像霍建華這樣,因為原生家庭不幸福的緣故而否定愛情和婚姻的人,不在少數。有位網友曾這樣解釋自己不相信婚姻的原因:「我爸媽吵了二十多年,每次吵架都摔東西,我家的餐具都是不鏽鋼的。那時我就想,以後一定不要結婚,一定不要過這樣的日子。」
  • 大鵬深夜發文,談及原生家庭及成長經歷,決定與過去的自我和解
    最近,大鵬在假期觀看了一些關於少年成長的電影,表示深有感觸,便在其社交帳號上,發表了一篇關於原生家庭的感言。其中,他提到了自己的少年生活:那些年父母都在做生意,很忙,忙到鮮少有時間陪伴他。他可以忘記爺爺當年的那些話、那些表情,以及自己當時一落千丈的心情。但偏偏,嗅覺記憶是最鮮活的——爺爺罵他時,桌上的菜味兒他記得太清晰。北漂20年,從小鎮青年逆襲到成功的導演,大鵬歷經了許許多多的坎坷。
  • 解決原生家庭的問題,就是為了拯救自己
    原生家庭在社會上的概念是指兒女還未成婚,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一生影響重大,甚至當一個人需要尋找配偶的時候,他希望從配偶身上得到的就是在原生家庭所沒有的東西。
  • 《原生家庭》:一個人的命運十字
    導讀: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境遇。蘇珊-福沃德博士的《原生家庭》,清晰地剖析當今世界問題家庭存在的現狀,並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該書豆瓣評分8.2,在2018年的社科-紀實類書籍中排名第五。
  • 讓孩子感恩的原生家庭是怎樣的?這部劇拍出了家庭教育的3個關鍵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可以稱得上一部優秀的家庭關係教育片,讓我們看到了很多家庭教育的正確打開方式,原來能讓孩子感恩的原生家庭是這樣的,在那些懂事、樂觀、善良的孩子背後,都站著這樣的家長。正是因為這些來自家庭的安全感,才能讓孩子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正義的底氣。3父母的行為決定孩子的未來父母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父母的言行舉止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
  • 《安家》孫儷徹底跟「媽媽」決裂:別讓原生家庭毀掉孩子的未來
    同事們才知道,原來房似錦吃相難看,是因為她的原生家庭。01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影響有多大?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避不開的,連高曉松都講過:自己以前不相信原生家庭這個東西,直到40歲後他才發現,自己年輕時,不喜歡別人幹預,愛較勁的一面,其實都和自己的父親有關。他本以為,自己早就擺脫原生家庭,後來才發現,他一直沒有走出來。
  • 修復愛情的第一步:如何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
    在原生家庭中,有的父母會經常吵架,甚至有的父母一生氣就會摔東西,甚至是語言暴力,在這種環境成長起來的孩子,性格多數都比較軟弱,並且很自卑。當父母吵架的時候,也許他們的內心是難過的,但是還要強忍著淚水,勸說父母不要吵了,不要再動手了。
  • 隱秘的角落燒出原生家庭的痛:別讓過去的陰影,遮蓋未來的光明
    她的下場,可以說是她的父母間接釀成的。原生家庭的缺陷,孩子心裡的陰影在第11集彩蛋裡,朱永平聽到錄音裡的拉鏈聲,知道兒子在說謊了。他看了女兒的遺照一眼,刪了錄音還自颳了一巴掌。這巴掌,是給女兒的,他為了幫活著的兒子隱瞞罪惡,只能對不起死了的女兒。
  • 心理學告訴你:親密關係的不幸,來源於你的原生家庭!
    在原生家庭中,有的父母會經常吵架,甚至有的父母一生氣就會摔東西,甚至是語言暴力,在這種環境成長起來的孩子,性格多數都比較軟弱,並且很自卑。 當父母吵架的時候,也許他們的內心是難過的,但是還要強忍著淚水,勸說父母不要吵了,不要再動手了。
  • 「住」在哪裡決定我們的未來
    選擇可以決定我們的未來。選擇對可以被祝福千代萬代,選擇錯了會影響許多代。選擇聽從誰決定了我們往哪裡去,往哪裡去決定了我們是準備依靠人或是依靠神。人喜歡選擇更舒適更安全的環境,但是神有神的美意,有時候神許可困境的存在,有的時候神會希望我們留在原地,如同耶利米書42章中,神通過耶利米先知告訴以色列人要住在巴比倫,神會與他們同在,但是他們卻不聽從,執意要選擇去埃及,那看似沒有爭戰,沒有角聲,也不會無食飢餓的地方。他們懼怕人,懼怕環境卻不懼怕神,結果遭刀劍,饑荒,瘟疫而死。
  • 你的圈子決定了你的未來
    等待分享帶給你們工作生活帶來的改變你的圈子決定了你的未來09:32來自玉薩說女性職業生活點擊音頻聆聽分享你的圈子決定了你的未來學習精華內容整理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一個定律都說圈子決定了我們層次,決定了我們的未來,決定了我們的狀態,決定了我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今天來跟大家聊一聊圈子,我經常說換車,換房不如換圈子,圈子決定我們的層次高低,所謂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你的圈子什麼樣你就是什麼樣!
  • 母親的情緒決定孩子的未來,父親的愛決定母親的情緒!
    在公眾號下方的自定義菜單裡哦 01 母親的情緒決定孩子的未來 最好的母親,應該是什麼樣子? 認真去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會發現,有個詞怎麼都繞不開——情緒穩定。
  • 原生家庭:一場代代傳承的背負,我們最深刻的模樣,都來源於此
    原生家庭是決定再生家庭會不會幸福、或者有多幸福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來源。我相信,提起原生家庭這個詞,大家都不會陌生,要是說起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可能大家都會有很多話想說,畢竟,我們都受過原生家庭的影響,或多或少,或好或壞,正面或者負面,每個人受影響的程度不一樣。
  • 只活了31歲的中國才女:我不能決定怎麼死,但是我可以決定怎樣愛
    」我不能決定怎麼生、怎麼死,但是我能決定怎麼愛、怎麼活「——伴隨著如自由宣言般的旁白,一個屬於」蕭紅「的時代也隨之展開。他的文辭來源於生活但卻又高於生活,我國著名的文學評論家夏志清曾經這樣說過:」沒有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中評論蕭紅的作品,是最不可饒恕的疏忽。
  • 通過艾米麗和松子看原生家庭:你的未來,取決於你的每個選擇
    原生家庭松子和艾米麗都有一個不太愉快的童年。松子有一個從小病懨的妹妹,父親總覺得妹妹時日無多,所以偏愛妹妹,每次回家總是把公文包丟給松子,然後上樓陪伴妹妹。長期遭受父親漠視的松子,漸漸心生不滿,決定離開家,出門前差點將出來勸阻她離家的妹妹掐死。同樣是童年遭受父母的漠視,甚至艾米麗的處境更加艱難,但她卻與松子面對生活的態度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