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茶飲形式,除了早茶,下午茶也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近代的下午茶發展自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式下午茶(afternoon tea),一邊吃著西式糕點一邊喝茶。

「喝下午茶」並不等於飲茶,其實質是一種社交飲食習俗(喝下午茶最正統的時間是下午四點)。
下午茶多為英國貴族打發午後時光的一種休閒方式,一般來說,下午茶的專用茶便是中國的「祁門紅茶」。而當時因為茶几乎都依賴於中國的輸入,使英國人對茶飲特別的珍惜,甚至為了防止被偷,除了下午茶時間才讓女傭取鑰匙拿出,平日裡都是鎖起來的。
自唐代開始至今,在中國開始逐漸流行起來,一發不可收拾。隨著各地餐飲文化的融合,悄然在世界各地發展起來。
「吃」,表面上看是一種生理滿足,但實際上「醉翁之意不在酒」,社會交際應酬活動多在餐桌上完成。吃的文化已經超越了「吃」本身,有著更為深刻的社會意義。飲食文化隨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而中和之美,便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最高審美理想。

如今快節奏高效率的社會節奏,讓很多上班族午餐常常吃得太少或太匆忙,而一頓營養均衡的下午茶不僅能趕走下午的瞌睡,還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
如今下午茶多以西式的咖啡和蛋糕為主,雖然下午茶是由西方傳過來的,但我們應該「取其精華,為我所用」。咱們中國的好茶,配上一塊酥軟的點心(比如宮廷的荷花酥、極具中國韻味的唐果子以及如今流行的蛋黃酥),茶的清爽正好能解點心的膩,這種搭配就像是在夏天喝冰可樂,冬天喝熱奶茶——剛剛好,都挺好。

所以說孔子曾曰「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