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東北,很多人會想起搞笑幽默的東北話和淳樸熱情的東北人。
但如果你看過東北題材的電影和電視劇你就會發現,在東北,無論是哪家都有一個古老又溫暖的物件兒,那就是火炕。東北大火炕,起源於東北平房,在沒有樓房的條件下,用水泥和土做炕,配以火爐,平時添煤炭入火爐,使得炕本身很熱,故名火炕。
東北的天氣可以達到零下35度左右,所以人們為了屋子裡面取暖,就在屋子裡面搭一種泥土做的平臺供人們睡覺,原來的經濟有限,大家在外面找到黃泥和磚頭還有野草活一下,在下面留出幾個洞,用來走火和空氣,溫度可以達到四五十度,顧名思義就叫成火炕了,許多小夥伴就不明白了,這樣不會燒到睡覺的人嗎?
其實這個不用擔心,東北人很聰明,火炕分炕頭和炕梢,炕頭比較熱你不在那裡睡覺就可以了,其實小編是喜歡炕頭的,畢竟真的是太舒服了!暖暖和和睡一晚,一天的勞頓立馬全消,如果有腰腿疼的毛病就更解乏了,而且火炕越睡越香,越睡越得勁兒,早上懶在被窩裡都不願意起來,早上起來洗漱後還可以在炕上放上炕桌一家人圍在一起吃著早餐。
炕上必有這幾樣東西。一是女人做活的針線笸籮。還有一個裝著東北旱菸的煙笸籮。婦女們坐在熱炕上,手裡拿著針線活。小孩子們在炕上做著各種遊戲。陽光照在每個人的臉上。一家人幸福團圓,其樂融融。
要是有客人來串門,主人家迎客進屋後的第一句話就是:快快,脫鞋上炕,坐炕頭上,熱乎熱乎……一句話,既體現了主人的熱情,又讓客人一身的寒氣一掃而光,馬上感覺到了主家的溫暖。 提起火炕,真的有說不完的故事和回憶。一邊燒柴一邊捅咕裡面的火,有時候偷摸兒地燒個土豆、苞米、甜菜啥的,燒熟之後便坐在熱炕頭上,吃的滿嘴黑不溜秋的也不嫌乎髒。燒粉更好玩,攥一小把粉條往灶坑裡一伸,刺啦刺啦,粉條像燙了頭髮,白白胖胖的,彎彎曲曲的一咬嘎嘣兒嘎嘣兒的酥脆,這些都是童年時期的冬天裡最香的零食了。
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東北火炕已經隨著拆遷和居住人們的搬遷銷聲匿跡。但作為東北文化中的一部分,火炕至今仍然存在於東北大部分鄉村之中。淳樸善良的東北人在今天依然會將炕頭留給遠道而來的客人們,火炕依舊是記錄著他們每日生活起居的見證者。 東北的大炕,其實是寒冷氣候下一種極富聰明才智的創造,它曾養育了許許多多豪放、粗獷而心地純樸正直的無數東北人,溫暖了一輩又一輩的東北人,和那叫人無法不留戀的往日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