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抵抗力差,很容易感冒。如果是新生兒,那就更得注意了,因為剛生下來的寶寶十分嬌貴,又無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如果護理不當,就非得等到寶寶病到不行了大人才能發覺。在照顧新生兒的時候,則是既不能太冷,又不能太熱,不然就很容易出問題。
那要如何判斷新生兒沒有熱到也沒有凍到呢?前不久在網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倒是講得挺不錯的。文章是一位寶媽發的,她是第一次生孩子,一點經驗也沒有,好在婆婆是個育兒達人。
據寶媽回憶,寶寶生下來的第四天,由於降溫有點急,寶媽害怕孩子凍感冒了,就給他額外加了一件薄被搭在上面。結果過了一會被婆婆看到後,卻馬上扯了下來,說這樣會悶壞孩子,還說剛出生的小寶寶很怕熱。
寶媽有點懷疑,婆婆就解釋說要想知道寶寶冷不冷,只要摸摸他的後頸,如果是溫熱的,就說明被窩裡的溫度剛剛好,如果出汗就是太熱,觸感涼則說明太冷。
婆婆一說完,寶媽就立刻用手去摸娃的後頸,果然有一點溼潤,看來就是剛才加蓋了一會薄被給悶出來的。這一下讓寶媽對婆婆更加佩服了,後來帶娃方面的事,便基本由著婆婆去安排,再也不胡亂懷疑。
相信很多帶娃的寶媽都會有這樣的感覺,明明自己都覺得冷了,孩子卻跟沒事人似的,哪怕才出生一兩個月的新生兒,似乎也不怎麼怕冷,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新生兒到底怕冷還是怕熱?選擇正確的參照物很重要
比起更大的寶寶,新生兒普遍怕冷
從理論上來說,新生兒應該是怕冷的,因為剛出生的寶寶皮下脂肪很少,熱量很容易喪失,通俗地說就是身體的"保暖能力"太差。所以比起稍大的寶寶,新生兒是需要穿更多的衣服或者蓋更厚的被子的。但怕冷是個相對的概念,雖然新生兒比大寶寶更怕冷,然而比起部分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他們就更怕熱了。
比起部分成年人,新生兒更怕熱
上面說了新生兒怕冷的原因,但這卻很難解釋為什麼有的時候寶媽覺得冷,寶寶卻覺得熱。這其實與"新陳代謝"有關,不同年齡的人新陳代謝的速度是不一樣的,總體來說,年紀越大,新陳代謝越慢,身體產生的熱量也就越少,人也就越怕冷。
所以老年人普遍不抗凍,而小孩子在冰天雪地裡玩耍也不怕。新生兒的新陳代謝同樣很快,再加上皮下脂肪少,熱量更容易流失,一旦散熱通道受阻,就很容易被捂出病來,也就是所謂的"捂熱症候群"。
因此可以說,新生兒既怕熱也怕冷,二者並不矛盾,只是取決於參照對象的不同。那應該如何準確地判斷寶寶是冷是熱呢?
上面那位婆婆的做法,就是很恰當的,頸部是血液循環的一大通道,如果這裡冰涼,那孩子一定會冷,如果這裡出汗,則說明孩子很熱。當然了,這只是大體的說法,現實中還是更依靠寶媽自己的經驗,畢竟每個人對冷熱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
熱一點冷一點都不行,護理新生兒,這些要點需注意
1.不論什麼季節,被子只需一床
首先, 新生兒蓋的被子要隨季節來選擇,夏天要蓋輕薄一點的,冬天自然要厚一點的。但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哪個季節,無論被子需要多厚,都不建議蓋多床被子,而是以單床為好。
這是因為多層被子透氣性太差,熱量散不出去,寶寶容易捂出汗。另外,寶寶感到熱就會踢被子,這樣汗液就會加速蒸發,從而讓寶寶更容易著涼。
2.寶寶穿衣是多是少,要參考環境溫度來定
為了保持新生兒不冷也不熱,在穿衣服的時候,需要特別注意環境溫室。如果溫度在24度以上,那麼穿衣不必太多,甚至稍微穿少一點也不太要緊。而當溫度降到24度以下時,則應該以稍高於成年人的標準來穿衣,比如成年人穿3件,就給寶寶穿4件,這是考慮到寶寶皮下脂肪少,散熱更快的緣故。
新生兒正處於免疫系統形成和完善的關鍵階段,對病毒的抵抗能力是很弱的,因此在護理時一定要特別小心。就像上面所說的那樣,既不能凍到,也不能太熱,否則哪怕只是熱一點點或者冷一點點,寶寶就會分分鐘得病給你看。到那時候,不但寶媽受罪,寶寶也同樣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