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戰報丨沙馬乃拖村養雞「養」出新鮮事 貧困戶帶動了非貧困戶

2020-12-18 四川在線

□四川在線記者 王代強

7月6日傍晚,迎著大風,美姑縣井葉特西鄉沙馬乃拖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阿合木石,麻利地將屋後百餘只雞趕回雞圈,順手將半碗苞谷面倒進雞圈石槽。

去年以來,在阿合木石等貧困戶的帶動下,全村百餘戶人家養起跑山雞,少的50隻,多的七八百隻。駐村第一書記胡明東感嘆,貧困戶帶動非貧困戶養雞,這在過去根本不敢想。

貧困戶變身「養雞大戶」

平均海拔3200米的沙馬乃拖村,是典型的高寒山區。極端的自然條件下,當地只能種出少量的苦蕎、燕麥和玉米。因為食物少,過去村裡只有極個別村民家養了兩三隻雞。

「不搞產業,脫貧就是句空話。」胡明東說,在當地,養雞可以說是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短平快」產業項目,「養雞不難,又吃不了多少糧,但就是沒規模。」

為了激發大家的養雞熱情,去年4月,胡明東租了5輛車,載著30多名村組幹部和村民代表,前往30多公裡外的西甘薩村考察學習。這個脫貧村裡嶄新的房屋、道路和興旺的產業,讓大家羨慕。

「願意養雞的來報名。」考察回來,村裡開大會,宣布啟動養雞項目。村集體以獎補的形式統一採購並分發雞苗,由於獎補資金有限且須按相關規定使用,村上要求貧困戶必須養,非貧困戶自願養。雞養大後,村裡按每公斤50元的保底價收購。

去年4月,首批76戶村民領到1300餘只雞,其中包括全部47戶貧困戶。阿合木石養了100多隻雞,每天就像照顧自己孩子一樣照顧它們,去年賣出幾十隻,收入9000多元。今年,他又自掏腰包,從鄉上買回100隻雞飼養。村民吉後曲古的步子邁得更大,去年賣出近200隻雞,收入近3萬元,今年自掏腰包將養殖規模擴大到500隻雞。60歲的伍爾力石一口氣養了600隻雞,成為貧困戶養雞之冠。

一時間,「養雞大戶」成為沙馬乃拖村貧困群眾的代名詞。

「美咕雞」今年預計出欄3萬多隻

很快,阿合木石、吉後曲古、伍爾力石等成了村裡的名人。

嘗到養雞甜頭後,他們見人就分享自己的養殖經歷:「早上把雞放出去,晚上趕回來,一天餵兩次苞谷面或豆粉兒,養100隻雞的飼料錢才2000多元,雞能賣1萬多元錢。」

有了他們的帶動,不少非貧困戶躍躍欲試。

「都是有手有腳的人,憑什麼他能致富,我不能?」離吉後曲古家不足200米的伍爾幹布,聽了吉後曲古的講述後很心動,一口氣養了750隻雞。

衝著這個好勢頭,村裡把貧困戶養雞的故事製作成展板,放在村委會顯眼處,讓來開會、辦事的群眾都看一看、想一想、學一學。越來越多的非貧困戶加入到養雞行列中。

村裡趁熱打鐵,又搞了一場收購雞的活動,大家養殖的不管是不是村集體分發的雞,都可以送到村委會,村集體按保底價收購,進一步激發了大家養雞的熱情。目前,全村養雞總數達到7500多隻。

「你們只管養,其他問題就交給我們。」村裡幫扶幹部的話,讓村民們吃下定心丸。經過多方協調,村裡打通了跑山雞的銷售渠道,建起了冷庫,註冊了「美咕雞」品牌,並與企業合作建設養雞場,預計今年出欄跑山雞3萬隻以上,屆時村民將參與分紅。

相關焦點

  • 鄉野碩士淘寶上賣土雞蛋,帶領荊門427貧困戶養雞脫貧
    2017年至今,他參與荊門市東寶區養雞扶貧工作,幫助轄區內427戶貧困戶養雞脫貧。2019年,他給自己的淘寶直播間起名為「鄉野碩士」。老婆懷孕要吃土雞蛋作曲系碩士回鄉創業大學畢業後,劉德超曾在武漢創辦一家藝考培訓學校。
  • 大涼山裡的阿吼村:140戶村民的養雞致富大賽熱鬧「開獎」
    封面新聞記者 楊力 實習生 馬靖高傑「養雞前十名的好手名單出來了。」4月10日,大涼山的喜德縣光明鎮阿吼村裡,十分熱鬧。村委會樓前掛著「阿吼村第五屆閹雞養殖勞動競賽」字樣的橫幅,村民們依次排隊等待著今年的養雞大賽結果出爐。
  • 天水市麥積區:生態放養雞助貧困戶摘「窮帽」
    截至目前,麥積區已在全區62個省直單位雙聯村269戶建設養殖場152個,建成標準化雞舍316棟,年出欄生態放養雞近50萬隻。  品牌帶動提升市場競爭力  趟出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路子,發展生態放養雞這個原本名不見經傳的產業一下迎來了發展空間,如今,發展生態放養雞已成為當地畜牧業發展的新興產業。
  • 涼山阿吼村的巨變
    阿吼村的新居。因為沒有路,養豬、養雞很難賣成錢,家家戶戶靠種土豆、蕎麥餬口。王小兵剛來該村扶貧時,全村946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310人,貧困戶的人均年收入僅有1500元。   制約發展的瓶頸是村民思想觀念保守,謀生技能不足。自2016年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幫扶阿吼村以來,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堡壘作用,建強脫貧攻堅的核心。基層黨組織成為推動精準扶貧的「一線指揮部」。
  • 英山精準扶貧因人制宜 「窮光蛋」變「雞司令」帶動貧困戶致富
    英山縣石頭咀鎮胡山村貧困戶肖本章,吃過午飯,就和老伴拉著滿滿一板車農家肥,到茶葉地裡下春肥。望著已泛青的茶樹,老肖滿是皺紋的臉龐,漾起了笑容。  今年60多歲的肖本章,是村裡出了名的「老古板」。當別人開始發展茶葉藥材等產業時,他固執地認為土地是種糧食,種茶種藥不是走正路,以致自己的日子過得很貧困。
  • 養雞鴨豚10000餘只,這位貧困戶靠雙手圓了「致富夢」
    劉新來家住溫泉鎮斯橋村儲衝組,是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致貧因3個孩子上學。在鎮村的幫扶下,讓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決心依靠勤勞的雙手擺脫貧困的面貌。2019年以前,劉新來一直在外面務工,不僅辛苦,賺錢還少,妻子在家幹零活補貼家用,順帶養殖一些家禽。由於妻子有著多年的養殖經驗,劉新來決定回鄉發展,把養殖做大做強。
  • 陝北張家墕村脫貧見聞錄|貧困戶|土雞|張加鎖|高鑫鑫|龐澤華|陝北
    王紅霞攝貧困戶張丙申在土雞場餵雞。辛亞娥攝今年3月底,陝西宣布全省所有縣脫貧,這其中就包括榆林市的8個國貧縣。一個初夏的清早,記者來到榆林市。記者從該市扶貧辦得知,有一個市委扶貧駐村工作隊在吳堡縣宋家川街道張家墕村幫扶。於是,記者直奔張家墕村。「老百姓的事,一刻不能拖」記者首先見到的是榆林市委辦駐張家墕村第一書記龐澤華。
  • 信豐小河鎮:貧困戶李香生身殘志堅勇闖脫貧路(圖)
    中國江西網/贛州頭條客戶端訊 王過榮、記者張翠萍報導:日前,在信豐小河鎮旗塘村的養雞場內,記者見到了李香生,他正小心翼翼的餵養著他的「寶貝」。李香生坐在輪椅上餵雞  今年46歲的李香生,是信豐縣小河鎮旗塘村柏丘仔小組人,2014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 「北京油雞」幫368個貧困戶脫貧
    368個貧困戶走向致富路   繡華山莊是內蒙古豐業生態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所屬的北京油雞養殖基地,公司總經理楊秀花說:「自從5年前公司引進北京油雞品種以來,北京油雞養殖效益大幅上升。這兩年,在北京科技特派員的支持下,帶動368個貧困戶穩定脫貧。」
  • 駐村工作隊開展幫助貧困戶打掃衛生活動
    為進一步推進脫貧攻堅工作、進一步拉近駐村工作隊和貧困戶的關係。近日,封丘縣醫療保障局駐莊呼村工作隊在第一書記郭祖輝的號召下,掀起一股駐村幹部幫助貧困戶義務打掃衛生活動的熱潮,逐戶幫助他們整理房間物品、清理院內雜物,使他們感受到駐村工作隊的溫暖。
  • 決勝2020:衡山養雞大戶助貧困戶共享「商雞」
    在衡山縣萱洲鎮,衡山益康種養合作社負責人尹常林以「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把養雞產業越做越大,帶動當地7戶貧困戶脫貧致富已成為了佳話。4月9日,沐浴著暖陽,記者來到衡山縣萱洲鎮衡山益康種養合作社,雞舍裡的衡山黃雞叫聲不絕於耳,56歲的合作社負責人尹常林正熟練地在打理雞舍。
  • 免費發放愛心雞 助雨湖區貧困戶增收
    湘潭在線7月15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超)「這雞苗好,我行動不便不能外出務工,養雞對我來說相對容易,我一定好好餵養,希望賣個好價錢。」7月14日,看著眼前10隻小腳雞在空地上嘰嘰喳喳叫個不停,雨湖區姜畲鎮棋盤村槽門組建檔立卡貧困戶蔣正華的臉上,溢出了難得的笑容。
  • 安徽肥東牌坊鄉:扶貧產業園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
    「我們合作社佔地約500畝,惠及許井社區69戶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打工就業、收益分紅的方式,輻射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農戶幹的仍是農活,賺的卻是工資。通過土地流轉發展現代農業,既盤活了土地資源,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加快了脫貧致富的步伐,也調整了產業結構,真正實現農業與農民的雙贏,為當地精準脫貧打下堅實基礎。
  • 武昌理工學院退休老教授趙雙運: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
    種油茶、除雜草、教技術;養土雞、撿雞蛋、開微店……在麻城市三河口鎮舒家畈村大田鋪的山旮旯裡,武昌理工學院退休教授趙雙運深入山區用科技來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近日被當地推薦為扶貧典型。除了種油茶,趙教授還辦了一個散養雞基地,讓村民學習養殖技術。2017年趙教授投資20萬元,建起6間168平方米的雞舍,散養雞720隻、鵝20隻。與其他養殖戶不同的是,趙教授養的雞睡的是生物床。那床上是一層米糠、一層生物發酵劑,一共有九層。雞糞通過發酵生出小蟲子,小蟲子又被雞吃,所以雞舍裡既不存在雞糞,又沒有異味。
  • 江西於都引入「一村一品」產業 帶動近萬戶貧困戶就業
    劉傳優 攝中新網江西於都8月3日電 (劉傳優 張素)3日在江西省于都縣舉行的「一村一品匯鄉鎮特色美食文化節」吸引了不少遊客。記者獲悉,于都縣共有300多個村確定了「一村一品」產業,帶動近萬戶貧困戶就業。
  • 永新縣文竹鎮:產業帶動,品牌引領,貧困戶脫貧
    白源井岡蜜柚基地佔地面積130餘畝,計劃投資逾30萬元,通過採取「基地+合作社+農戶(貧困戶)」模式,吸納貧困戶,實現產業脫貧的目標;龍源電商扶貧點通過「農副產品統一收購+網上銷售」的模式,收購本村及周邊村的農家土特產,解決了貧困戶農副產品出賣難的問題,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牽頭縣領導周春根副縣長認真聽取了兩個項目的情況介紹,並表示了充分肯定。
  • 寶雞這個村產業發展紅火 小小扇貝菇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
    在在地帶動了農民增收。近年來,陵玉村推進全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讓村民切實感受到特色產業經濟帶來的效益,實現村有脫貧產業、戶有增收項目、人有致富門路。村兩委多次到各地市考察學習,並邀請各地農業專家到村指導,根據村海拔高,空氣清新等特點打造生態農業、生態養殖項目,至此「田園陵玉」應運而生。
  • 小雞「換」大雞 貧困戶萬元增收不用愁
    小雞「換」大雞 貧困戶萬元增收不用愁     □巴中日報記者 吳江  「3月借的100隻小雞,現在有70隻能產蛋了
  • 聘請貧困戶代養蘆花雞,房山這家企業扶貧出新招
    在內蒙古突泉縣,當地的貧困戶於秀芹近日從韓建河山管業公司領到了30隻雞雛。韓建河山管業公司是房山區在當地落戶的一家大型企業,主要生產PCCP管材,怎麼組織起貧困戶養雞了?原來,這是該企業今年推出的幫扶新模式,通過企業的帶動,實現貧困戶居家就業。根據這一模式,企業發放30隻蘆花雞雛和飼料費用到貧困戶手中「代養」,貧困戶受聘為企業代養蘆花雞,按月拿工資。蘆花雞出欄後,將送到企業食堂,為員工改善夥食。這樣一來,貧困戶養雞增加了收入,企業員工也可以吃上綠色健康的「跑步雞」。
  • 江西撫州:萬畝松林養殖生態雞 建養雞大棚助力貧困戶脫貧
    江西撫州:萬畝松林養殖生態雞 建養雞大棚助力貧困戶脫貧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2018年12月06日10:48 周晶在養殖基地向在此養雞的貧困戶了解近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