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有關辛巴「燕窩門」事件的議論沸沸揚揚,有支持辛巴的,也有支持王海的,眾說紛紜,褒貶不一。
做了一個吃瓜群眾,誰勝誰輸,對我們自身沒有多大關係,靜候事情的處理結果就好了。其實網紅直播翻車的不少,羅永浩,李佳琦,楊坤等都有這樣的經歷。
這些事件看起來是偶然,其實看後面的邏輯,卻是必然。這也是紅螞蟻說:」燕窩門" 不是會是直播帶貨最後一個瓜的原因。
作為快手最大的頭部網紅,辛巴的影響力無疑是巨大的,連羅永浩這樣的流量大咖也要弱三分,也正是因為影響最大,所以出事之後,市場的反應也越大,這次的「燕窩門」事件,連《人民日報》,《中國消費者日報》都發聲了,足見其嚴重性。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分析起來原因有以下幾點:
1、所有的直播帶貨都是打價格戰
看過無數的直播帶貨,不管在哪個平臺,雖然主播在直播的時候,會宣傳產品的賣點,但是最後讓消費者產生購買的因素,都是低價,無一例外。1.88元包郵的隆力奇,1.99元包郵的身體乳,免費送的清華同方平板電腦,「拼多多」在這些價格面前都要瑟瑟發抖。低價真的有好貨嗎?這是值得每個人思考的問題,每個人的心裡也都有自己的一桿秤。
2、主播缺乏供應鏈控制能力
絕大部分主播都是娛樂出身,積累一定的粉絲量之後,有了變現的需求,所以開始帶貨。有幾個能了解產品的?隔行如隔山,對單品的了解都難做到全面細緻,就更不用談掌控供應鏈了,還有些主播為了坑位費,高額佣金,重點都沒有放在產品上面了。
有些大主播背後有選品團隊,但是在對價格的極度壓榨之下,有哪個企業還能保證產品的質量?所以,現在很多廠家的產品分幾種:線下款,線上款,直播款。包裝和外觀都是一模一樣的,但是用料卻大有不同,一分錢一分貨,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沒有哪一個企業會虧本賺吆喝。
3、利潤最大化的量身定製
很多網紅有了一定的銷售規模之後,對一些爆品就開始了定製產生,表面上是為了讓"家人」們得到最大的「實惠」,用一個低於市場價多少倍的價格買到自己心動的產品,背後其實是主播在追求自己的利潤最大化。
比如在某東上賣1000的產品,直播間只要99,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家人「在巨大的差價刺激之下,紛紛買單,其實採購成本只有10塊錢,因為是定製的,成本可以無限壓縮。
當然,不管哪個行業,都是從野蠻生長走向有序發展,市場體量一旦發展到了一定的量級,監管機構就會出手整頓市場。現在直播帶貨行業已經到了這個臨界點上,新一輪的政策性洗牌就在眼前。
最後,展望一下直播市場的未來吧。
有人說,直播行業這麼混亂,總有一天會被淘汰,這話沒有錯,任何一種商業形態都會被更先進的商業形態所替代,直播行業也一樣,但是,在三到五年間,直播帶貨還會是趨勢,要改變的只是其中的玩法。
紅螞蟻認為:直播帶貨的主體將從網紅轉變成企業本身。董明珠已經帶了一個非常好的頭。
原因有三:
1、品牌是企業自己的,一定會倍加珍惜,不會因為短期的利益砸了自己的招牌
2、產品是自己的生產的,沒有人比企業自身更懂自己的產品。
3、消費者會更信任,如果雷軍帶貨小米手機,董明珠帶貨格力空調,還有什麼可懷疑的呢?
只有企業自己來直播帶貨,才能與消費者建立真正的信任連結,而傳統中間環節省去的種種費用,就是企業能帶給消費者最大的實惠。
以上為個人對直播行業的一點淺見,請大家拍磚。
本文為紅螞蟻原創,所有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