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1 01:02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楊海虹
打撈上來的魚。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海虹 攝
2月20日,備受市民關注的淡溪水庫排空後又有了新進展,自2月18日最後一次排水後,水庫內1200萬立方米的水已基本排完,上遊的魚兒隨著水流自西向東一洩而下至水庫出水口附近,2月20日,捕撈隊正式進入庫區打撈。
排空後的淡溪水庫底部會呈現出怎樣一番景象?連日來,很多市民通過政協樂清日報社委員工作室打聽最新的情況。昨日,備受市民關注的淡溪水庫排空後又有了新進展,自2月18日最後一次排水後,水庫內1200萬立方米的水已基本排完,上遊的魚兒隨著水流自西向東一洩而下至水庫出水口附近,昨日,捕撈隊正式進入庫區打撈。
捕撈隊會用什麼方法打撈?打撈上來的魚有哪些品種,產量大嗎,味道如何?昨日13時整,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再次走近淡溪水庫,通過視頻直播,帶你一起探秘淡溪水庫水底壯觀景象及魚類捕撈現場。
捕魚隊收網捕魚
午後的淡溪水庫,空中細雨如絲,四周青山環抱,煙霧繚繞,深深地呼吸一口空氣,醉人心扉。站在壩上舉目遠眺,排空了的水庫呈現出另一番獨特景象:大部分河床都已裸露出來,凹凸不平,形成一個個小水坑,放眼望去,仿佛是一片廣袤壯闊的灘涂,令人振奮。而靠近東邊堤壩的庫底還有少部分積水,此時水面上有3艘小船,有4名捕撈工人正穿著雨衣,搖著擼將船緩緩靠近水面上一張綠色的網。
「在第二次水庫排水時,我們通過調查和測量,把捕魚網撒在那個地方,形成一個倒八字型,當魚兒順著水流遊下來時,就進入了我們事先準備好的水下網箱裡,再通過人工打撈,將魚捕上船。」據負責捕魚的捕撈隊隊長姚小羊介紹,當天上午他們已經捕撈過一次,有40公斤魚打撈上來,以翹嘴巴魚、鯽魚、草魚為主,鰱魚(也就是市民常說的胖頭魚)打撈上來的並不多,最重的一條鰱魚有五六公斤重。
姚隊長話音剛落,只見水面上的幾名捕撈工人迅速起網,隔著老遠都能看到網內有很多魚在活蹦亂跳,工人們動作麻利地將魚兒打撈到船內,然後搖著擼將船兒慢慢靠近岸邊。此時,岸上一名正在等候的工人將魚快速裝入兩個黃色的籮筐裡,一路肩挑到水庫大壩上來。
打撈上來的魚。
市民爭先搶購
而此時,水庫大壩附近的護欄門外,有數十名市民正翹首張望著,不少人手裡都已經準備好一個個藍色的塑膠袋,就等護欄門一開搶著去挑魚。
「我從虹橋來的,已經來3次了,前兩天得知水庫排空,水庫裡的魚會有人挑出來賣,就跑來了,前兩次都吃了閉門羹,好在今天有魚打撈上來,沒白跑,就是有點小遺憾,沒看到胖頭魚。」市民諸葛先生一邊挑著籮筐裡的魚一邊告訴記者,水庫裡的水乾淨,生長在這裡的魚沒有泥腥味,水庫裡剛撈出來又新鮮,味道肯定好,所以就特意帶兩名朋友過來碰運氣。
當天,家住淡溪鎮西林村的葉開傑買到了2.5公斤的水庫魚,早上7時多他來過一次,沒碰上賣魚的人,回家後不死心,又跑來一次。「昨天我也白跑了一趟。」葉開傑笑說,他原是淡溪南岙坦村人,老家就在水庫邊上,1958年建設淡溪水庫時,全家移民到了現在的西林村。小時候他經常能吃到水庫裡的魚,那個鮮美的味道一直記在心裡,這次聽說水庫排空,就特意過來買魚了。
在現場記者發現,很多前來買魚的市民都是開車過來的,來自樂清多個鄉鎮街道,如虹橋、石帆、市區、天成等,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買魚,不過大部分人是衝著水庫裡的胖頭魚來的,可現場銷售的魚裡卻不見胖頭魚的蹤影,雖然有些失望,但看到那麼鮮活的鯉魚、鯽魚、翹嘴巴魚,大家的購買熱情高漲,不到一小時,打撈出來不到兩筐24公斤的魚就被大家搶售一空了。
「我把煮羊肉的大湯桶都裝車上了,還放了些水在桶裡,特意約了一名廚師,準備到淡溪運幾十斤魚回來,叫上一幫好朋友一起吃魚宴,沒想到去淡溪晚了,沒買到。」在市區經營一家餐館的宏滿頗為惋惜道。
市民在護攔外等著買魚。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楊海虹 攝
今年水庫魚偏少
「這麼大的水庫,怎麼打撈上來的魚這麼少,真是奇怪了!」 「我記得1994年那次水庫排空,水庫裡出現了很多魚,有些魚來不及捕撈,都死在了岸邊。為什麼今年魚量這麼少,想買還買不到。」在現場,不少市民都有這樣的疑惑。
對此,淡溪水庫管理所副所長陸建分析了水庫魚少的幾種原因。據悉,自1994年水庫排空後,1997年淡溪水庫才恢復蓄水,之後每年相關部門都有在水庫裡投放人工養殖的魚苗,品種以白鰱和花鰱為主,也就是市民常說的胖頭魚,但這種魚是不會自然繁殖的,它在自然界中是洄遊魚類,性成熟後親魚要洄遊到出生地,一般是大江大河的發源地,激流淺灘中產子,所以在沒有洄遊路線的水域鰱魚沒辦法生產,而現在大家看到的鰱魚多是人工模擬產卵場,刺激鰱魚產卵而來。
加上2014年淡溪水庫保安加固工程開工建設後,取水口工程因多種因素未開工,而水庫遲早要排空,因此,這5年來,他們沒有再在水庫裡投放魚苗。
第二個導致水庫魚少的原因是近年來淡溪水庫偷釣、偷捕現象屢禁不止。為此,淡溪水庫管理所還專門增強了安保力量,加強水庫巡視,但由於水庫範圍大、人員少,尤其是夜間管理難度很大,偷釣、偷捕者常跟安保人員打時間差,因此管理收效甚微。時間一長,非法捕魚量積少成多,這水庫裡的魚也就越來越少了。
「水庫排空後,這幾天我們的安保人員在水庫周邊巡查時,看到不少村民剪斷鐵護欄,鑽進庫區去撈魚和撿河螺,尤其是前兩天,有數十名婦女在淤泥裡撿河螺,勸都勸不走。這河床看起來平整,其實地勢險峻,存在諸多安全隱患,大家一定要遠離庫區,切勿因一時的捕撈樂趣忽略自身安全,因小失大。」採訪中,陸建再三提醒市民,等工程完工後,他們會儘快投放新魚苗,也呼籲大家不要在水庫偷釣、偷捕,這種行為會破壞水庫生態平衡,有可能導致藍藻爆發,從而影響飲水水源的水質。
味道鮮美吃過癮
2月20日家住淡溪長青村的村民吳秀芳買了幾條淡溪水庫的翹嘴巴魚、鯉魚和河螺,並為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特意燒了這幾道菜嘗嘗鮮,口福真是不錯。
吳秀芳今年51歲,是位燒菜能手。她只用了一刻鐘時間,就動作麻利地把一條約2公斤重的鯉魚和七八條翹嘴巴魚清理、清洗乾淨,然後在大鍋裡倒入油和切好的生薑,先將幾條魚兩面煎,再放在一起加入適量料酒、醬油、紅糖、水等,先大火燒,然後關小火慢燉40分鐘。
「這魚剛從水庫裡撈上來,鮮得很,紅燒和清蒸都好吃,味精都不用放。」吳秀芳笑說道。在燉魚的同時,她開始紅燒河螺,她最拿手的就是子排炒河螺。將子排先炒一下,然後將浸泡乾淨、剪去尾部的河螺放入排骨內一起炒,最後加適量水、醬油、紅糖、豆瓣醬等煮開,就大功告成了。
當魚和河螺出鍋時,香味四溢。記者品嘗後覺得翹嘴巴魚的肉質要比鯉魚更細膩鮮美,但兩者都沒有泥腥味,而這水庫的河螺口感要比普通河螺更緊實些、乾淨些,一個接著一個嘬,好吃得根本停不下來!
155068212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