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做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引領者——訪中鋁高端製造公司總經理李謝華
導讀: 在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指導下,由中鋁集團與重慶市政府共同組建的中國鋁業集團高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落戶重慶,註冊資金150億元,由中鋁集團旗下鋁加工板塊的12家子公司組成。
在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指導下,由中鋁集團與重慶市政府共同組建的中國鋁業集團高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落戶重慶,註冊資金150億元,由中鋁集團旗下鋁加工板塊的12家子公司組成。
作為一家承擔著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使命的高端製造集團,該公司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終端化、綠色化、國際化」的發展方向,朝著「技術高端、品牌高端、產品高端、引領力高端、製造能力高端和客戶體驗高端」的目標,緊緊圍繞航空航天、國防軍工、軌交船舶、汽車、裝備、綠色建築等新材料領域,通過產業投資發展、併購重組、整合上市等方式,達到1000億元產值和1000億元市值的「雙千億」願景,從而,打造具備世界一流競爭力的高端製造企業集團。
央企與地方政府合作組建高端製造集團,瞄準國內新材料短板領域發力,以高端製造促進產業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展現央企擔當,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情況,記者日前赴重慶,與剛剛履新的中鋁高端製造公司總經理李謝華面對面。
肩負使命
「成立高端製造公司,中鋁集團已經醞釀了很多年。」一落座,李謝華就直奔主題。他告訴記者,我國是鋁工業大國,生產了全世界60%到70%的鋁,但我國還不是鋁工業強國。有一組數據讓李謝華耿耿於懷。他告訴記者,國內每年進口大約20萬噸的鋁材,基本都是價格在10萬元/噸以上的高端鋁型材,對比國內1萬~2萬元/噸的鋁材加工費,差距之大令人瞠目。「附加值不高的鋁產品,常常面臨反傾銷調查。特別是近年來,針對國內出口的鋁材反傾銷調查有增無減。」李謝華說。
如何突破短板,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身為央企的中鋁集團肩負使命,有責任引領行業向高端製造邁進。」李謝華說,「中鋁集團這麼多年來一直希望在高端製造領域發力,把多年來積累的科技力量集中在一起,形成合力,再同外部更多的資源進行整合,做更多的事情。」
李謝華表示,任何一個行業的健康發展都有賴於一批領先者,來維持行業良好的發展秩序。中鋁集團鋁加工企業分散在12家企業裡面,知名的有西南鋁、東輕等,也有不太知名的企業,把12家企業集中起來組建一家公司,發揮技術、資金、人才等資源優勢,擔當引領行業健康發展的重任。
如果說發揮央企的行業引領作用是責任使然,那麼,國防軍工領域就是中鋁高端製造公司肩負的又一使命。李謝華說,多年來,我們在軍工領域還存在很多「卡脖子」的技術,材料的落後成為掣肘之一。他舉例說,中國的航空用鋁就是高端製造中的短板。讓中國的大飛機用上國產鋁材,讓中國製造的商用飛機能夠和美國的波音、歐洲的空客媲美,這是中鋁人努力的目標,也將給鋁工業提供巨大的市場支撐。
「做行業健康發展的引領者和強軍富國科研力量的組織者。這是中鋁高端製造公司成立最核心的因素,我們有信心和雄心承擔起這個雙重使命。」李謝華說。
跨越與跨界
進入資本市場,實現產值和市值「兩個1000億元級產業集團」,這樣的目標願景的確讓人期待。不過,這個雙千億元產值在李謝華眼中,目前還是一個數量上的目標。「這種千億元目標的設定,只是想證明,鋁的高端製造領域潛力巨大。」他說。
李謝華相信,做企業,首先有規劃和目標,只要市場做大了,產值自然就上來了。因此,當下他最為看重的還是明確方向後的行動,是如何利用現有資源優勢,通過理念、思路的創新,突破固有的發展模式,合縱連橫、開拓市場,在引領行業健康發展的同時,實現公司大發展和大跨越。
在公司規劃中,要通過整合資源,凝聚更多的力量推廣鋁應用,開闢新市場,來提高產值。「不是簡單的產能複製,延續從10萬噸,後面再做20萬噸、30萬噸,這種規模擴張,不是我們未來的發展模式。」李謝華表示,我們未來的增量,是現在市場上沒有的產品,是通過不斷拓寬鋁的應用範圍,擴大外延,來增加我們的產值,不論民用還是軍工,都是全新的應用領域,都是國家急需的技術和產品,而不是在市場上與人「爭食」。只有這樣,才是對社會更大的貢獻。
只有不斷創新才能開創未來。「馬雲的一個想法,讓世界上沒有難做的生意」「劉強東養活了最好的物流隊伍」這些成功的案列,時刻激勵著李謝華。「一個企業的成功,理念、模式創新非常關鍵。思路對了,企業就能越做越大,我們高端製造公司也是如此。」李謝華說。
作為央企,中鋁集團沒有僵化、固化,而是一直在尋找新的發展方向。跨越式發展下遊,是中鋁早已確定的發展目標。我們把鋁定位成一個社會經濟和民生經濟中必不可少的具有優異品質的材料,以此作為發展目標,就要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不斷創新。過去僅僅靠專業人談專業的固有思維,永遠走不出專業範圍。「想要思維創新,不僅僅靠鋁行業的人來做,整合各方力量一起來做,鋁行業優良品質不能只在我們鋁的專業人員的腦袋裡,應該讓所有社會人來參與。」李謝華說。
為適應公司發展需要,公司機構設置和人員應聘都在推陳出新。減少事務性部門設置,多設置和創新相關的部門。人員招聘上,引領能力和賦能能力是李謝華特別看重的。「首先要有引領思維帶領大家一起幹;第二要賦能。要做分子公司沒辦法做的事情,對分子公司進行賦能。」
李謝華還堅持將辦公室設計成開放式,「鴉雀無聲,埋頭幹活,不是集團總部該有的氛圍。」他希望員工在一起通過爭論切磋,互相啟發,碰撞思想,迸發激情,產生與眾不同的思路。
熱愛,不需要理由
20年前從北京科技大學畢業,李謝華就回到家鄉福建,進入中鋁瑞閩,與鋁結緣。從技術員開始幹起,20年間,李謝華幾乎在公司的每一個部門都工作過。和鋁打了20年交道,李謝華對鋁的熱愛絲毫未減。他如數家珍地跟記者提起鋁的優良品性,從鋁全壽命周期內的能源最低化到輕量化中鋁材料無可替代的地位,他都認真地解釋。他說,酒香也怕巷子深,要把鋁的優良品性從專業人員擴大到老百姓的認知,讓更多的人了解它。為此,中鋁現在做鋁家具、鋁空電池,都是想把鋁的優秀品質,通過產品加以推廣。
思路和目標正在付諸行動。「明年,我們公司一定不是現在的12家,會有更多的新成員。3年內讓大家看到方向思路,5年內達成階段性目標。」李謝華告訴記者。
李謝華坦承,自己總有一種緊迫感。「最初參加工作的五六年,思想沒有定型,懵懵懂懂中就過去了,真正有一些思想開始主動做事情,又過去五六年,到真正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的時候,已經30多歲了。」他告訴記者,自己現在想得最多的就是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事,將既定目標儘快執行落地。
「打破鋁就是專業的人才能從事的觀念,將全新思維導入鋁行業來,我希望自己就是那個人。儘管思路還不成熟,但也得和記者說一說。」李謝華頗具感染力的笑聲和略帶鄉音的一席話,極度符合閩南人「愛拼才會贏」的精神氣質。
眼裡有光,心中有火。在公司,李謝華自己就是一個引領和賦能的「星辰大海」,帶領大家向著既定目標奮力前行。
(文章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報)
(責任編輯:DF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