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村民 村長第58篇原創
歡迎關注、評論和轉發
各位十裡村村民:疫情期間,村長提醒你注意個人健康,同時對未來經濟保持信心。
2020年的開年,的確是有些困難。
但相信對一部分朋友來說還是有收穫的,包括了村長,也在2020年初收穫了家庭的新成員。
所以我花了差不多一個星期的時間呆在醫院裡陪產,在整個陪產的過程中,有很多小經歷,我想拿出來和各位一起討論交流。(沒有狗血劇情)
01
醫院生意
給普通創業者的機會窗口很小
如果單純從生意的角度來說,醫院幾乎是許多企業都想布局的民生行業,因為從不缺客源。
但是,醫院生意真正給到普通創業的機會是很少,對普通創業的要求也很高,畢竟關乎性命。
在醫院裡除了醫生治病治人外,最明顯的3個領域就是醫療藥品、醫療器械和醫療SAAS。
但以上3個領域,對專業性、可靠性、安全性都有極高的門檻,更重要的一點,就算你有能力,但想進入醫院的服務體系,其實很難。
目前作為普通民眾接觸比較多的,就是掛號。
掛號,也是這幾年來,為數不多的給到網際網路企業入局醫療機會的小窗口。
所以,對於很多創業者來說,如果自己本身沒有在醫療領域相關的技術、人脈等資源,還是不要入坑。
但利好的一方面是,AI、大數據、雲計算、智慧機器人等領域,未來一定會在醫療領域變得越來越重要。
這一方面的科技創業者其實可以通過招投標或者榜上大戶來曲線服務。
這裡順便再說一句,無論是公立醫院還是民營醫院,SAAS系統真的是太老舊了。
但公立醫院還是剛才提到的,想改造很難。
而民營醫院,尤其是細分的民營醫院,比如美容整形、口腔、骨科及寵物等等。一些網際網路ToB企業,還是有機會為他們提供服務的。
02
把廣告打在
離客戶最近的地方
作為專業的婦產科醫院,大家可以想像在醫院周邊,最明顯的廣告是什麼?
主要是這個三類:月嫂中心、產後修復(瘦身減肥)、不孕不育。
這樣的廣告很精準,因為你要知道,作為孕婦從得知自己懷孕開始到生產結束出院,整個期間去醫院做檢查到生產,至少8次以上,曝光頻率相當高。
所以各位去思考,你目前負責的業務,哪些獲客方式是可以再繼續調整。加強頻率,增強用戶認知。
滴滴之前的線下廣告就是公交站,汽車站、高鐵站、機場,原因就是離客戶最近、客戶當下痛點最明顯。
再說個之前討論比較激烈的水滴籌線下地推事件,為什麼他們要搞線下籌款團隊?
真如他們所說,是為了幫扶濟困嘛?
當然不是,那只是表面安慰普通愛心用戶的。
本質上,就是因為真正需要籌款的目標用戶,就在醫院裡。
而且不僅是患者本身,還包括了他們的家人。
所以,對於大病籌款平臺來說,他們才想著法子去醫院做地推,打廣告。
關於大病籌款的文章,我之前寫過,請點擊《大病籌款,是筆好生意嗎?》。
再如近期疫情期間,生鮮配送平臺叮咚買菜、菜划算、每日優鮮等。
除了做各種線上分享領券促銷外,另外個重要的渠道就是小區的道閘、電梯廣告和社區團長的微信群、朋友圈。
道理也是一樣的,因為在這些地方打廣告,都是離客戶最近的。
03
坑錢不長久
用心服務才是關鍵
孩子出生當天進入病房休息的,就有做新生兒護理的公司員工走進病房來推銷業務了。
主要就是在新媽媽出院前,提供新生兒的洗、換、餵護理服務。
每天180元,最少3天起訂,所謂提供24小時服務,還是4個新媽媽,共享一個護理師的服務價格。(因為春節許多護理師都回家過年,沒有單獨定製的)
說實話,對於許多年輕的家庭來說,如果沒有護理經驗的話,出於護兒心切,都會付錢購買該服務。自然就被割韭菜,我也是。
但在3天的護理周期裡,整個服務體驗其實是很差的。
一是護理師每天都是輪班的,每個護理師的服務水平都層次不齊。
二是護理服務不及時,因為是4個寶媽共享的。尤其是在夜間,護理師經常聯繫不上。
三是發現護理提供的服務和費用完全不匹配,感覺很不專業啊。
本來直接進醫院提供服務是很難的,沒有資源關係更難。
但是不能靠著這種資源壟斷後,只拿錢,不幹活啊。
其實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行業也是如此,但是這一定是會被慢慢取代的。
比如我在外面請一名專業的臨時月嫂,帶進醫院裡,完全是可以的。
04
其他便民性服務
1、餐飲
大部分線下實體店,講究的是地理位置,因為客流很重要。
但醫院就是典型的自帶流量體,我仔細的看了一圈醫院周邊的餐飲。
主要以各種小吃、快餐為主,還有水果鮮花,這也是有道理的。
一是住院的人照顧心切,講究高效快捷。
二是用戶希望價格合理,便宜實惠。
所以醫院周邊的便利店,也是生意最繁忙的,一般都是24小時營業。
其中關東煮、早餐、便當都很暢銷。
但我很好奇,我曾經出差去廣州、佛山、長沙一些醫院調研時。醫院門口有開奶茶店、咖啡店的,不知道老闆是怎麼想的?
2、共享充電寶
當手機成了必備品,用電焦慮就成了許多人的問題,在醫院同樣如此。
以我在的婦產醫院為例,每棟樓一二層都有共享充電櫃。尤其是在一樓大廳、B超大廳、專家候診大廳,因為這些地方人最多。
我簡單看了下,每次去借充電寶的時候,每臺設備的出租率都在30%左右,2-3元/小時,一次在4-6塊錢左右。
相比於租金、電費來說,每臺設備的利潤應該還是蠻可觀的。
沒辦法,這是剛需。
按照以前,在醫院裡放個自動印表機,也肯定能賺錢。
3、wifi
隨著公眾號的興起,wifi增粉這件事情,相信許多企業都幹過。
醫院、商場、景區等場所,按照服務方的說法是能夠提供地點增粉服務的。(有坑的哦!)
我在醫院裡面體驗了一下,wifi的穩定性是比較差的,有些樓層就等於是沒有。
其實wifi最大的挑戰是流量資費的下降和網絡覆蓋密度的加強,所以靠wifi賺廣告費,肯定只是階段性的生意。
而且你如果留意的話,會發現提供wifi服務的,一般是那些還在醫院裡提供掛號等其他服務的公司,所以壁壘也還是蠻高的。
4、大屏廣告、咖啡機、零食櫃
除了上述能在醫院看到的商業服務外,我還在許多醫院看過大屏廣告和無人貨櫃。
大屏廣告:想在醫院裡面做廣告其實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畢竟是救死扶傷的場所,過度的商業化肯定是相當不合理的。
但一些企業,還是把目標渠道放在了醫院。所以想盡辦法,把廣告投放在最前線。
我曾經在廣州接觸過一個服務商,他們在全廣東的醫院大概鋪設了4000多個立式廣告屏,是真正在醫院的核心區有廣告,當然收費也很貴。
你們知道的一些保險、籌款等品牌,都找他投放過廣告。
咖啡機:我真的不太理解,那些花了精力在醫院鋪設咖啡機的企業,需求真的有那麼大嗎?
真的還不如放個體溫計、稱重機,身高機或自助的血壓設備,按次收費。
無人貨櫃:目前我知道有一家無人貨櫃公司,在全國許多省份的醫院都有鋪設,超過萬臺。
由於許多醫院內沒有小賣部,所以臨時性的需求還是有很多的,銷量也很不錯。
5、母嬰店
我在婦產醫院附近,發現有兩三家母嬰用品店,其中一家店鋪的面積至少超過80㎡。
按我的理解,如果醫院附近沒有居民小區的話,開個綜合性的母嬰店是沒有必要的,貨賣不出去,成本也很高。
因為我在產房外面休息時,絕大部分孕媽都提前準備好了待產包。
只有極個別沒有經驗的或者準備不足的家庭,我看他們才臨時去購買的。
在醫院周邊,大部分服務的都是臨時性、應急性的需求,不要想著還有回頭客這件事。
所以,我們如果要在線下開設實體店鋪的時候,還是要結合周邊的客源情況、商業情況,因地制宜的去選擇。
05
其他問題
以上是我在陪產過程中的一些思考和觀察,最後再和大家閒聊點與此相關,但不是特別重要的。
1、專業知識
儘管有一些母嬰相關的APP和醫院提供了孕媽課堂,但始終無法解決孕媽在孕中、產後的諸多疑問。
比如孕前要做哪些檢查、飲食怎麼吃,哪些可以吃?
網上有很多零亂的知識,但不夠完整和權威,每次依舊還要搜百度,問人。
包括我們常用的一些母嬰APP,也做的很不好。
一是我覺得在內容方面做得真是相當的差,還不如快手上幾個講孕期知識的博主專業。
二是許多功能不完善,我覺得有值得改進的地方。
比如目前階段,我每天想要記錄孩子每次吃飯、睡覺的時間、次數以及喝奶量。
可能個別功能有,但很不好用,因為我對比了市面上相當多的APP了。
也許有人會說,這可能是你個別性的需求,或者小眾需求,我倒不這麼覺得。
包括一些用戶還會記錄寶寶身高變化、在感冒發燒時,需要記錄體溫變化等情況(視頻、圖片、文字)。
是不是可以提供可視化的數據形式,這樣對於家長來說很方便,下次就診給醫生看時也很方便。
所以希望做此類母嬰類產品的,最好找個做過媽媽的人來做產品經理和運營。
2、醫生寫的字看不懂
我在最前面提過醫療saas這一點,其實現在許多醫院在預約、查看問診結果方面,都已經聯網了,也逐步電子化了。
但還是有各種紙質資料和單據,尤其是有醫生建議一欄,我一直看不懂寫的是什麼?
這難道是為醫生專門提供的字體嘛?
十分不解,診斷建議的字為何不能好好寫?
難道是為了規避責任?請有關的朋友給予解答。
3、醫患矛盾肯定會發生
我們經常看到各種醫患矛盾,包括一些個別案例中,醫生遭受到迫害。
以前我會片面的把問題歸咎於患者及患者家屬,由於治病焦慮,導致情緒、行為方面的不理智,做出來不正確的行為。
但是,在我們陪產的幾天裡面,我就改變了這種想法。
醫患矛盾肯定是會發生的!
我在醫院裡,就遇到叫醫生半天遲遲不來,詢問醫生時總是覺得患者欠他錢一樣,多問幾句就給你臉色看,不耐煩。(你們在火車站買票、市民中心辦事情的時候,是不是也遇到過類似情況?)
我想說,服務方面真得學學人家高速收費站收費員,別管是不是假笑,首先態度就很好啊!
我們希望患者理智、懂得感恩,也是醫生護士體諒患者。
4、特權
我在醫院那幾天,「大G女進故宮」的事件鬧得火熱,其中大家都討論到了一個很重要的詞,就是特權。
特權的背後是人情、利益以及所謂的有色階級,而特權在各行各業都隱性存在。
包括在醫院裡,我們掛專家號要靠搶,有的人可以不用。
我們車只能停在醫院外面的停車場,有的車則可以大搖大擺的開進醫院停車、接人。
有的科室一床難求,有的人則可以得到科室主任的特殊照顧。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抱怨看病難。
當然不是在說醫生,而是說社會的確還存在這樣的現象,而且會長期存在。
最後,再次提醒所有十裡村村民,在疫情期間時刻注意個人健康。
村長今年的目標是在有限的時間裡,爭取寫100篇原創文章,評價每周2篇。
內容題材還是圍繞當下科技、電商圈、新事物相關的角度來與各位分享,偶爾分享個人生活方面的一些見聞。
期望繼續獲得大家的關注和支持,再次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