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象萬千文化教育交流基地落地臺灣南開科技大學

2020-12-18 財經熱報

南開科技大學為迎接此劃時代的新紀元,特於3月6日(星期五)上午10:00進行盛大而隆重的校園Power節目大學「抱」、「報」、「爆」開播儀式,同時也進行『藝象萬千文化教育交流基地』『長美網紅培訓基地』『南開科大有線電視制播小組』揭牌典禮。在眾多嘉賓見證下,由南開科技大學許聰鑫校長、南開科技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劃辦公室林正敏主任、中投有線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汪鳳林總經理、「立法委員」許淑華、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許耿修主任、藝象萬千總召集人遊守中暨長美藝術股份有限公司張雨晴董事長共同完成揭牌及開播儀式,也敬告社群大眾南開有線電視制播小組未來有信心打造產、官、學傳媒之優質合作平臺,更歡迎各界不吝給予指導賜教。

相關焦點

  • 曹雪濤赴南開大學人民醫院(天津市人民醫院)交流座談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郭逸塵)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赴南開大學人民醫院交流座談。南開大學常務副校長許京軍,副校長李靖,副校長、南開大學人民醫院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王磊,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朱思偉,院長高明,黨委副書記郎亮,副院長齊新、劉筠、張偉華、呂順超,紀委書記楊潔,副院長王豔冬出席座談會。
  • 臺灣明新科技大學來南京城市學院開展校際教育交流
    中國臺灣網3月20日南京訊 3月17日下午,臺灣明新科技大學院長李得盛及林麗雪博士、廖美螢博士一行冒雨前往江蘇南京城市學院開展兩岸校際教育交流。  據李得盛介紹,明新科技大學是一所工科為主的私立大學,經過近50年的成長,為臺灣培養了許多精英,2014年,其畢業生被企業界評為「最愛」。
  • 臺灣崑山科技大學來我校交流訪問
    6月17日,臺灣崑山科技大學副校長衛祖賞來我校參訪交流。    校長何集體和國際交流中心的老師們熱情接待了來賓並在行政樓三樓會議室舉行了交流會談。會上,何集體首先代表我校感謝衛校長在升本慶典期間來我校訪問,並介紹了我校的發展歷程,雙方就職業教育發展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 臺灣科技大學赴廣安交流考察
    臺灣科技大學赴廣安交流考察 2017年01月23日 14:12:00來源:中國臺灣網 >   中國臺灣網1月23日廣安訊 1月11日至12日,臺灣科技大學酷點校園董事長黃丙喜教授一行赴廣安交流考察。
  • 南開大學2020年排名全國第幾
    2020年天津市共有2所高校躋身2020中國大學排名100強,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師範大學雄居2020天津市大學排名前3強。天津師範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天津理工大學雄居2020天津市市屬大學排名前3甲。
  • 兩岸通-臺灣人才項目對接洽談會助力交流與發展
    本次活動主辦單位組織邀請了來自臺灣十餘所大學應屆畢業生30餘人、及來自科研學界的專家學者及健康產業廠商,合計超過60人組成臺灣代表團來榕參加「兩岸通-臺灣人才、項目對接洽談會」。活動由主會場和三個分會場組成,18日在海峽會展中心主會場舉行三場活動,分別為臺灣人才、項目對接論壇、人才招聘、臺灣項目落地籤約儀式。
  • 臺灣明新科技大學蒞臨傳智專修學院參觀交流
    2018年1月26日,沭陽縣政府臺灣事務處主任錢斌同志、臺商協會會長朱振綱、臺灣明新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副教授張榮正博士、自然科學教學中心、休閒事業管理系副教授陳光童博士等一行來賓蒞臨傳智專修學院(傳智播客旗下高等教育機構)參觀交流,傳智專修學院院長馮威、軟體工程系主任崔希凡、就業辦主任劉靜、學生處主任王自冕、院辦主任宋美榮等人熱情接待了來客
  • 「藝象萬千·渝港青年藝術交流展」亮相重慶
    新華社重慶12月31日電(記者黎華玲)「藝象萬千·渝港青年藝術交流展」30日在重慶美術館開展,香港漫畫家歐陽應霽、塗鴉藝術家彭怡等人的百餘件(幅)作品悉數亮相,作品形式涵蓋中國畫、油畫、雕塑等。據策展人鄧良軍介紹,展覽通過公開徵集的形式吸引了眾多香港青年藝術家參展,作品主題包括生活、自然、鄉村、未來等,希望以交流展覽的方式增進重慶、香港兩地青年藝術家之間的了解,促進互相學習。
  • 臺灣維格餅家董事長孫國華到訪天津南開區 「31條」引臺胞關注
    (圖片來源:天津市臺辦)  中國臺灣網4月3日天津訊 日前,臺灣維格餅家董事長孫國華率臺灣文創、科技、貿易等領域企業負責人到南開區參訪交流。市臺辦副主任於為忠、南開區副區長徐輝在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天津天后宮接待參訪團一行,並就剛剛出臺的《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31條措施」)以及媽祖文化與文創產業融合發展進行深度交流,徵求臺商們的意見建議。南開區有關單位負責同志參加活動。
  • 校內新聞 | 臺灣朝陽科技大學學生「中華美食暨傳統文化」體驗營活動在我院舉辦
    12月18日,臺灣朝陽科技大學學生「中華美食暨傳統文化」體驗營在我校舉辦,這是我校首次與臺灣朝陽科技大學共同舉辦以中華美食和傳統文化為橋梁的合作交流活動。對外合作與交流處牽頭,旅遊學院、圖書館、龍湖書畫院共同為臺灣朝陽科技大學師生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兩岸青年學生和相關工作人員共60餘人一起度過了美好了一天。
  • 趙洪祝等在臺灣義守大學出席中醫藥文化交流活動
    28日上午,來自浙江和臺灣的中醫藥名家在臺灣高雄的義守大學醫學院燕巢分部切磋技藝,共話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中醫藥文化。浙江中醫藥大學、溫州醫學院還與義守大學籤訂交流合作協議。    中共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率浙江省代表團出席交流活動和籤約儀式。省領導李強、龔正,臺灣義聯集團創辦人林義守,浙江與臺灣中醫藥界人士等參加活動。
  • 臺灣青年何巨凱:正推動「食農教育」落地東莞
    綸堡國際教育機構執行長何巨凱  綸堡國際教育機構執行長何巨凱,憑藉在臺灣發展食農科普教育成功的經驗,今年六月正式在東莞松山湖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落地,並且看準大陸開放二胎所帶來的潮經濟  1980年出生,擁有巴塞隆納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學歷的何巨凱,長時間投身教育工作,在臺灣的臺北市及新北市,創辦了七間培訓學校,在大陸更是數十間補習班的營運顧問,經歷還包括臺北市教育人員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課後照顧教育協會秘書長、中華科技大學兼任講師。  何巨凱目前所推動的食育與科學(食農科普教育)專業師資培訓與課程服務,是第一個結合生命教育的STEM課程系統。
  • 臺灣輔英科技大學到成都中醫藥大學參訪交流
    11月2日,臺灣輔英科技大學國際暨兩岸事務處副主任葉金麟到成都中醫藥大學參訪交流,並與成都中醫藥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護理學院有關負責人、教師和學生進行了座談交流。  座談會上,成都中醫藥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簡要介紹了學校情況以及學校與臺灣高校合作的情況。葉金麟也介紹了輔英科技大學情況,並提出護理學院學生赴臺學習的具體合作意向。
  • 威海馬石山紅色教育基地成功爭創山東省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於涵近日,從山東省歸國華僑聯合會傳來喜訊,威海馬石山紅色教育基地被命名為「山東省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這是山東省首次命名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馬石山紅色教育基地是威海唯一獲此殊榮的單位,也是全省17處基地中唯一的紅色文化交流基地。此舉標誌著乳山市在發揮紅色教育基地作用服務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 安徽中醫藥大學人文與國際教育交流學院聖泉醫院教學基地揭牌!
    今日下午2點半,安徽中醫藥大學人文與國際教育交流學院院長周亞東、心理系主任王平、實習就業辦公室主任黎暉帶領首批到達的兩位實習生前來我院,參加教學基地落成儀式,這是繼10月28日我院與安徽中醫藥大學籤訂實踐教學基地協議以來,開啟實踐活動的又一重要進程的落地與推進。
  • "臺灣·南京大學周"啟示:文教交流讓兩岸"心連心"
    改革開放30多年來,隨著海峽兩岸的經貿交流日益頻繁,兩岸人民對於文化交流的需求也愈發強烈起來。日前在臺灣舉辦的「臺灣·南京大學周」,成為滿足這一交流需求的一種嘗試。帶隊赴臺的南京大學黨委書記洪銀興教授表示,「『臺灣·南京大學周』為內地和臺灣的交流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不僅進一步密切了雙方的經貿關係,更重要的是促進了雙方的文化交流。」
  • 天津南開教育攻略,必看,值得收藏
    南開既是歷史文化名區,又是北方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民間工藝方面,形神兼備的「泥人張」彩塑,彩繪逼真的「風箏魏」風箏,玲瓏剔透的「磚刻劉」磚雕,堪稱天津工藝三絕。南開和紅橋是天津的發源地,後經過發展擴展為北馬路、紅旗路、衛津路、復康路為界限的大南開,再經過發展把周邊西青區的地界劃入南開區成為目前的南開區。
  • 浙江金華與臺灣兩地大學師生交流突破10萬人次
    胡正明介紹,為此,金職院在合作高校區域選擇上,面向全寶島,以「臺北-臺中-臺南」三點一線為主脈,串起全臺十八所大學。如臺北的致理技術學院、龍華科技大學、聖約翰科技大學;臺中的僑光科技大學、亞洲大學;臺南的大仁科技大學、南臺科技大學;高雄的樹德科技大學等等。  同樣的,在胡正明看來,由「走親」到「連心」的文化交流是一個橫向不斷拓展、縱向不斷深化的過程。
  • 大學科學與人文教育割裂成頑症
    在這些大學的課程表上,無論綜合大學還是專業院校,無論名牌大學還是普通院校,公共選修課姓「文」的多,姓「理」的少之又少。    研修班的通告,簡單概括了這一現象:「近年來,不少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已經不滿足於僅僅開設一些人文、藝術類課程,而是希望同時開設一批科學素質教育課程,真正做到科學素質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比翼齊飛,做到兩者的有機融合。
  • 臺北科技大學 - 中國臺灣網
    概述    臺北科技大學,簡稱北科或北科大,位於臺北市大安區,是臺灣頂尖的科技大學之一,創校至今已有將近一百年的歷史。日據時期,日本政府為了將臺灣作為南進東南亞的轉進基地,故在1912年設立民政學部附屬工業講習所,來培養臺灣本島的工業人才,也是臺灣第一所以工業教育為目的的學校。1945年改為臺灣省立臺北工業職業學校。1948年升格為臺灣省立臺北工業專科學校。1994年改制為臺北技術學院。1997年改名為臺北科技大學。現有機電、工程、管理、設計、人文與科學等五個學院及十六系、二十研究所碩士班及六研究所博士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