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頭鎮肉鴿 產業扶貧基地開工

2020-12-15 南方新聞網

■相關

南方日報訊 (記者/陳詠懷 通訊員/張麗真)日前,英德市橋頭鎮亞婆石德輝鴿業產業扶貧基地開工儀式舉行。該項目投資3500萬元,建成投產後,可實現年營業收入2200萬元,直接或間接為當地提供就業崗位220個,農戶平均年收入6萬元左右,將帶動橋頭鎮的就業,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橋頭鎮亞婆石村是英德78條省定貧困村之一。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亞婆石村引進德輝鴿業有限公司共同合作打造德輝鴿業橋頭鎮肉鴿基地,打造長效脫貧新引擎。

德輝鴿業橋頭鎮肉鴿基地選址橋頭鎮亞婆石村暗徑村民小組,項目建設佔地面積100畝,主要用於肉鴿養殖繁育,計劃養殖規模為5萬對種鴿,年出欄100萬隻羽鴿。該項目建成投產後,可實現年營業收入2200萬元,直接或間接為當地提供就業崗位220個,農戶平均年收入6萬元左右。項目計劃分三期實施,現正進行第一期施工(第一期計劃開發利用土地40畝,建築面積約30畝,投資額1200萬元。)

作為扶貧項目,亞婆石村還申請到清遠市2019年引導資金30萬元和「630」定向資金10萬元,以建設固定設施合作的方式參與該項目,保底年收益不低於15%,收益將用於貧困戶脫貧。

橋頭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德輝鴿業橋頭鎮肉鴿基地將有效發揮產業扶貧的「造血」功能,突出產業的帶動作用,通過提供就業崗位,培養貧困群眾的發展意願,激發其發展內生動力,以「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示範輻射帶動當地就業以及貧困戶增收脫貧,為亞婆石村引入了脫貧致富的源頭活水,注入了長效脫貧的新動力,為實現亞婆石村長效穩定脫貧提供了有力支撐。

相關焦點

  • 「小鴿子」大產業:「世界客都」深山肉鴿飛上大灣區餐桌
    (中國減貧故事)「小鴿子」大產業:「世界客都」深山肉鴿飛上大灣區餐桌  中新社梅州12月2日電 題:「小鴿子」大產業:「世界客都」深山肉鴿飛上大灣區餐桌  作者 蔡敏婕  荒山上蓋大棚、搭鴿舍、養肉鴿,再通過數字平臺監測和品質篩選,深山裡的肉鴿「飛」上粵港澳大灣區居民的餐桌。
  • 探尋產業扶貧的「廣梅智慧」!「一盤棋」推進,廣州幫扶梅州產業...
    以興寧的乳鴿扶貧產業為例,金綠公司的「陳小鴿」項目是十分優質的,但當時單個村的扶貧資金投入一般在百萬餘元左右,對企業發展壯大的促進作用不大。而各村產業幫扶,由於受到當地客觀資源的限制,也都是各自零散使用項目管理難度大、難以形成良性循環。所以扶貧工作組分析後決定將扶貧資金集中投入到金綠公司的肉鴿養殖產業,能夠產生更好的效益,更好的帶動公司發展壯大,為貧困戶和貧困村提供更好的增收途徑。
  • 6000隻扶貧乳鴿「飛」上市民餐桌
    當天上午,光明集團對口幫扶從江縣乳鴿配送接收儀式在光明招待所舉行,標誌著貴州從江縣與光明集團正式建立產銷對接,這不僅為深圳市民提供優質、安全、美味的從江肉鴿產品,同時也將大力帶動從江縣肉鴿產業發展。 據了解,為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從江縣在「4+1」(雞、菌、果、蔬及有組織的勞務就業)產業中增加短、平、快的鴿子養殖產業,以解決從江縣西部脫貧難度大的加榜、加鳩、東朗等鄉的貧困戶增加收入,但苦於缺乏應有的技術,發展鴿養殖產業一度受限。
  • 一個「小鴿」銜來的大產業
    十年前,剛大學畢業不久的陳偉波辭去了外企工作,從深圳回到家鄉興寧市龍田鎮養殖肉鴿,並創立了「陳小鴿」品牌。十年間,「陳小鴿」的養殖規模已經從3000對種鴿劇增到10萬對,年銷量200萬隻,從一個貧困村精準扶貧產業項目,成長為一個產業共建億元以上項目。
  • 貴定縣新巴鎮舉行萬畝油茶種植基地開工儀式
    12月12日,貴定縣新巴鎮召開玉米地種植結構調整、今冬明春產業革命1.5萬畝油茶基地建設千名群眾大會暨項目開工儀式。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新巴鎮脫貧攻堅指揮所指揮長劉興海,副縣長張紅靈到會指導。現場指導油茶種植會議指出,近年來,新巴鎮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按照因地制宜原則,選擇耐澇、耐旱、易管理的油茶種植作為主導產業。
  • 年繁育種鴿30萬對、產銷乳鴿600萬隻,舞鋼肉鴿飛出「廣闊天地」
    為了讓肉鴿「動起來」,他還將多個鴿舍改造成「練兵場」,供鴿子練習飛翔。「只吃不動的鴿子沒有營養,肉質也不會鮮美。」「鴿王」笑著說,他要養出最好的鴿子。45歲的楊明軍是河南天成鴿業董事長,經過二十多年的拼搏,從一個貧困農家子弟到現在創建出國內領先的肉鴿良種繁育基地,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前行。
  • 威海經區橋頭鎮舉行信義文化園開園儀式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董佩佩 通訊員 王妍 威海報導為充分發揮新時代模範帶頭作用,把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鄉村振興的核心要求落地實施,威海經區橋頭鎮以信河北村為樣板,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 東方板橋鎮新園村蘭花產業扶貧基地:扶貧蘭花朵朵開
    原標題:扶貧蘭花朵朵開   近日,東方市板橋鎮新園村蘭花產業扶貧基地,工作人員在護理蘭花。這些石斛蘭花將銷往廣州、昆明等地。   新園村曾是深度貧困村,為了壯大集體經濟,助力貧困戶脫貧,新園村投入扶貧資金建設蘭花大棚,發展蘭花產業,成立蘭花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提供就業崗位、產業扶貧分紅等方式,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   如今,新園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穩定在80萬元以上,蘭花產業每年實現穩定分紅達40萬元以上,整村實現脫貧摘帽。
  • 河北滄州市:香菇產業扶貧基地挖出「第一桶金」
    最近,正值河北省滄州市臥龍區潦河坡鎮崔坊村香菇收穫季,香菇品質上乘,「工人們」正熟練地採摘、修剪、分級、烘乾、包裝,隨後,香菇產業扶貧基地的收購商和種植戶商談了收購事宜負責人一邊接待現場收購商,一邊接聽訂貨電話,在扶貧人和群眾的辛勤努力下,今年,崔坊村香菇產業收穫滿滿。
  • 廣西貴港市港南區:富硒米基地揭牌 產業扶貧再添力
    港南區木格鎮班鳳村扶貧基地的富硒米當天,由廣西商務廳商貿服務業發展促進會支持,廣西中煙天成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廣西格格紅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主辦的2019「真龍優選」優質富硒米產業扶貧基地籤約及揭牌儀式在貴港市木格鎮班鳳村舉行。儀式上,廣西中煙天成投資公司與格格紅公司、貴港市港南區木格鎮籤訂了三方扶貧合作協議。
  • 松桃智能化鰣魚養殖示範基地項目建設開工
    人民網松桃3月3日訊 3月1日,松桃苗族自治縣智能化鰣魚養殖示範基地項目建設開工儀式在孟溪鎮安山村舉行,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沈晶,縣政協副主席黃曉勇出席。 松桃孟溪智能鰣魚養殖示範基地作為蘇州對口幫扶落地的項目,是實現雙方優勢組合、互惠互利、富民富商的的好項目,以「精準扶貧、精準施策」為抓手,以「六條新路,六區共建」為目標,做大做強漁業產業。孟溪智能鰣魚養殖示範基地佔地220畝,包括一個鰣魚養殖基地,一個鰣魚育種基地,一個水產養殖培訓中心和一個農旅一體化休閒中心。
  • 快訊|快倉全球智慧機器人產業基地項目開工!
    今天(12月15日)上午,快倉全球智慧機器人產業基地項目正式開工啦!寶山區委書記陳杰,副區長陳堯水,發改委主任丁炯炯,快倉智能董事長楊威,副總裁兼首席戰略官王華一起為基地奠基。快倉將以「一基地、五中心」為載體,打造世界級智慧機器人產業集群,包括總部基地、技術研發中心、生產製造中心、研發測試中心、智能運營中心和生活服務中心。快倉創始人兼執行長楊威說:「在全新的產業基地中,將可以實現研發、製造、展示、測試、運營於一體。
  • 威海經區橋頭鎮扶貧專幹孫倩倩:履行承諾 切實實踐扶貧工作
    國際在線報導:孫倩倩於2018年8月擔任橋頭鎮扶貧專幹以後,認真學習上級政策文件,積極參加扶貧培訓,認真領會扶貧會議精神,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扶貧精神,切實實踐扶貧工作。在鎮黨委、政府的帶領下,積極履行自己的承諾,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具有突出表現。  一是履職責,踏實工作。
  • 貴州從江農商行助力貧困戶養殖肉鴿插上致富「翅膀」
    今年42歲的潘老央,是從江縣加鳩鎮合法村有名的肉鴿養殖大戶。在從事肉鴿養殖產業前,潘老央曾做了5年的香豬養殖,因經營不善導致虧損。近年為積極引導貧困農戶進行產業轉型,早日摘掉「貧困帽」,從江縣政府將肉鴿養殖作為加鳩鎮主要扶貧產業項目之一。
  • 貴州從江縣首批6000羽扶貧鴿「飛」上深圳市民餐桌
    當天上午,光明集團對口幫扶從江縣乳鴿配送接收儀式在光明招待所舉行,標誌著貴州從江縣與光明集團正式建立產銷對接,這不僅為深圳市民提供優質、安全、美味的從江肉鴿產品,同時也將大力帶動從江縣肉鴿產業發展。儀式上,光明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鴿文投公司執行董事曹明介紹,接下來,將建立有效機制保障供鴿平穩及常態化,不斷提升當地鴿業生產管理水平,使從江縣成為光明鴿在貴州的重要合作養殖基地,也為「光明紅燒乳鴿」大單品植入從江縣當地餐飲業創造條件。
  • 陸豐市萬畝海鱸水產科技養殖產業基地開工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石培璋、魯利韋、記者羅勉報導 12月10日,「陸豐市萬畝海鱸水產科技養殖產業基地」項目建設開工儀式在廣東省陸豐市城東鎮舉行。廣東國泰水產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引入,將進一步優化當地產業結構、完善產業布局、擴大就業機會,拉動地方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作用。由廣東國泰水產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投建的「陸豐市萬畝(海鱸)水產科技養殖產業基地」一期工程,是該市2020年第四季度集中開工重點項目之一。
  • 中山黃圃鎮大力推進"一村一基地"產業扶貧戰略
    自中山市委市政府召開扶貧"攻堅戰"會議後,黃圃鎮聯合工作組高度重視,以時間倒逼機制加快扶貧工作進度。在幫扶措施上,黃圃鎮聯合工作組大力推進"一村一基地"產業扶貧戰略,幫助貧困村發展特色農業經濟,確保
  • 石柱:中益鄉克服"先天不足" 交通扶貧漸入佳境
    特約通訊員 隆太良 攝    華龍網4月16日15時訊(特約通訊員 隆太良)與黃水大風堡原始森林接壤的重慶石柱縣中益鄉,以中高山為主,海拔在800—1900米之間,因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產業發展起步慢,貧困發生率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低等「先天不足」原因,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而成為我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
  • 龍馬潭區這條扶貧產業路通往幸福
    12月16日,在三禾幸福產業扶貧路通車儀式上,瀘州市龍馬潭區特興街道幸福村村民舒守奎興奮地摸著腳下這嶄新的水泥路面。舒守奎口中的三禾幸福產業扶貧路位於瀘州市龍馬潭區特興街道幸福村,全長720米,寬4.5米,這條道路起點與鄉道和農村公交站相連,沿途建有花椒基地、冰糖橘種植實驗基地,還有奶牛飼養場及眾多淡水魚塘,建成通車後,幸福村的村民再也不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踏著嶄新的水泥路就可以乘著農村公交進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