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一起學學!

2020-12-19 三農古靈精

隨著我國農業技術的不斷發展,已經逐漸形成了成熟的小麥栽培技術,但是目前對於病蟲害的情況仍然做不到完全杜絕,所以如何降低小麥病蟲害的發生機率就成為我國農業技術主要的研究方向。而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提出和創新,需要在了解現有小麥栽培技術的前提下進行。本文則通過分析目前常用的小麥栽培技術,提出一些具有實際意義的病蟲害防治方法,供各位參考。

1 目前我國採用的小麥栽培技術

1.1小麥品種的培育選擇

在小麥栽培過程中,農戶和科研人員都會主動選擇形狀良好的小麥植株進行種植。不同品種的小麥,在產量、質量、顏色等方面都有較大的差別,並且不同的小麥品質適應氣候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別。所以,在小麥品種的培育選擇過程中,農戶和科研人員要提前了解種植地區的氣候條件、土壤條件、水利資源條件等客觀情況,保證選擇的小麥品種能夠適合當地的自然環境,並實現高產。在小麥品種選擇過程中,高產、抗病性、適應能力、生育期都是主要考慮的因素,並且要將種子中的秕子、病子剔除。

1.2播種前對土地進行翻耕施肥

在播種之前,需要提前對土地進行翻耕施肥,為小麥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翻耕深度要達到25cm,這樣能夠在熟化土壤的同時,讓土壤中的微生物和蟲卵能暴露在陽光下,利用太陽光和紫外線殺死土壤中的微生物和蟲卵,避免土壤中埋藏的微生物和蟲卵對小麥植株造成影響;耕種前的施肥則能夠為小麥種子的發芽和成長提供足夠的養料。目前常採用的肥料配比為每畝土地施加10kg鉀肥、15kg磷肥、複合肥30kg,有機肥2500kg左右。施肥後,需要對土壤進行深翻,保證肥料均勻分布在土層中。另外,土壤在翻耕後應該保持土粒稀碎、上實下虛的狀態,才能保證小麥的健康成長。

1.3種子預處理後進行播種

為了保證種子的發芽率以及後期成長,需要在播種之前將種子進行簡單的處理。首先,需要先用一定比例的鹽水,將受到損傷和乾癟的種子剔除,隨後用多菌靈、粉鏽寧等藥劑給種子上一層包衣,避免種子受到病蟲害的侵擾。然後再將種子埋深控制在4cm左右,避免種子因埋深過淺無法吸收足夠的營養,也避免埋深過深導致種子無法發芽。

播種時間應該根據小麥品種進行選擇:例如弱春性小麥應該選在10月20日後進行播種,如果過早地播種這種小麥,往往會導致小麥遭受到凍害;半冬性小麥則應該選擇10月3日-20日之間進行播種,播種時間過晚會導致半冬性小麥減產。最後,小麥的播種密度應該控制在每畝8kg種子。如果土壤墒情達不到理想狀態,則可以通過增加播種量的方式提高產量,但是還是要避免小麥密度過高的情況出現。

1.4加強小麥生長過程中的管理

作物生長管理對於提高小麥產量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能有效提高作物果實的質量。在小麥生長期間,應該通過關注麥苗的生長狀態分析土壤的情況,及時施加肥料,調整土壤營養物質含量。另外對於缺苗的部位要及時補苗,如果發現某塊田地出現嚴重的缺苗弱苗的問題,則要綜合種子、氣候、土壤情況進行分析,並採取相應的解決措施,隨後再進行補苗。常見的大範圍弱苗問題的出現,往往是由於土壤墒情不足導致的,此時適當施肥,能夠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改善麥苗成長狀況。另外,在小麥拔節期和成熟期,更應該提高麥田巡查次數,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並採取相應的解決措施。

2 小麥病害防治措施

2.1小麥條銹病

相比其他病害,小麥條銹病的傳播速度較快、分布範圍較廣。一般來說,小麥苗期是條銹病的主要發病時期,發病症狀為幼苗葉片上出現呈輪狀排列的多層鮮黃色夏孢子堆,且葉片是主要發病部位,另外在麥芒、麥穗等部位也可出現夏孢子堆。該病症會導致小麥的大面積減產。

小麥種植前是該病害的主要防治時期,可以在種子處理過程中,選用適當的拌種劑清除麥種上的微生物,在消除條銹病威脅的同時,避免其他微生物對種子產生不良影響。在小麥幼升階段,可以通過噴灑適當配比的三唑類高效帝都殺菌劑的方式對條銹病進行防治。如果已經發現小麥感染了條銹病,則應該在發病初期選擇15%的三唑酮進行噴灑,用藥量控制在每畝2-6g即可,這樣能夠有效避免條銹病對小麥產量帶來的影響。

其餘的微生物類病害的防治也可以借鑑小麥條銹病的防治方法,但是藥物的選擇和藥水濃度的配比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2.2小麥蚜蟲的防治

對於我國農業生產來說,蚜蟲對農作物的生長有著很大的影響,同時也是小麥的主要害蟲之一。蚜蟲主要通過刺吸小麥中的汁液,阻斷小麥營養的傳導與吸收;因此小麥的光合作用也會受到嚴重難度影響。麥穗是蚜蟲主要危害的部分,蚜蟲會導致秕子的出現,嚴重影響小麥的產量。

由於殺蟲劑的使用,導致很多害蟲都具有了抗藥性,所以在小麥蚜蟲防治工作中,農戶及科研人員往往採用生物防治的方法。一般來說,會通過調整農作物布置、秋季種玉米、穀子的方法防治蚜蟲病害的發生。在小麥種植時,也會選擇具有抗蟲形狀的品種,並在種植之前對麥種進行處理,以提高麥種的抗蟲性能。在小麥生長過程中,及時排出田間的積水,防止溼氣滯留給蚜蟲提供生長環境。在小麥拔節後,定期觀察植株上蚜蟲的生長情況,如果每100株小麥上有超過500隻蚜蟲,則需要選用適當的殺蟲劑對小麥進行噴灑。

相比來說,蟲害的防治需要根據害蟲的習性選擇合適的防治措施。但蟲害防治的主要思路就是破壞害蟲的生存環境,或在田間投放害蟲的天敵,以生物防治法保證小麥的健康成長。

3 總結

小麥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的互相配合,才能有效提高每畝小麥的產量。科學的栽培技術是避免病蟲害發生的主要手段,另外當病蟲害發生時,也要儘量採用生物治理法,避免農藥對環境產生不良的影響,也避免害蟲產生抗藥性。我們也應該積極探索各種微生物及害蟲的習性,從而研究出更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手段,以提高小麥的產量與質量。

相關焦點

  • 山東花生栽培管理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種植戶值得借鑑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在種植過程中容易遭受病蟲害,對花生生長及經濟效益造成了巨大影響,必須加強栽培種植管理,採取合理措施防治病蟲害,實現優質高產。該文從品種選擇、整地施肥、播種、田間管理等方面簡單研究花生栽培技術,並針對花生葉斑病、青枯病、莖腐病、根腐病等各種病蟲害的防治措施展開探討。
  • 甘薯主要的病蟲害以及防治措施
    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甘薯作為一種保健食品又被大家所追捧,因此近些年甘薯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但是隨之而來的病蟲害也讓農民朋友們很頭疼,對甘薯生產威脅較大的主要病害有甘薯瘟病、甘薯莖線蟲、甘薯黑斑病、甘薯軟腐病、甘薯根腐病等,主要蟲害有甘薯小象蟲、甘薯莖螟、甘薯卷葉蟲等。今天小平就分別來介紹一下甘薯主要病蟲害的防治以及甘薯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措施,以供農民朋友們參考。
  • 專家支招小麥播種期病蟲害防治
    2012年09月20日 05:22  稿源:中安在線-安徽日報   分享到:   我省小麥秋播在即,專家指出提高播種質量,培育壯苗是小麥高產、超高產栽培的關鍵措施之一,尤其要在小麥播種期做好預防和控制病蟲害工作
  • 農民栽培馬鈴薯,病蟲害防治很重要,來學學這些措施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在農業種植過程中要掌握科學方法,提高種植質量。栽培馬鈴薯涉及的環節較多,不僅要在栽培技術上加強質量控制,也要在病蟲害防治方面加強控制。基於此,本文主要從理論層面詳細分析馬鈴薯栽培技術,探究馬鈴薯病蟲害防治措施,以期對馬鈴薯的栽培者提供有益思路。
  • 大蔥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採用科學合理的方法種植大蔥
    大蔥作為日常餐桌中必不可少的配菜,在市場需求不斷增加的情況下,確保大蔥種植高效高產成為當下不可阻擋的趨勢,因此對種植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改進種植技術成為種植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也被提上日程,雙管齊下,根據大蔥的特點進行科學化的種植以及病蟲害的有效防治,在保證大蔥產量的同時有效提高種植者的經濟利益
  • 小麥在播種後出現病蟲害應該如何防治,需掌握以下幾個方法來預防
    小麥是三大穀物之一,在我國北方地區大面積種植。在小麥的種植過程中,總是免不了會有病蟲害帶來的的經濟損失。一般我們在播種小麥後15天左右,麥苗就會長齊,那麼如何對麥苗進行養護就變得極為重要,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下小麥通常會有哪些病蟲害以及如何防治小麥苗期病蟲害的方法。
  • 馬鈴薯高產栽培種植技術要點、病蟲害防治方案,種植戶值得一看!
    馬鈴薯與小麥、稻穀、玉米、高粱並稱為世界五大作物,馬鈴薯是一種喜歡在低溫、陰涼中生長的農作物,馬鈴薯的種植要求晝夜溫差大,全年降雨量少,氣溫低,這種地理條件對於馬鈴薯的種植來說具有很大的優勢。為了提高馬鈴薯的產量與質量,應掌握好馬鈴薯高產栽培的種植技術與病蟲害的防治要點,基於此,本文的研究就是對馬鈴薯高產栽培種植技術要點與病蟲害防治方案的探析。
  • 西葫蘆的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要點
    最近幾年來,為了達到西葫蘆的市場需求,許多農戶已經慢慢使用溫室栽培來種植西葫蘆,因此現在全年都在市場上看到它。那麼西葫蘆的種植點是什麼?以下小編將帶您去看。1、生長習性葫蘆瓜在13到25攝氏度的溫度範圍內生長最好,這個溫度範圍對其營養生長最有利。小瓜在20到25攝氏度之間生長最好。
  • 河南鄭州大棚黃瓜病蟲害防治與種植技術
    河南鄭州大棚黃瓜病蟲害防治與種植技術白玉瑞引言隨著近些年來大棚黃瓜種植技術被廣泛的應用,延長了黃瓜在上市的時間。目前,黃瓜在產量上有很大的提升,進而使大棚黃瓜種植能夠滿足很大的市場需求,因為大棚種植技術具有的優勢,使黃瓜種植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季節和氣候上的影響,從而可以實現黃瓜的全年供應,使市場上的需求得到有效緩解。1 大棚黃瓜種植技術的分析1.1 大棚黃瓜的種植品種選擇和育苗選擇適合種植區域的黃瓜品種,是對黃瓜在品質上及產量上的有效保障。
  • 優質沃柑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
    優質沃柑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1沃柑栽培技術1.1種植地選擇沃柑對種植地土壤有一定要求,以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光照適宜為宜。近年來,農戶採取留草種植的方式,即在沃柑樹壟之間種植藿香薊,對病蟲害起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藿香薊易於生長繁殖,在沃柑種植園種植藿香薊不但能保溼、保肥、保溫,還能提供綠肥,同時還是吸引害蟲的誘餌,對紅蜘蛛、蚜蟲有較好的控制作用。
  • 山東省農科院發布小麥玉米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
    為全力做好山東農業重大病蟲害應急預警與防控工作,為全省糧食生產安全提供科技支撐,4月20日,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組織召開了全省小麥玉米重大病蟲害應急預警與防控技術培訓會議,發布小麥玉米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據統計,全省農作物每年發生各種病蟲害5億畝次左右,防治4.4-6億畝次,平均每年挽回糧食損失約520萬噸,平均每年仍損失糧食約110萬噸。
  • 大棚空心菜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
    空心菜是夏天必備的蔬菜,也是既可生活於旱地又可生活於水田的水陸兩棲性植物,生長過程中對土壤要求不高,種植相對簡單,但想要提高空心菜產量,需掌握相應的種植技術,具體的小編將在下文進行講解。這類品種的空心菜一般在南方的夏季種植,耐澇還耐熱,適應性非常強,大約20天就可採摘,每畝地可採收4000斤左右。竹葉品種空心菜,長出來的葉子為青綠色的竹葉形狀,杆是空的。這類品種的空心菜耐澇耐熱,夏季種植長勢快,可密植,大約三個月就可以採摘。
  • 百香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百香果對病蟲害具有很強的抵抗力,通常不易受病蟲害侵害。百香果最常見的病蟲害有:莖基腐爛,褐腐病,枯萎病,害蟎,生理病害等,嚴重威脅了百香果的正常生長和結果,必須採取有效措施預防和防治病蟲害,下面我們就一塊來看看百香果的病蟲害的防治吧!
  • 有養顏美容的天然保健水果,火蜜果的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
    下面介紹火蜜果的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1.土地選擇和土地整理紅漿果適應性強,只要土壤柔軟肥沃,光照充足,為保證紅漿果的產量和質量,就必須對紅漿果進行適當的改良。如果花園坡度超過10度,那麼就必須在梯田中施足夠的基本肥料或者加入適量的沙子。選地後,土層要翻40釐米深,栽種前要挖溝,風化後要施足底肥。
  • 桃樹會發生一些病蟲害,這些病蟲害的防治技術,現在知道還不晚!
    桃樹會發生一些病蟲害,這些病蟲害的防治技術,現在知道還不晚!桃的果實多汁,不僅可以生食還可以醃製成桃脯和罐頭等,核仁也可以進行食用,因為桃多汁而甜,在市場上也是受到了很多消費者的追捧,現在在我國各省區都有廣泛的種植面積。
  • 對於種植小白菜,其種植技術要點是什麼?如何進行病蟲害防治工作
    對於種植小白菜,其種植技術要點是什麼?如何進行病蟲害防治工作?小白菜是一種原產東亞的蔬菜,俗稱青菜,又稱膠菜、瓢兒菜、瓢兒白、油菜、油白菜等,與大白菜(結球白菜)是近親,同屬蕓薹一種,和西方的圓白菜也較近,同屬十字花科蕓薹屬。
  • 小麥莖基腐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在小麥的種植過程中,總會遇到很多病蟲害問題。比如近幾年華北區域小麥「白穗頭」問題,嚴重影響著小麥的產量。那麼發生「白穗」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又該怎麼解決呢?
  • 小麥病蟲害防治春花生播種水稻育苗插秧……春季農機作業要點都在...
    2月25日記者獲悉,省農業機械技術中心近日下發《關於做好今年春季農機化生產技術指導服務的通知》,發布小麥田間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春花生機械化播種、水稻育插秧等春季農機作業技術要點,推進全省不誤農時開展春耕春管。當前,我省正是春季農業生產的關鍵時期,小麥田間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等機械化作業,春花生的機械化播種,豫南水稻的育插秧等工作將陸續展開。
  • 織密防護網 「蟲口奪糧」保豐收——河南氣象服務小麥病蟲害防治側記
    「防」字當頭早部署小麥條銹病、赤黴病嚴重影響小麥產量和品質,特別是赤黴病堪稱小麥「癌症」,一旦被感染,麥田通常減產兩成,重病可致絕收。「今年小麥病蟲害呈早發、重發態勢。」把握有效預防窗口期、增強防控預見性和精準度,河南省氣象局早下命令,做足「防」字文章——早在今年2月份,河南省氣象臺、省氣候中心和省氣象科學研究所建立每周會商機制,滾動預報預測天氣氣候趨勢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和災害風險,及時調整業務服務流程,充分利用高標準農田農業氣象自動觀測技術,精準監測小麥生長情況。
  • 病蟲害科普丨小麥粒線蟲的危害與防治
    1949年前,該病害在全國造成小麥損失5億kg以上,因此在1956-195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中曾被列為十大病蟲害之一,1964年全國普查結果,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發生,國內曾將其列入檢疫對象,組織了防治和檢疫,危害逐步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