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23日電 (記者 應妮)《移動迷宮》是歐美當紅青少年系列小說,它將讀者帶到未來世界,那時人類受到致命病毒「閃焰」的襲擊,生存面臨巨大危機。各國政府聯合成立「災難總部」組織,搜尋對此病毒具有免疫抗體的少年,精心設計了一場生存大實驗。一群毫不知情的年輕人被放置到絕境,身體、心靈、情感、意志都面臨巨大挑戰。為了生存,這群年輕人只有不停奔跑,克服一個又一個難題,才能拯救自己,找到出路。
該系列全球銷量已超過1000萬冊,版權轉售40多個國家,並榮獲包括全美青少年最佳圖書、美國青少年圖書館協會最佳小說等十多項大獎。
同時,《移動迷宮》第一部《找出真相》改編電影自2014年9月上映以來,在全球各國獲得不俗票房和口碑,以不到3400萬美元的投資,贏得了超過3.5億美元的全球票房。
23日的《移動迷宮》新書品讀會上,著名科幻作家、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吳巖提到,中國的知名科幻作品《三體》到現在的發行量是77萬套,77萬套三本也就是200萬冊,這一數據跟《移動迷宮》相比差很遠。
那麼問題在哪?他認為,在過去的10-20年裡,科幻作家特別不重視青少年科幻小說的寫作。所以新一代讀者根本沒有基本的科幻訓練,甚至連基本的科幻閱讀素養都沒有。「我在北師大授課,經常見《三體》迷,他的一切判斷標準就是《三體》,如果講《移動迷宮》,他說『對不起完全不是《三體》的寫法,我不能看,這種作品不好」,這就是極端三體愛好者。還有一些也看科幻,但是總體來說,今天的一代以及下一代對科幻的了解非常少,這是影響到今天所謂的成年科幻的發行量特別少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對於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火爆全球現象,著名青年作家、北京電影學院副教授葛競直言,作為一部優秀文學作品,《移動迷宮》作者有一種為全媒體寫作的態度,按照頭腦中非常立體的,非常生動和形象的畫面在寫這樣的一本書。在她看來,影片其實有一個全新的世界觀,它是建立在對未來世界暢想的基礎上,由此建立一個完全嶄新的世界。觀眾真正要在電影中看到的那個新世界,對他們最重要和最有新意的是一個他們心裡有,但是從來沒有看到過,而電影幫他們實現的這樣一個世界,更像是一種心靈上的投射。「當具體展現在屏幕的時候,就實現了一個電影造夢的過程。」
接力出版社總編白冰表示,接力出版社一直很重視這種影視聯動圖書,這種圖書不是光看它的商業效應,往往小說原著當中是具有影視品質的,也正是這種影視品質:故事情結的大起大落、人物命運的跌蕩,以及情感線的震撼,這些往往是青少年非常喜歡的。
據悉,電影《移動迷宮2:燒痕審判》即將在10月22日登陸中國院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