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美食類紀錄片是越來越多,除了《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還有許多多紀錄片將美食指向了特定類別,就如《早餐中國》專門將視角對準了大街小巷的街頭早餐小吃。
《早餐中國》已經走到了第三季,內容再度升級,每集正片內容由此前的5分鐘提升到7分鐘,繼續探尋各地的風味早餐小吃。
第三季豆瓣評分再創新高,飆升至9.1分,已經高於前兩季了,那麼這麼一檔美食類紀錄片憑什麼口碑炸裂呢?
《早餐中國》第三季繼續遍尋華夏大地各個地方的特色早餐美食。
從東北到江南,從西北到中原,從華中到華南,每一個城市都有每一個城市的風味。
而對於早餐來說,顯然更是種類繁多。
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或許很久沒有出門吃過早餐。
當然在如今繁忙的工作生活之下,更是有很多年輕人忽略了早餐,兩個包子,一杯豆漿,甚至不吃,一直支撐到中午。
而對於那些漂泊在外的人來說,早餐更是簡簡單單,隨隨便便。
而《早餐中國》
「只需早起,你就能找到故鄉」的slogan,
更是讓這樣的地方特色早餐融入了人文關懷。
他所關懷的不僅僅是早餐從業者,更是一代人對早餐的記憶。
在大街小巷,那些夫妻老店,都是歷經二三十年的風風雨雨,顯然所支撐起的不僅僅他們的生活,更是一代人對故鄉的回憶。
不管是山西蔭城的豬湯,河北河間的驢肉火燒,還是黑龍江哈爾濱的豆腐腦,陝西渭南的豆腐泡,還是澳門的豬扒皮江蘇南京皮肚面,每一家小店得以存活幾十年,就是一代人對他的厚愛,看到他,就意味著這就是故鄉。
在這裡,早餐所代表的不僅僅是填飽肚子的美食,更是對故鄉的迷戀和回味。
每一集7分鐘正片對一家小店的講述,從製作過程到食客評價,再到背後故事,《早餐中國》的視角不僅僅聚焦這家小店獨特的美食,更是直達它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當那些食客們津津有味地吃著早餐,洋溢著笑容,一天天光顧,對於小店老闆也是由衷高興的。
他們有90後夫妻,他們也有六七十歲的老人,有繼承家業的子女,也有離家拼搏的夫妻,這樣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成為了一道道美食背後的掌舵人。
有的放棄學業繼承家業,有的生意落敗再度出發,有的為了家人埋頭苦幹,有的從打工到創業……
每一個夫妻店背後,這樣的一個個故事更加令人動容,每每提到這些,那些締造者們都忍不住流下熱淚,而對於你我來說也早已淚溼眼眶。
街頭巷尾的一個小店,簡簡單單的一份早餐,所寄託的是他們一生的夢想,所支撐的是他們一家的生活。
《早餐中國》節目內容的形式,不僅僅是所呈現的美食,還有那些暖人的文字、音樂。
每一集的最後都會有一句話的總結,一首單曲的循環。
「每個老闆都有自己的單曲循環」。
從年輕人到中年人再到老年人,每一個不同年齡的老闆,都有著屬於時代的記憶,他們將它寄托在了一首屬於自己的單曲之中。
聽著這首單曲,他們做著那可口的早餐,不分晝夜,夜以繼日,持續了幾十年。
而每一句的總結,更是對每一個小店老闆的精準概括,透過一句簡單的話語,看到了這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愛是一生一世的輪迴」,這是夫妻之間的告白是一代又一代的輪迴。
「所謂出路就是自己選擇走出來的路」,這是子女毅然選擇繼承家業走出一條屬於自己路的宣洩。
「生活就像那碗清淡的豆花,因為你才多滋多味」,這是一對歷經世事坎坷老夫妻的人生感悟。
「成長是一種旅程,我想陪你們走一段」,這是父母對兒子的承諾,願用餘生陪他們走好下一段。
「人生路很長,走累了就歇會兒」,這是老闆們對自我的一種寬慰。
「只要自己做到最好,日子就差不到哪去」。
「經得起折騰,耐得住平凡」。
「平凡亦可,平淡亦可,能望見你就很好」。
這樣一句句的總結,簡單卻有力,溫暖更動人。
對於第三季的《早餐中國》來說,顯然值得每一個人去觀看,去了解這個地大物博國度的風土人氣,去了解自己所不曾接觸到的地方,去探尋不曾觸及的人和事。
「只需早起,你就能找到故鄉」!
只需早起,你就能找到美味的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