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蔬果作物栽培史告訴你 各朝代能吃到什麼美食

2020-12-19 大百科全書資料庫

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我們對於美食的追求從沒有停止過,但每個時期美食的具體內容還是受限於當時的自然、經濟條件以及農畜牧業的發展水平。如果我們順著作物蔬果栽培的歷史脈絡梳理一下古代的美食文化。就能知道假如穿越到古代不同的歷史時期,你都能吃到些什麼美食。首先,穿越時請勿用力過猛。大約在40萬年前左右,我們的先民才掌握鑽木取火這一技能。如果你一下就穿越到了40萬年以前怕是要和熟食絕緣了。

大約1.2萬年以前,中國各部落人群開始進行刀耕火種,栽培粟、黍、麥、稻等糧食作物,其中種植最早,分布最廣的是粟和稻。大約一萬年前。先民們開始了對家畜的飼養。中國有十分豐富的家畜資源,世界上所有的家畜種類,在中國幾乎都有存在。把野生動物馴化成為家畜的漫長過程,可從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出土的獸骨、原始洞壁或陶器上的刻繪,以及某些古代傳說等大體推斷出一個輪廓。約在新石器時期晚期,一般家畜飼養已先後形成。從此,我們就有了穩定的肉食來源。

這一時期的蔬果主要是通過採集獲得的各種野菜和果實。在一些已發掘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有大量的瓠和菱角,橡子、酸棗核、甜瓜子、慄、榛和松子等,說明當時的人們已經在採集這些植物食用。自此,中原的先民就有了較為豐富的飲食資源。中國的美食文化,也從此開始發展起來。

商周時期,人們的主要食物就是「五穀」和「五菜」。「五穀」是指:稻、黍、稷、麥、菽,也就是我們今天知道的水稻、黃米、小米、小麥、大豆,據《周禮》記載,當時南方主要是水稻,北方主要是旱作物,其中黍、稷佔重要地位。而「五菜」則是葵、藿、薤、蔥、韭,《靈樞·五味》說:「葵甘、韭酸、藿鹹、薤苦、蔥辛。」這些都是人們已經普遍種植的糧食和蔬菜。

由此可見,這一時祖先們的飲食來源相對穩定,並且開始豐富起來了。不過那時候除了鹽也沒有什麼調味料,不論是菜還是肉都是用水煮的,或者全部放到一起來個大雜燴,這種做法在古代稱作「羹」。由於畜牧生產的發展,春秋、戰國時期家畜已成為重要的食物來源。主食依舊是豆子、粟米粥等。蔬菜品種仍然不多,《詩經》裡提到的蔬菜一共才只有二十幾種,而其中大部分在現在看來不過是浮萍、樹葉和水草之類。

兩漢時期,以前作為糧食作物的大豆,開始被加工成豆腐、豆豉等副食品。麥類的栽培面積進一步擴大,由於有了石圓磨,麥子被加工成麵粉,麵食開始成為主要食品。不過最開始的時候,一切麵食都叫餅。麵條叫「索餅」,面片叫「湯餅」,饅頭叫「蒸餅」。

在北方人沉迷吃麵食的時候。南方人沉迷作「鮓」。這種吃法後來流傳到日本,就慢慢演變成了壽司。張騫出使西域後,帶回了黃瓜、大蒜、葡萄、石榴等,大大豐富了栽培蔬菜水果的種類。而且在漢代都城長安的宮廷中已有暖棚設施,以解決冬季蔬菜供應。最重要的是,從西域引進的芝麻讓百姓吃上了便宜美味的植物油。

隋唐時期,主食仍以麵食為主。但隨著農業栽培技術的提高,南方很多地方形成了稻、麥一年兩熟制。大米已經很普遍,而且不再只煮成粥,米飯漸漸成為常見主食。葵菜、蘿蔔、萵苣、烏塌菜、菜苔、大白菜等是百姓餐桌上的常見蔬菜。食用菌類也有了人工培養。人們還學會了利用溫泉熱水栽培蔬菜,農曆二月中旬已有瓜菜供應。隋唐時期對官辦畜牧業非常重視。當時在太僕寺下設典牧署,專門掌理牛羊和乳肉等產品,同時也管理家畜飼養。因此酸奶、馬奶、乾酪等奶製品也開始流行起來了。

肉食以羊肉為主,而羊肉有個問題就是羶味大,所以當時能去羶味的胡椒地位極高,價格也非常貴。當時唐朝漁獵風氣很盛,當時有道非常有名的菜,就是「切鱠」,其實就是現在的生魚片。打獵來的獵物,鹿、兔子、野豬等等也經常出現在唐人的菜單裡。唐代和國外的往來交通也已經很發達,引進了扁桃、油橄欖、阿月渾子以及無花果等水果品種。另外這一時期飲茶之風已遍及南北。貴族還可以享用葡萄酒。

點擊

宋朝是每位吃貨最嚮往的朝代,海上貿易開始興起,經濟蒸蒸日上。大家口袋裡有錢了,也都逐漸產生了消費意識,晚上開始有了宵夜。而且這時鐵鍋開始普及,烹飪方式出現了多樣化,炒菜,羹湯,油炸……各式糕點也都陸陸續續地出現。宋朝人把麵食也研究到了極致,現代人能吃到的麵食品種在宋朝也差不多都能吃到。還有現在常見的豆芽菜、菠菜、蘿蔔、黃瓜、茄子、冬瓜、竹筍等蔬菜,在宋朝的時候也已經能夠吃到了,而且水果的種類也十分豐富。夏天的保命神器—西瓜也開始有種植了。

元朝人極嗜羊肉,當時羊肉的量詞已經不用「斤兩」,而是用「腳子」。腳子是個約量詞,最大可以指四分之一只羊,最小則指一塊肉,差不多可以理解成「一大塊」。元代的饅頭也多是有餡兒的,且常常在和面的時候加酥油、加奶、加蜜,就算餃子也不能倖免。他們別出心裁的在包餃子時融入了麵包工藝:每兩斤半麵粉,入一斤酥油,加鹽,冷水和面。包好的餃子並不水煮,而是烤著吃,叫做「駝峰角兒」。值得一提的是,元朝人利用蓋韭、囤韭等栽培方式,在嚴冬和早春培育出了青韭和韭黃。

到了明朝,一個比較重要的食材出現了,這就是辣椒,辣椒可謂是中國人餐桌人必不可少的一味香辛料。明朝海上交通暢通,辣椒順著海上絲綢之路一路傳到中國,隨著一起傳過來的還有玉米、馬鈴薯、紅薯、花生、西紅柿、菠蘿、豆角等蔬菜,以及菠蘿、番木瓜、芒果等水果。但當時這些食材都很珍貴,一般只有有錢人和貴族享用得起,普通老百姓還是很難享受到的。

現代的很多食物的食用方式都是從清朝流傳下來的,明代引進的農作物在清朝時都已經大面積的推廣種植,尤其是由於土豆和紅薯的大面積推廣,老百姓大都能吃飽飯了。乾隆皇帝更是滿清第一吃貨和美食家,關於他和美食的傳說那是數不勝數。主要栽培蔬菜種類將近60種,其中既有高等植物,也有屬於低等植物的食用菌類,還有豐富多彩的水生蔬菜。還有通過外國傳教士引進西洋蘋果、西洋梨和西洋櫻桃等水果。這一時期的飲食習慣和今天已經沒有什麼區別了。綜上看來,如果穿越到古代還想吃到符合現代人胃口的食物,至少要宋代以後的時期才是不錯的選擇。關注我們了解更多!

相關焦點

  • 以下中國哪個朝代的人能吃到玉米 一起來看看
    以下中國哪個朝代的人能吃到玉米 一起來看看時間:2020-10-27 06:23   來源:格雷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以下中國哪個朝代的人能吃到玉米 一起來看看 以下中國哪個朝代的人能吃到玉米?
  • 帶胡、洋、番的作物,是中國歷史上引進的農作物,好奇之前吃什麼
    帶胡、洋、番的作物,是中國歷史上引進的農作物,好奇之前吃什麼中國自古是農業大國,中國人口多,發展農業,是最基本的發展途徑。隨著中國一直以來的努力,中國的農業發展,越來越好,如今更是有著引領世界農業的能力。
  • 中國的栽培簡史你知道嗎?原來這麼複雜啊!
    當然,這裡馴化的作物還有蔬果。從西安半坡的仰韶文化遺址中曾出土了大量的慄子,而從現今秦安所在的天水地區仍然分布著大面積的天然野生慄子林這一情況分析,慄子這種堅果可能也是由這一地區首先栽培的。另外,桃子也可能首先是由這-地區栽培的。
  • 清朝能吃到玉米嗎 以下中國哪個朝代的人能吃到玉米
    清朝能吃到玉米嗎10月26日螞蟻莊園問答,歡迎大家來到這裡,能進來的小夥伴都有玩螞蟻莊園的,支付寶螞蟻莊園每天都會在小課堂更新一道題目,答對即可領取小雞飼料180G,10月26日螞蟻莊園問題是:以下中國哪個朝代的人能吃到玉米?
  • 秦始皇為什麼吃不到番茄炒蛋?科學家告訴你答案
    現在作物種類豐富,除了常常出現在我們餐桌上的食物,各種稀奇古怪的食品也讓人應接不暇。可以說,沒有吃不到,只有想不到的。這種豐富程度也常常延伸到古裝影視劇中。電視劇中經常可以見到這樣的場面,不管劇中人物身處唐宋元明清哪個朝代,主角們都統統面對滿桌滿盤的各色菜餚,看的觀眾口水直流,不禁感嘆,古人的夥食還真不錯。
  • 「菠菜」有2000多年栽培史,您知道是中國還是國外引進來的嗎
    據傳說菠菜大概有2000多年的栽培史。最早產於北非洲,後由摩爾人傳到西歐西班牙等國。中國至唐代始有菠菜栽培。那麼我問你,您知道菠菜是中國的還是從國外引進來的嗎?我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故事,菠菜是從波斯傳過來的,很早的時候人們它稱為「玻璃菜」「阿波菱菜」。我們很多人對菠菜的認識和菠菜有趣故事的認識,應該是迪斯尼的文化叫「大力水手」。大力水手這位卡通人物,他經常會吃菠菜罐頭,立馬變成了大力士。
  • 假如你能穿越到古代,最好選擇這四個朝代,歷史學家告訴你原因
    假如你能穿越到古代,最好選擇這四個朝代,歷史學家告訴你原因穿越,從這個詞被發明出來一直都受到極大的關注,從網絡上形形色色的穿越小說,到現在《穿越時空的愛戀》、《尋秦記》、《萌妻食神》的熱播,再到我們小時候看過的《步步驚心》,仿佛穿越就能改變世界
  • 李昕升:美洲作物的中國故事
    美洲作物很快遍及中國,中國人從口腹到舌尖,成了早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各種美洲糧食、蔬果、經濟作物紛至沓來,引發了整個農業結構的變化和經濟形態的轉型。可以說,今天我們餐桌上的一半食物都是美洲來的,沒有美洲作物參與的日常生活是不可想像的。美洲作物是怎麼來中國的?
  • 高粱是中國最早栽培的禾穀類作物之一,通過這3點帶你認識高粱
    高粱又名蜀黍、桃黍、木稷、荻粱、烏禾、蘆檫、茭子、名禾,是中國最早栽培的禾穀類作物之一。高粱不僅是糧飼兼用作物,還廣泛用於澱粉、釀酒和酒精工業。中國的眾多名酒、名醋都是以高粱為主要原料釀製而成的。高粱的莖稈表皮硬,是農村傳統的建築材料和蔬菜架材。高粱莖稈的外皮還可以用於編織,穗蕘(花序)可製作掃帚、炊帚及工藝品等。
  • 你知道嗎?西瓜、胡蘿蔔……這6種蔬果人工種植前竟長這樣
    當你咬下一口多汁的西瓜或香甜的玉米,有沒有想過,這些常見的蔬果起初不是這個樣子,味道也不一樣? 人類栽培香蕉的歷史至少要追溯到7000年前,或許在10000年前就開始了,地點是現在的巴布亞紐幾內亞。在東南亞也有種植。
  • 中華上下五千年,如果穿越到不同的朝代,你能吃到什麼?
    你比如說,吃。我大天朝的美食文化也是眾所周知的底蘊深厚, 能直接把眾多國際友人吃掉舌頭的那種。 據說去外國留學時如果掌握一手出色的廚藝 就能為你帶來數不盡的桃花運。 今天,簡單的介紹一下中國古代的美食文化。首先, 穿越時請勿用力過猛,大約在40萬年前左右, 我們的先民才將將掌握鑽木取火這一技能。如果你一下就穿越到了40萬年以前 我怕您是要和熟食絕緣了。
  • 柑橘園套種作物、生草栽培,要注意些啥?
    最近有不少果農朋友詢問橘園生草及套種的相關問題,以下筆者整理了一些資料,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套種篇柑橘通常要三年才開始掛果,前期都是投入階段,而通過合理套種其他作物,既可增加收入,以短養長,又可覆蓋地面,保持水土,提髙土壤肥力,改善橘園生態環境。套種的基本要求①套種作物必須以不妨礙柑橘生長為前提。
  • 古人每天都吃什麼?得知古人的菜譜後,你最想穿越到哪個朝代?
    導語:古人每天都吃什麼?得知古人的菜譜後,你最想穿越到哪個朝代?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說到中國的飲食文化,相信大家都清楚中國的美食文化源遠流長,發展到現在也是經歷了上千年的底蘊。除了比較出名的川魯淮粵大名菜,我們最熟悉的應該就是煎炒煮蒸烤涼拌等一些烹飪方式了,當然在全國各地還有很多比較出名的特色小吃以及點心等等,就算是吃一輩子估計都吃不完。說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很好奇在漫長的歷史中,我們的先人們他們每天吃的都是些什麼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深入的了解一下吧。經過當代先進技術的考古發現證明,華夏文明的早期,中國最早的農作物是水稻和慄。
  • 中國能有現在的領土版圖,功勞最大的是哪個朝代?你認為呢?
    寫作不易,認真寫作更不易,希望您能關注本號。您輕輕一個關注,一個點擊、一個贊、一個評論,就是對原創文字的最大支持!在此先謝!中國幅員遼闊,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公裡,中華文化一脈相承,從未斷檔,從三皇五帝夏商周一直到現在,綿延不絕。無論是中華文化的延續,還是中國國土疆域的傳承,都必然跟曾經統治中國的各個朝代有關係。
  • 為何說安史之亂前後的唐朝,看著卻像是兩個不一樣的朝代
    文/為何說安史之亂前後的唐朝,看著卻像是兩個不一樣的朝代 小可愛們歡迎來到今天的故事論壇,讓我們一起相約了解歷史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的作品道出了安史之亂中的種種亂象。早年間的唐朝,有了貞觀之治,進入全盛時代。
  • 中國各朝代版圖和皇帝的順序,太全了
    以前學習歷史,總是記不住朝代的順序,自從有了這個,再也不怕記不住了!西漢(前202年—8年12月)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十二帝,享國二百一十年,又稱前漢,與東漢統稱為漢朝。
  • 作物、糧食、穀物是什麼關係?
    有問必答提個醒 作物、糧食、穀物是什麼關係? 答: □作物(農作物) 經濟學上通常是指除林木以外的人工栽培的植物。
  • 兩岸學者合著《中國蔬菜作物圖鑑》
    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和臺灣中興大學園藝學系聯合編著的《中國蔬菜作物圖鑑》即將出版發行。該書採用彩色圖片直觀地表達了各種蔬菜作物的形態特徵及生態多樣性,是專業科技人員和社會大眾了解和鑑別形態各異的蔬菜作物的重要工具書。  據了解, 中國擁有近300種栽培蔬菜作物,但社會公眾對其大部分種類的認知很有限,甚至一些專業研究人員有時也難以鑑別如此眾多的蔬菜作物。編輯出版一本圖文並茂的蔬菜作物圖冊成為廣大讀者的迫切需求。
  • 狗狗能吃什麼蔬果?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蔬菜都是狗狗能吃得,那麼在養狗的過程中,大家最應該注意的是什麼呢?什麼蔬菜是狗狗能吃的?首先,狗狗屬於「肉食者中的雜食者」!它們被人類馴化了以後,雖然食性由肉食性轉變成了雜食性,但歸根究底還是肉食動物。不過,現在既然是」雜食者「,那麼適合它們的瓜果蔬菜以及穀類還是可以適當地給它們餵食的!
  • 《中國食辣史》:四百年間,辣椒由不可食,到全民美食的上位史
    近兩年隨著《舌尖上的中國》,這一檔美食類節目的熱播,除了讓人們了解中國各地的美食生態之外,也通過那些"記憶中的味道",讓人們重拾對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說到美食,現下風靡大半個中國的麻辣小龍蝦、烤魚、烤串、麻辣燙等等這些美味的菜餚,我們就會發現,它們幾乎都離不開一個"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