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網訊(薛成毅)12月25日(圖文/杜典韻)四張條凳、一張方桌,鎮民們早早圍坐在濯水鎮廣場上擺放好的桌凳旁,吃著水果,磕著瓜子,聽著舞臺音響播放的黔江特色音樂,等待演出開始。隨著來自黔江職教中心的兩位主持人李蛟、冉慧走上臺前,「奮進新時代·共圓小康夢」——「文化進萬家」暨重慶市美麗鄉村文藝秀走進黔江區濯水鎮活動正式開始。千餘名古鎮鄉親相聚古鎮廣場,看精彩的文藝演出、逛豐富的文化集市。
據了解,「奮進新時代·共圓小康夢」——新時代文明實踐文化進萬家暨重慶市美麗鄉村文藝秀活動由市委宣傳部、市農業農村委、市文旅委、市扶貧辦、市文聯主辦,市群眾藝術館、重慶華龍網集團、重慶文藝網承辦。
據活動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美麗鄉村文藝秀活動,就是為展示鄉村振興工作成效、展示農業農村建設成就、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面向基層、面向農村,用文化文藝的力量凝聚精氣神,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鄉村振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油助力而特此舉辦。
該活動於去年年底啟動,已在武隆區、綦江區開展兩場,(25日)舉辦的是第三場。此次文藝秀走進黔江活動由中共黔江區委、黔江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中共黔江區委宣傳部、 黔江區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黔江區旅遊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共同承辦。
「太陽出來囉嘞喜洋洋囉啷囉——」黔江歌手江小平唱出的這句《太陽出來喜洋洋》一響起,本鎮居民23歲的高露和她的兒子一起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她說:「我最喜歡這種喜慶歡快的歌曲了!」 只見她牽著兒子的小手,一起隨著節奏揮動手中的拍手器,「如果以後多辦點這種活動,我肯定每次都帶娃兒來看!」
隨後,由重慶市曲藝團帶來的現代新民樂串燒《奇蹟》讓不少觀眾為演員們精湛的演奏技巧連連叫好。
今年10月26日至29日,第十九屆五中全會在北京舉行。這是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即將收官、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即將啟程的重要歷史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由周鵬程創作、黔江區濯水鎮黨委副書記龐秋波朗誦的《十月的光裡閃爍二零三五——讀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有感》,帶領觀眾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上,回望過去、立足現在、展望「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的遠景目標,振奮群眾對於祖國未來發展的信心決心。
隨後,由重慶民族歌舞團、黔江區文化館等帶來的《山裡的天籟》《挨哈子》《土家酒歌》《日子越過越精彩》等節目,帶來了一場場極具民族特色的視聽盛宴。華龍音樂聯合創始人、著名歌手、音樂製作人胡海艦也帶來了他的原創歌曲《嚮往黔江》,表達他對黔江人民的美好祝福。
演出中途,一碗黔江特色的綠豆粉被端上了舞臺,主持人隨機選擇了兩位觀眾上臺品嘗,讓不少觀眾「包」起了口水。而來自河北邯鄲的薛美榮正是其中一位「幸運兒」,她說,她是來這裡出差的,看見有演出,索性就抽了半天時間前來觀看,演出中那些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舞給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本鎮居民李顯群也說,她對《日子越過越精彩》這個節目印象深刻,「現在的日子真的越來越好了,這回活動也辦得好,體現了我們黔江濯水的風土人情。」
現場不僅有歌舞表演,曲藝雜技也輪番上場。來自重慶逗樂坊相聲演員王言、張智傑帶來的相聲《歡聲笑語》,用重慶言子引起的「趣事」,逗得現場觀眾捧腹大笑。
由重慶市雜技團演員曹岱帶來的雜技《指尖飛舞——彈球》,讓不少觀眾為這個年輕的小夥子捏了把汗。只見曹岱時而將球拋到空中,時而扔到地面讓球彈起,在這個過程中還不斷增加彈球的數量,當他手中的8個球全部有序地依次彈跳時,全場爆發了熱烈的掌聲。
後河古戲形成於清朝同治年間,由湖北漢劇、湖南南戲與江西的崑山腔交融、創新後形成。2009年,重慶市把濯水後河戲列入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由黔江區濯水後河戲團帶來的濯水《後河戲》把這項非遺搬上舞臺,讓觀眾感受了後河古戲的獨特魅力。
演出最後,全體領導、嘉賓、演員上臺,和臺下的觀眾們一起合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國》,共同祝願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百姓安居樂業、祖國繁榮富強,人民生活越來越美好!
演出結束後,觀眾們紛紛表示,能在家門口看見這樣的高水準表演,簡直太「巴適」了,「根本看不夠!」
除了精彩的文藝表演,活動現場還設有文化集市。麵塑、糖畫、剪紙、竹編等各色非遺在那裡等待鎮民挑選。
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文藝處副處長劉貴明,中共黔江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澤玉,重慶華龍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春燕,重慶華龍網集團副總裁、副總編輯朱翔,市扶貧辦宣傳處副處長郭黎,重慶市文藝志願者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市文聯組聯部主任胡啟華,中共黔江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永,重慶華龍網集團文化藝術中心總監、重慶文藝網總監姜連貴,重慶市群眾藝術館活動部主任唐麒,黔江區委宣傳部副部長莊詠梅,黔江區文旅委三級調研員周志勇,黔江區旅投公司總經理王東和鎮民們一起觀看了整場文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