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頂級羊肉吃法大賞

2020-12-04 廚影美食

羊肉補而不燥,早已為歷代醫家和食家所推崇,是秋冬進補的佳品之一。明代大藥物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羊肉能補中益氣,開胃健力。金元四大名醫之一的李東垣也指出:「人參能補氣,羊肉可補形。」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其實「一方水土」也養「一方羊」。由於各地水土、氣候、溫度的巨大差異,不同地域的羊肉味道差別也很大,這直接導致了各地烹飪方法的不同。

新疆烤羊肉串

一提起燒烤,很多人都會想到新疆的烤羊肉串。新疆燒烤幾乎就是烤羊肉,本地人都直接叫做「烤肉」。正宗的新疆烤羊肉串一件耗費時間的細活,首先煉炭的木頭一定要以沙漠生長的胡楊木為最好,一方面是胡楊木木質結實,火力均勻而且耐燒,二是胡楊木本身帶有特殊的類似堅果和草原氣息的煙燻香氣,讓不加香料羊肉的香味也非常獨特誘人。其次是用新鮮的紅柳枝穿肉,這是因為紅柳枝在剝皮後會分泌出有點黏稠的紅柳汁液,不僅可以分解掉羊肉的羶味,還有一種特殊的香味。同時紅柳木的導熱性能一般,更容易烤出外焦裡嫩的口感。新疆的烤羊肉串通常又長又粗,上面的肉塊特別大,看起來特別有食慾,那種大口撕咬的豪氣,是新疆人的個性。

新疆饢坑烤肉

新疆還有特色的饢坑烤肉,是用饢坑火的輻射熱和坑壁的高溫烤制的。把肥瘦相間的羊肉切成大約拳頭大小,用雞蛋、薑黃、胡椒粉、孜然粉、精鹽、麵粉拌勻成糊,均勻地抹在肉塊上,再將肉一條一條掛在支架,放入饢坑去烤。由於早已燒熱乃至燒紅了的囊坑壁可以讓羊肉四面均衡受熱,而不須像明爐炭火烤羊肉串那樣,正反面來回翻動,羊肉也不會粘上炭灰。這種方法烤出來的羊肉,味道更加香濃肥嫩、更加有嚼頭。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源遠流長,是生活在我國西北的蒙、藏、回、維等民族喜愛的傳統食物。每逢佳節或賓客臨門,待客最隆重的儀式便是宰羊,手抓羊肉在宴席上是必不可少的。

在草原人的眼中,羊是最乾淨的東西,每天吃天然的青草喝清澈的河水沒有任何汙染。所以手抓羊肉的烹飪非常簡單,精選新鮮羊肉的椎肉胸叉、脊、肋條,剁成四、五寸長、五六分寬的長條,刮洗乾淨後置於開水鍋中,取出浮沫後,將紅蔥、花椒、青鹽、乾薑放入鍋,煮至八成熟時撈出裝盤上席。蘸料也簡單,就是草原上的野韭菜花絞碎了放點鹹鹽,這麼吃的目的就是為了不讓調料掩蓋了羊肉本身的鮮美。吃肉時,或用手抓、撕、食,或用小刀割食。肉赤膘白,肥而不膩,油潤肉酥,質嫩滑軟,十分可口。

甘肅的「東鄉手抓羊肉」也十分有名,早在南北朝前後,「東鄉手抓」就是帝王的貢品,被稱之為「枹罕赤髓羯羊肉」,也叫「枹地羊」。「東鄉手抓」羊肉製作加工有著非常獨特和講究的地方。把已宰好的羊經過剝皮、淘內臟、清洗等多道程序處理後,把全羊完整地下入冷水鍋,用急火猛煮。等鍋內的水待開未開時,用小眼細網罩打盡浮在水面上的雜質沫子,再放入花椒、蔥段、薑片、草果、青鹽等調料,再用溫火慢煮,出鍋時需兩人用乾淨木桿撐起全羊小心提起,放在木製案板上或蒸籠裡,控水稍涼,用快刀或利斧按脖子、前腿、後腿、肋條、背子、胸岔、羊尾巴卸成七大塊,再均勻地將每一大塊剁成若干小塊,趁熱裝盤,即可食用。

內蒙古全羊湯

全羊湯是內蒙古風味湯菜,俗稱羊雜碎。用羊頭、蹄以及心、肝、腸下水為主料,鍋內加清水入主料及花椒、山奈、小茴香、鹽等調味品煮燉,鍋開時,撇去浮沫,繼續煮至香味溢出,頭、蹄的骨肉能分離.其餘下水熟爛後撈出,切成條或薄片。鍋內加羊油燒熱,用蔥、蒜、辣椒熗鍋,添入煮羊骨頭湯、清水及適量的原湯和精鹽等調味品,待燒開後,下入主料,煮至湯濃味醇時即成。配白焙子、香菜食用。此湯味鮮、香辣、濃醇、不羶,深受群眾歡迎。

寧夏烤全羊

寧夏回族自治區得天獨厚的天然地理環境,培養了灘羊獨特的質量,其肉質細嫩、無羶味、味道鮮美、脂肪分布均勻,是國內外肉羊質量最好的一種。用當地老百姓的話講,鹽池灘羊「吃的是中草藥(甘草、苦豆子等),喝的是溝泉水」。烤全羊要選擇膘肥體壯的灘羊作原料,在腹腔和後腿、五叉等肉層較厚的部位,用刀割開小口,然後填進各種佐料醃漬入味,外皮塗抹適量麻油和酒。用鐵扦從羊尾向內別到腹部,並加以鞏固,再用鐵鏈鉤住羊的四肢,背部朝下放入爐內烘烤,將羊肉烤至半熟後,再打開爐門,用長柄勺舀上梭梭柴的火塊對羊身進行烤炙,直到羊全身烤成焦黃色為止。用這種慢火烤炙的全羊外皮焦脆,金紅油亮,而皮下的肉鮮嫩酥香,油而不膩。

寧夏碗蒸羊羔肉

碗蒸羊羔肉是寧夏一道著名的特色美食,以肉質鮮美而著稱,是寧夏人招待貴客的必點菜品。羊羔肉帶骨剁成小塊,用精鹽加上花椒、大料、油和適量麵粉拌勻後放入小碗裡,上面放上大蔥、鮮姜後,上籠蒸即可。食用時配上小花卷和醬黃瓜,那滋味,的的確確的一吃難忘。

青海炕鍋羊肉

蘇州藏書羊肉

西風起,蟹腳癢,羊肉香。對於老蘇州而言,在秋冬季節,到藏書啃一隻羊腳、喝一碗羊湯,自然是不容錯過的。藏書羊肉是蘇州的一大特色,始創於明代,世代相傳的獨特烹調秘方,使其以「不腥不膩,湯色乳白,肉酥而不爛,香氣撲鼻,口感鮮美,常食不厭」而聞名江南。

傳統的藏書羊肉有兩種基本的料理方法——白燒與紅燒,白燒最能直觀體現羊肉本身的品質,而紅燒則更考較廚師的功夫。白燒羊肉確實可謂一清二白,除少數蔥花外,整碗湯裡就只有羊肉而已。但功夫實則在戲外,白燒羊肉是極其耗時耗工的一道菜。首先選羊以二歲齡羊為優,肉不老不嫩;然以百年木桶蒸煮一個半小時,火候講究,煮出來的肉不硬也不爛,最後適時加入適量的特製調料,一碗熱氣騰騰的羊湯鮮美潤熱,香氣四溢,羊肉細嫩滑口,再配上個人喜好的蔥、蒜、鹽、醋、辣醬等佐料,真是百味雜陳,令人回味無窮。

紅燒羊肉是藏書羊肉的另一主要做法。紅燒羊肉講究熱鍋熱吃,在大冬天裡揭開燜羊肉的瓦煲,頓時滿屋皆香,這時吃上一塊熱氣騰騰的帶皮羊肉,再啜飲一口溫熱的黃酒,周身即刻熱乎起來,受用無比。選用帶皮和骨的山羊肉,切塊後與醬油、紹酒、白糖、蔥、姜、八角、香葉等調料一同以小火燜煮,直至羊肉酥爛入味,最後撒上青蒜葉即可。羊肉吃來肥美豐腴,有羊鮮而無羊羶,柔滑而又充滿膠質的羊皮則是最美味的部分,肥而不膩。甜鹹宜人的醬汁吸收了多種香料的精華,經長時燜煮後完全滲入羊肉之中,同時這醬汁用來下飯或下面也很適合。

除常見的白燒與紅燒這經典二法之外,還有一種相對稀罕少見的製法,有著嚴格的季節限制,僅在三九寒天才能得見,這便是「羊糕」。羊肉切成塊焯水後取出,放入蔥、姜、黃酒、白蘿蔔等一起熬製3小時左右,等羊肉煮爛後再加鹽、少量糖和醬油。隨後,將拆撕成小塊或條狀的羊肉放入容器中,倒入一些濃湯,等冷卻後放入冰箱冷藏,等到要吃的時候,拿出來切片就是美味的羊糕了。做羊糕最關鍵的是在煮羊肉時加入豬肉皮,可以幫助羊糕結成肉凍。羊糕的風味略有些像上海的白切羊肉,但由於燒煮羊糕的時間要久得多,且羊湯所佔比重更高,因此湯凍的分量要更多,鮮味也更為濃鬱。方一入口便瞬時間消融,留下無比鮮香的羊湯在舌尖蕩漾,美妙不可方物。

江湖上流傳甚廣的藏書羊肉麵,受人稱道很多,令很多美食家齒頰留香,念念不忘,寫蘇州面不寫藏書羊肉麵就不完整。面就是普普通通的細面,用羊肉湯下鍋,幾乎只放鹽調味。切得均勻、質地細膩的白煮羊肉置於面上,羊肉和羊湯沒有半點腥羶,反而顯得清淡鮮美。羊肉煮的恰到好處,爛而不膩,入口就是滿腹的肉香;細面爽滑,入口幾乎不需咀嚼,隨著吞咽直接滑入喉中;湯裡儘是羊肉的鮮香之味,只加些切碎的蒜葉,便是人間絕品。

嘉興酥羊大面

酥羊大面,浙江嘉興傳統的地方名吃,說的更通俗些其實就是紅燒羊肉麵。羊肉取材於杭嘉湖水鄉出產的湖羊,其肉質鮮嫩又鮮有羊羶味。一年生湖羊加上黃酒、醬油、桂皮等調料,最奇特的是,還要用一層羊網油罩住羊肉,上面擱蒸架,再壓一隻死沉的水缽頭,最後蓋上鍋蓋,用桑枝作燃材在土灶上悶煮6個小時,材料踏實,火候緊湊,每一步都不浮皮潦草。待一開蓋,白生生的羊肉已成酥軟的醬紅色,油亮地閃著誘人光澤,肉的肌理鎖住了濃鬱的湯汁,堪稱江南一絕。羊肉入口即化,用以佐麵條,為冬季食補佳品。

去吃酥羊大面,要客氣的與商家商量,切的羊肉最好是肋條部份,這是羊肉最好吃的地方。夾起一塊羊肉,顫巍巍,肥糯酥軟,連皮帶肉送進嘴,豐腴香潤的肉感讓味蕾頓時盛開。另外還有個要點是像老吃客一樣自己去櫃檯邊上的老酒甏裡醍一勺黃酒,這是所有酥羊大面的標配。在寒冷的冬天,一口黃酒一碗麵,渾身熱乎乎的,別提多舒服了。

徐州羊肉湯

徐州的夏天,入伏之時,不得不提的就是「伏羊節」。而在徐州過伏羊節,羊肉湯是必喝的。採用山上放養的小山羊鮮骨頭燉上六、七個小時,才能熬出那一碗色澤乳白、質地純淨的羊肉湯,香菜翠綠漂浮在碗中央,煞是好看!加兩個燒餅或者幾張烙饃,再放一勺辣椒羊油,用筷子攪拌均勻,羊肉湯上便會飄著一層層紅辣椒羊油。

辣椒羊油是徐州獨具特色的調味料,是用白色羊板油加辣椒醬煉製而成。用它配在羊肉湯、羊肉麵、燒羊肉、燉羊肉,以及羊肉火鍋中,增香提味,辣而不嗆。就像豬油拌飯中的豬油,西方人抹麵包用的牛油一樣,特殊的香味極美。只是徐州人將熬熟的羊油中加了一份辣,這樣不僅能掩蓋住羊肉的羶,還會讓各類羊肉菜品吃起來更加的豪邁過癮。

在每年的入伏之日開始,羊肉羊油的香氣就會瀰漫整個徐州城。街頭路邊大小羊肉館天天爆滿,可謂是萬人空巷吃羊肉。在這個重大的節日裡,誰家的羊油煉的地道純正,香味誘人,誰家的生意就更會火爆。喝羊湯放辣椒羊油,才是地道的徐州喝湯方式。將一點羊油放在碗中,舀一勺滾燙的羊肉湯衝入,羊油會瞬間被燙化,香味也會撲鼻而來。舀起一勺緩緩送入口中,羊湯慢慢在舌尖流淌,原始純粹,鮮而不羶,香而不膩,絕對真材實料。

徐州羊方藏魚

魚羊合烹的「鮮」菜有,最著名的便是徐州「羊方藏魚」。這道「羊方藏魚」被譽為大名鼎鼎的「中華第一菜」,魚羊「鮮」字的由來,源於千年的彭祖傳承,尺許見方的大塊羊肉,分切細膾,羊肉掩蓋之下,少不得藏上一條「花斑水豚」,沒錯,就是鱖魚。加上調料同烹,蒸燉得味。羊肉酥爛,魚肉絲滑,魚羊合味,一個鮮字搖曳眼前。

上海紅燒羊肉

紅燒羊肉不但在上海,在整個江浙地區都很出名。多用的是崇明本地的白山羊,這屬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羊種之一,被國家命名為「長江三角洲白山羊」,列為全國重點出口商品,是重點保護和發展的家畜品種。白山羊體型中等偏小,每隻約25公斤以內,因主食本地百草,喜沼澤溼地,故四蹄健壯有力,肉質結構緊密,肥瘦間隔適宜,羊肉香羶而無騷氣味。

上海,尤其是崇明一帶,對紅燒羊肉可謂是情有獨鍾。挑剛成年的羯羊,帶皮選肥瘦相間的腿部切大塊,開油鍋,放拇指大薄生薑七八片,將羊肉翻炒幾下,放上些許醬油、黃酒,可放桂皮、姜蔥、一點點小紅辣椒,然後用火燜酥,起鍋前放冰糖吊吊味,再放點大蒜葉子,那麼一盆紅燒羊肉的型、色、香、味都有了。下酒、過飯,最後剩下的汤滷和碎肉,直接下了麵條丟上去這麼一拌,就是冬天最美的事情。

上海張澤爛糊羊肉

在松江浦南地區,葉榭張澤的爛糊羊肉可謂聞名遐邇。當地人烹飪爛糊羊肉,多選用一年生的童子山羊,以求口感鮮嫩。一般來說,一隻童子山羊毛重80斤,宰殺、燉煮後,只剩下了40斤可作食材,而適合做爛糊羊肉的部分,僅4斤,其中最適合的部位當屬「腰糊」,即羊腰處緊貼肋骨以下的部分,這是整隻羊中最嫩、口感最好的「精華」部位。

為了保持羊肉的原汁原味,做法上,堅持只用木桶燉煮。特製的木桶,一次能承裝4隻整羊;必須是土灶木柴,經3個多小時小火慢燉,不斷加水,木桶內不添加蔥、姜等任何調味佐料,羊肉濃香在持續的蒸汽中化入湯裡,肉軟糯,湯香濃。爛糊羊肉一端上來,一股濃香就撲鼻而來,被煮爛的羊皮微卷,已是半透明狀,瘦肉部分則可見長長的纖維,皮肉相間,精肥比例恰到好處,小心翼翼夾一塊入口,立刻吃出不一樣:伴隨誘人的香氣,是鬆軟嫩滑的口感,無需用力嚼,就滿口生香,可以說是「入口即化」!

上海莊行白切羊肉

奉賢莊行肥羊大概有兩種來源:一半是地產,一半則來自浙江、江蘇等地,全散放形式養殖莊行草山羊,肉質結實,祖傳的宰殺工藝,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羊肉本身的鮮美。莊行羊肉最地道的吃法是白煮,「老吃客」是連醬油都不蘸的,佐一小碟細鹽,就可享受羊肉的原滋原味。另外,因為羊脂冷卻後就會凝結,口感就顯得油膩了,所以吃莊行羊肉一定要吃新鮮出鍋的,膏脂半化未化之時入口,最為鮮腴肥美。大多數吃客都是伴以燒酒(白酒或黃酒)下肚,以驅散體內積熱,釋放體內毒素,起到防暑降溫、補腎補肝等多種功效。

北京涮羊肉

去到北京,怎麼能不吃一回涮羊肉呢?老北京的羊肉火鍋可謂是歷史悠久,據說康熙帝六十壽辰時暢春園初春三月大宴天下壽星老的千叟宴中便有涮羊肉。傳統的老北京羊肉火鍋是十分講究的,要採用銅鍋炭火,羊肉選自內蒙錫林郭勒盟一年至一年半閹過的羊,而且羊身上只有「上腦」、「三叉」、「磨檔」、「黃瓜條」這幾個部位可用。因為這幾個部位是最為鮮嫩滑爽沒有羶味的。過去普通老百姓條件有限,湯底往往只是加了蔥姜的清水。人們涮羊肉之前,就會先涮上幾片羊尾巴油,這有個名堂,叫「肥湯」,讓羊尾巴油融化在鍋裡,這鍋湯立刻鮮美起來。其實這也反映了老北京人的生活態度,即便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需要將就,也要最大限度的「講究講究」。

北京羊蠍子

對於深秋的北京來說,圍坐在一起,啃上一鍋熱氣騰騰的羊蠍子,絕對是最享受的事情!羊蠍子是指帶裡脊肉和脊髓的完整羊脊椎骨,從頸項一直到尾尖,一節節的脊骨縱觀全身,很像身形瘦長尾巴上揚的蠍子,故名「羊蠍子」。羊蠍子取整條,和羊棒骨一起大火燜煮,分紅白湯兩種,紅湯味厚,白湯清淡,羊肉入口軟爛入味,骨髓爽滑過癮,口感圓潤清爽,配上經典的吊爐燒餅,連夢裡都會滿口留香。

河南垛子羊肉

羊肉有很多種吃法:蒸、烤、燉、炒等,但有一種吃法最為「神秘」,即是把整羊煮爛了,然後擠壓,碼成一垛,吃時用刀削成薄薄的片,夾在燒餅裡,吃到嘴裡香而不膩,而且氣形兩補,這種羊肉就叫垛子羊肉。垛子羊肉起源於明朝時期,至今已有600餘年歷史。據傳,當年曾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最喜愛吃的名吃。具體做法是:把去雜剔淨的羊肉和10多種佐料煮熟,用布包好,上壓木板和重物,過10多個小時即成。垛子羊肉色澤淺紅,淨肉無雜,質地瓷實,用刀能片如紙,薄得透明,肉味鮮香,是招待客人的美味佳餚。

河南羊肉炕饃

羊肉炕饃是開封著名小吃之一。羊肉炕饃是用薄薄的白麵餅中間裹著羊肉末和一些特製的調料炕制而成,因為烹製時使用羊油或羊蹄油,所以帶有很重的羊肉燒烤的味道。吃起來麵餅筋道,焦香肉末味十足,很有嚼頭,切勿放涼再吃。

河南羊肉燴麵

雖然都叫河南燴麵,其實河南之內,燴麵亦有流派,豫南重湯,豫東重滷,鄭州重燴,可以說各有千秋。您可別小瞧了這碗燴麵,它能夠看出中原人特有的包容性。這碗面裡融合了蘭州拉麵的湯之鮮,陝西泡饃的料之全,又採用了中原人傳統的烹飪方式「燴」。什麼叫「燴」?就是把面直接下到滾開的肉湯裡一起煮,而不是把面下到開水裡煮好了再澆佐料。河南的燴麵讓葷、素、湯、菜融於一碗之中,稱得上名副其實的融會貫通,真可謂獨樹一幟。

燴麵最令人印象深刻之處,在於甩面下鍋。是時火盛湯湧,猛氣蒸騰。掌勺師傅手拉麵坯,上下翻飛。麵餅在指端轉眼成了面帶,若遊龍秋練,翻捲入湯。這面要選高筋精白粉,輔以精鹽,反覆醒揉,使其勁韌,方能出鍋勁滑爽口,味入臟腑。湯需用高湯,以羊肉同羊骨架文火慢熬,以求肉鮮嫩酥爛,湯濃釅醇厚。最後出鍋上桌,加上研碎香菜、小蔥、辣椒油、小磨油,熱氣騰騰,鮮香四溢。

開封羊雙腸

開封人早餐愛喝湯,羊肉湯、驢肉湯、胡辣湯……其中最特別的就是「羊雙腸」。羊雙腸又稱羊霜腸,做法是先把羊的大腸小腸洗淨,灌以羊血煮製熟後切成半寸長,與胎胞羊、羊腰、羊腸一起入鍋再煮,煮到湯色澤紅、白、綠相間,醇香無羶,湯鮮肉美。該湯有溫補腎陽、強體壯身的功效。

山西太原頭腦

「頭腦」是山西特有的一種清真小吃,又名「八珍湯」,據說為書畫家、名中醫傅山先生為反清復明而創製。這道名吃是由黃芪、煨面、蓮菜、羊肉、長山藥、黃酒、酒糟、羊尾油配製而成,外加醃韭菜做引子。頭腦口味清淡,營養充足,配著山西黃酒,輔以醃韭菜和羊肉燒麥再或者一兩個帽合(一種烤制的麵餅),實在是美味。

四川簡陽羊肉湯

簡陽羊肉湯的獨特得益於簡陽的山羊。簡陽的土山羊,俗稱「火疙瘩羊」,個頭矮小,但生命力極其旺盛。上世紀初,當地從美國引進努比羊,後棄而放逐龍泉山脈,與簡陽的土羊雜交,形成了匯聚中外品種優勢的「簡陽大耳朵羊」。雜交後的簡陽羊既能適應當地水土,又繼承了努比羊體格大、肉質細的優點,幾乎沒有羶味。

「龍埡遺址訴說著,古老的簡陽;牛鞞古渡傳承著,千年的羊香。」歷經數百年發展、糟粕去盡、精華盡存的簡陽羊肉湯,以其湯白如乳、香味濃鬱、肉質脆軟、鮮美合口、食而不膩的特點,吸引了許多食客。每年一到秋冬季節,甚至有不少外地人特意驅車前往簡陽喝羊肉湯。

雲南全羊湯鍋

不止是雲南,在四川、貴州以及江沙江流域等地,每逢大型節日,過壽、宴請都有殺羊吃的傳統,而最普遍的吃法就是全羊湯鍋。羊肉集百草精華,是肉類中的上品,全羊湯鍋重在一個「全」字,薈萃雲南黑山羊的全身之寶,羊肉,羊頭、羊腳、羊血、內臟等連皮帶肉用大鐵鍋一鍋燉出,香溢數裡,羊皮的香,羊肉的鮮,羊肚的脆,羊血的嫩,羊蹄的韌...強烈震憾著你的味蕾,讓你意猶未盡,久難忘懷。雲南人冬春季吃羊湯鍋,不僅僅單純的美食,還是一種養生之道,更是一種飲食文化。

貴州遵義羊肉粉

遵義羊肉粉在製作過程中,選料特殊。首先是羊,在黔東北的思南、德江、鳳閔、務川、道真、正安一帶,有一種特殊的矮腳山羊,既肥又無羶氣。選用這種矮腳山羊的羊肉最為上乘,最好是當天宰殺後入鍋,下鍋後用大火煮開改用文火煨,而後取出肉切成薄片。粉煮好後將肉片用開水燙熱,加上鮮骨湯即可食用,品嘗羊肉粉講究喝原湯品原味。在羊肉米粉湯上澆下鮮紅的辣椒油,再撒上花椒粉、蒜苗、香蔥等,熱氣騰騰,香味撲鼻,非常誘人。遵義羊肉粉不僅色香味俱全,還具滋陰壯陽的功能。

海南椰汁東山羊

滄州羊腸湯

滄州地處華北平原的東部,卻有著轄區內的孟村回族自治縣。回族是這裡的一個主要民族,那麼,以牛羊肉為主的小吃就不奇怪了。滄州羊腸湯是現在文雅一點的稱呼,過去就叫羊腸子,滄州方言發音是「樣嘗――咋」。在滄州,吃過羊腸子的人都有這樣一種感受,那就是:第一次是閉著眼吃——怕羶;第二次是眯著眼吃——品味;第三次是瞪著眼吃——解饞。真是越吃越有癮,越吃越愛吃。初冬的天氣盛出乳白的湯汁放上幾匙蒜末、 幾片翠綠的香菜 、一匙鮮紅的辣椒油,這一碗熱乎乎的羊腸湯配上現烤的燒餅,可是暖胃,暖心。

單縣羊肉湯

單縣羊肉湯是山東菏澤市特色傳統名吃,有著近200年歷史,以其「色白似奶,水脂交融,質地純淨,鮮而不羶,香而不膩,爛而不黏」的獨特風格,被載入中華名食譜。以湯入譜的,只有單縣羊肉湯。它被國人稱為「中華第一湯」。民間有云:「來到菏澤牡丹城,不品單縣羊肉湯,等於白來菏澤走一樁!」

麗江黑山羊火鍋

麗江山美水美,但更美的還屬麗江的名菜——黑山羊火鍋。黑山羊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分布,但麗江黑山羊味道更具特點,麗江氣候適宜,環境天然,多是山地,地形複雜,這裡成長的許多植被都很有生命力,黑山羊在此也受此磨礪,在山石間一嘴嘴地啃吃草木,在小溪間酣飲清泉,成長周期很長,每一寸肉的生長都伴隨一次生命力的抵抗。黑山羊肉質鮮嫩,而厚實堅韌,羶味很低,放進火鍋一煮,鍋表面浮一層淺淺的油珠,通亮,香味撲鼻。淡淡的肉味,很有韻味,深入每一個細胞,頓時感覺讓人精神爽朗。

廣東支竹燜羊肉煲

支竹燜羊肉,是廣東地區秋冬最受歡迎的一道明星菜。支竹也就是腐竹,選用25公斤左右的新鮮東山羊,用乾逼的方法去羶味,加上秘制醬汁、馬蹄、支竹等配料,文火燜約一個小時就可上桌。這種做法不會破壞羊肉的組織,皮爽肉滑,濃而不膩。

客家羊肉酒

冬至前後,客家人都喜歡吃羊肉,因為覺得羊肉溫補,在冬至時節食用對身體大有裨益。這也是客家人對中原飲食習俗的「保留」,勤勞的客家婦女釀造了客家娘酒,注重「食療」的祖先們於是將客家娘酒跟羊肉混合在一起,以山羊肉為主料,配上當歸、黨參、北芪、紅棗、杞子等中藥,加生薑、冰糖等佐料,再加上客家娘酒,盛裝在酒罈中封好,然後把酒罈放在鋪上稻穀殼的泥土上,點燃穀殼,用慢火細細熬燉,裡面的羊肉就是經過這樣幾個小時的火候,釀製成濃醇的酒肉。羊肉比較燥熱,但經過與客家釀酒混合烹飪處理,在寒冷的冬至裡吃,可益氣補虛,促進血液循環,增強禦寒能力,強身健體。

福州糟羊肉

紅糟對於福州人來說,就像是法國菜中必不可少的香料一般,紅糟入菜更是閩菜中的一大亮點。紅糟羊肉要數最尋常的閩菜羊味,對於老福州人來說,沒有一鍋紅糟羊肉過年,大概這年味就顯得寂寥。臘月裡,到福清高山買一塊青皮山羊肉,加入滾刀的蘿蔔塊,還有萵筍塊,白是白綠是綠的,羊肉紅糟煨透,大砂鍋冒著熱氣兒端上桌,配一壺家釀青紅酒,寒冬裡才有了年的溫熱。

陝西羊肉泡饃

陝西風味美饌,尤以西安最享牛羊肉泡饃盛名。羊肉泡饃,古稱「羊羹」,北宋著名詩人蘇軾留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羊肉泡饃的湯是利用羊骨加上多種香料大火煮,然後撤去浮沫,投入肉塊,先大火,後小火烹飪而成,湯味濃香撲鼻,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香氣四溢,誘人食慾,食後回味無窮。

牛羊肉泡饃的吃法也很獨特,有羊肉燴湯,即顧客自吃自泡:也有幹泡的,即將湯汁完全滲入饃內。吃完饃、肉,碗裡的湯也被喝完了。還有一種吃法叫"水圍城",即寬湯大煮,把煮熟的饃、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圍以湯汁。這樣清湯味鮮,肉爛且香,饃韌入味。如果再佐以辣醬、糖蒜,別有一番風味。

陝西水盆羊肉

水盆羊肉起源於古城西安及關中東部大荔、蒲城一帶,其歷史可追溯至商周時代,興盛於明清,它是由商周時代的「羊臐」演變而來。《山家清供》一書中,記述了煮羊肉湯的技巧,指出:「羊作臠,置砂鍋內,除蔥椒外有一秘法,只用搥真杏仁數枚,活水煮之,至骨亦糜爛。」食用水盆羊肉時,最為地道的是配以大荔特色月牙燒餅兩個,一個燒餅夾肉,另一個燒餅用來泡饃,佐以鮮大蒜或糖蒜,調味的油潑辣子則需用羊油潑就才行,則肉爛湯清,肥而不膩,清醇可口,別具風味。

雷州清湯羊

雷州羊肉,唯有清湯羊不會負它的鮮美。湛江雷州羊在廣東絕對屬於招牌級別的羊肉,湛江的泥土是紅土,含有的礦物與一般地方不同,因此吃如此土地長的青草的羊,肉質也非常出眾:鮮嫩卻不羶腥,回味十足。羊肉已經預製過了,不會擔心不熟的情況。再加上用的「雷州清湯羊腩煲」的煲煮法,湯來自羊大骨熬出的高湯,其中少不了粵式煲湯的羊骨,黃豆,甘蔗,馬蹄,玉米等材料,尤其是竹蔗,含糖少,但卻以其蔗肉鬆脆、味道清甜聞名,煲湯後清甜入湯與眾不同。等煮過十幾分鐘,放入山藥後,澱粉讓湯更加香濃,其實到真跟西餐的「湯」有了相似的趣味。

按住下圖關注小編

關注和轉發就是最高的讚賞

相關焦點

  • 中國39種頂級羊肉,為何它卻成為中國廚師公認最好吃的羊肉!
    羊肉,性溫。羊肉有山羊肉、綿羊肉、野羊肉之分。古時稱羊肉為羖肉、羝肉、羯肉。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膽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因此它既能御風寒,又具有補身體的效果。
  • 中國頂級龍蝦吃法大賞!
    下文轉載自作者:舌在美食線中國市場上的龍蝦,似乎大部分來自國外,如頗受歡迎的澳龍、波斯頓龍蝦、加拿大龍蝦、古巴龍蝦等等,真正產於中國本土的實在是屈指可數。不過先天不足後天來補,中國人在如何吃龍蝦上下足了功夫,煎、炒、烹、炸、燜、煮、燴、燉,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世界第一、無人能敵!
  • 頂級石斑吃法大賞
    東星斑在中國,屬於高端宴席的必備食材,不管是鮮活的還是冰鮮的都有剛需的市場,供不應求。在香港的元朗,有魚場出產的龍躉僅達3~4斤重,臺灣屏東東港頂級龍膽石斑則取20-30臺斤,一般則是養殖3年,重量在30~50臺斤。
  • 中國頂級鯽魚湯大賞
    中國江河湖泊眾多,鯽魚的品質,取決於其生長所在水域的環境。最頂級的鯽魚,一定要是生長在群山中,人煙少,水域大,高海拔、沙石底,50年以上的大水庫,這種鯽魚純野生,飲山泉,無泥腥,是製作魚湯的頂級食材。但對於頂級的野生鯽魚來說,這種做法不僅是多此一舉,並且是暴殄天物!使用高溫油煎鯽魚會形成大量的有害物質雜環胺,食用後可造成人體肝臟損傷,煎炸後的鯽魚不僅會破壞營養物質,並會將烈油產生的油煙帶進湯裡,破壞味覺。
  • 中國頂級牛雜吃法大賞!
    廣西柳州|涼拌牛雜說起涼拌牛雜,不少柳州吃貨都兩眼放光,這是牛雜的夏日專屬吃法如今,蹺腳牛肉湯鍋躋身「樂山十大美食百道美味」排行榜,可以說是實至名歸,其湯色碧青、香味綿長、牛雜脆嫩、吃法多樣的特色,再配上精心配置的辣椒蘸碟,厚重獨特的味道,讓前來品嘗的各地食客們都紛紛稱道,讚不絕口。
  • 世界頂級生蠔吃法大賞!
    她們的吃法很文雅,一方小巧的手帕託著牡蠣,頭稍向前伸,免得弄髒長袍;然後嘴很快地微微一動,就把汁水吸進去,蠣殼扔到海裡。」貴婦們品嘗生蠔的情景被描繪得格外生動,讀罷仿佛海水的鮮甜就在嘴邊,讓人不禁對生蠔的滋味遐想萬千。事實上,關於生蠔,從品種到產地再到從甜到鹹的品蠔順序都有講究,更遑論吃生蠔的花樣繁多、高潮迭起了。
  • 中國頂級美食小吃之一,臺灣羊肉爐
    羊肉爐是中華傳統特色美食之一,羊肉爐中的熟地、當歸、紅棗有補血功效,枹杞子也有滋陰的作用,黨參、黃耆有補氣的效果,桂枝能溫通經脈,
  • 「求取暖」模式,中國頂級羊肉湯大賞!
    山東|單縣羊肉湯 單縣羊肉湯,山東省單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說起它的歷史,可就非常悠久了,足足有上千年的歷史。據說舜的老師單卷及其部落就生活在單縣一帶,當時飼養的家畜主要是青山羊,而羊的吃法,由燒烤演變為主要吃肉喝湯。後來,經過改進,羊肉湯的製作工藝越來越完善。
  • 中國頂級牛肉麵大賞
    中國頂級牛肉麵大賞呱王信息2020-08-11牛肉麵,在中國博大精深的美食家族中,實在是太不起眼。但奇怪的是,偏偏就有不少老饕,嘗遍山珍海味,最終念念不忘的,仍是那一碗最樸素的牛肉麵。中國許多地方都有牛肉麵,但風味各有不同,牛肉或清湯、或香辣、或紅燒,麵條有寬有細、有勁道有綿軟,難怪有人這樣說:「 人生如過眼煙雲,浮華名利終究沉寂為一碗日常的牛肉麵。」
  • 中國頂級魚類吃法大賞!
    雲夢魚面有多種吃法,可以煮熟加上佐料做成湯麵食用,還可以炸著吃,炒著吃,可汆成湯菜,可以下火鍋食用等等。雲夢魚面曬乾包裝起來,可以長期貯存,隨吃隨取。
  • 中國頂級杭幫菜大賞
    可以說,「蟹釀橙」是對中國菜餚的一種異乎尋常的豐富,是對中國食譜的一種無與倫比的發展。幹炸響鈴幹炸響鈴是杭州人最青睞的一道下酒菜,一個個小巧的腐皮卷,用大油鍋炸至色澤金黃、薄如蟬翼,咀嚼起來聲聲帶響,脆如響鈴,因此得名「幹炸響鈴」。
  • 美好年代ASULIKEIT高級珠寶古董大賞璀璨開幕【圖】
    美好年代ASULIKEIT高級珠寶古董大賞璀璨開幕【圖】 2016-12-05 16:26:30 來源:新浪時尚 2016年12月1日,中國最具古典風範高級珠寶品牌
  • 日本有頂級牛肉,挪威有頂級三文魚,中國這4種頂級食材你吃過嗎
    我國四大頂級食材:南京龍潭金箔1斤10萬元,原來黃金也能吃所謂民以食為天,吃,是人生大事。我國在5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也塑造了屬於自己的中華飲食文化。但改革開放後,祖國大開大門,許多國外著名的食材也流入中國。
  • 中國頂級羊肉湯大賞|安徽篇
    淮南市鳳臺縣的羊肉湯比較著名,而朱馬店鎮的羊肉湯是淮南市味道最好的。
  • 世界頂級龍蝦料理大賞
    龍蝦刺身刺身應該是最受歡迎的吃法,日本包括歐美國家的老饕們對於新鮮的龍蝦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刺身。澳洲龍蝦龍蝦卷雖然西式的龍蝦卷在中國不常見,但也並不稀奇。姜蔥焗龍蝦這是常見的中式吃法,姜蔥味濃鬱,最大限度保留了龍蝦的鮮香原味。
  • 中國特有的6大頂級食材,個個都是「國寶」,外國人看著可稀罕了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物產豐饒,就拿糧食來說,種植面積之大,不僅銷售於全國各地,還出口到外國呢。而在中國也有一些特色頂級食材,個個都是「國寶級」食材,出口到的外國,人們都很稀罕,下面就來看看這些食材都是什麼吧。看看大家都吃過哪些呢?
  • 羊肉吃法千千萬,臨夏特色佔一半
    羊肉吃法千千萬,臨夏特色佔一半 2021-01-04 0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頂級小籠包大賞
    只有這樣的吃法才能充分感受到灌湯的鮮美流油、皮餡的軟嫩充盈。作家趙珩曾在書中提及靖江湯包,形容道「五六十年代在玉華臺吃的,也難以與之比肩」,更有在《舌尖上的中國》裡的出場,雖然時長不足兩分鐘,但也足夠勾動各位看客的饞蟲了。
  • 羊肉的多種吃法,來看看你吃過幾種?
    羊肉鮮香嫩滑,肥而不膩。既能御風寒,又能補身體,肉質細嫩,香味濃鬱,深受廣大食客的喜愛。但是,由於羊肉有一股令人討厭的羊羶怪味,所以,處理他的方法不同,烹飪出來的羊肉口味就迥異,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羊肉的多種做吧,做出來的羊肉即去了羊羶味,又保持了羊肉本身的細嫩口感。
  • 中國頂級牛雜吃法大賞,人們眼中的精華美味!
    廣西柳州|涼拌牛雜 說起涼拌牛雜,不少柳州吃貨都兩眼放光,這是牛雜的夏日專屬吃法。牛肉、百葉、黃喉、天梯、毛肚等經典牛雜標配,加上芝麻、花生、豆芽等配菜,再淋上秘制醬料,香、辣、酸、甜、爽,讓人慾罷不能!牛肉鮮嫩,牛百葉脆口,牛皮勁道軟綿,真是讓人慾罷不能。吃完再點一碟切粉,用剩下的醬汁拌粉,那味道簡直銷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