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缺「鎮館之寶」?單霽翔:不突出特定文物

2020-12-17 鳳凰網讀書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昨日透露,故宮將開展藏品三年普查計劃,將對部分之前未徹底整理的文物藏品進行系統清理。

■ 2.8萬首乾隆詩稿開啟整理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昨日透露,故宮將開展藏品三年普查計劃,將對部分之前未徹底整理的文物藏品進行系統清理。2010年12月底,故宮完成了建院後第五次藏品清理,當時的數據顯示故宮藏品共1807558件(套)。很多在之前觀念中不屬於文物範疇的物品,如清代錢幣、帝後書法等都被納入了文物資料。在第五次藏品清理中,工作人員發現了兩個上面寫著「乾隆詩稿」的箱子,內有28000首乾隆詩稿,既有御筆稿,也有大臣謄寫稿。單霽翔介紹,在此次文物普查中,乾隆詩稿將是一個重要的整理研究方向。

「民間傳說乾隆做了45000首詩,過去我們庫房收藏的是17000首,加上新發現的28000首,證明傳說是真實的。乾隆的詩基本都是紀事詩,記錄當天的大事,目前交給鄭欣淼院長研究。」單霽翔介紹。關於乾隆御稿,為尊重原狀,基本按照原有的樣式編號、包裝保管,有208個文物號,222件∕套文物,計28132張,糾正之前的整理存在時間錯亂、年份混雜、手稿和謄稿交叉等問題。

單霽翔昨日還解答了一些觀眾對故宮藏品的誤解,如認為故宮博物院的珍品都去了臺灣。臺北故宮所藏文物,來自1933年故宮為避日本戰火轉藏於南京的文物中的22%,當時轉移了13491箱文物,最後為臺灣保存的為2972箱。單霽翔援引那志良《典守故宮國寶七十年》的記載,介紹當時轉移文物時,裝箱工作由秘書處、古物館、圖書館、文獻館員共同負責,而秘書處負責了幾乎一半,「那些職員(指秘書處),對文物、圖書、文獻,一概不懂,叫他們裝箱,有的應該裝的不裝,而那毫無價值的東西卻裝了箱,如他們裝的有黑摺扇若干箱,那是毫無價值的東西。」

對於故宮缺乏「鎮館之寶」的說法,單霽翔認為,故宮的藏品規模龐大、品類豐富,形成了結構嚴謹的文物脈絡,不可孤立而存,故不突出特定文物,「打造」所謂的「鎮館之寶」。

但對於參觀故宮只見建築、不見文物的觀眾感受,單霽翔解釋,一方面是因為故宮參觀條件的限制,很多宮殿內的家具陳設和文物,僅能由觀眾在門口觀望;其次故宮進行專題展覽的專館布局分散,各自距離較遠,觀眾往往只看其一二;而對於漱芳齋、倦勤齋等區域,雖有展覽,但因為空間狹小,無法完成參觀接待任務,並未向觀眾開放。單霽翔表示,這將隨著故宮北館的建成,以及平安故宮計劃的推進而逐漸改善,「故宮將以沉靜的歷史眼光,以全面、客觀、深刻、理性的嚴謹態度,構建品類豐富、價值多元的藏品展示體系,以不負博物館的歷史責任和現實擔當。」

相關焦點

  • 單霽翔談故宮無鎮館三寶:15萬件珍品件件鎮館
    坊間一度有過「好東西都到了臺灣」的傳言,有人甚至說,「臺北有文物沒有故宮,北京有故宮沒有文物。」上周六,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來到上海圖書館,舉辦「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主題講座,否認了這個說法。在他看來,一踏進羅浮宮就奔著蒙娜麗莎、維納斯而去;到了臺北故宮博物院,擠在人群中看完「白菜」、「紅燒肉」就算完滿—這種簡單粗暴的「尋寶」之旅,其實是對文物,對觀眾都是一種傷害。
  • 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做客蘭大
    這一錘的背後,是數代文物保護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故宮博物院原院長、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就是其中之一。12月10日下午,單霽翔來到蘭州大學,為師生們作了以《堅定文化自信,做中華文化忠實守望者》為主題的演講,成為「資助育人·文化藝術進校園—2020故宮系列活動」蘭州大學專場活動。
  • 宮廷漫步、文物風華、故人匠心……老院長單霽翔創作故宮「三部曲...
    今天上午,北京東城區圖書館開啟「歷史傳承與文化自信」公益講座,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攜三本新書——《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宮殿漫步》《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文物風華》《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故人匠心》開講他的故宮「守門人之旅」,並以此獻禮紫禁城的600歲「生日」。
  • 臺北故宮博物館三大鎮館之寶,兩件人氣遠高另一件,卻飽受爭議
    歡迎來到溜溜達達看世界,今天我們來聊一聊臺北故宮博物館的兩大鎮館之寶:肉形石和翠玉白菜。這兩件文物一直是臺北故宮博物館的人氣國寶,許多國內外遊客來這裡專門就為看它們,在對外宣傳的時候,」東坡肉形石、翠玉白菜和毛公鼎」也一直被列為三大鎮館之寶,但卻引起了很大爭議,毛公鼎實至名歸,但肉形石和翠玉白菜就藝術價值而言並不足以擔當鎮館之寶的重任。
  •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為什麼能成為無價之寶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為什麼能成為無價之寶一說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很多人都去過,並參觀過。在歷史上,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珍藏的大批珍貴文物,被運抵到到了臺灣地區,後來在臺北修建了,以展出故宮文物為主的博物院,命名為臺北故宮博物院。
  • 單霽翔解釋故宮為什麼賣口紅:紅黃藍是故宮三原色
    【解說】3月23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行了經濟峰會,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出席了以「文化互動與民心溝通」為主題的小組會,在會上他以多個生動的例子,講述了如何讓傳統文化走近大眾。  【解說】當天,單霽翔在討論中表示,國際社會對博物館的定義從注重文物藏品保管、研究,逐漸轉為把教育放在第一位。而通過實踐,他感到,文物的展覽不應該脫離於人們生活之外。
  • 國家頂級珍貴文物超九成,「網紅院長」單霽翔濟南講述故宮故事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7日訊這幾年出現了一股「故宮熱」,從紫禁城裡過大年到故宮上元燈會,從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到網上數字博物館建設,故宮持續走高熱度的背後離不開前任院長單霽翔的努力。12月6日,由工商銀行山東省分行和故宮博物院聯合舉辦的「那一刻幸福年味」暨故宮文化講座在濟南舉行。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用600多張高清照片,展示了故宮博物院近年來在古建維護、文物修復、便民惠民和藝術傳播等方面的創新與成果。翔實的數據、生動的案例、詼諧的語言,讓現場掌聲不斷。
  • 解讀《中國和力》|單霽翔:故宮精神「和而不同」
    10月10日,由網易新聞和毛鋪聯合打造的泛文化IP節目《毛鋪·和文化錄》第一季《中國和力》首期全網開播,知名主持人楊瀾擔綱主持,對話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網紅院長」單霽翔。在節目中,楊瀾和單霽翔暢談600年故宮的「和而不同」,引發了全網熱議。
  • 解讀《中國和力》| 單霽翔:故宮精神「和而不同」
    10月10日,由網易新聞和毛鋪聯合打造的泛文化IP節目《毛鋪·和文化錄》第一季《中國和力》首期全網開播,知名主持人楊瀾擔綱主持,對話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網紅院長」單霽翔。在節目中,楊瀾和單霽翔暢談600年故宮的「和而不同」,引發了全網熱議。
  • 故宮大部分東西被南遷,臺北故宮的東西比北京故宮值錢?不可能!
    今天達說文物想給大家分享一下關於故宮文物的那些事兒。當然我們現在主要談論的是關於故宮文物南遷的事情。文物南遷的事情一發生後坊間一直有傳言說故宮大部分東西被南遷,臺北故宮的東西比北京故宮值錢等等諸如此類,小編可以很肯定的告訴大家不可能!
  • 故宮將辦"故宮學院" 單霽翔:教的是鑑賞而非價格
    單霽翔對此明確表示,將來故宮的培訓,比如「鑑定培訓」,是大量故宮專家學者把其一生的知識積累拿出來,教給大家如何提升對文物的鑑賞能力、理解能力,而不是直接看「值多少錢」。所有的培訓都基於故宮學院非營利性的特點運營。
  • 兩岸故宮各擅勝場 李敖曾評「臺北故宮如餃子餡」
    為了讓島內民眾以及八方遊客有不一樣的藝術享受,臺北故宮博物院於7月4日特別推出「唐寅書畫特展」。此次特展遴選臺北故宮博物院院藏唐寅與其師友作品共70(組)件,分為「詩畫山水」「仕女人物」「花卉竹石」「書法藝術」等4個單元,多元呈現唐寅書畫的藝術源流與成就。其實,唐寅書畫特展是臺北故宮今年推出的明四大家系列特展中的重要一環,在過去兩個季度裡,臺北故宮已相繼推出沈周和文徵明書畫特展。
  • 《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看門人講的故宮故事
    12月8日,「『歷史傳承與文化自信』公益講座暨《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新書發布會」在北京東城區圖書館舉行,單霽翔的三本新書《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宮殿漫步》《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文物風華》《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故人匠心》也正式發布。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到底是什麼?可不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
    「鎮館之寶」。翠玉白菜而在曾經一則新聞中,北京故宮博物館單館長透露,臺北故宮裡面的文物只佔了故宮文物總數的22%,而所謂鎮館之寶的翠玉白菜換言之,從北京故宮先南遷又最終被運往臺灣只佔22%。聞言後臺北故宮也表示,院藏並無「鎮館之寶」的文物分類,文物分級制主要分為國寶、重要古物、一般文物三類。但是從臺北故宮的回應和一些學者的討論中,我們也得到了一些資訊和收穫,也是大眾所關注的:臺北故宮最值得看的寶貝到底是什麼?
  • 故宮鎮館之寶:清乾隆金嵌永固杯,因何而聞名?工藝太精湛!
    提起北京故宮,令人震撼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定是鎮館之寶,北京故宮種類之多、數量之巨、精品和孤品之多,很難選出具體鎮館之寶,符合條件的簡直是太多;書畫之寶有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書法之寶《平復帖》,宋代青玉雲龍紋爐,琺瑯之寶元代象耳爐,青銅之寶商代酗亞方尊……等等不勝枚舉,在故宮所居住過
  • 東坡肉石:渾然天成,栩栩如生,從故宮運走,為臺北故宮鎮館之寶
    東坡肉就是他在貶官時期發明的美食,肥瘦交疊的五花肉被切成大塊的正方形或長方形,配以佐料,文火慢燉,出鍋的肉脆嫩爽滑、酥鬆爽口,滑而不膩、色味俱佳,後來這道菜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為東坡肉。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之一的東坡肉石,看上去肉的肥瘦層次分明,肌理清晰,豬肉皮上面的毛孔也清晰可見,栩栩如生,讓人覺得都能聞到香味,而且更妙的是它居然是渾然天成,並未經過任何的雕刻,真正稱得上是人間極品,價值連城。這塊東坡肉石出自內蒙古阿拉善左旗,清朝康熙時間被供入內府 。
  • 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文物中的「靈魂」所在,中華文化的瑰寶
    文章《每個博物館都有一個「靈魂」,稱得上鎮館之寶的,絕非等閒之物》系百家號冰河拾史原創,未經允許,抄襲必究。文/魚蛋7777在中國每個地方都有特色的當地博物館,其珍藏的文物更是數不勝數。而且每個博物館都有真正能夠成為鎮館之寶的文物,它們也是大有來頭的。今天小編羅列十大縝館文物。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文物中的「靈魂」所在,中華文化的瑰寶。
  • 故宮文創爆紅網絡 「掌門人單霽翔談智慧財產權保護」
    在他領導下的故宮,明年將迎來600歲生日。如何讓深沉的文化得以時尚地表達,故宮近年來做了很多工作,文創產品的開發就是其核心之一。目前,故宮文創產品近1.2萬種,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如此多的文創產品,在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是怎麼做的呢?我們跟著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一起來看看。
  • 故宮看「吐寶鼠」陝博賞十大鎮館之寶
    據悉,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又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故宮博物院將在「大慶之年」奉上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包括舉辦一系列學術研討會、出版一系列研究成果、推出一系列精品展覽、組織一系列公益活動、製作一系列弘揚故宮文化的影視作品、表彰一批有突出貢獻的「故宮人」等。
  • 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出席《五牛中國尊》首發式,發表故宮...
    ▲單霽翔院長在發布會現場演講2020年12月5日,由朱炳仁、鍾連盛兩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聯袂創作的《五牛中國尊》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平宮盛大發布,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等文化界、工美界大咖出席,共同見證這一重磅作品的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