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尋根
為提升醫務人員薪酬待遇,調動工作積極性,提升患者綜合滿意度,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近年來從薪酬待遇、職稱晉升、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等方面出臺激勵機制,增強職業吸引力,夯實基層醫療服務網底,推進「健康寧夏」建設。
醫改良方
良方一:制定《醫院章程》,健全機制。
切實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即院長在醫院黨委領導下,依法依規獨立負責地行使職權,全面負責醫院醫療、教學、科研、行政管理工作,健全醫院職工代表大會、黨委會議和院長辦公會議三級決策機制。按照全院五個院區一體化管理模式,優化設置班組管理架構和管理組、保障班組團隊工作模式。
良方二: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和全成本核算控制,規範收支運行,提高經濟運行效益
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即醫院所有收支全部納入預算統一管理)和全成本核算控制(即按照政策要求,重新分類核定核算單元和核算模式,在醫院層面將所有學科、科室、病區劃分為效益中心和成本中心兩大類,制定不同核算方式和核算內容。)機制,規範醫院經濟運行。優化醫院收支結構,壓縮水暖電氣成本,管控藥品、耗材佔比,保障人員經費支出。
嚴格管控藥品、耗材使用成本。聯合區內其他三甲醫院藥品耗材招標,新標藥品遴選和藥品競價議價等措施,2018年、2019年分別節約資金8756萬元和4503萬元。
良方三: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崗位標準,自主創新設置新崗位體系和分級評價標準
自主設置新的崗位體系。遵循「因事設崗」原則,自主設置醫療、醫技、護理、管理和保障五個序列崗位體系。
科學實施崗位分級評價。從技能要素、責任要素、工作性質和管理幅度對各序列各崗位進行分級評價。
推行全院「公開競聘、擇優上崗」的崗位競聘機制,實施診療組長考核末位重新競聘機制。
良方四:打破現行崗位工資、獎金分配辦法,構建符合醫院特點的崗位薪酬制度
優化薪酬結構。優化整合事業單位崗位工資項目,建立符合醫院特點的以崗位工資為主、檔案工資與實際工資相分離、體現以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崗位薪酬制度。
合理確定各崗位薪酬水平,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按照醫院上年度薪酬水平調整薪酬總量,核定各崗位年度薪酬總額,併合理確定醫療、醫技、護理、管理和保障崗位薪酬分配權重係數,使各崗級之間保持合理級差。
設置特殊崗位薪酬項目。包括醫院首席專家、特聘專家、學科帶頭人等各類高層次人才崗位薪酬和帶教老師指令性培訓項目工資。
良方五:創新醫師診療組織模式、護理病區模式,充分激活醫師資源和床位資源。
推行診療組服務模式。建立「病人隨著床位走、診療組隨著病人走」的診療服務模式,為患者提供全生命全周期的連續性、同質化服務。
推行護理病區模式。全面推行以疾病為主的專科病區向護理病區轉變,對全院護理資源實施護理病區管理模式,除兒科、婦產科、ICU等特殊學科外,全院床位向所有學科、診療組開放。
良方六:建立新的績效考核體系和分配機制,充分體現公立醫院公益性價值導向。
創新績效考核新機制。建立以公益性為導向,以服務效率、服務質量、成本管控、滿意度、科研教學質量、黨建、醫德醫風建設等關鍵指標為主的績效考核分配新機制。
實施績效核算新模式。推行綜合績效、單項績效和項目工資制相結合,月度績效和年度績效相互補,醫療、醫技、護理、管理、保障五大序列分開獨立核算的績效考核新模式。
醫改成績單
(一)醫療服務質量、服務效率進一步提高。2019年醫院診療人次225.5萬例,出院患者9.9萬例,手術臺次4萬例,分別較改革前2016年增長34.2%、15%和23.4%;患者危重搶救成功率、三四級手術佔比分別較2018年同期增長1.8%和6.5%,醫療服務質量效率得到提升。
(二)實現醫院和「醫藥」回歸「本質」。2016年、2019年先後取消公立醫院藥品和醫用耗材加成,全部實行「零差率」銷售。醫療費用得到有效控制,逐步實現公立醫院回歸公益、醫生回歸看病本職、藥品回歸治病功能,取消了醫院逐利行為。
(三)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得到全面調動。現代醫院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的不斷建立和完善,職工人均薪酬較改革之前穩步提升。新的崗位薪酬制度合理體現了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充分調動了全體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四)廣大患者的綜合滿意度進一步提升。通過健全現代醫院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特別是新的崗位薪酬制度的建立,極大地調動了醫務人員服務患者、與患者溝通的主動性,拒絕了紅包、回扣等灰色收入,實現了醫務人員收入的陽光化,構建了和諧醫患關係,患者就醫感受度得到明顯提升,近三年來患者綜合滿意度均在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