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1月20日訊(錢江晚報記者 陳棟 通訊員 高波)台州的天台縣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稱,國清寺、桐柏宮都是著名的名勝。尤其是國家首批4A級風景區的天台山,因其人傑地靈,常有人來「行善放生」。
11月15日,有「北京的大老闆」請人拉了兩車小動物,包括狐狸、貂、浣熊等,足足有數千隻,來到天台山的瓊臺村旁放生。哪知道,這些小傢伙居然「佔山為王」,頻頻入侵民宅「打家劫舍」,當地村民苦不堪言。
於是,這次放生的善行,成了一出鬧劇。
「北京大老闆」到天台山放生
整整拉來兩貨車各種小動物
天台山上的瓊臺村,傍著桐柏宮,邊上就是瓊臺仙谷,可謂是天台「仙氣」最足的地方。
王修燦是瓊臺村村民,昨天記者找到他時,他已經憋屈壞了,「早知道這樣,我當時就是拼了命也不允許在這裡放生。」王修燦是當天唯一一個目睹了放生過程的村民。
說起來是上周末的事情。15日那天,王修燦出門辦事回來,下午五點左右,在山腳下,他遠遠看到三輛別克商務車停在那裡,後面還跟著兩輛貨車,車上滿滿當當疊著一個個鐵絲籠子,裡面裝著許多小動物。黑的,灰的,白的都有。
「三輛別克車都是北京牌照,而大貨車是河北牌照,一看就是遠道而來的人。」王修燦回憶,當時從別克車上下來好些年輕人,都是二三十歲的樣子,男男女女都有,打開籠子將小動物們往外倒。王修燦走近一看,全是狐狸、貂、浣熊這些動物,可能因為長途跋涉和互相擠壓,這些小動物一部分已經死亡。而活著的那些,可能被嚇壞了,也都蹲在原地不逃走。
王修燦上前詢問。一名瘦瘦高高滿口京味的男子告訴他,這些小動物是北京一位「大老闆」委託他們從山東買來到這邊放生的。
「老闆不差錢,只是最近運道不太順,受高人指點,說來這邊放生一些比較有靈性的小動物可以化解不順利,放得越多越好。」於是就有了這兩大貨車數千隻小動物。
在以往,來天台山放生的人並不少見,可一次性放這麼多的,王修燦活了幾十年,還是頭一回看到。
王修燦覺得不妥,想要阻止,可年輕人說,自己隨身帶著「放生證」,不怕舉報。想想人家有「手續」,他也沒驗證,又急著回家,就沒管這個閒事。
小動物頻繁侵入民宅
村民家養的雞鴨倒了大黴
陳先朝是瓊臺村的村委會主任,這些天,他沒少為這些不速之客操心。每天,都有村民上門投訴,家裡又被咬死了雞鴨,可他卻一點辦法也沒有。
陳先朝家裡,還關著一隻生擒的狐狸。記者看到,這隻灰白色的狐狸雖然被關在籠子裡,但膽子很大,一點也不怕人,「它們跑得很快,想抓到很不容易。」
陳先朝帶著記者到村子周邊的山林走了一圈,在草叢裡,不時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音。好幾次,記者遠遠地在林裡看到白色的貂和灰色的狐狸,稍一靠近就鑽進草叢裡去。
附近前道遠村的王友塘家,中午飯吃得不錯,燉了一隻老鴨和一隻大公雞。
「這隻老鴨養了四五年了,賣賣有兩三百塊錢,昨天被咬死,丟了可惜,只好弄乾淨燉了自己吃。」王友塘咬牙切齒地說,自家養的雞鴨被「突襲」了好幾次,死了大半,「它們就是一隻只咬死,又不太吃肉,估計就是吸幾口血就扔在那裡了。」
在他家後院,記者看到,王友塘養的最大的一隻公雞雖然死裡逃生,但身負重傷,半邊臉被咬得血肉模糊,還瞎了一隻眼,王友塘擔心它也熬不了多久。
村民家的損失大抵如此:王碧叢家昨天「犧牲」了兩隻雞,家裡的米袋也被咬破,大米撒了一地;低保戶陳阿婆家六隻雞折了四隻,肇事小獸還在家裡拉屎撒尿,老人既心疼又生氣,連連跟記者訴苦:「這可是我養起來給生病的老頭子補身子的啊!」
如何把這些不速之客「請」走
村民們沒辦法,林業局也犯難
據了解,除了咬死家禽外,這些小動物還跑到村民的家中,到處拉屎撒尿咬壞家具。這幾天,桐柏山附近的村民們可以說是提心弔膽。除此之外,他們還特別擔心這些小動物身上會不會帶有病毒。尤其是一些有小孩子的家庭,萬一小孩子被咬了,那真不得了。
陳先朝說,他打算把抓到的狐狸送到有關部門檢查,看是否有致病病毒,以減輕村民的顧慮。
「這幾天,有不少村民自發上山抓捕,附近也有不少獵人過來幫忙,但是能抓到的屈指可數,幾千隻放在山上,一時半會兒也抓不完,又是外來物種,沒什麼天敵,就怕到時候繁殖起來,數量迅速增加,麻煩會更大。」陳先朝說,他跟縣裡的林業、農業等部門反映求助,但是工作人員也束手無策,因為從來沒碰到過這樣的情況。
村民們希望,通過本報向讀者求助,有沒有什麼妙招可以還他們原本寧靜的生活,「另外我也懇請大家,放生也要適度,不要影響別人的生活。」
採訪手記
不合理放生
比殺生更可怕
前兩天,在杭州,有人花了120萬元買了1萬斤大閘蟹放生到錢塘江。天台山的這起「放生事件」,與那位土豪的行為相比,也不遑多讓。
且不說那些野外放生,就是天台國清寺裡的放生池,如今也早已經被善男信女們各種烏龜魚類填得滿滿的,寺廟裡甚至要定期清理,為後來的放生者提供空間。
坊間說「放生」是積德行善,可以得好運。殊不知盲目放生,不僅可能影響當地的動物和居民,甚至會造成生態的嚴重破壞。
比如,這批從北方來的小動物,肯定都不是台州本地的物種,隨意放生,不僅破壞當地生態平衡,更有可能導致本地的特種滅絕。當放生變成了殺生,這樣的行為就失去了其本來的意義。本報記者陳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