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中國?印媒:印度任命駐馬達加斯加武官,提升在西印度洋影響力

2020-12-20 環球網

【環球時報駐印度特派記者 胡博峰】《印度時報》27日報導稱,由於「中國不斷在西印度洋地區擴張軍事和經濟實力」,印度決定在位於非洲東海岸的島嶼國家馬達加斯加使館任命國防武官。報導稱,中國將西印度洋海域視為通往非洲的門戶,印度希望通過此舉鞏固其在該海域的地緣影響力。

本月初,印度外交部決定,把涉斯裡蘭卡、馬爾地夫、模里西斯、塞席爾、馬達加斯加、葛摩、法屬留尼旺等國家(地區)外交事務併入印度洋地區司統一管理。《印度時報》稱,上述國防武官的任命也是在這一機構重組完成之後進行的。

莫迪政府上臺以來,印度一直致力於強化與西印度洋地區國家的聯繫。今年10月,印度副總統奈杜對葛摩進行正式訪問,這是近年來印度高層對該國的首次訪問。在此期間,雙方籤署了包括防務、衛生等6項合作協議,印度還承諾對葛摩提供200萬美元信貸額度。不僅如此,印度總統科溫德去年3月也對馬達加斯加進行了正式訪問,雙方領導人在會晤後的聯合聲明中明確提到馬達加斯加的「重要戰略地位」和「印度在維護印度洋地區和平穩定中的重要作用」,稱將加強海上安全合作。印度還向馬達加斯加提供了8070萬美元信貸額度,幫助其推動基礎設施建設。

《印度時報》稱,任命國防武官的決定就是在印度與馬達加斯加和葛摩籤署防務合作協議之後做出的。報導還稱,印度政府正通過海岸警衛隊交流計劃,拓展與塞席爾、模里西斯、法屬馬約特島等被稱為「香料島」國家(地區)的聯繫。今年,印度海軍還曾派遣4艘軍艦訪問馬達加斯加。報導認為,印度政府希望通過上述措施,實現對西印度洋的「戰略性進入」,以對抗中國在該地區的存在。

不過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為非洲東海岸沿線國家帶去的是實實在在的發展,是與該地區國家的合作共贏,而非什麼「戰略性擴張」,更不是對特定國家的威脅。印度在西印度洋地區的所謂「戰略性舉措」有些多此一舉。在印度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背景下,與其將手伸至本非傳統勢力範圍的西印度洋,不如聚焦國內發展,深耕南亞地緣優勢。

相關焦點

  • 中國駐印度使館發言人就印媒炒作「中共黨員向印有關機構滲透」答...
    本文轉自【中國駐印度大使館】;中國駐印度使館發言人就印媒炒作「中共黨員向印有關機構滲透」答記者問問:有印度媒體報導稱,中共黨員除滲透進西方國家機構、大學和銀行外,也在向印駐華外交機構及其他印有關機構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贏得了獨立、自由和解放,在國家建設和發展進程中不斷取得偉大成就。中國共產黨就是這樣一個為人民謀幸福、為世界謀和平、為人類謀進步的政黨。 9200萬中共黨員是各行各業的優秀分子,發揮著先鋒模範作用。
  • 印海軍計劃全天候巡防印度洋 回應中國艦艇遠海行動
    《印度時報》網站25日報導稱,印度海軍正在加緊推出新的印度洋兵力部署計劃,將出動艦機全天候巡邏波斯灣至馬六甲海峽的廣大海域,以新的部署方案應對常規兵力威脅和海上反恐、反海盜、人道主義救援等需要。印媒披露,印度海軍目前有138艘軍艦和235架飛機、直升機,計劃到2027年擁有212艘軍艦和458架飛機,以此捍衛本國的重大地緣戰略利益。
  • 印度海陸空軍大規模演習 稱應對中國在印度洋活動
    來源:印度時報海外網11月25日電 印度海陸空軍近期在安達曼-尼科巴群島進行了大規模軍事演習,該群島扼守馬六甲海峽西部出口,被印度視為佔據「戰略位置」。印媒稱,印軍此舉可以作為支點有效「對抗中國在印度洋地區的戰略舉動」,並「確保通往馬六甲海峽航道的安全」。
  • 兵韜志略|印日籤共享軍事基地協議,相互借力拓展全球影響力
    具體來說,該協議將允許印度海軍使用日本在吉布地的基地,同時日本海上自衛隊也可以使用印度在印度洋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的軍事設施以及其他海上設施。點評:印度和日本都是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地區大國,在防務與安全領域的互動由來已久,而隨著近年來美國「印太戰略」的逐漸「實心化」,兩國安全與防務合作的升級被不斷賦予新的內涵。
  • 印中都看上孟加拉灣經濟 助其成印度洋最搶手海域
    原標題:印中都看上孟加拉灣經濟 助其成印度洋最搶手海域  【環球時報駐印度特約記者 周良臣 環球時報記者 劉剪西】孟加拉國「24小時新聞網」14日發表題為「印孟海洋經濟合作喚醒中國」的文章稱,繼新德裡與達卡不久前達成多項孟加拉灣經濟合作協議後,中國也正努力促成與孟加拉國在孟加拉灣的合作,「孟加拉灣正成為印度洋上『最搶手』的海域」。
  • 印度「陣風」強過中國殲20?「阿三」又飄了
    特別是印度方面採取了一系列非理性的「報復」舉措,包括封禁中國的應用程式、限制中國投資、限制中國商品進口等等,在涉臺、涉藏、涉港、南海等問題上採取各種小動作或者暗示將進行政策調整,不少有影響的印度社會精英稱要「重新定位」中印關係,甚至要「同美國結盟」以對抗中國。
  • 中國又贏一局!印度野心再被擊碎,美媒嗤笑:徹底完敗
    但是隨後尼泊爾外交部專門發表聲明稱,印媒口中的文件並不存在!尼泊爾外交部解釋稱,尼泊爾和中國之間並沒有邊界爭端,並奉勸那些無良媒體不要散布影響中尼兩國關係的虛假新聞。 馬爾地夫成為「新戰場」 據觀察者網援引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報導稱,印度正在和中國爭奪在馬爾地夫地區的影響力,美媒稱伴隨著中國在馬爾地夫影響力的不斷擴大
  • 「中國正密切關注」,美印航母參加馬拉巴爾演習,印媒不忘扯中國
    綜合印媒和印度國防部發布的消息,由印度海軍主辦、美國海軍、澳大利亞海軍以及日本海上自衛隊參加的「馬拉巴爾-2020」聯合海上軍演第二階段演習於11月17日正式開始,演習將持續到20日,演習地點位於阿拉伯海北部。此前的11月3日至6日,第一階段演習已經在孟加拉灣完成。
  • 兵韜志略|美澳日舉行「對抗-北方」演習,深化「印太」戰略
    關島位於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組建的第二「島鏈」上,是遠東、東南亞和澳大利亞的海空跨洋交通必經之地和西太平洋的交通樞紐,也在美軍西太軍事基地鏈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在冷戰時期組建對華包圍圈還是當前構建「印太」安全體系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 印媒:印度地位正在上升!印網民:將成超級大國!事實真如此嗎?
    圖為印媒文章截圖 8月11日,由《印度國防新聞》發表文章稱,在喜馬拉雅的高原,中印最近在加勒萬河谷有爭議的邊界發生衝突,這暴露了一個事實:即美國的南亞政策失敗了。
  • 抗戰日曆|12月15日:中國駐印軍攻佔八莫
    1944年12月15日,中國駐印軍新38師經過苦戰,攻克緬北戰略要地八莫,為開闢中印公路奠定了堅實基礎。 1942年,中國遠徵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失利後,一部輾轉撤回雲南,一部西進印度。當年8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下令成立「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並任命史迪威為總指揮,羅卓英為副總指揮。中國駐印軍由此成立。中國駐印軍在印度擴編為新1軍和新6軍,並接受美式裝備和美軍的訓練。
  • 印媒關注:中巴「雄鷹」聯演將啟幕 將提高兩軍實戰化訓練水平
    (巴基斯坦空軍官網)【延伸閱讀】印媒關注:中巴空軍舉行大型「實戰聯演」參考消息網9月9日報導 印媒稱,中國和巴基斯坦的近50架戰鬥機9月6日完成了在中國西北某地為期半個月的聯合訓練,一位軍事觀察員稱這是一場接近「實戰水平」的演練。
  • 印度還不收斂,大量物資運抵邊境部隊!印媒:夠扛1年的
    「不撞南牆不回頭」,印度決心將對抗進行到底,並為此做著精心的準備。 不論是北極帳篷還是高海拔帳篷,這都超出了印度的製造能力,據8月中旬該網站的報導,印度向美國、俄羅斯以及歐洲的武官打聽保暖衣物和雪地帳篷的製造商,目前印軍引以為傲可以抵禦嚴酷低溫的帳篷很可能來自美俄以及歐洲。
  • 印媒給政府支「昏招」,攛掇打出這兩張牌,全與中國有關
    近段時間以來,在美國對中國的持續施壓之下,原本一些對中國政府不懷好意的國家或地區也開始浮出水面,紛紛加入美國的陣營。 在經濟上對中國產品與企業進行制裁,在輿論上對中國政府進行抹黑,尤其是在臺灣問題上,利用「臺灣牌」對中國大陸進行牽制,印度就是這些國家中的一個。
  • 駐印度大使館提醒在印中國公民注意出行安全
    中國僑網12月20日電 據中國駐印度大使館微信公眾號消息,近日,印度多地發生遊行示威,一些地區發生暴力衝突和人員傷亡。中國駐印度使館提醒在印中國公民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加強安全防範,注意出行安全,設法避開遊行或示威的區域。如有需要領保協助,請及時聯繫就近的中國駐印度使領館。
  • 中國駐印度使館嚴正聲明!
    中國駐印度使館嚴正批駁美高官訪印期間涉華謬論。 10月27日,中國駐印度使館發表嚴正聲明,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防長埃斯珀在赴印出席印美「2+2」部長級對話會期間公然攻擊中國和中國共產黨予以嚴辭批駁。
  • 敏感時刻,印媒警告稱或爆發三戰,美日澳印將在南海「包抄」中國
    印度是名副其實的軍購大國,在進入2020年之後,購買了很多先進的軍事設備,之前從法國購買的陣風戰鬥機現已入列,可以作為印度軍隊的常規武器,印度如此著急的購買軍備,主要是為了增加自己在南亞地區以及整個亞太地區的影響力。同時中印邊境衝突仍在持續,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也存在著矛盾,購買軍備也可以對中國和巴基斯坦威懾。
  • 美官員欲解釋「印太戰略」含義 美媒:難以信服
    美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四國作為「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的主要捍衛者實現復興,顯然是遏制中國的新方法,這個遏制體系更加精妙。  文章稱,這一切對俄羅斯及其在亞洲的地位意味著什麼?首先,這將加強海洋空間成為大亞洲地區主要競技場的趨勢,也就是說,將使美中的注意力稍稍轉向印度洋。這會給予俄羅斯在歐亞中部更多行動自由,有助於阻止新的大國競爭潮流波及該地區。
  • 印度洋之上驚現大型島嶼,由中國運營,印媒:不好,如芒在背!
    今天,全球100座最大的橋梁中有一半以上都在中國,而這些橋梁都是在過去20年裡建造的,外國朋友把中國稱為「基建狂人」,可見中國的基建能力和速度在世界上聲名遠播。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我們的建設技術也要隨機應變才對,除了公路、鐵路、橋梁的建設技術更為成熟外,填海造陸領域也不能落後。
  • 海權專家:中國應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北部兩大區域各保持一支左右的...
    在可預見的將來,憑藉陸權的支持和輻射效應,中國在西太平洋、印度在北部印度洋、俄羅斯在北極附近海域,都擁有改變權力格局的潛力。 文章提及,中國海軍的大規模現代化開始於20世紀90年代末,就綜合發展潛力來看,如今的中國海軍已經是美國海軍之外的世界其他力量「難以望其項背的存在」,它的興起正在成為世界海軍史上繼蘇聯紅海軍之後,最具影響力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