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以下簡稱納卡地區)爆發大規模武裝衝突,10月10日新一輪停火協議生效,僅僅經歷了5分鐘的平靜後,納卡地區再一次戰火重燃。
近年來,亞阿兩國衝突不斷,今年的密集交火雙方更是祭出各種武器,既有坦克、火箭炮等重武器,也有察打一體無人機、巡飛彈等新銳。那麼,這些戰場上的「新主角」,是否預示著未來局部戰爭的一些新特點和新樣式?
亞阿衝突戰爭彰顯新特點
歷史上,亞阿兩國就納卡地區的歸屬素有爭議,自蘇聯解體後就一直交火不斷。此次衝突背後仍然是由來已久的領土爭端,根深蒂固的宗教和種族矛盾,更有大國與小國之間層層交織的利益關係。
交戰雙方在綜合國力和軍事實力上存在顯著差距。亞塞拜然在國土面積、人口、GDP以及國防預算等方面均為亞美尼亞的3倍之多,同時其軍備實力明顯突出。不過兩國在軍隊規模上相差不大,武器裝備均以俄系裝備為主。隨著戰爭升級,兩國成規模地出動了坦克、遠程火箭炮和戰術彈道飛彈等重型武器,以及無人機和野戰防空飛彈。
亞塞拜然在使用無人機和其他新興武器方面更為有效,而亞美尼亞軍隊在傳統作戰能力上仍保持優勢,仍然可以多次擊敗亞塞拜然的地面部隊,使後者難以取得更大進展。雖然都不是軍事強國,此次小規模局部戰爭卻打出了高技術戰爭的「味道」,展示出幾個值得關注的新特點。
在此次衝突中,亞美尼亞使用WM-80 火箭炮和飛毛腿戰術彈道飛彈,對亞塞拜然地面目標實施了打擊
此次戰場空間以地面和空中為主,交戰雙方努力奪取制空權,戰略要衝和交通要道成為爭奪焦點。
開戰後,亞塞拜然重點摧毀了亞美尼亞空軍的S-300、9K33、9K35等12套防空飛彈,為己方的戰鬥機、TB-2無人機和米-24直升機等作戰行動提供了相對有利的條件。
無人機在衝突中發揮了顯著作用,作戰效能引人矚目。在以往戰爭中,無人機主要承擔偵察任務,此次亞塞拜然軍隊出動大量察打一體無人機,承擔火力打擊任務,摧毀了亞美尼亞包括「道爾」等在內的多輛防空飛彈發射車、坦克、裝甲車,以及火炮,還出動了一些由安-2運輸機改裝的誘餌無人機,用於吸引亞美尼亞軍隊防空火力開火,暴露陣地位置,進而摧毀對方防空力量。
遠程火箭炮、巡飛彈等武器廣泛使用,加劇了戰爭的殘酷性。亞塞拜然使用巡飛彈與無人機配合圍獵亞軍防空系統,使用蘿拉彈道飛彈攻擊亞美尼亞的橋梁和其他重要目標,給亞軍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在此次衝突中,亞塞拜然使用以色列研製的蘿拉彈道飛彈參與了戰鬥
無人機成最大亮點
亞塞拜然裝備了偵察、察打一體、自殺式等多種用途、多種型號的無人機,如土耳其的TB2察打一體無人機、以色列哈洛普自殺無人機、SkyTriker無人機、藍鳥航空系統雷霆B無人機等,並廣泛用於實施偵察、引導與打擊,取得重要戰果。
在此次衝突中,亞塞拜然使用土耳其研製的TB2 察打一體無人機摧毀了亞美尼亞大量的地面裝備
TB2察打一體無人機的時速130公裡,有效載荷55公斤,造價約50萬美元,性能上並不突出。亞塞拜然在奪取制空權後,使用它掛載小型反坦克飛彈,摧毀了大量亞美尼亞坦克、裝甲車和防空飛彈系統,雖然它在戰場也被擊落很多,但收效甚大,成為阿方的首要功臣。
面對不利態勢,亞軍除了加強防空火力,還通過隱藏防空陣地和使用假目標等方式來保護防空裝備,增加了阿軍無人機的打擊難度,出其不意地擊落了不少無人機。
近些年來,無人機在局部衝突中開始扮演重要角色。一方面是由於無人機性能不斷提升,可以承擔多種作戰任務,另一方面也是由於衝突各方的防空力量薄弱,不能有效反制對手的無人機。
在中東地區,無人機發展應用迅速。在敘利亞和伊拉克戰場,極端武裝改裝民用無人機參戰,殺傷力也不小。在葉門和沙特戰場,胡塞武裝使用自殺無人機和無人機+飛彈的組合,給沙特聯軍造成重大殺傷。
相比價格昂貴、使用和維護更昂貴的有人戰鬥機,無人機價格便宜、使用靈活,在很多戰場中都有出色發揮。
目前,傳統野戰防空力量,使用彈藥直接毀傷方式來反制無人機的代價太高,而且即便擊落部分無人機也無濟於事。此次亞阿衝突中,阿軍的無人機在承受損失的情況下,依然摧毀了大量地面重型武器,性價比相當佔優勢。受此次衝突影響,很多國家可能會拿出更多資金採購無人機。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軍事強國可以通過分散部署在陸、海、空、天的各種偵察預警系統,採用縱深梯次交錯配置、信息互交的結構布置,有機地綜合集成起來,形成統一、快速、高效的偵察預警體系,具備比較強的抗擊無人機大規模侵襲的能力。
對於沒有有效防空與反無人機手段的軍隊而言,無人機攻擊會對其造成巨大的人員與裝備損失。並且無人機價格低廉,作戰效能高,可能出現交戰雙方使用大量無人機相互打擊的情況,使戰爭更加靈活和慘烈。
遠程打擊武器表現搶眼
隨戰爭規模升級,衝突雙方開始動用遠程火力打擊武器,攻擊重要目標。阿軍使用龍捲風多管火箭炮向納卡地區首府斯捷潘納克特發射了100多枚火箭彈,使用蘿拉彈道飛彈攻擊了亞美尼亞的橋梁和其他重要目標,並下達命令使用戰術飛彈攻擊亞美尼亞靠近首都葉里溫的核電站。
阿軍在遠程火力打擊上佔據了較大優勢,根據報導,該軍的火箭炮系統有俄羅斯的龍捲風遠程火箭炮、白俄羅斯的波羅乃茲遠火、土耳其的TRG-300火箭系統和以色列的EX⁃TRA遠火。同時還大量使用了以色列生產的哈比-2巡飛彈,與TB-2無人機配合,成功擊毀多枚SA-8近程防空飛彈以及S-300遠程防空飛彈。
亞塞拜然裝備的波羅乃茲火箭炮
「龍捲風」是俄羅斯研製的第三代火箭炮系統,射程約100公裡,出口多個國家,是許多國家炮兵的重要的壓制武器。波羅乃茲火箭炮、TRG-300以及EXTRA的射程都在100公裡以上,並且配備衛星制導技術,打擊精度達到米級,具備點目標攻擊能力。
龍捲風多管式火箭炮
而巡飛彈屬於新概念武器,「哈比-2」總重45公斤,攜帶8公斤聚能裝藥戰鬥部,作戰半徑達100公裡。
巡飛彈平時放在密封的發射箱內,各子系統都裝在軍用卡車上,具有良好的機動性和隱蔽性,可根據戰場需求迅速轉移。它能夠在目標區上空「巡弋飛行」「待機」執行攻擊任務,當檢測到目標後,系統會鎖定威脅並對其進行快速、致命的打擊。操作員全程可對巡飛彈實施控制。
相比之下,亞軍除了裝備部分「龍捲風」,目前使用的還有WM-80型遠程火箭彈。這套系統年代較早,雖然有自動化和信息化設計,但受限於導航測地裝備較老,也沒有衛星定位系統輔助,系統的火力展開時間較長,缺少精確打擊能力。
亞阿兩國的軍事力量雖然在世界上並不突出,但其衝突作為近年來較為激烈的地區衝突再一次為未來戰爭無人化、智能化等發展特點重彩描摹。無人機、火箭炮、巡飛彈等武器的使用提升了戰爭中的信息化能力和機動化水平。
儘管兩國在實力、作戰體系上有明顯差異,僅僅通過藉助某一兩種新型武器仍然無法在短期內取得戰爭勝利,因此未來戰爭的發展趨勢存在多種可能性。未來戰爭態勢究竟如何,值得思考與探索。
文/ 楊詩瑞
原標題:《亞阿衝突現「新主角」,未來戰爭「一葉知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