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論近期省內的熱門城市,汕頭無疑佔得一席;若論近期汕頭的熱門地,汕頭小公園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小公園中山紀念亭、開埠文化陳列館、僑批文物館等地標性建築,每天更是迎來大量市民遊客打卡。
習近平總書記10月13日下午來到汕頭市小公園開埠區,走進開埠文化陳列館、僑批文物館,了解汕頭開埠歷史、設立經濟特區以來的建設發展情況,和潮汕僑胞心繫家國故土、支持祖國和家鄉建設的歷史。隨後,總書記步行察看開埠區街區人文歷史風貌,同市民群眾親切交流。
親切關懷溫暖人心,殷殷囑託催人奮進。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在汕頭幹部群眾當中引起強烈反響,小公園也迅速成為汕頭乃至省內省外遊客的打卡勝地。截至筆者發稿,這股熱流已過去一個多月。那麼,在9月13日至11月13日兩個月時間內,汕頭小公園到底有多紅?這種「紅」呈現了怎樣的特點?
文:張偉煒 吳澤斌
2019年春節小公園片區客流量超150萬人次
1860年汕頭開埠,成為近代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以汕頭小公園為中心的商業街區呈現放射狀分布,包括永平路在內的五條交錯的道路,其中永平路為主幹道,形成當年汕頭最為繁華的商貿區,因此這裡過去曾有「四永一昇平,過去最有銀」的說法。這裡不僅有很多汕頭人「生於斯、長於斯」的共同記憶,還有豐富多彩的潮汕商業文化、飲食文化、工藝文化、音樂文化、華僑文化,是不可多得的文化旅遊資源。
所謂「小公園」,其實並沒有一個公園,只是在街心有一個中山紀念亭。在過去,小公園就是春節假期汕頭旅遊的熱門目的地,但由於周邊配套設施缺乏、文化底蘊未能較好挖掘,旅遊發展一直處於不平衡、不充分狀態。2018年春節,首期修繕改造完工的小公園,迎來了井噴式的遊客數量:春節期間小公園及周邊各陳列館、博物館、西堤公園等景點接待遊客接近60萬人次,創下歷年紀錄。
2018年底,汕頭國際馬拉松跑進小公園開埠區,使得小公園再度驚豔亮相。2019年春節期間的小公園更是人頭攢動,數據顯示,2019年春節7天假期,小公園核心區客流量達92.2萬人次,整個開埠區的客流量更是超過150萬人次。
今年國慶長假,小公園開埠區國慶中秋嘉年華系列活動為市民遊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節日體驗,主辦方精心打造了主題文化牆和網紅擺件打卡點,並按照美食、非遺、文創等不同內容進行分區。除此之外,現場還有麥金畫、剪紙、棉塑等各式各樣製作精美的手工作品,展示傳統文化的魅力,深受遊客歡迎。
不難看出,近幾年來,小公園開埠區是老城區人流最為密集的地方,春節、國慶期間最為明顯。隨著小公園開埠區的客流增加,其周邊各陳列館、博物館、文化館也成為「爆款」景點。
熱度指數3天內從2飆升至66
今年春節期間,受疫情影響,旅遊行業進入「寒冬」,全國各地旅遊景區也出現停擺。後來,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局面持續好轉,經濟社會有序復甦,旅遊行業逐漸回暖,今年國慶中秋「雙節」,全國各地甚至呈現出「這個國慶像過年」般的景象。
衡量某個事件在網絡上引發的關注度,通常以熱度指數作為依據。南方輿情數據報告顯示,以「汕頭」「小公園」等為搜索關鍵詞,在2020年9月13日到2020年11月13日分析時間段內,熱度指數高達66,集中於10月15日和16日兩天。從10月12日指數2飆升至15日指數66,說明網民關注度非常集中。
可以看出,事件發展趨勢較為起伏,從10月12日指數2飆升至15日指數66,說明媒體和網民對此事給予了高度的關注。
多個高頻詞平均出現數千次
在分析時間段內,一些高頻率出現的熱詞引人注目。高頻詞是指那些關注度高,討論頻率高的詞彙,它們與「小公園有多紅」話題密切相關,反映了社會最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結果顯示,「經濟特區」「改革開放」「華僑」「開埠」「陳列館」「批文」等,均為高頻詞。
據統計,「開埠」出現5210次,「陳列館」出現2197次,「華僑」出現3573次,「僑胞」出現2114次。
被譽為「潮人精神家園」的小公園,是許多潮汕僑胞對汕頭最深的回憶,開埠區內留存了大量歷史建築和重點文物,是潮汕文化、海洋文化、華僑文化、商業文化、建築文化融合匯聚的主陣地。位於永平路1號的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更是濃縮展示了汕頭開埠以來的歷史發展脈絡、社會人文的內涵及開埠帶來的繁榮氣象。這座建築始建於1907年,在民國時期先是臺灣銀行汕頭支行,後來曾是報館舊址,建國後汕頭日報的社址。建築的外觀是修繕過的,但進到裡面,從樓梯等細部能看出是當年的原物,十分考究。
相關數據還顯示,「批文」出現2075次,可以看出,該熱詞與外馬路18號的汕頭僑批文物館息息相關。「僑批」記載了老一輩海外僑胞艱難的創業史和濃厚的家國情懷,也是中華民族講信譽、守承諾的重要體現。
潮汕話將「信」稱為「批」,僑批又稱銀信,是海外僑胞通過民間渠道寄給家鄉眷屬的連帶家書或簡單附言的匯款憑證。2013年6月,「僑批檔案」入選世界記憶名錄。汕頭僑批文物館館藏了約12萬封僑批,是全國首家以僑批為主題的文物館。
據汕頭僑批文物館館長林慶熙介紹,僑批的初衷就是贍養眷屬,但它卻包含了很多情感意義。作為「家庭生活的生命線」,僑批是家鄉僑眷和海外僑胞感情維繫的紐帶,也是華僑對家庭不忘根本的承諾,在特殊的歷史時期,僑批更承擔了特殊的角色,有著特殊的歷史貢獻。
僑批文化蘊藏的「誠實守信、艱苦奮鬥、勇於開拓、心系桑梓」精神內涵,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市民遊客前往,此種熱現象也是「小公園爆紅」的重要體現。
熱議頂峰出現在10月13日
在輿情分析中,「網民關注度」和「媒體關注度」能夠較為直接、客觀地反映社會熱點、網民的興趣和需求。
南方輿情數據報告顯示,以「汕頭」「小公園」等為搜索關鍵詞,在2020年9月13日到2020年11月13日分析時間段內,共有13205篇相關信息,最早的輿論在2020年10月12日發布在江幹新聞網首頁,後續輿論主要集中在境內,新聞類型的相關輿論最多,主要來源於大華網、南方網、雲南網、中國西藏網、東方網等幾大站點。
可以看到,事件發展趨勢較為起伏,整個事件的關注峰值是在10月13日。新聞類型的數據較為突出,在10月15日的變化最明顯,媒體和網民對此事給予了高度的關注,一度將事態發展推向高潮。
此外,「小公園有多紅」一事,各個類型的數據統計結果顯示,數據總量約為13205篇,其中新聞類型的數據最多,約為6046篇。新聞網站有6046篇,客戶端網站有3511篇,其它網站有2620篇。
其中,新聞類型的數據佔比較大,而且網民、媒體的言論多為正面,多數為境內的信息。其中,媒體和網民的討論,報導集中在新聞和客戶端,數據分別是6046和3511,分別佔45.8%和26.6%。其中新聞類型的站點分別是大華網194,南方網88,雲南網71,中國西藏網61,東方網55,客戶端類型的站點分別是企鵝號網頁版416,汕頭橄欖臺客戶端374,百家號326,搜狐號321,天天快報號177。媒體網民關注的信息,多數為正面信息,從統計圖看出,正面佔97.4%。
當前,微博用戶數據同樣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代表用戶使用習慣傾向、關注的內容焦點等。對境內外微博上的相關微博進行了分析,在同樣的分析時間範圍內,新浪微博的相關微博最多,達到了2793條,微博熱議頂峰出現在10月13日。從地區分布而言,廣東、北京參與博主最多。
數據顯示,平均每天微博量46條,微博總量達2793,10月13日當天出現峰值,達1115。
■對話
省級工藝美術大師何漢林眼中的「小公園熱」:
「對這般空前的熱鬧期盼已久」
回憶起10月13日下午的場景,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省級非遺木雕代表性傳承人何漢林仍激動不已。他也是小公園「潮汕文藝人才一條街」何漢林工作室負責人。去年10月起,小公園「潮汕文藝人才一條街」正式啟用,何漢林工作室是7個大師工作室之一。這讓何漢林與小公園有了更多「親密接觸」的時間。
雕刻家有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善於觀察。何漢林注意到,除了春節、國慶假期外,以前的小公園開埠區遊客也不算特別多,相對比較分散不集中。「他們大多是在小公園亭逗留、拍照,再到騎樓下逛一逛,然後就去附近找潮汕小吃了。」在他看來,小公園的人氣亟須提高。
讓何漢林察覺到巨大變化的,當屬10月13日過後的半個多月時間。他注意到那半個多月內,小公園客流量猛增,每天前來參觀的遊客團一波接一波。「就連工作日,客流量也是很多,估計比今年國慶還漲了大概5倍多,這般熱鬧的場面可謂空前。」
事實上,對於這般「空前的熱鬧」,何漢林坦言自己「期盼已久」。他認為,作為潮人的精神家園,小公園近些年來經過修繕後煥發出新的生機,更多潮人應多「回家看看」,攜手激活小公園及周邊的業態,讓小公園繼續向外界展現其獨特的魅力。
如今,何漢林每天都會早早來到工作室:開門,打掃衛生,泡上一壺工夫茶。一邊品茶一邊看著小公園開心打卡的遊客,他感到十分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