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小公園到底有多紅?

2020-12-03 南方新聞網

若論近期省內的熱門城市,汕頭無疑佔得一席;若論近期汕頭的熱門地,汕頭小公園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小公園中山紀念亭、開埠文化陳列館、僑批文物館等地標性建築,每天更是迎來大量市民遊客打卡。

習近平總書記10月13日下午來到汕頭市小公園開埠區,走進開埠文化陳列館、僑批文物館,了解汕頭開埠歷史、設立經濟特區以來的建設發展情況,和潮汕僑胞心繫家國故土、支持祖國和家鄉建設的歷史。隨後,總書記步行察看開埠區街區人文歷史風貌,同市民群眾親切交流。

親切關懷溫暖人心,殷殷囑託催人奮進。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在汕頭幹部群眾當中引起強烈反響,小公園也迅速成為汕頭乃至省內省外遊客的打卡勝地。截至筆者發稿,這股熱流已過去一個多月。那麼,在9月13日至11月13日兩個月時間內,汕頭小公園到底有多紅?這種「紅」呈現了怎樣的特點?

文:張偉煒 吳澤斌

2019年春節小公園片區客流量超150萬人次

1860年汕頭開埠,成為近代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以汕頭小公園為中心的商業街區呈現放射狀分布,包括永平路在內的五條交錯的道路,其中永平路為主幹道,形成當年汕頭最為繁華的商貿區,因此這裡過去曾有「四永一昇平,過去最有銀」的說法。這裡不僅有很多汕頭人「生於斯、長於斯」的共同記憶,還有豐富多彩的潮汕商業文化、飲食文化、工藝文化、音樂文化、華僑文化,是不可多得的文化旅遊資源。

所謂「小公園」,其實並沒有一個公園,只是在街心有一個中山紀念亭。在過去,小公園就是春節假期汕頭旅遊的熱門目的地,但由於周邊配套設施缺乏、文化底蘊未能較好挖掘,旅遊發展一直處於不平衡、不充分狀態。2018年春節,首期修繕改造完工的小公園,迎來了井噴式的遊客數量:春節期間小公園及周邊各陳列館、博物館、西堤公園等景點接待遊客接近60萬人次,創下歷年紀錄。

2018年底,汕頭國際馬拉松跑進小公園開埠區,使得小公園再度驚豔亮相。2019年春節期間的小公園更是人頭攢動,數據顯示,2019年春節7天假期,小公園核心區客流量達92.2萬人次,整個開埠區的客流量更是超過150萬人次。

今年國慶長假,小公園開埠區國慶中秋嘉年華系列活動為市民遊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節日體驗,主辦方精心打造了主題文化牆和網紅擺件打卡點,並按照美食、非遺、文創等不同內容進行分區。除此之外,現場還有麥金畫、剪紙、棉塑等各式各樣製作精美的手工作品,展示傳統文化的魅力,深受遊客歡迎。

不難看出,近幾年來,小公園開埠區是老城區人流最為密集的地方,春節、國慶期間最為明顯。隨著小公園開埠區的客流增加,其周邊各陳列館、博物館、文化館也成為「爆款」景點。

熱度指數3天內從2飆升至66

今年春節期間,受疫情影響,旅遊行業進入「寒冬」,全國各地旅遊景區也出現停擺。後來,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局面持續好轉,經濟社會有序復甦,旅遊行業逐漸回暖,今年國慶中秋「雙節」,全國各地甚至呈現出「這個國慶像過年」般的景象。

衡量某個事件在網絡上引發的關注度,通常以熱度指數作為依據。南方輿情數據報告顯示,以「汕頭」「小公園」等為搜索關鍵詞,在2020年9月13日到2020年11月13日分析時間段內,熱度指數高達66,集中於10月15日和16日兩天。從10月12日指數2飆升至15日指數66,說明網民關注度非常集中。

可以看出,事件發展趨勢較為起伏,從10月12日指數2飆升至15日指數66,說明媒體和網民對此事給予了高度的關注。

多個高頻詞平均出現數千次

在分析時間段內,一些高頻率出現的熱詞引人注目。高頻詞是指那些關注度高,討論頻率高的詞彙,它們與「小公園有多紅」話題密切相關,反映了社會最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結果顯示,「經濟特區」「改革開放」「華僑」「開埠」「陳列館」「批文」等,均為高頻詞。

據統計,「開埠」出現5210次,「陳列館」出現2197次,「華僑」出現3573次,「僑胞」出現2114次。

被譽為「潮人精神家園」的小公園,是許多潮汕僑胞對汕頭最深的回憶,開埠區內留存了大量歷史建築和重點文物,是潮汕文化、海洋文化、華僑文化、商業文化、建築文化融合匯聚的主陣地。位於永平路1號的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更是濃縮展示了汕頭開埠以來的歷史發展脈絡、社會人文的內涵及開埠帶來的繁榮氣象。這座建築始建於1907年,在民國時期先是臺灣銀行汕頭支行,後來曾是報館舊址,建國後汕頭日報的社址。建築的外觀是修繕過的,但進到裡面,從樓梯等細部能看出是當年的原物,十分考究。

相關數據還顯示,「批文」出現2075次,可以看出,該熱詞與外馬路18號的汕頭僑批文物館息息相關。「僑批」記載了老一輩海外僑胞艱難的創業史和濃厚的家國情懷,也是中華民族講信譽、守承諾的重要體現。

潮汕話將「信」稱為「批」,僑批又稱銀信,是海外僑胞通過民間渠道寄給家鄉眷屬的連帶家書或簡單附言的匯款憑證。2013年6月,「僑批檔案」入選世界記憶名錄。汕頭僑批文物館館藏了約12萬封僑批,是全國首家以僑批為主題的文物館。

據汕頭僑批文物館館長林慶熙介紹,僑批的初衷就是贍養眷屬,但它卻包含了很多情感意義。作為「家庭生活的生命線」,僑批是家鄉僑眷和海外僑胞感情維繫的紐帶,也是華僑對家庭不忘根本的承諾,在特殊的歷史時期,僑批更承擔了特殊的角色,有著特殊的歷史貢獻。

僑批文化蘊藏的「誠實守信、艱苦奮鬥、勇於開拓、心系桑梓」精神內涵,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市民遊客前往,此種熱現象也是「小公園爆紅」的重要體現。

熱議頂峰出現在10月13日

在輿情分析中,「網民關注度」和「媒體關注度」能夠較為直接、客觀地反映社會熱點、網民的興趣和需求。

南方輿情數據報告顯示,以「汕頭」「小公園」等為搜索關鍵詞,在2020年9月13日到2020年11月13日分析時間段內,共有13205篇相關信息,最早的輿論在2020年10月12日發布在江幹新聞網首頁,後續輿論主要集中在境內,新聞類型的相關輿論最多,主要來源於大華網、南方網、雲南網、中國西藏網、東方網等幾大站點。

可以看到,事件發展趨勢較為起伏,整個事件的關注峰值是在10月13日。新聞類型的數據較為突出,在10月15日的變化最明顯,媒體和網民對此事給予了高度的關注,一度將事態發展推向高潮。

此外,「小公園有多紅」一事,各個類型的數據統計結果顯示,數據總量約為13205篇,其中新聞類型的數據最多,約為6046篇。新聞網站有6046篇,客戶端網站有3511篇,其它網站有2620篇。

其中,新聞類型的數據佔比較大,而且網民、媒體的言論多為正面,多數為境內的信息。其中,媒體和網民的討論,報導集中在新聞和客戶端,數據分別是6046和3511,分別佔45.8%和26.6%。其中新聞類型的站點分別是大華網194,南方網88,雲南網71,中國西藏網61,東方網55,客戶端類型的站點分別是企鵝號網頁版416,汕頭橄欖臺客戶端374,百家號326,搜狐號321,天天快報號177。媒體網民關注的信息,多數為正面信息,從統計圖看出,正面佔97.4%。

當前,微博用戶數據同樣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代表用戶使用習慣傾向、關注的內容焦點等。對境內外微博上的相關微博進行了分析,在同樣的分析時間範圍內,新浪微博的相關微博最多,達到了2793條,微博熱議頂峰出現在10月13日。從地區分布而言,廣東、北京參與博主最多。

數據顯示,平均每天微博量46條,微博總量達2793,10月13日當天出現峰值,達1115。

■對話

省級工藝美術大師何漢林眼中的「小公園熱」:

「對這般空前的熱鬧期盼已久」

回憶起10月13日下午的場景,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省級非遺木雕代表性傳承人何漢林仍激動不已。他也是小公園「潮汕文藝人才一條街」何漢林工作室負責人。去年10月起,小公園「潮汕文藝人才一條街」正式啟用,何漢林工作室是7個大師工作室之一。這讓何漢林與小公園有了更多「親密接觸」的時間。

雕刻家有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善於觀察。何漢林注意到,除了春節、國慶假期外,以前的小公園開埠區遊客也不算特別多,相對比較分散不集中。「他們大多是在小公園亭逗留、拍照,再到騎樓下逛一逛,然後就去附近找潮汕小吃了。」在他看來,小公園的人氣亟須提高。

讓何漢林察覺到巨大變化的,當屬10月13日過後的半個多月時間。他注意到那半個多月內,小公園客流量猛增,每天前來參觀的遊客團一波接一波。「就連工作日,客流量也是很多,估計比今年國慶還漲了大概5倍多,這般熱鬧的場面可謂空前。」

事實上,對於這般「空前的熱鬧」,何漢林坦言自己「期盼已久」。他認為,作為潮人的精神家園,小公園近些年來經過修繕後煥發出新的生機,更多潮人應多「回家看看」,攜手激活小公園及周邊的業態,讓小公園繼續向外界展現其獨特的魅力。

如今,何漢林每天都會早早來到工作室:開門,打掃衛生,泡上一壺工夫茶。一邊品茶一邊看著小公園開心打卡的遊客,他感到十分愉悅。

相關焦點

  • 汕頭小公園有「文化力」,更需「文化生產力」
    歷史與人文的魅力小公園開埠區的火爆,是一種歷史與人文的魅力。春節期間,開埠區通過業態經營、非遺展示、舞臺匯演、文化藝術鑑賞、民俗巡遊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多視角展示地方文化精髓。避免走同質化之路小公園開埠區要深挖文化生產力,就要避免走同質化發展之路,雖然星羅棋布的騎樓是小公園開埠區的一大特色,但其實沿海地區大部分城市都有騎樓群,近的像廈門、廣州,遠的如南寧、海口,單純的步行購物體驗很難有長遠的吸引力。著眼長遠,就需要走特色化道路。
  • 汕頭小公園成為關注熱點
    作為汕頭開埠區的核心地標,小公園是上世紀早期老汕頭經濟繁榮的象徵,承載著許多市民、潮籍僑胞的集體記憶。這座「百載商埠」有哪些故事,又經歷了什麼樣的歷史變遷呢?小公園是城市歷史的縮影,折射出豐富多彩的潮汕商業文化、飲食文化、工藝文化、音樂文化、華僑文化和宗教文化等特徵,是不可多得的文化旅遊資源。
  • 汕頭小公園,原來還有這些「古」!
    10月13日,汕頭小公園再次成為潮汕人民談論的熱點。一個小公園,一部汕頭史。作為汕頭開埠區的核心地標,小公園承載著許多市民、潮籍僑胞的集體記憶。那麼,汕頭小公園有哪些「古」,又經歷了什麼樣的歷史變遷呢?城市和人一樣,也有記憶,因為它有完整的生命歷史。
  • 去汕頭小公園找好吃的
    我國有句古話叫「民以食為天」,「吃」,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國每個地方和地區的食物都有不同的特點,讓我們帶你去汕頭小公園附近找些好吃的!商店裡可以看到汕頭大街小巷的招牌,作為一種傳統小吃,你必須在離公園不遠的地方嘗嘗鎮平,門是開放式廚房,滿是鹽水,肉肉各種各樣的肉肉和腸子多得叫不出名字。醬汁可以隨意和各種滷汁混合,所以我看了點指兵兵。我覺得有必要點不醃豬肉大腸和醃肉!好吃又好吃!醬汁本身就是一個大碗,舅舅餓得一下子把他都吃了。我努力工作以擺脫一碗熱氣,然後我太飽了!
  • 一起去尋覓汕頭小公園美食
    我國有句古話叫作「民以食為天」,「吃」這件事情在人們平時的生活當中佔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國每個地方和地區都有著不同特色的美食,今天就讓小編帶領你們去尋覓汕頭小公園附近的一些美食吧!汕頭大街小巷的招牌都可以看到粿汁粿條店哦,作為非常果腹非常有特色的傳統小食來汕頭一定要嘗嘗滴
  • 重逢汕頭小公園,遇見的不只是記憶
    重建小公園中山紀念亭 再現古老建築工藝 作為汕頭「百載商埠」的文化地標之一,小公園中山紀念亭承載著無數潮汕人的記憶。 五六歲時跟著外婆來過小公園遊玩的黃茂雄不曾預想,40多年後他會成為第三代小公園中山紀念亭的捐建、設計者。 據了解,小公園中山紀念亭始建於1934年,相傳是由印尼華僑、汕頭南生公司老闆李柏桓牽頭髮起興建的。
  • 「一日遊攻略」廣東汕頭——「老市區小公園」網紅打卡點
    地址:汕頭市金平區新福街道延壽一橫街小公園景點汕頭小公園已成為每位來汕遊客必打卡的一個景點,這裡充滿了汕頭古城風味,街上各種特色小吃店琳琅滿目,簡直是吃貨們的天堂!小公園自駕出行路線:導航搜索小公園即可,附近有停車場(路邊謹慎停車)公交出行路線:42號/55號/22B/7號到達金鳳壇站下車步行10分鐘即可到達
  • 一起去汕頭小公園尋覓美食
    我國有句古話叫作「民以食為天」,「吃」這件事情在人們平時的生活當中佔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國每個地方和地區都有著不同特色的美食,今天就讓小編帶領你們去尋覓汕頭小公園附近的一些美食吧!汕頭大街小巷的招牌都可以看到粿汁粿條店哦,作為非常果腹非常有特色的傳統小食來汕頭一定要嘗嘗滴~鎮平在小公園附近走過去不遠,門口是開放式廚房,擺著滿滿當當的滷水,各種肉肉啊腸子內臟啊多到叫不出名字。粿汁可以隨意搭配多樣滷味在上面,所以我就看著它們點指兵兵了幾樣。個人覺得必點的非滷豬大腸和滷肉莫屬了!入味很夠很好吃!粿汁本身非常大碗啊,大叔太餓了一下子吃完噗。
  • 汕頭北部的一公園,為什麼叫「七日紅」?擊中心靈的是它的美嗎?
    阿鍾帶著愉悅的心情,來到了汕頭市北邊的七日紅公園。七日紅公園坐落在汕頭市金平區,在汕頭大學和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的旁邊。公園依山而建,雖然不大,但是非常幽靜有情懷。黃昏時刻,坐上6路公交到達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站,下車後從加油站旁的一條小路步行3分鐘便到了七日紅公園。
  • 汕頭小公園,擁有百年歷史的老城,來感受現代化的民國!
    在朋友的推薦下,我也隨風去了汕頭小公園。一起跟來看看吧。汕頭小公園是汕頭老城區的商業文化中心。也是汕頭老城的建築象徵,以前的小公園是由一個亭子建成的,有100多年的歷史,曾經的小公園,是汕頭重要的商業區,甚至成為了聯繫海內外的紐帶,傳說以前很多華僑都稱這個地方為「過番」。感覺這裡的建築和街道就像一個風扇,和兩邊的老街坊在一起,還真有一些四永一昇平的感覺呢。喜歡北方的紅亭,還有南方的汕頭港。
  • 【特區40年】汕頭小公園,原來還有這些「古」!
    那麼,汕頭小公園有哪些「古」,又經歷了什麼樣的歷史變遷呢?&nbsp&nbsp&nbsp&nbsp城市和人一樣,也有記憶,因為它有完整的生命歷史。汕頭小公園歷史文化街區,是20世紀早期老汕頭經濟繁榮的象徵,也是華僑參與現代城市建設的集中樣板。
  • 汕頭小公園展新顏 牽繫遊子鄉愁
    看到小公園的那一刻,她以為自己回到了「假汕頭」。原來,煥然一新的小公園讓她驚喜不已,她表示自己沒想到,能再看到重煥青春的小公園。 小公園翻修一新迎接遊客 1860年,汕頭開埠,成為被恩格斯點讚的「中國唯一有一點商業意義的口岸」。汕頭小公園開埠區基本仿造巴黎街區樣式,呈扇形放射狀分布,保存著國內規模最大、中西合璧的騎樓群,於20世紀30年代成為汕頭最繁華商業區、居民區。
  • 汕頭青年憑創意「構想」小公園廢墟改造
    面對小公園這一既熟悉又陌生的老市區,汕頭一群熱心青年自發組織起來,用自己的智慧和創意,構想出老市區保育活化方案——一個名叫汕頭山水社的學生組織組建了「廢墟改造工作坊」,14名成員利用6天時間,對小公園亭旁原拆建周圍的廢墟進行了改造構想,並將6天來的「工作成果」在有著97年歷史的汕頭安平老郵電局這一騎樓下,以展板的形式進行展出。
  • 汕頭日記 百米巨幅畫卷驚現小公園
    5月31日 多雲陣雨 百米巨幅畫卷驚現小公園 近日,百米巨幅畫卷驚現小公園,展示了600幅兒童畫作品,一幅為圓形直徑長
  • 汕頭到底有多好吃,看這篇就知道了!
    小吳腸粉如果沒碰到上面說的腸粉攤,可以去龍眼市場的小吳腸粉,算是一家小網紅店了,不管什麼時候去都得排隊,不過老闆動作很快,不用等很久。地址:昇平路27號美食之外的汕頭汕頭美食多集中在小公園或者人民公園附近,其中小公園算是整片老市區的稱謂,住宿可以選這周圍的
  • 汕頭小公園亭原貌修復 總設計師:全靠一張老照片
    小公園片區裡的百貨大樓。  「這邊以前是電報大樓,隔壁是聯和藥房,那邊是百貨大樓……」陳鴻宇對小公園片區的老建築如數家珍,而談到小公園亭,陳鴻宇更是感慨萬千:「1969年拆除小公園亭的時候我就在現場。」他告訴記者,當年還是高中生的他被連夜召集開會,並被告知小公園亭和公園路的紅亭將一併被拆除。
  • 讓小公園告訴你,汕頭這座「百載商埠」的魅力
    今天,汕頭小公園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汕頭小公園,汕頭老市區的商業中心和文化中心,是汕頭老城的核心地標和文化標誌。小公園是汕頭「百載商埠」的歷史見證,是富有魅力的城市個性和地方文化的重要遺產。以小公園亭為核心,向昇平、國平、安平路五向輻射,居平、永平、商平等道路環形連接,構成了完整系統的環形放射狀的路網格局。
  • 汕頭小公園,帶你品遍潮汕特色文化,這才是潮汕美食的天堂
    汕頭是潮汕地區下轄的一個旅遊城市,很多網友也有抱怨說,不是說汕頭美食特色多嗎,但是我不知道在哪裡呀,這個是每一個外來朋友都有這樣的疑慮今天告訴你一個地方,那裡呈現的是妥妥的潮汕文化和潮汕美食這裡就是汕頭的小公園
  • 汕頭小公園隱藏一寶藏紀念館,極容易被遊客忽視
    說到汕頭旅遊景點,絕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小公園,修繕後的小公園成為了汕頭的門面之一,吸引了無數的遊客的遊覽,然而小公園還藏有一個寶藏紀念館,很容易被遊客所忽略,這個紀念館就是潮籍電影名人史跡館。修繕後小公園煥發新生,再也不是原來搖搖欲墜,破爛不堪的危樓區了,各種百年建築重新穿上「新衣服」,神採奕奕,配合熙熙攘攘的遊客,重現了上世紀汕頭開埠時的盛世繁榮。小公園對汕頭的重要性,相當於外灘在上海的地位,這裡記錄了汕頭曾經的輝煌歷史,承載著老一輩人的記憶,而潮人電影,也是這個記憶裡隆重的一筆。
  • 汕頭交警啟動「白+黑」執勤模式 小公園周邊暢通有序
    「舍小家顧大家,這是公安民警的本分。我從警34年,當了26年交警,所有的節假日都是在工作崗位上度過的。這也是很自然的,群眾歡度節日更需要我們民警『保駕護航』。」交警金平大隊副大隊長吳建春對記者說。節日期間,他來到汕頭中山公園門口檢查節日勤務,與轄區中隊民警一起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