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的森林公園有不少,但景點設計比較有特色並且景色耐看的,三亞亞龍灣熱帶天堂森林公園算是其中的一個;其獨特的山海奇觀和景區風格的設計給遊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無論是山頂的露天遊泳池、龍雕廣場、過江龍索橋還是鳥巢度假村的別墅區,「核心」都離不了「海景」這個元素。正是有浩瀚的大海這種大背景的映襯,景色才顯得特別壯觀和震撼,這也是三亞亞龍灣熱帶天堂森林公園常年「遊人如織」和「回頭客」多的原因吧。
(一)圍繞觀海,充分挖掘景區自身的資源優勢
和大多數遊客一樣,我最先被三亞亞龍灣熱帶天堂森林公園所吸引,也是拜《非誠勿擾》所賜,熱帶雨林中掩映的精美木屋,在群山與大海的襯託之下,高山之巔上的遊泳池太讓人震撼了。
如果以前的三亞是地道的熱帶濱海城市,那麼隨著三亞城市規模的高速擴張,現在把三亞看成是個山城也不會有什麼錯。三亞從古時起,城區中心在偏西的崖城一帶,後來一直向東移,現在則有朝北面山區擴張架勢;這是一個從平原到丘陵再到山區的發展過程,今後估計這種趨勢還會加快。
三亞腹地的群山很多,但其實都是海南中部山脈向南延伸入海形成的餘脈,海拔並不高,但從海平面的角度去看,那就如一條條「綠色巨龍」探入深海之中,而三亞亞龍灣熱帶天堂森林公園所處的位置,恰好就在兩條最長的山脈「巨龍」入海的懷抱之中。有「天下第一灣」之稱的亞龍灣之所以出名,也跟這種地勢有關,這種群山連綿入海的地勢,在古代是流放的所謂蠻荒之地,但到了現代就是好山、好水、好風光了。而國內的香港和青島都有這種山嶺餘脈入海的地勢,這兩地現在也已成為宜居的現代大都會。
三亞這種群山入海的地勢在海南島內是獨特的,而實際來遊玩時,就能體會到三亞亞龍灣森林公園在景區設計伊始,就圍繞看山觀海的資源做精心「作文章」,發展旅遊佔有一定的天時、地利的優勢,遊客到三亞遊玩可以「觀山看海」能夠兩不誤,這兩種資源也能互相借勢。可以說三亞亞龍灣熱帶天堂森林公園本身除了觀海和山勢等條件不錯外,在熱帶雨林的樹種的多樣性上、在山峰的高度上及溪流的豐富程度上,是比不上海南中、西部的一些森林公園的。如何揚長避短來設計景區和景點就成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而三亞景區利用自身的優勢結合觀海景這個理念,打造出各種包含觀海景概念的景點,效果很好。而過江龍索橋景點就是一個看山觀海的典型之一。索道也可觀海,但索道本身不易長時間停留,遊客看不過癮,所以建一座幾乎是全通透的索橋是個好主意,看海就一次看個夠。如果能再建一條玻璃橋那就更好了,只不過這是後來的技術,那時森林公園早就建好了。
(二)捨得投資,關鍵景點不將就以質量和品味取勝
三亞亞龍灣熱帶天堂森林公園給人留下另一個深刻印象就是捨得投資,重金打造之下出好景點是必要條件之一。遊客在景區內可以看到很多有特色的雕塑、重要廣場、停車場、步行慢道和山坡都用巖石鋪設;甚至就連蓄水池、溝渠都用大理石來「砸」出來的,如果不是「土豪」公司是「玩不轉」的。有錢是必須的,但如果沒有品味和高明的設計那就是在「糟蹋」了大好的資源。
捨得投資,用巖石的質感徵服遊客的感官,這也是森林公園給遊客留下的深刻印象,景區內處處可見各種巖石風格裝飾品和藝術品的考究設計,就連普通的營業店鋪外都有精美的石雕及漂亮的實木桌椅,這種「不將就」和高標準的做法和理念,在島內其他森林公園景區則很少見。用大理石最多和最有藝術效果的莫過於龍雕廣場了,各種石欄杆、石板過道、石雕塑像、石柱圖騰和石板廣場,設計講究,又頗具觀賞性。
穿過藝術氛圍濃鬱的廣場與過道,登上三層樓高的「中國風」式的六角樓——滄海樓,觀看「龍行天下」雕像,整個景區所有的美景盡收眼底。三亞森林公園利用山海景觀,在景區高處設計了滄海樓,充分滿足遊客登高觀海景的需求,同時又適當地彌補了景區最高峰並不高遺憾。正南面遠處是藍天白雲與煙波浩渺的大海,海上數個碧綠的鳥嶼如碧玉鑲嵌在海中;近處是造型古樸和動感十足的龍雕,似巨龍騰飛於藍天白雲之中。東、西兩面的連綿的山脈有如「巨大的青龍」探入蔚藍的大海,而北面則是一望無際、連綿不絕的群山,景色壯觀。
漫步景區可以感覺到三亞亞龍灣熱帶天堂森林公園的景區設計理念,非常講究品味和注重本地的風情特色。景區設計總體上是將海南黎苗族的建築神韻與中國歷史傳統建築特色相融合起來的,並注重展現熱帶雨林的原生態環境的特色魅力,才有今天令人叫絕的三亞亞龍灣熱帶天堂森林公園的景觀設計。站在高高的滄海樓上眺望廣場與遠處山峰上的建築,在氣質和神韻上與黎苗族的「三月三」廣場與山寨極為相似。森林公園內的建築、景觀甚至小到一草、一花、一木都與熱帶山區雨林的自然環境很和諧地融為一體。形成了既張揚又內斂;既豪華又親切;既時尚又傳統;既藝術又隨性的特色,在設計理念上很好地把握其中的平衡點和切入點。
島內許多的森林公園能像三亞亞龍灣熱帶天堂森林公園這樣,找到完美平衡點的並不多,印象中多數森林公園給人的感覺是有的景色和項目特別強大,但短板也同樣很突出,存在著許多需要改進的瑕疵。
而當遊人在景區最高點看到山頂上一棟棟掩映在熱帶雨林的綠色之中,棕紅的、圓圓的或尖尖的黎族船型屋類型的屋頂露出頭,半遮半掩時,那種視覺的衝擊感非常強,再看一看遠處海邊的高樓,心裡會想,長期住在這裡面得多好,這真的就是夢裡的天堂啊!這一對比,海邊的高樓的「高度」遠比這山上的木別墅矮得太多了,簡直「弱爆」了!
(三)注重服務,人文關懷帶來無以倫比的親和力
三亞是在狹長的沿海平原上發展起來的,但是現在平原地帶明顯不夠用了,所以向內陸山區擴展是必然的。環島高速公路從三亞山區過,對發展山區帶來了極大的交通便利,這是與海南中部山區市縣的一些景區發展不太一樣的地方。
只要交通改善,被巨大都市圈包圈的山區就是都市中的「綠肺」,很多有錢人都願意住在山上,看看香港就知道了,半山別墅就不是普通市民的考慮的。所以我們看見三亞森林公園鳥巢度假村裡的木屋別墅都感覺很神奇,因為這些木屋別墅「神奇」地建在了熱帶雨林的山頂之上。試想,你如果把一棟棟的木屋別墅建在五指山的山頂感覺會更神奇和壯觀;而破壞環境的問題就不說了;就算建好了又有誰願意去?沒有輔助的生活、交通和網絡等配套等設施,住上去本身就是受罪。但三亞完全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現在山區即城市,城市也即山區了,三亞亞龍灣熱帶天堂森林公園非常注重基本服務和遊遊設施的建設,現在設施已是非常完善了。
三亞亞龍灣熱帶天堂森林公園裡面很多的服務細節都做得很好,很多的正規的旅遊告示、或廣告牌上都至少有5種以上的多國語言標誌,三亞的景區用實際行動來落實和完善國際化旅遊大都市的定位和服務,對於國際視野這一點服務意識顯然強於省內其他市縣的旅遊景點。
另外,亞龍灣熱帶天堂森林公園景區內營業店鋪的服務也極為浪漫和溫馨,給遊客營造出一種無以倫比的親和力。無論是招牌的設計還是廣告語,力求溫馨和人性化;同時每一個廣告牌上面都用明星和自家老闆的漫畫頭像來裝飾招牌,讓人有如沐春風的親近感,這是島內其他景區很少見到的風格。
更絕的是景區山頂的露天遊泳池的建設,也是服務設計理念精彩的運用,類似於城市摩天大樓頂部建的露天遊泳池。來三亞遊泳人盡皆知的娛樂,在山上建個遊泳池不是什麼難事和新鮮事。但把它建在景區缺水的山頂上,並且要把山勢和海景的元素巧妙地運用好,這就有些不簡單了。遊客在山頂上泡著澡和遊泳,一邊欣賞著無敵的海景,心想在海上遊泳哪裡有在這山頂上遊泳過癮啊?這種對遊客心理需求的高人一籌的把握能力和高計的理念讓人拍案叫絕。遊客到了這裡,即便是不遊泳,純粹是拍個照留念也是一種難得的心理安慰和炫耀。
(四)注重環保,讓遊客易於親近熱帶雨林大自然
三亞亞龍灣熱帶天堂森林公園非常注重景區的生態保護,有一些小細節讓人感動,筆者曾經在一條石板景觀路上散步,看到景區為了保護邊上正在生長的草地和小村木,防止遊客踩踏和誤入。直接用一根根的小樹枝拼接起一道長達數百米的欄杆。欄杆看上去非常簡陋,當時覺得景區的做法很奇怪;但事後一想,才發現大有深意。這不但省錢、省事和省地方,最重要的是對原生態的環境不會造成任何傷害,事後拆除也方便。但這就是三亞森林公園注重原生態環境保護帶給遊客最感動的小細節。
保護好景區的生態,有的景區是停留在宣傳口號上,但實際一看又是另外一回事。有棧道的景點遊玩時,筆者最關注的就是棧道的材質,如果是全木的,那說明景區內其他的設施肯定也不會太差。原木棧道雖然價格高昂,但最為環保,且也最貼近自然,令人天生好感易親近。
島內許多的森林公園,棧道用料五花八門。有的棧道地板用的是木頭,而欄杆用的水泥、金屬、塑料和繩子等的都有,最差的就是全用塑料的,筆者曾在島內某縣的一個紅樹林景區內看到棧道和觀景臺大部分用的是塑料,沒過一兩年就壞了。你走在上面,不時看到有些地板線條已經鬆脫出來,走在上面晃得厲害,吱吱作響,嚇得你根本就不敢隨意亂走,怕不小心就掉下水裡去!這簡直就是省錢省到拿危險「開玩笑」的做法。而用水泥做的棧道,本身對熱帶雨林就是一種破壞,在海南的熱帶雨林裡,需要使用棧道的地方都是雨林樹木比較多的地方,用水泥來搞,容易造成環境汙染,是很不環保的。
而三亞亞龍灣熱帶天堂森林公園裡的棧道,基本上是實木做的;如果不能全部實木的地方則佐以石料和鋼材料。這種方式讓景區棧道看起來非常上檔次,也讓遊客易於親近,遊客走在全部是實木的棧道上,看著鬱鬱蔥蔥的熱帶雨林,這本身就是一種回歸大自然的享受。在需要用木頭的地方,儘量多用木頭。所以鳥巢度假村裡,除了必要支撐鋼架外,幾乎所有木製別墅都是用木頭等環保材料製作的,這也是為什麼鳥巢度假村受歡迎的原因吧。
另外,在熱帶雨林山頂上搞開發蓋別墅,這本身就是對原生態雨林的一種破壞,三亞今後將更多的面對山區的開發,如何將損害降低,如何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三亞城市發展到山區後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也是島內所有森林公園需要面對的問題,而三亞亞龍灣熱帶天堂森林公園給出的答案顯然是令遊客滿意的。
作者:海軍山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