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了「千店一面」 買手集合店或成下一個零售趨勢

2020-12-17 贏商網

  近幾年,我國零售終端競爭日益加劇。百貨由於品牌重複率高、承租能力差、聚集人流能力下降正逐漸失去大眾的關注,而買手集合店這種在國內較新的業態則開始逐漸走入公眾的視線,成為各購物中心所青睞的招商對象。

  國內買手集合店尚不成熟

  事實上,買手集合店並非一個全新的概念,其在歐美國家已發展得較為成熟。但在國內,買手集合店發展相對滯後,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

  1.國內的零售市場由於渠道商的強勢經營,並不具備培養大量買手的環境,導致國內很多集合店採取的還是類似百貨的聯營方式,充其量只能算作面積比傳統百貨小一點的主題百貨。這種小百貨店的經營方式受限於聯營渠道,發揮不出集合店應有的優勢。

  2.這些集合店的貨品選擇問題,對於買手集合店來說,其所追求的是「品類豐富,品位專一」,款式有時候凌駕於品牌之上。這樣的搭配雖然讓國人有了許多大牌之外的選擇,也享受了搭配的便利,但因本土主流消費者的消費實力還十分有限,並且大部分消費者都還處在逐漸從產品需求到消費需求的轉型期。在這個轉型過程中消費者鍾情於品牌勝過品質和品位,還不能很快接受所謂的「陌生大牌」集合,導致一些國際優質集合店在國內的運營並不那麼順利。但隨著消費者收入的不斷增加,消費層次的不斷升級,可以預見的是,買手集合店會成為國內零售業態發展的新趨勢。

  買手集合店在零售業中的角色

  在國外,儘管購物中心也在不斷蠶食單體百貨的生存空間,但百貨業態仍能保留一席之地,與購物中心和諧共生。究其原因,在於國外的百貨店擁有自主品牌、良好的品牌組合以及自己買斷的貨品。如日本的伊勢丹百貨,很多品牌都是自己獨有的,不僅擁有單體運行的資本,進駐購物中心成為主力店後還可以豐富購物中心的品牌多樣性,提升購物中心對目標客戶群的滲透率。反觀國內,百貨多採取出租場地流水扣點的「二房東」式聯營運營模式,導致國內百貨業商品的品牌結構、品類組合,甚至營銷手段都基本雷同,進駐後並未真正提升品牌豐富度和集客能力。

  相對現有的主力百貨,買手集合店的商品為買手操盤,可以保持充分的差異性,且能與購物中心的總體定位趨向一致,避免了「千店一面」的現象,有效地提升了品牌結構的豐滿度。未來,購物中心的主力店可能會由三五個小型集合店組成,對購物中心來說,不僅可以提升客流量,而且租金收益也會比較高。

  相對購物中心內的專賣店,集合店也具有較強的優勢。據調研顯示,客人在單品牌店鋪逗留的時間並不長,但在集合店裡,客人停留的時間是單品牌店的3倍。集合店模式能夠使店內每平方米的租金壓力、人員成本減少,大約比單品牌店下降15%,但是銷售額卻能增加很多。業內人士表示,集合店往往和購物中心追求差異的目標靠得最近,因為集合店就相當於主題區,放大了某一品牌的可選擇性,並形成多個亮點,讓品牌的豐富度變得更高。而產品的豐富度能讓消費者在選擇過程中掌握更多的主動權。

  預測未來,購物中心可能會逐漸演變成「集合店+專賣店+配套」三足鼎立的格局。集合店在其中的佔比應該是40%,但這個40%給購物中心帶來的租金收益比之前同樣面積的百貨店帶來的租金收益將多出不止一倍,買手集合店將在我國購物中心的升級中扮演重要角色。

  買手集合店增強集客能力

  集合店不僅對購物中心來講意義重要,對於一些集客能力較弱,尤其是新進入市場的時尚品牌來說也是如此。因為集合店的出現省去了個別品牌在註冊、物流、店面設計等方面的繁複工作,節約了產品進入市場的時間和成本。例如,香港時尚品牌種類繁多,設計師的國際化程度較高,但以「小而精」為特色的香港時尚品牌,在內地高端市場上卻難以與歐美品牌競爭,以參加集合店的方式進駐內地市場是一條捷徑。眾多品牌選擇抱團合作,有效地共享了人流,共享了專業的品牌渠道,共享了新市場的營運信息,進而增強了各自的集客的能力。

  無獨有偶,這幾年集客能力正在逐步減弱的運動品牌也開始把品牌集合店作為突破困境的法寶。鑑於單個運動品牌的低迷表現,各大商場為了更高的利潤,吸引更多的年輕顧客,決定把運動品牌的位置讓位給快時尚、輕奢侈和潮牌。

  運動品牌從專賣店轉入集合店中,不僅各品牌的營業面積縮減了,節約了租金,而且集中起來共同營造的運動氛圍,可以增強集客能力,使其在購物中心能保有一席之地。這或許將成為運動品牌零售終端的一個重要趨勢。

本文轉載來自:SEC行者老祝,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買手集合店成為趨勢
    天貓、京東、蘇寧、聚美優品甚至專做尾貨折扣的唯品會,一批主流的零售電商平臺,已逐漸培養出年輕消費者網購消費的習慣。兩年前,線上零售雖然僅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左右,但每年增速卻在70%以上,相比實體經濟的停滯不前,未來與後者平分天下甚至趕超不無可能。
  • 增強集客能力 品牌集合店成長春購物中心新寵
    姜濤介紹說,品牌集合店也被稱為「品牌概念店」,即在一家統一名字的大門店內,匯集多個品牌的產品,貨品種類可涵蓋服裝、鞋、包、首飾、手錶等多個品種,不同風格及設計理念的各個品牌被同一店面「召集」在一起,融合為一個備受關注的品牌集合店。
  • 避免「千店一面」,城市才更有煙火氣
    針對近些年北京一些大街上,部分店鋪的牌匾標識樣式一致,字體、顏色也都一樣的問題,要求牌匾標識在設置時要與周邊風貌景觀「相協調」,要有「創新性設計」,避免「一刀切」「同質化」。北京一些大街「千店一面」的情況在全國並非個例。近幾年,許多城市都先後掀起了這樣一股風潮——沿街商戶的招牌全被換成了顏色、大小、字體、字號完全一致的樣式。
  • 時評|為避免「千店一面」再出臺法律,放手豈不更佳
    條例草案明確,管理部門在編制規範和設置管理時應當充分考慮轄區內不同區域功能和風貌特點,避免「一刀切」,防止牌匾標識「千店一面」。近年來,部分地方在推進城市形象管理工作時,盲目追求統一標準,對店鋪牌匾搞「一刀切」,強制改成一種模式,弄得整條街的店鋪牌匾都一個模子,變成「千店一面」,而且是「醜得整齊」。
  • 5000㎡的百貨集合店,打開了零售的「新世界」
    IGFD稱,進入中國市場後,除了發展線上業務,將同步致力於加速中國化自營型百貨新零售戰略布局,希望能成為中國時尚生活內容的領導者。03 創意品牌集合店大爆發在IGFD的兩家品牌集合店推出之前,中國已漸漸發展出一批連鎖化的品牌集合店,並且集合店已成為購物中心的主流模式。
  • 起底中國內地「買手店」和「集合店」興起的內幕
    開設這種展廳的人,無一例外都是對外宣傳非常看好買手店(其實就是集合店啦)的零售業態在中國的發展趨勢,認為會成為未來時尚零售業裡的主流。因此在大勢所趨下,他們紛紛開設起了展廳,希望通過賣貨給這些即將成為主流零售業態的買手店來從中贏利,向品牌方收取佣金或租金。
  • 北京立法避免「千店一面」!讓牌匾標識各美其美
    根據草案,北京市設置戶外廣告設施時,為了避免「千店一面」,牌匾標識在設置時沒必要非得統一樣式、色彩和字體,而是要與周邊風貌景觀「相協調」,要有「創新性設計」。既然開店,總希望自己的戶外招牌更加醒目,宣傳標語更吸引人,大多數店家都會絞盡腦汁謀創意,標新立異求關注。可個體的有意識,也許導致集體的無意識;把各自的好東西放在一起,整體效果可能慘不忍睹。
  • 北京晚報評論:避免「千店一面」牌匾各美其美
    根據草案,北京市設置戶外廣告設施時,為了避免「千店一面」,牌匾標識在設置時沒必要非得統一樣式、色彩和字體,而是要與周邊風貌景觀「相協調」,要有「創新性設計」。但令人遺憾的是,一些城市和基層單位在避免商家各搞一套的同時,又陷入了一刀切的誤區。個別城市強行統一招牌,每家店鋪門口懸掛的匾額標識,不光樣式一致,連色彩、字體都一模一樣,甚至區域內不同街道上的風格和樣式也要求保持一致。這就是所謂的「千店一面」。走在這樣的街上,容易審美疲勞,而且會降低逛街的興趣,曾引發輿論諸多批評。
  • 【深度】化妝品零售反彈有多猛,本土美妝集合店擴張就有多快
    今年1月面世,計劃年內開夠600家,明年達到千店規模,還要走出國門。和過去的本土美妝店,如嬌蘭佳人、妍麗相比,新興美妝集合店們更重視適應新市場,能為年輕客群提供最新的品牌組合。可以說,它們是伴隨著本土美妝品牌的成長而進階的一代,彼此之間也漸漸形成了相互依存的關係。
  • 「千店一面」並不美
    根據草案,北京市設置戶外廣告設施時,為避免「千店一面」,牌匾標識在設置時沒必要非得統一樣式、色彩和字體,而是要與周邊風貌景觀「相協調」,要有「創新性設計」。 如今,有的城市裡廣告招牌多而亂,還存在影響道路交通安全及居民生活等問題。比如,一些炫目的廣告招牌對行人和駕駛員產生眩光,有的則播放聲音廣告,甚至長時間無間斷播放,形成了嚴重的噪音汙染等。
  • 餐飲航母店+品類集合店
    2、餐飲航母店與現在的盒馬的生鮮集市店有什麼區別?   3、品類集合店能夠拯救賣場的商品力嗎?   阿里入股高鑫零售之後,怎麼改造升級旗下兩家大賣場(大潤發(需求面積:20000-22000平方米)、歐尚),全行業都等著精彩「故事」的上演。
  • 北京擬立法「規範」牌匾標識 提出避免「千店一面」
    記者26日從北京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上了解到,北京擬通過立法「規範」牌匾標識,提出避免「一刀切」。幾年前,北京的一些大街上,部分店鋪的牌匾標識樣式一致,字體、顏色也都一樣……為避免「千店一面」問題,《北京市戶外廣告設施、牌匾標識和標語宣傳品設置管理條例(草案)》提出牌匾標識在設置時要與周邊風貌景觀「相協調」,要有「創新性設計」,避免「一刀切」「同質化」。
  • 萬寧撤店 屈臣氏大跌 但美妝集合店的故事還在繼續
    然而另一邊,KKV、調色師(THE COLORIST)等國產美妝集合店品牌則在迅速布局搶佔市場。當萬寧、屈臣氏們落寞時,美妝集合店「後浪」們能抓住機遇嗎?萬寧在北京大規模撤店「有會員嗎?沒有的話需要辦一個嗎?」在萬寧北京合生匯購物中心店,店員在收款時仍會試圖推銷萬寧會員。
  • 避免「千店一面」考驗管理者的視野和能力
    據新華社報導,日前,在北京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上,記者獲悉,北京擬通過立法「規範」牌匾標誌,提出避免「一刀切」。今後,北京店鋪牌匾標誌將更加規範、更突出特色。而這個立法就是 《北京市戶外廣告設施、牌匾標誌和標語宣傳品設置管理條例》。
  • 超大彩妝集合店THE COLORIST調色師一開業就火了 ,進店居然要排隊!
    讓彩妝集合店成為新的社交中心是 THE COLORIST的創立初衷。那麼,這家能一站式買齊,並一秒「俘獲」年輕人的「彩妝王國」到底什麼不一樣?另外直播間背後是一面十分壯觀的口紅牆,結合兩邊的鏡面空間,增加了時尚感和空間感。   我們在現場採訪了部分消費者, 發現有大多數人都是通過朋友圈、小紅書等線上社交渠道了解到這家店,不惜遠道而來打卡。
  • 美妝集合店大亂鬥,線下美妝店能否誕生下一個完美日記?
    線下零售遇冷,但好在美妝行業的蛋糕並沒有縮小,護膚美妝正在成為越來越不分年齡性別的全人群剛需,智研諮詢發布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美妝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2019-2023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6.77%。只是線上渠道的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各家品牌都想在李佳琦的「買它買它」裡殺出一條血路。
  • 北京擬立法「規範」牌匾標識 提出避免「千店一面」_新聞中心_中國網
    記者26日從北京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上了解到,北京擬通過立法「規範」牌匾標識,提出避免「一刀切」。幾年前,北京的一些大街上,部分店鋪的牌匾標識樣式一致,字體、顏色也都一樣……為避免「千店一面」問題,《北京市戶外廣告設施、牌匾標識和標語宣傳品設置管理條例(草案)》提出牌匾標識在設置時要與周邊風貌景觀「相協調」,要有「創新性設計」,避免「一刀切」「同質化」。
  • 買手集合店來襲 實體運營如何防止線上場外交易?
    外一則:買手集合店來襲,實體運營如何防止線上場外交易?   隨著公眾對全國百貨千店一面的深惡痛絕,以及購物中心去百貨化的進一步加劇,買手集合店開始大行其道,這些集合店由於擁有較強的單品自營能力,因此進行線上線下全渠道分銷變的毫不困難,如香港的連卡佛、銀泰的IM(INTIME MORE)等買手集合店,以IM為例,顧客除了可以挑選場內現有的商品外,也可以同時在其網站、APP或門店終端的IPAD上直接下單購買,線上線下支付均可
  • 分析:中國主要零售業態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
    3、購物中心去「傳統百貨主力店」   當前,越來越多的購物中心不斷崛起,百貨店自身的招商品牌同質化,對購物中心的租金和品牌豐富等貢獻上的缺失,都使購物中心對百貨店的信心漸失,購物中心的「去百貨化」也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同時,隨著購物中心更加注重創新打造年輕、時尚、個性化的購物體驗,將有越來越多的千店一面、模式難變的百貨被「單飛」,購物中心去百貨化的時代已到來。
  • 買手集合店在我市興起
    買手集合店的外觀及店內布置,都體現了店主的個性選擇。本報記者 倪璐 攝    打算去喝杯咖啡,卻看中了店裡展示的首飾;想去買店主「淘」來的新款衣服,還能在店裡做個美甲……最近,這種集時裝、家居與花藝於一體,融合時尚、生活與社交的買手集合店在我市悄然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