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林洞中國城在韓國颳起純正「中國風」
大林中央市場,這裡隨處都可以聽到漢語,好像漢語才是這裡的「通用語」,仿佛一趟地鐵坐到了中國。
踏出首爾地鐵7號線大林站12號出口,還沒走上臺階,一陣濃濃的中餐香味已向吃貨們展開了肆無忌憚的攻擊。走出臺階,映入眼帘的是中韓文疊加的各種牌匾。
大林站12號出口與大林中央市場相連。8月2日晚8點,筆者來到了大林中央市場。在這裡隨處都可以聽到漢語,好像漢語才是這裡的「通用語」,仿佛一趟地鐵坐到了中國。
大林洞
搖身成為旅遊勝地
大林洞是來韓就業的朝鮮族和其他民族的中國人居住了幾十年的聚集地。曾經是首爾最為落後的地區之一。但對於居住在韓國的中國人來說,這裡是不亞於明洞、江南的繁華之地。
特別是在大林2洞的大林站8號出口和12號出口之間長達200米的街道。夜晚和周末都會有大批中國人湧入這條街道的中餐廳和KTV。在中央市場遇見的快遞員金某講道,「每逢周末都會有很多參加完婚禮或生日宴的中國人湧進周圍的餐廳繼續開連場派對」。
該地區之所以這麼紅火是因為這裡居住著很多中國人。在大林洞屬於繁華街區的大林2洞共居住著24461人,其中9874人是華人,佔總居住人口的40%。2012年開始,韓國法務部開始向在外同胞大學畢業生、企業代表、資格證持有人等人群擴發了「在外同胞籤證(F-4)」。這一政策顯然也起到了一定的影響。
通過此籤證來到韓國的朝鮮族從2012年的11萬6988人增加到了2015年的24萬1056人。對持有籤證的在外同胞家屬們還會發放「訪問同居籤證(F-1)」。從此,在中國的在外同胞家屬們訪韓之時也將多一個申請渠道。
買買買
中國加大投資力度
最近,大林洞迎來了新一輪變化。之前,商業樓業主中韓國人和朝鮮族各佔一半。但最近漢族業主們明顯開始增多。附近的一家房地產中介人士介紹道,「之前大部分是生活在大林洞的中國人在買樓。但從最近開始,來自中國本土華人的投資明顯增多了。」
據房地產中介人士李某的介紹,「兩三年前開始,中國本土漢族加大了房地產購買力度。如今,大林洞商業樓的60%屬於漢族及其他民族的中國人所有」,「漢族開始加大商業樓購買力度以來,樓價和租金也大幅增加。甚至有些地方在2~3年之內就跳了3~ 4倍」。2013年開始,中國人在大林洞的房地產投資正逐年增加。據永登浦區政府統計,中國人在2013年購買了36個地塊,2014年購買了74個地塊,去年購買了169個地塊,購買力度呈逐年增加趨勢。
中國風
最純正的中國味道
大林洞中國城的最大特點就是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中國風。
來自中國的李某講道,「其他中國城的主要客戶為韓國人,而大林洞的主要服務對象是中國客戶,所以保留了很強的中國特色」。
在大林洞中國城看不到「某某飯店、某某閣、某某城」等韓國人習慣稱之為「中餐廳」的牌匾,也找不到炸醬麵、海鮮湯麵、糖醋肉等韓國人習以為常的中國料理。
大林洞中國城裡有很多羊肉串、羊肉、火鍋、炒菜等,在中國本地才能嘗到的中國特色美味。其他中國城的中國料理為了迎合韓國人的口味,早已「面目全非」。而大林洞中國城的中國美食儘可能地保留了原汁原味。
下酒菜也是中國吃貨們的最愛。以鴨貨為特色的啤酒屋裡有鴨頭、鴨脖、鴨舌、鴨肝等。每逢周末,中國客人們都會人山人海地湧進大林洞中國城。
特別是在節日期間,從韓國各地而來的中國人會來到大林中央市場。因為大林中央市場銷售很多中國本地食材。不僅是節假日,平時也會有很多中國人來大林中央市場買東西。大林中央市場不僅有香菜、孜然、大料,還有羊肉、狗肉以及中國式米腸、香腸、幹豆腐等。中國吃貨們尤其對拌豬耳讚不絕口,「又香又有嚼勁,韓國人喜歡的豬皮絕對吃不出這個味道」。
最近,也有很多韓國人來到「首爾中的小中國」——大林洞來品嘗中國美食。在社交網上極具人氣的火鍋店裡將近一半都是韓國人。
東亞日報記者盧志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