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體溫超過了37℃以上就屬於發熱?提醒:切忌盲目服用退燒藥

2020-12-17 快速問醫生

由於當前「新冠疫情」的原因,為了預防新冠肺炎進一步發展,「測量體溫」成了生活中每天都要做的事情。特別是出入公共場所時,總有人會拿「槍」指著自己,測一下體溫是否正常。與此同時,關於體溫的疑問也越來越多,到底什麼程度才算是發燒?

首先大家要明白「發燒」的概念,發熱並不是一種疾病,從科學角度來看,病原體感染誘發疾病且出現了發熱症狀,其實是一件好事。因為發熱是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當體內的免疫系統感知到病原體入侵時,白細胞大軍就會迅速和病原體展開搏鬥。而在這一過程中,患者可出現發熱症狀。

很多人都錯誤地認為,只要體溫超過了37℃以上就屬於發熱,但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正確!

人在測量體溫時,可通過口腔、腋下、直腸等三處進行判斷。通常情況下,口腔溫度的正常數值在36.3~37.2℃左右,而腋下溫度在36~37℃,直腸溫度則是36.6~37.6℃。由此可見,無論是從哪一部位測量體溫,成年人體溫在37℃左右都屬於正常情況。

之所以成年人體溫標準沒有具體精確到某一數值,是因為體溫可受到多種因素影響而發生波動,比如氣溫、時間、身體活動等,都可造成體溫的升高或降低。另外,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也不相同,部分朋友的基礎體溫本身就比較高或偏低,這都屬於正常情況!

既然如此,究竟體溫達到了什麼高度,才能算作是發燒呢?

目前大家在生活中測量體溫最常用到的方式就是「腋下測量」,從科學角度來看,如果腋下溫度維持在37.3℃以上,但是卻沒有超過或等於38℃,這就屬於低熱。而體溫超過了38℃,在39℃上下浮動,則屬於中等發熱。當體溫突破39℃並達到40℃左右時,則屬於高熱。一旦體溫超過了40℃以上,臨床就可判定為超高熱!

為了保證測量結果準確無誤,在測量前的半小時,應避免劇烈運動、喝冷熱水或沐浴。如果有這類情況,可休息半小時後再進行測量。

有很多人發現自己有發熱症狀時,並沒有及時就醫檢查,而是自行在家服用退燒藥物。但是,就如上文中提到的一般,發熱是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如果盲目服用退燒藥物,反而可能會影響到免疫系統正常工作,還會影響醫生對病情的判斷

一般情況下,在成年人發熱未超過38.5℃時,醫生都不建議患者服用退燒藥物,可通過物理降溫的方式來進行緩解,比如減少衣物穿著、適當喝熱水、室內通風、溫水擦拭等。如果物理降溫沒有起效,且體溫一直在38.5以上,應當及時就醫進行檢查。

之所以不建議自行服用退燒藥物,是因為引起發熱的因素有很多,這包括了病毒、細菌感染、慢性疾病等,甚至是癌症發展到一定階段後,也會有發熱症狀。如果未能找到病因,就盲目服用退燒藥物,屬於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對病情恢復沒有益處!

相關焦點

  • 寶寶發燒這11種情況快送醫 體溫超過38℃可口服退燒藥
    發熱出汗好不好?要不要用藥?父母該怎麼護理?快來跟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科醫師學一學。  發熱測體溫 推薦測腋溫  人體的不同部位對發熱的定義不一樣,肛溫超過38℃、腋溫超過37.5℃、口腔溫度超過37.8℃、背溫超過37.5℃即為發燒。而醫學上普遍將肛溫>38℃,腋溫>37.5℃定義為發熱。  孩子有發熱症狀時,首先要量體溫。
  • 腋下溫度超過37°,是不是發燒了?什麼時候吃退燒藥?醫生告訴你
    很多人覺得體溫超過37℃就屬於發熱了,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下面一起來重新認識一下發燒。大家可能已經已經發現,不管是從哪個部位測出來37℃都是屬於正常的,也就是說37℃並不代表發燒。而且人與人之間的體溫是有差別的。
  • 體溫在多少度以上,屬於發熱?不同溫度計測量,為何有誤差
    直到現在為止我們進出公眾場合還是要不定時的測量體溫,體溫計是每個家庭必備的一種儀器,尤其是家中有小孩的平時經常會感冒頭疼發燒,體溫計就起到了一個關鍵性作用。大家都知道38度屬於發燒,但是對於發燒大的具體界限還很模糊,那麼究竟體溫在多少度以上才屬於發熱呢?
  • 感冒發熱到什麼程度需用退熱藥?38.5度還是「金標準」嗎?了解下
    感冒在臨床上也被稱為上呼吸道感染,通常以病毒感染最為多見,而感冒的典型症狀之一就是「發熱」。很多人對發熱都存有誤解,認為只要體溫超過了38.5℃,就需立刻服用退燒藥物。特別是對孩子來說,發熱可能會「燒壞腦子」,讓孩子變成傻寶寶,所以寶媽們一遇到發燒情況,就盲目給孩子服用退燒藥物。
  • 孩子體溫超過37度是發熱?如何正確判斷?哪種體溫計好?
    到了醫院,一測體溫,37度3,可沒想到醫生說,沒事,這正常的,並不是發熱。欣欣不解了,體溫超過37度,不就是發熱了嗎?為何醫生說,孩子是健康正常的呢?其實,和欣欣一樣有這方面疑惑的家長有不少。一、給寶寶測量體溫的方法我們家長給孩子測量體溫,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1 口腔溫度將體溫表放入寶寶口腔測量。如果孩子口腔溫度在37.8攝氏度以上,即為發熱。
  • 自測體溫時如何判斷「真發燒」
    口腔測量是臨床上最推薦的方式,正常體溫範圍為36.3—37.2℃,37.3℃及以上是發熱,37.3—38℃屬於低燒,38.1—39℃屬於中燒,39.1—41℃屬於高燒,41.1℃及以上屬於超高燒。與成年人不同,兒童發熱經常達到39—40℃高燒,家長不必過於緊張。對於嬰幼兒和部分老年人,需要用肛表測量直腸體溫。這個部位的溫度比口腔溫度高0.3—0.5℃,37.6℃及以上是發熱。
  • 防疫新科普|如何自我監測體溫?低燒、高燒各是幾度?
    口腔測量是臨床上最推薦的方式,正常體溫範圍為36.3—37.2℃,37.3℃及以上是發熱,37.3—38℃屬於低燒,38.1—39℃屬於中燒,39.1—41℃屬於高燒,41.1℃及以上屬於超高燒。與成年人不同,兒童發熱經常達到39—40℃高燒,家長不必過於緊張。對於嬰幼兒和部分老年人,需要用肛表測量他們的直腸體溫。
  • 這種常用退燒藥18歲以下禁用,別再給孩子吃了
    答:關於兒童發熱,3個月以下嬰幼兒建議採用37℃溫開水給寶寶擦拭物理降溫方法退熱,而不提倡用酒精給寶寶擦拭。3個月以上兒童,如體溫低於38.5℃,最好不用藥品退熱。如體溫高於38.5℃和(或)出現明顯不適時,才建議服用退燒藥。
  • 寶寶發燒超過38度能不能吃退燒藥?這些用藥誤區,您真的了解嗎?
    小貝剛剛才滿5個月的寶寶,一開現的表現為身體有發熱症狀,體溫達到了37.9度,還表現出很煩躁的樣子,好在精神狀態還是不錯的。小貝媽媽堅持多次小量的給小貝喝水,以增加體內水分,但體溫未達到38.5℃,小貝的情況也不適合服用退熱藥物,但媽媽給小貝採用了物理降溫。通過用溫水不斷擦拭身體,和少量多次飲水的方法幫助小貝散熱,第二天早晨小貝就完全退燒了。
  • 2大常見退燒藥正確服用方式全解析
    孩子半夜哭鬧,一量溫度,超過38度,許多家長都有過類似的驚險經驗,兒科醫生建議家長,家裡應備妥幼兒退燒藥物,適時適量用藥,千萬不要在短時間重複用藥,以免讓體溫下降太多。服用兩次退燒藥,應至少間隔六個小時更多人則是過度用藥,例如,體溫超過38度的小朋友,吃了退燒藥,體溫降回37至38度之間,其實已經退燒,但家長卻心急,擔心持續發燒,小孩腦子會燒壞、變傻,而持續讓小孩吃藥。有些家長則是孩子吃了退燒藥30分鐘後,溫度仍偏高,急忙又給了另一種退燒藥,重複用藥,以致體溫降到35度以下。
  • 嬰兒體溫37度正常嗎 嬰兒體溫37.1頭有點燙怎麼辦
    腋下體溫37度算發燒嗎通常來說37度不算發燒,這樣的體溫是在正常的體溫範圍內的,而一個正常的小兒的體溫也在36.9度到37.5度之間。正常體溫在肛門處為36.5℃-37.5℃之間;在口腔處為36.2℃-37.3℃之間;在腋窩處為35.9℃-37.2℃之間。通過測量後,凡超過正常範圍0.5℃以上時,稱為發熱,不超過38℃稱為低熱,超過39℃者為高熱。
  • 12歲兒童體溫正常範圍是多少
    12歲兒童體溫正常範圍是多少?  12歲孩子的體溫,正常是36-37℃之間。如果孩子的體溫出現上升,對於這種情況,只要體溫不超過38.5℃,可以考慮物理降溫。物理降溫常見的就是溫水擦拭,可以用溫水擦拭患兒的耳後、頸部、腋窩、腹股溝、膕窩等處。
  • 人體正常體溫多少度?達到這個數,可能是發燒了,很多人不清楚
    常見的體溫測量有口腔、腋下和直腸三種:通常情況下口腔正常溫度約為36.3~37.2℃;而直腸體溫比口腔溫度要高一些,多在36.5~37.7℃;腋下的體溫則維持在36.0-37.0℃左右!根據臨床掌握的資料來看,發熱主要分為四個階段。就拿腋下體溫來說的,當腋下溫度超過了37.3℃,但在38℃左右,這就屬於低熱範圍。而當體溫超過了38℃,在39℃左右則屬於中度發熱。當體溫超過了39℃在40℃左右時,則屬於高熱狀態。一旦體溫超過了41℃,就屬於超高熱範圍!既然如此,面對發熱究竟該怎麼做呢?
  • 「提醒」這兩種常用退燒藥,孩子最好別用了!後果可能很嚴重
    發燒超過多少度就要用退燒藥?通常情況下,每個人的正常體溫在一天中都會有波動,浮動範圍因人而異,沒有固定的數值,不過在臨床工作中通常採用肛溫≥38℃或腋溫≥37.5℃定義為發熱。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並不意味著高於這個溫度就要用退燒藥!
  • 寶寶體溫高≠發燒!超過這個值就要注意了!
    正常體溫寶寶的正常體溫是36-37.8℃,因為寶寶的新陳代謝及心率比大人快,所以通常比大人稍高一些。02發熱分類臨床上將兒童體溫(常以腋溫為主)超過37.5℃(含37.5℃),屬於發熱。注意:在寶寶洗澡、喝熱水熱飲、劇烈活動後,不建議測量體溫,以上情況影響實際體溫,需要半小時後再測量。寶寶發燒如何治療?
  • 孩子吃了退燒藥不管用,到底該怎麼辦?
    孩子發燒期間,可以給寶寶服用布洛芬(適用於 6 個月以上)或對乙醯氨基酚(適用於 2~3 個月以上),給孩子降溫,讓孩子舒服一些。可是,還是有很多媽媽在留言區說:孩子吃了退燒藥沒用,怎麼辦?難道讓孩子一直燒著嗎?發燒反反覆覆,孩子會不會燒壞腦子?
  • 體溫怎麼測才準確?超過多少度算發熱?提示:不同溫度計標準不同
    受到新冠病毒的影響,現在只要是去公共場合,基本都需要測量體溫。有很多人即便不出門,也會在家主動測量體溫。測量體溫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若是一些細節沒有注意到的話,很容易出現測量不準確的情況。測量體溫的設備有多種,包括水銀溫度計、電子溫度計、額溫槍。
  • 寶寶體溫多少度,才能算發燒?出現哪種情況需要馬上送醫?
    在某些疾病發展過程中最主要的特徵就是發燒,如果留意到寶寶體溫不正常,有發燒的趨勢,最好馬上到醫院就診。通過醫生的診斷明確引發身體發熱的原因,對症處理,才能讓寶寶恢復身體健康狀態。這時就需要提前去了解相關的常識,那麼,寶寶體溫多少度才算是發燒呢?在臨床上,導致寶寶發燒的原因多種多樣。
  • 寶寶體溫多少度,才能算發燒?一旦出現這種現象,請立即送往醫院
    其實,發熱是人體免疫系統對抗病毒時的一種表現,在和病毒抗爭的過程中會導致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從而誘發了發熱症狀。在正常情況下,兒童體溫維持在36℃~37.3℃左右,出現發熱,這就說明患兒體內有正常防禦功能,是自我保護的一種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