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雖小,卻做出大文章。
沙縣小吃裡蘊含著中原漢族飲食文化傳統的精華,至今還保留著古老漢族傳統文化的特點,被稱為古代漢族傳統文化的「活化石」,芬芳馥鬱,香飄萬裡。
1997年12月8日,舉辦了首屆沙縣小吃文化節,之後每年12月8日就成了沙縣人的節日———128沙縣小吃節!
如今,沙縣小吃旅遊文化節已經成為沙縣的標誌性節日,沙縣也被譽為「中國小吃文化名城」。
12月8日,2020年沙縣小吃旅遊文化節如期舉行,遊客朋友不僅可以藉此機會飽覽沙縣風光,還可以品嘗到許多不常見的沙縣小吃,可謂是一年一度「吃貨」盛會。
當飲食與文化相結合,在心口相傳中代代承接,在五味調和中達到平衡,讓我們放慢腳步,體味八閩非遺美食背後的文化韻味,感觸食材融合的千滋百味。
2020年沙縣小吃旅遊文化節重要活動「八閩非遺美食展」突出八閩的非遺美食味道,每一道非遺美食背後都藏著不一樣的傳承故事讓我們一起通過鏡頭重新認識身邊的非遺美食!
本次展會上特別邀請了幾十位八閩非遺美食傳承人親臨現場。他們在現場展示非遺美食製作技藝現做、現展示、現賣,給遊客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時讓遊客零距離接觸和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製作技藝,更深刻感知體會非物質文化遺產製作技藝,以及技藝的傳承和保護的重要性。
國家級篇
「聚春園」始創於清同治四年(1865年),是福建省現存年代最悠久的歷史名店,馳名中外的「佛跳牆」就源於聚春園。1996年、2010年兩次被國家商務部授予「中華老字號」。2008年,「聚春園佛跳牆製作技藝」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福建省唯一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烹飪技藝。2009年「聚春園」被認定福建省企業知名字號、福建省著名商標。
佛跳牆典故
「不嘗佛跳牆,枉到榕城來!」。「佛跳牆」原名「福壽全」,「佛跳牆」創始人鄭春發經過改良,吸收南北菜餚精華,形成自己的獨特風味,是「佛跳牆」的開山鼻祖。後來鄭春發與人合辦「聚春園」菜館,推出此菜,引得高官富商、文人墨客爭相嘗鮮,有位秀才情不自禁、脫口而出:「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闡跳牆來。」引用詩中的「佛、跳、牆」三個字,「佛跳牆」名字由此誕生。
省級篇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沙縣小吃製作技藝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利肉燕
傳承人介紹陳君凡
「同利肉燕老鋪」自清光緒二年(1876)年創建於人文薈萃的 「三坊七巷」,至今已逾144年,是福州製作肉燕皮、烹製「太平燕」的著名老店。該店創始人陳官燃,在三坊七巷開設店鋪,將製作的肉燕皮供給三坊七巷的官宦家中的廚師烹製私房菜。1982年10月,「同利肉燕」老鋪重新開業,陳君凡成為了第四代掌門人。其打制燕皮嚴守祖訓,技藝精湛、質量上乘,飲譽海內外。一碗肉燕不僅僅是福州美食,它為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也架起了一座橋梁。
太平燕典故
「太平燕」是福州的一道著名地方風味小吃,也是福州風俗中的喜慶名菜。福州人逢年過節,婚喪喜慶,親友離別,必吃「太平燕」,即取其「太平」、「平安」之吉利。在福州有這麼一段佳話:無(肉)燕不成年,無(肉)燕不成宴。肉燕是福州特產中的精品,堪稱舉國無雙,神州一絕。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耳聾伯元宵丸
傳承人介紹林英德
耳聾伯元宵丸製作技藝創始人林炳祥生於1888年,從事元宵丸製作三十餘年。第二代傳承人林桂芳先生生於1908年,綽號耳聾伯,15歲起就自立門戶創立耳聾伯品牌。改革開放後,林桂芳先生向工商局部門申請開辦耳聾伯元宵丸小吃店。1980年,25歲的林英德以耳聾伯技藝傳承人身份接手耳聾伯元宵店日常管理工作。2011年,第四代傳承人林威作為耳聾伯元宵丸創始人林桂芳的孫子,正式全面接管耳聾伯元宵店。
耳聾伯元宵丸典故
耳聾伯元宵始於1903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臺江蒼霞洲一帶以及臺江碼頭區域,通過口口相傳,享有良好的口碑,具有深遠的影響。特別每逢春節、元宵節,人們都會購買耳聾伯元宵丸孝敬父母。耳聾伯元宵丸給人平安、團圓的感覺,也代表安康、幸福。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甌高爐光餅
傳承人介紹鄭建軍
光餅在建甌廣為流傳,它不僅是人們喜愛的小吃,而且還成為祭祀神靈祖先必備的供品。許多旅居國內外的鄉親,總是以品嘗家鄉光餅為夙願。在建甌光餅中又以房村「旺弟光餅」最為出名。從明朝戚繼光首創,到第十三代傳人陳旺弟,再到十五代傳人鄭建軍,小小光餅在民間流傳了四百多年,帶給人們的是百吃不厭、嘴邊留香、回味無窮。
建甌光餅典故
明朝初年,日本倭寇猖獗,人民深受其害。抗倭名將戚繼光奉命入閩殲敵,大獲全勝。相傳戚繼光入閩抗倭之時,連日陰雨,軍中不能舉灶,戚繼光便命以麵粉製成圓形餅丕,烤製成一種最簡單的小餅,圓餅中心打一小孔,用麻繩串起掛在將士身上充當乾糧,大大加快了行軍速度,方便了作戰殲敵。後來,這小餅流入民間,八閩人民為了紀念戚繼光的豐功偉績,便將這種小餅稱之為「光餅」。
市級篇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順昌灌蛋、建甌東遊芋餃、東平小胳、邵武遊漿豆腐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順昌畲族竹筒飯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
2020年八閩非遺美食展現場人氣爆棚,吸引眾多遊客前來品鑑。
此外在新時代的發展趨勢下,藉助新媒體的宣傳手段,與多位知名美食網紅聯合創作,通過現場場景拍攝展示2020年八閩非遺美食展活動主題短視頻,傳承人故事創意短視頻,在抖音平臺(截止發稿)總閱覽量突破100萬,獲贊量近萬個,評論近千條。
圖1:知名美食網紅:八閩光頭哥
圖2:本地網紅:魚會嬌
多位網紅助力現場開啟直播模式,採用「探展」「探非遺美食」的打卡形式和直播帶貨方式,在2020年八閩非遺美食展現場為非遺參展商直播帶貨,與線上粉絲互動,引導參與採購,提升2020年八閩非遺美食和福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美食的美譽度和認可度。
尾聲之際
本次參展的非遺傳承人對活動的反響積極,紛紛表示收穫很大。參加此次美食展讓他們更明白在「網際網路+」時代,網際網路+非遺美食可以更出彩,在傳承好非遺技藝的同時要運用好新媒體宣傳渠道,藉助網紅力量,做大做強非遺品牌。
聲明:該文章系我網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新聞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