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非遺傳承人現身2020年沙縣「八閩非遺美食展」

2020-12-19 中國日報網

小吃雖小,卻做出大文章。

沙縣小吃裡蘊含著中原漢族飲食文化傳統的精華,至今還保留著古老漢族傳統文化的特點,被稱為古代漢族傳統文化的「活化石」,芬芳馥鬱,香飄萬裡。

1997年12月8日,舉辦了首屆沙縣小吃文化節,之後每年12月8日就成了沙縣人的節日———128沙縣小吃節!

如今,沙縣小吃旅遊文化節已經成為沙縣的標誌性節日,沙縣也被譽為「中國小吃文化名城」。

12月8日,2020年沙縣小吃旅遊文化節如期舉行,遊客朋友不僅可以藉此機會飽覽沙縣風光,還可以品嘗到許多不常見的沙縣小吃,可謂是一年一度「吃貨」盛會。

當飲食與文化相結合,在心口相傳中代代承接,在五味調和中達到平衡,讓我們放慢腳步,體味八閩非遺美食背後的文化韻味,感觸食材融合的千滋百味。

2020年沙縣小吃旅遊文化節重要活動「八閩非遺美食展」突出八閩的非遺美食味道,每一道非遺美食背後都藏著不一樣的傳承故事讓我們一起通過鏡頭重新認識身邊的非遺美食!

本次展會上特別邀請了幾十位八閩非遺美食傳承人親臨現場。他們在現場展示非遺美食製作技藝現做、現展示、現賣,給遊客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時讓遊客零距離接觸和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製作技藝,更深刻感知體會非物質文化遺產製作技藝,以及技藝的傳承和保護的重要性。

國家級篇

「聚春園」始創於清同治四年(1865年),是福建省現存年代最悠久的歷史名店,馳名中外的「佛跳牆」就源於聚春園。1996年、2010年兩次被國家商務部授予「中華老字號」。2008年,「聚春園佛跳牆製作技藝」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福建省唯一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烹飪技藝。2009年「聚春園」被認定福建省企業知名字號、福建省著名商標。

佛跳牆典故

「不嘗佛跳牆,枉到榕城來!」。「佛跳牆」原名「福壽全」,「佛跳牆」創始人鄭春發經過改良,吸收南北菜餚精華,形成自己的獨特風味,是「佛跳牆」的開山鼻祖。後來鄭春發與人合辦「聚春園」菜館,推出此菜,引得高官富商、文人墨客爭相嘗鮮,有位秀才情不自禁、脫口而出:「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闡跳牆來。」引用詩中的「佛、跳、牆」三個字,「佛跳牆」名字由此誕生。

省級篇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沙縣小吃製作技藝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利肉燕

傳承人介紹陳君凡

「同利肉燕老鋪」自清光緒二年(1876)年創建於人文薈萃的 「三坊七巷」,至今已逾144年,是福州製作肉燕皮、烹製「太平燕」的著名老店。該店創始人陳官燃,在三坊七巷開設店鋪,將製作的肉燕皮供給三坊七巷的官宦家中的廚師烹製私房菜。1982年10月,「同利肉燕」老鋪重新開業,陳君凡成為了第四代掌門人。其打制燕皮嚴守祖訓,技藝精湛、質量上乘,飲譽海內外。一碗肉燕不僅僅是福州美食,它為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也架起了一座橋梁。

太平燕典故

「太平燕」是福州的一道著名地方風味小吃,也是福州風俗中的喜慶名菜。福州人逢年過節,婚喪喜慶,親友離別,必吃「太平燕」,即取其「太平」、「平安」之吉利。在福州有這麼一段佳話:無(肉)燕不成年,無(肉)燕不成宴。肉燕是福州特產中的精品,堪稱舉國無雙,神州一絕。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耳聾伯元宵丸

傳承人介紹林英德

耳聾伯元宵丸製作技藝創始人林炳祥生於1888年,從事元宵丸製作三十餘年。第二代傳承人林桂芳先生生於1908年,綽號耳聾伯,15歲起就自立門戶創立耳聾伯品牌。改革開放後,林桂芳先生向工商局部門申請開辦耳聾伯元宵丸小吃店。1980年,25歲的林英德以耳聾伯技藝傳承人身份接手耳聾伯元宵店日常管理工作。2011年,第四代傳承人林威作為耳聾伯元宵丸創始人林桂芳的孫子,正式全面接管耳聾伯元宵店。

耳聾伯元宵丸典故

耳聾伯元宵始於1903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臺江蒼霞洲一帶以及臺江碼頭區域,通過口口相傳,享有良好的口碑,具有深遠的影響。特別每逢春節、元宵節,人們都會購買耳聾伯元宵丸孝敬父母。耳聾伯元宵丸給人平安、團圓的感覺,也代表安康、幸福。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甌高爐光餅

傳承人介紹鄭建軍

光餅在建甌廣為流傳,它不僅是人們喜愛的小吃,而且還成為祭祀神靈祖先必備的供品。許多旅居國內外的鄉親,總是以品嘗家鄉光餅為夙願。在建甌光餅中又以房村「旺弟光餅」最為出名。從明朝戚繼光首創,到第十三代傳人陳旺弟,再到十五代傳人鄭建軍,小小光餅在民間流傳了四百多年,帶給人們的是百吃不厭、嘴邊留香、回味無窮。

建甌光餅典故

明朝初年,日本倭寇猖獗,人民深受其害。抗倭名將戚繼光奉命入閩殲敵,大獲全勝。相傳戚繼光入閩抗倭之時,連日陰雨,軍中不能舉灶,戚繼光便命以麵粉製成圓形餅丕,烤製成一種最簡單的小餅,圓餅中心打一小孔,用麻繩串起掛在將士身上充當乾糧,大大加快了行軍速度,方便了作戰殲敵。後來,這小餅流入民間,八閩人民為了紀念戚繼光的豐功偉績,便將這種小餅稱之為「光餅」。

市級篇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順昌灌蛋、建甌東遊芋餃、東平小胳、邵武遊漿豆腐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順昌畲族竹筒飯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

2020年八閩非遺美食展現場人氣爆棚,吸引眾多遊客前來品鑑。

此外在新時代的發展趨勢下,藉助新媒體的宣傳手段,與多位知名美食網紅聯合創作,通過現場場景拍攝展示2020年八閩非遺美食展活動主題短視頻,傳承人故事創意短視頻,在抖音平臺(截止發稿)總閱覽量突破100萬,獲贊量近萬個,評論近千條。

圖1:知名美食網紅:八閩光頭哥

圖2:本地網紅:魚會嬌

多位網紅助力現場開啟直播模式,採用「探展」「探非遺美食」的打卡形式和直播帶貨方式,在2020年八閩非遺美食展現場為非遺參展商直播帶貨,與線上粉絲互動,引導參與採購,提升2020年八閩非遺美食和福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美食的美譽度和認可度。

尾聲之際

本次參展的非遺傳承人對活動的反響積極,紛紛表示收穫很大。參加此次美食展讓他們更明白在「網際網路+」時代,網際網路+非遺美食可以更出彩,在傳承好非遺技藝的同時要運用好新媒體宣傳渠道,藉助網紅力量,做大做強非遺品牌。

聲明:該文章系我網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新聞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相關焦點

  • 數位非遺傳承人現身2020年沙縣「八閩非遺美食展」,藉助網紅力量...
    2020年沙縣小吃旅遊文化節重要活動「八閩非遺美食展」突出八閩的非遺美食味道,每一道非遺美食背後都藏著不一樣的傳承故事讓我們一起通過鏡頭重新認識身邊的非遺美食2020年八閩非遺美食展現場人氣爆棚,吸引眾多遊客前來品鑑。
  • 八閩美食非遺購物節開幕在即 四十多道「大菜」彰顯閩菜底蘊
    東南網6月8日訊(本網記者 陳楠)記者獲悉,作為今年福建非遺傳承活動的重頭戲,「2020年八閩美食非遺購物節」將於6月13日正式啟幕,並持續至6月30日。據介紹,福建是非遺大省,傳統飲食文化在其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沙縣小吃已經是福建餐飲業的標杆IP,拌麵扁肉、水晶燒麥、芋餃等,乃至三明當地的各類美食,背後都藏著千百年來當地文化的結晶。福建這些非遺美食裡蘊藏著哪些地域文明和文化特色?各地人民為保護和傳承做出了哪些努力?個人在家是否有條件製作?本次活動將一一道來。
  • 福建:非遺+購物,助力傳承推動融入
    當天,該縣還以「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為主題,開展傳統體育、傳統醫藥和餐飲類非遺項目的宣傳展示活動。福建日報通訊員 林斯乾 攝東南網6月1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李珂 肖榕)13日,由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開展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系列活動主會場活動在福州三坊七巷非遺博覽苑舉行,各設區市分會場同步進行。
  • 2020年沙縣小吃旅遊文化節開幕
    記者 張斌 攝   中新網福建沙縣12月8日電 (肖首洲 許琰)2020年沙縣小吃旅遊文化節開幕式8日在福建沙縣小吃文化城舉行。開幕式上進行了全國無機矽之鄉、七峰疊翠AAA景區、全國文明城市、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等授牌儀式。
  • 講好金昌故事 傳承非遺文化——2020年金昌市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進非遺保護工作開展,提高傳承人業務能力,搭建交流互鑑平臺,11月7日,由金昌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主辦,市文化館承辦,永昌縣、金川區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協辦的2020年全市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培訓班暨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在市文化館舉辦。
  • 2020廣州·潮州非遺精品展(時間+地點+預約入口)
    2020廣州·潮州非遺精品展  時間:11月7日-12月31日  地點:廣州塔首層環形展廊、媒體港潮墟  票價:免費預約  預約入口:點擊進入  本次展覽緣起是因為兩地非遺都被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參觀過,一個是嶺南文化中心地,一個是嶺南文化重地。
  • 非遺展11月23日開展千餘件展品展示最高水平非遺技藝
    本次非遺展將突出非遺保護成果、產品開發創新和項目活態展示三大特色,邀請到11個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及國內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展出130個非遺項目,展品超過千件,展期從23日持續至27日。
  • 中餐烹飪技藝非遺傳承人展示非遺菜品
    本報訊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2019中餐烹飪技藝非遺項目傳承人研修班結業典禮和作品展示會在江蘇省揚州大學舉行。傳承人一邊展示自家的非遺美食,一邊觀摩學員們的傳統技藝,呈現了一場精美絕倫的非遺美食盛宴。
  • 展現獨特非遺風採 福州閩侯縣舉辦非遺宣傳展示活動
    日前,以「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為主題的閩侯縣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在福建福州閩侯縣林柄村開幕,同時啟動十集非遺微紀錄片拍攝計劃,向世人展現閩侯非遺風採。美猴王表演。閩侯縣委宣傳部供圖「2020迎世遺,非遺傳承齊齊來。匠心傳承傳世界,健康生活幸福來。好啊!」當天上午9時許,極富閩侯特色的喜娘喝彩拉開了活動主會場非遺展演的帷幕。隨後,民間舞《豐收花籃》、閩侯南少林詠春拳、福田楊家槍法、閩劇折子戲、山歌對唱、民俗舞《大頭娃娃》等精彩節目先後登臺亮相,令人目不暇接。
  • 「雲賞非遺 贛在傳承」——2020年非遺主題宣傳月活動啟動
    活動現場寧都客家香大餘紅糖  近日,「雲賞非遺 贛在傳承」——2020年非遺主題宣傳月活動啟動,贛州非遺集客家文化之大成,匯贛南古今之風採,讓我們在6月一起感受多樣非遺。  據介紹,宣傳月活動內容豐富,在這一個月的時間內,活動將分為「非遺購物節」「非遺文化創意作品展」「非遺攝影展」「非遺傳承人線上手工藝展示」「非遺交流講座」五個部分。並將在6月的每周三、周六安排一場直播。邀請知名度較高的網紅,如華農兄弟、全南小師妹在抖音、頭條等平臺同時在線直播帶貨。
  • 魅力沙面 非遺傳奇——2020年荔灣區「三雕一彩一繡」非遺大師...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胡釗、記者皮澤紅報導 8月17日上午,2020年廣州市荔灣區「三雕一彩一繡」非遺大師精品展在沙面和曦美術館隆重開幕。2020年廣州市荔灣區「三雕一彩一繡」非遺大師精品展在沙面開幕本次展覽集合了荔灣區8個工藝美術類非遺項目、15位非遺大師的精品力作近150餘件,可以說是近年來規格高、範圍廣的非遺大師精品展。除傳統項目「三雕一彩一繡」、廣式家具製作技藝外,還增加了近年新入選項目西村窯製作技藝和蛋雕。
  • 非遺扮靚新春,喚醒嶺南記憶,廣東非遺年貨集市今日開鑼
    2020年1月18日,正值農曆臘月二十四日,也是南方地區傳統的「小年」,一場集結了非遺手藝、地道美食、文化展覽和互動體驗的廣東非遺集市活動在廣東省文化館廣場開鑼,揭開了節慶「嘆」非遺之2020春節、元宵系列活動的序幕。
  • 「廣州•潮州非遺精品展」亮相廣州塔
    2020年11月7日-12月31日,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中共潮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潮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共同主辦的「廣州·潮州非遺精品展」在廣州塔一樓環形展廊亮相。本次展覽是廣州與潮州兩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次攜手舉辦非遺主題展覽,作為嶺南之窗首個跨市展,通過兩地非遺項目的對比式呈現和場景化展示,讓遊客切身感悟嶺南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廣州攜手潮州,聯袂奉獻華章「廣州·潮州非遺精品展」於11月7日-12月31日在廣州塔首層環形展廊舉辦。
  • 「年味溫州 非遺迎春展」周四登場 百餘個非遺項目供市民體驗
    溫州網訊 1月24日至28日,由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市非遺中心等承辦的第五屆「年味溫州非遺迎春展」將在溫州國際會展中心5號館舉行,文旅融合,為市民營造濃濃的非遺年味。  本屆非遺展主題為「文旅融合創新發展」,將設有全市70餘種飲食類非遺項目展示;8個非遺體驗基地15項非遺體驗項目;特色旅遊商品展示;木偶戲、溫州鼓詞等非遺項目現場展演和文創企業形象展示。本次活動旨在喚醒市民記憶深處的年俗文化,讓非遺走進千家萬戶,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 愛上非遺,聚了,火了,樂了!
    2018年起,淮安策應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國家戰略,連續舉辦兩屆大運河文化帶城市非遺展,深入挖掘運河文化,講好運河故事,讓千年運河綻放新的時代光彩。2020年,作為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分會場,淮安將分會場活動與第三屆中國(淮安)大運河文化帶城市非遺展合二為一,以「守多彩非遺、創時尚生活」為主題,切切實實地將大運河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
  • 非遺產品買買買!看浦東新增非遺傳承人的「獨門絕技」!
    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浦東新區文體旅遊局辦公室印發《關於公布第七批浦東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通知》,經認定,浦東新增了18名區級非遺傳承人!特別的「武林世界」有人說,一項非遺就是一個「武林世界」,非遺傳承人都是各派「武林高手」。今天,讓小布帶大家一同了解這些非遺傳承人背後的獨門絕技吧!
  • 非遺傳承人尼瑪現身《小師父》久河卓舞大放異彩
    在上周六晚播出的節目中,四位小師父一一展露了自己的「才藝絕學」,網友不禁評論道:「一心一意看節目,就怕一眨眼就錯過精彩的地方」,其中,傳承千年的西藏久河卓舞無疑最為震撼人心,非遺傳承人尼瑪與孫子次仁頓珠合力傳承傳統文化,不僅感動了觀眾,更讓學習粉絲團等正向微博大號為其點讚。
  • 4000多份順德非遺美食等你試吃!本周末精彩非遺活動來襲
    記者了解到,活動現場分為8大區域,分別是主舞臺區、展覽區、展播區、非遺美食區、靜態展示區、活態展演區、非遺互動體驗區、總服務區。活動當天,將有順德非遺美食《尋味小奇兵》、醒獅、粵劇、永春拳、洪拳、八音鑼鼓等11個非遺項目進行活態展演。
  • 「2020海南自貿港大國非遺工匠藝術珍品展」開展
    【解說】「2020海南自貿港大國非遺工匠藝術珍品展暨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大會」12月27日在海南省博物館舉行,展覽展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技藝的風採,彰顯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該珍品展為期五天,以「互鑑交流、創新發展、共享未來」為主題,圍繞大國非遺工匠藝術珍品展和技藝傳承展兩大展區進行布展。
  • 眾多非遺美食義賣捐贈 非遺傳承助力脫貧攻堅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薛維睿10月21日下午,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非遺美食技藝展舉行了非遺美食義賣捐贈活動,以推動非遺傳承此前,非遺美食技藝展在10月17日至20日舉辦了「非遺傳承助力脫貧攻堅」義賣活動,參展單位每天自願拿出一定數量的非遺美食產品進行義賣。截止到20日,共計19家參展單位參與了義賣活動,他們共捐出義賣款項9254元。在下午的捐贈活動上,四川旅遊學院烹飪學院姜老師攜9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來到展覽現場,獻愛心的參展單位將現金直接交給了學生,學院為大家頒發了榮譽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