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唐代著名詩人。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王維多才多藝,精通詩、書、畫、音樂等。其中尤以詩歌創作成就最高,無論邊塞、山水詩,律詩還是絕句等均有流傳千古的佳作。現存詩400餘首,大多數為山水田園詩,代表作有《山居秋暝》、《相思》等。
《隴西行》是王維以監察御史身份,奉使出塞期間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也是王維邊塞詩中的經典之一,主要描寫了匈奴入侵、邊防告急的情景。巧妙的是,這首詩反映的是邊塞戰爭,但王維卻沒有從正面去寫任何有關戰爭的情景。全詩筆墨精練,一氣呵成,構思巧妙,耐人尋味。
《隴西行》十裡一走馬,五裡一揚鞭。都護軍書至,匈奴圍酒泉。關山正飛雪,烽火斷無煙。
詩的開頭兩句「十裡一走馬,五裡一揚鞭。」詩人便以誇張的表現手法,渲染了十萬火急的緊張氣氛。必須得十裡又十裡的縱馬飛馳,五裡又五裡的不斷揚鞭,才不被耽誤。這兩句是倒裝句,如果按照正常的敘寫應是:一走馬十裡,一揚鞭五裡。但是這樣寫的話,既拗口,也沒有了那種緊迫感。
而將「十裡」和「五裡」放在前面的話,馬的速度之快則顯而易見。這樣寫更容易讓讀者產生好奇心,到底是什麼事,需要如此誇張的走馬揚鞭才行。同時它也為下文所描寫的緊急戰事做了鋪墊。短短的十個字,鮮明而飛動的形象便油然而生,可見王維表現功底的高超,令人嘆為觀止。
詩的中間兩句「都護軍書至,匈奴圍酒泉。」則緊承前面兩句,點明了走馬揚鞭之人的身份和如此十萬火急的緣由。原來是因為匈奴已經圍困重鎮酒泉的緊急戰事,讓西北都護府的軍使不得傳來加急的軍書。一個「至」字便交代了「十裡一走馬,五裡一揚鞭。」的結果,已經及時送達。後面一句中的「圍」字則凸顯了形勢的嚴重。
詩到這裡,我們已經知道了王維所形容的戰事之緊急,並且軍書也已經及時送到。那麼最後這場戰爭究竟是勝利還是慘敗呢?我們接著往下看詩的最後兩句「關山正飛雪,烽火斷無煙。」可見詩人在接到軍書之後,舉目西望,卻只能看到漫天飛雪,望斷關山也沒有看到烽煙的痕跡,原來烽火聯繫已經中斷了。
全詩到這裡也便戛然而止了,但這場戰事的後續如何,詩人卻沒有再接著寫下去了。節奏如此的短促,一方面是為了增強氣氛的緊張,形勢的危急。另一方面也能夠讓讀者有足夠的想像餘地。綜觀王維的這首詩,可見是一首篇幅短小卻內蘊豐富的佳作。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