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召開2017年全區食品藥品稽查工作新聞發布會
1月5日,內蒙古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內蒙古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楊鳳屹介紹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食品藥品稽查工作情況。內蒙古自治區食藥局綜合處、辦公室、稽查局、食品生產監管處負責人參加新聞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新聞發布會現場
內蒙古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楊鳳屹:
新聞界的朋友們: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向新聞界多年來對食藥監管事業的幫助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2017年,全區食品藥品稽查系統牢固樹立「沒有強大的食品藥品稽查執法,就沒有權威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的工作理念,緊緊圍繞「執法辦案」這個核心和主業,堅持「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準確、處罰適當、程序合法、文書規範」24字方針,全面落實「四個最嚴」要求,以提升稽查執法隊伍能力素質為基礎,突出抓好執法辦案工作,嚴厲懲治、有效震懾食品藥品違法行為,食品藥品稽查工作取得新成效,促進了我區食品藥品安全穩中向好局面的形成。主要表現在以下八個方面:
一、稽查執法人員能力素質明顯提升
稽查執法人員能力、素質、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食品藥品監管執法工作的質量和效率,關係到食品藥品監管事業的長遠發展。
自治區食藥監管局審時度勢,制定、啟動並分步實施了「稽查執法人員能力素質提升計劃」。採取編輯《稽查執法手冊》、制定工作計劃、編輯《稽查執法人員素質考試指南》、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全員培訓、分三級組織稽查執法人員考試、建立各級專家庫、提升稽查執法水平「七步走」的方式,有序開展,紮實推進。自治區、盟市、旗縣三級專家隊伍已經形成,全系統稽查執法人員的法治思維能力、依法辦案能力和水平明顯提升,為執法辦案提供了堅實基礎。
二、執法裝備配備明顯改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執法裝備是稽查執法的物質基礎,是執法隊伍戰鬥力的組成部分,是加強執法隊伍業務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局按照國家總局《全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機構執法基本裝備配備指導標準》,加大資金投入,配備了執法專用車輛、抽樣專用車、計算機、筆記本電腦、移動執法終端、可攜式印表機、照相機、攝像機、執法記錄儀等基本裝備、取證工具和快檢設備等,使執法裝備得到很大改善,提高了執法效能。
三、行管銜接、行刑銜接更加順暢
行管銜接方面:
監管部門在日常監管、專項整治中發現的違法行為線索,及時移交稽查部門;稽查部門對於符合立案標準的及時予以立案查處,相關監管部門予以配合。稽查部門將查處結果反饋日常監管部門作為企業分級分類管理的依據,並將行政處罰的執行與換證、發證、認證等工作緊密結合,互相支持、互相促進,從而充分發揮監管與稽查的最大合力效應,既嚴懲違法違規行為,又不斷提高食品藥品監管水平。
行刑銜接方面:
出臺了《內蒙古自治區食品藥品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實施細則(試行)》,建立健全線索通報、公安機關提前介入、檢驗鑑定綠色通道、案件會商、案件移送等工作機制。加強與公安、檢察、法院的聯繫配合,召開行刑銜接聯席會議,就解決違法犯罪案件取證難、移送難、入罪難等問題形成意見,使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對接更加緊密。2017年,全系統向公安機關移送追究刑事責任案件56件。
四、執法合力明顯增強
加強跨區域稽查執法聯動機制建設,增強打擊合力。依據在我區形成的《華北東北八省(區、市)食品藥品稽查執法聯防協作制度》和《西北四省區食品藥品稽查執法聯防合作備忘錄》,按照「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及時傳遞、公開透明、快速協查」的協作方針,進一步完善了我區與毗鄰省份的稽查執法協作機制,將協作機制延伸至地市、區縣。目前,已有5個盟市與毗鄰省份的市、縣建立了協作機制。推進市際、縣際食品藥品監督信息共享,完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協同監管的聯防協作體系。增強了跨區域打擊食品藥品違法行為的能力。
五、案件查辦數量保持上升勢頭
堅持將案件查辦數量作為考核各盟市稽查工作的重要指標,嚴格要求,加強督查督辦。各盟市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查處案件數量和罰沒款數額逐年、較大幅度提升。2014年,全區查辦適用一般程序的案件2674件,罰沒款937萬元;2015年,4753件,罰沒款2000餘萬元;2016年,6502件,罰沒款4800餘萬元;2017年截止11月30日,7652件,罰沒款5300餘萬元。
六、大案要案查辦取得新突破
時刻保持對案件線索的敏感性,充分發揮專項整治、監督檢查、監督抽檢、投訴舉報、媒體披露等案源作用,不放過任何違法行為的線索,深挖細查,著力查辦具有行業潛規則性質、群眾反映強烈、社會關注度高的案件。按照國家總局設置的大要案查辦貨值金額20萬元的考核指標,2016年查辦的貨值20萬元以上的案件只有1件(醫療器械),2017年達到9件(食品5件、藥品4件)。其中,有5件(食品3件、藥品2件)貨值金額達到了50萬元以上,赤峰市正在查辦1件貨值金額為2000萬元的藥品案。自治區局稽查局查辦的醫療機構涉嫌購進無註冊證醫療器械案,貨值金額119萬元,列入國家總局優秀案例。
七、行政處罰案件信息公開力度持續加大
信息公開是監管和執法工作最有效的手段,處罰信息公開是對消費者最好的保護,對違法者最大的震懾,對執法者最硬的約束。有利於樹立執法權威和公信力、增強消費者的信心。全區各級食品藥品監督部門在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公開全部行政處罰案件信息,案件信息公開率達到100%。包頭、烏海市先行先試,已經在全區率先實行行政處罰決定書全文公開。
八、案件查辦質量不斷提高
嚴格執行「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準確、處罰適當、程序合法、文書規範」稽查辦案工作方針,全區系統適用一般程序案件,雖然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時有發生,但無一被上級複議機關或者被人民法院撤銷、變更。查辦的案件經受住了聽證、複議、訴訟的檢驗。
2018年,稽查執法部門將繼續加大案件查辦力度,保持案件查辦數量不下降。同時,注重提高案件查辦質量,把每一起案件都辦成鐵案。為維護公眾的飲食用藥安全保駕護航。
在此,再一次對各新聞媒體和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對我們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請在今後工作中繼續給予大力的幫助和支持。
新年伊始,祝願新聞界的朋友們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家庭幸福!謝謝!
新聞發布會答記者問
1、2017年全年查處四品一械、打擊違法犯罪的情況?2017年食品藥品安全呈現出什麼態勢,2018年對打擊違法犯罪方面有什麼打算?
內蒙古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稽查局負責人:
2017年案件查辦情況通報
2017年,全區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對違法行為「零容忍出快手下重拳」,嚴厲打擊食品藥品違法行為。充分利用監督檢查、監督抽檢、投訴舉報、媒體披露發現、提供的案源線索,加大案件查辦力度。
(一)案件查辦總體情況
截止2017年11月30日,全系統查辦案件7652件,同比增長36.8%。其中,食品案件5189件,同比增長37.6%;藥品案件1822件,同比增長54.1%;醫療器械案件274件,同比增長16.1%;(化妝品案件367件,同比下降8.9%)。搗毀制假售假黑窩點50個,取締無證經營135家,責令停產停業72家,吊銷許可證15張。
食品案件性質涉及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食品、無證生產食品、生產銷售摻雜摻假食品、非法添加、銷售未經檢驗檢疫肉類等;藥品案件性質涉及生產銷售假藥、劣藥、非法渠道購進、超範圍經營、無證經營;醫療器械案件性質涉及購進使用無註冊證醫療器械、使用過期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不符合產品技術要求醫療器械、翻新、組裝醫療器械;化妝品案件性質涉及經營不合格化妝品、標識標籤不符合規定化妝品等。2017年還重點查處了餐飲服務環節違法違規行為,嚴厲打擊違規使用禁用物質、進貨渠道不明、來源不清、資質不全等行為,全力配合做好自治區成立70周年大慶等大型活動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二)較大案件查辦情況
按照國家總局案件查辦考核指標設置,較大案件數量(食藥械貨值金額5萬、化妝品2萬)和貨值金額20萬元、50萬元以上案件數量。全系統查辦符合較大案件條件的食品案17件,重大案件12件,貨值金額20至50萬元的2件,50萬元以上的3件。藥品較大案件13件,重大案件41件,貨值金額20至50萬元的2件,貨值金額50萬元以上的2件;赤峰市在辦1件貨值金額為2000萬元的藥品案。醫療器械較大案件8件;化妝品較大案件4件。貨值金額20至50萬元的1件。
(三)移送公安機關案件
2017年,全系統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案件56起,其中,食品13起,藥品43起,涉及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非法經營、生產銷售假藥等。
(四)2018年打擊重點
食品方面,以打擊違法添加等食品安全領域「潛規則」為重點,以嬰幼兒配方乳粉、嬰幼兒輔助食品、乳製品、肉製品、食用植物油、白酒、保健食品等大宗食品為重點品種,嚴懲重處違法添加、制假售假、濫用食品添加劑、使用非食品原料或回收食品原料生產食品等違法行為;藥品方面,一是加大對網際網路製售假藥查處力度;二是加大對藥品生產企業製售假劣藥品的查處力度,重點打擊藥品生產企業不按處方投料、非法使用化工原料、擅自變更影響藥品質量的生產工藝等行為;三是加大對藥品經營企業從非法渠道購入藥品、出租出借許可證照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化妝品方面,重點打擊有證企業非法添加激素和抗生素等禁用物質、擅自更改特殊用途化妝品產品配方、生產未經批准特殊用途化妝品等嚴重違法行為,嚴肅查處利用網絡製售假冒化妝品案件;醫療器械方面,嚴厲打擊無證生產經營;持續加強對無菌和植入性等高風險醫療器械案件的查處力度;對應用範圍較廣的耗材類產品以及走私、翻新、組裝醫療器械等制假售假違法行為堅決懲處。
2、全區開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行動」取得哪些成果?
內蒙古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綜合處負責人:按照國務院食安辦等9部門的《通知》要求,我區的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專項整治從工作9月啟動,經過問題排查、整治總結兩個階段的工作,現已進入鞏固成果階段。在4個多月的工作中,自治區食品安全委員會充分發揮組織協調職能,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制定整治方案,抓好具體落實,各項工作迅速推進。各盟市、各有關部門立足本職工作,注重協調配合,在全區範圍內已經形成對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嚴懲重處的高壓態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通過梳理匯總各部門工作的情況,主要成效有:
自治區公安廳將整治工作作為打擊整治食品違法犯罪「利劍行動」重要組成部分,食藥環偵、治安、刑偵、網安、技偵、情報等相關警種密切配合,切實加大案件偵辦力度。相繼破獲以低檔食品冒充高檔食品、以過期食品冒充未過期食品的生產銷售偽劣食品犯罪案件5起,向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西藥成分的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4起,以食品、保健食品冒充藥品的生產銷售假藥案2起,銷售假冒註冊商標食品案4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3人。
自治區商務廳嚴格落實《直銷管理條例》和《直銷行業服務網點設立管理辦法》,組織盟市商務部門對食品、保健食品直銷企業的分支機構和服務網點經營行為進行全面檢查。
自治區工商行政管理局全面履行廣告監管、審查職責,聯合有關部門開展虛假違法廣告整治行動,加大對電視、廣播、報刊、網際網路等廣告經營者、發布者的監督檢查,已查處食品、保健食品虛假廣告違法案件6起,罰沒金額10萬元。
自治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嚴格進口食品、保健品標籤標識審核,推行質量安全主動報告制度,督促企業切實落實好進出口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做好自檢自控和食品防護,對涉及標籤檢驗不合格食品實施退運或銷毀處理。
自治區新聞出版廣電局組織全區媒體單位開展規範廣告發布行為的專項檢查,要求相關媒體嚴格履行廣告發布審查職責,核查清理存在虛假宣傳及欺騙、誤導消費者的問題廣告,嚴禁播出欺詐和虛假宣傳的食品、保健食品廣告,對檢查發現發布違法廣告的媒體單位加大查處問責力度。
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盟市、旗縣監管部門對食品、保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和非實體店經營單位展開排查,強化落實經營單位主體責任和第三方平臺經營者、相關方的法律責任,對涉嫌非法添加、非法聲稱產品功效的食品、保健食品進行抽樣檢驗。累計檢查相關企業17759家次,抽檢食品、保健食品2404批次,責令整改307家次,立案62起,罰沒款35.46萬元。
自治區網信辦組織各盟市網信辦開展屬地網站落實主體責任專項檢查,將全區3萬多家網站全部納入監看範圍,對全區66家經營性網站進行重點監看,把食品安全輿情管控納入工作重點,狠抓商業網站、「兩微一端」等重點環節,確保及時發現違法違規信息,堅決遏制惡意炒作。
自治區通信管理局組織開展通信和網際網路行業網絡安全檢查工作,要求全區319家增值電信企業開展網絡安全自查自糾,對自查發現的安全問題和隱患立即整改。採取現場詢問、查閱資料、現場檢測、遠程滲透等方式對10家增值企業進行抽查。通過技術手段檢索和人工查看的方式對我區已備案的網際網路網站發布信息進行核查,對發現存在疑似有害信息的700多家網站的接入企業(包括區內和區外的)下發了《關於對疑似有害網站進行處置的通知》,要求其立即進行核查處置,消除有害信息,同時要求接入企業認真履行接入責任,確保接入網際網路網站合法合規。
下一步,按照整治工作方案和時間進度,我們將重點抓好重大案件查處和通報協查工作,加大宣傳引導和社會共治力度,保持工作合力,鞏固整治成果,迎接國家的評議考核。
3. 請問內蒙古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元旦春節期間保障食品藥品安全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
內蒙古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室負責人:2018年元旦剛過,春節將至。我局為做好節日期間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維護歡樂、祥和、平安的節日氣氛,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強節日期間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針對節日消費特點,以食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食品展銷會、廟會、農家樂等場所為重點,加強節日熱銷食品、民俗特色食品和節日餐飲服務的監督檢查,嚴防不合格食品流向餐桌。加強藥品、醫療器械流通、使用環節主渠道的監督檢查,全面落實各項監管措施。進一步加大節日食品監督抽檢力度,加大對食品、保健食品、藥品虛假誇大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督檢查力度,引導廣大消費者科學、合理選購和使用。
二是嚴厲懲處食品藥品違法違規行為。加大對食品藥品制假售假、「兩超一非」(超範圍超限量、非法添加)、食品欺詐和標籤標識虛假誇大、不符合法律法規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對問題企業和問題產品立即實施責令整改措施,依法進行行政處理。對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暢通「12331」投訴舉報渠道,認真受理和處理群眾的投訴舉報,切實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
三是加強節日期間值班值守,做好應急處置工作。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妥善應對處置食品藥品安全突發事件。密切關注食品藥品安全輿情動態,發布食品消費警示,及時核實、研判、回應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確保早發現、早報告、早預警、早處置,最大程度防止和減輕社會危害,確保節日期間全區各族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鼓勵廣大消費者依法投訴舉報,我們的投訴舉報熱線免費電話是「12331」。同時,希望廣大消費者對我們的工作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共同營造食品藥品安全消費環境。
4、 老百姓在生活中購買到假冒食品藥品、過期變質食品藥品,在飯店吃飯過程中遇到飯菜變質等問題,向哪個部門反映?通過什麼樣的途徑反映?
內蒙古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稽查局負責人:為進一步發揮12331在構建食品藥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方面的重要作用,從2014年以來,我們專門成立了食品藥品投訴電話舉報中心,也就是常說的12331,專門負責受理食品安全和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在研製、生產、流通、使用方面違法行為的投訴舉報工作。大家都可以通過12331電話、網絡、信件、走訪等渠道進行投訴舉報。
2016年,全區接收到食品藥品投訴舉報共6121件,其中電話5829件,網絡68件,信件30件 ,走訪85件,其他109件。食品投訴舉報4706件;保健食品413件;藥品693件;化妝品230件;醫療器械79件。
截止到2017年11月1日,今年全區共受理食品藥品投訴舉報5418件,其中,立案調查:食品類投訴舉報2627件,保健食品39件,藥品323件,化妝品100件,醫療25件。投訴方式:電話4449件,網絡318件,信件85件,走訪184件,其他382件。本著「有訴必接、有接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復」的原則,對每個投訴舉報都認真辦理,並在第一時間將辦理結果答覆投訴舉報人。
食品藥品投訴舉報工作在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支持和廣泛參與下,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食品藥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逐步形成,食品藥品違法犯罪得到有力打擊。食品藥品安全,關係民生福祉,也需要全社會繼續同心攜手,共同守護,真誠地希望我們廣大人民群眾能和我們各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及投訴舉報機構一起,共同維護食品藥品安全,共同傳遞尚德守法,守護健康的正能量。
5、據我們所知,食品藥品監管需要很強的專業性,自治區食藥監局是如何加強專業方面的監督檢查,來保障廣大群眾吃的放心的?
內蒙古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生產監管處負責人:就食品生產環節監管而言,專業化的檢查一定需要一支專業化的監管隊伍。為建立統一、專業的監管體制,近兩年我局率先在全國建立了職業化的檢查員隊伍,我局也是總局的兩個試點省之一。這項工作可用24個字概括即:整合隊伍、考評級別、建立制度、監督檢查、狠抓落實、成效顯著。自2016年起,我局將全區食品生產許可審查員、食品生產監管人員和部分檢驗檢測人員,依據學歷、從事食品生產監管工作的時間等條件,經過兩次綜合性的理論考試和多次企業現場核查考核的評定,最終評出職業化督查員14名,高級檢查員48名,中級檢查員31名,初級檢查員28名,發頒放了等級證書。經過歷時兩年的醞釀,我局現已印發《內蒙古自治區職業化檢查員管理辦法》。兩年來,我局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風險嚴控、問題導向,以「食品生產許可抽查」「年度抽檢檢測不合格和問題企業原因分析」「年度監督檢查回頭看」等內容,省局抽取高、中級檢查員78人次,組成12個檢查組,開展專業化監督檢查。合計檢查食品生產企業544家,創造了省級監督檢查企業數和頻次的新紀錄。檢查產品類別、旗縣實現全覆蓋。
這支隊伍通過專項監督檢查,嚴格查找問題,突出專業內容,優化專業檢查人員配備,查出了多項食品生產環節存在的問題。如企業管理水平低下,不能持續保持許可獲證時的條件,食品標籤不規範,不檢驗、少檢驗的現象依然存在,從業人員素質和質量安全意識參差不齊,主體責任落實有待進一步加強等。我局也將監管環節存在的問題反饋給了各級監管部門。如傳統的食品生產工藝面臨新的監管要求,成為困惑企業、行業、監管部門的難題;企業技術和管理進步給監管工作帶來的新的課題。此外,基層監管力量普遍薄弱也制約監管工作進一步發展,並且存在較為嚴重的風險隱患。
通過專業化檢查,適時提出問題建議,督促企業和監管部門積極採取措施,嚴格落實整改,及時公布檢查及整改結果,「回頭看」等,實現全方位的有效監管。
通過專業化的檢查,案例剖析,督促企業履行主體責任、提升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強化屬地政府的總體責任和基層監管責任,全面排查食品安全隱患,帶動和提升基層監管能力,提高監督檢查的效率和水平,保障食品安全,讓人民群眾吃的放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