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憑良心,時時立公心——曾仕強

2020-12-27 夢盡成空

良心在哪裡?不用它時,怎麼找也找不到;真正要用時,它必然隨傳隨到。當一切都快速變化的時候,定數只有一個東西,叫作道德養,就是我們今天常講的憑良心。憑良心你會歪打正著,不憑良心你會正打歪著。很奇怪的,明明可以賺錢最後卻虧本,你去追究真正的原因,就是被你當時的那個念頭搞亂套了。這個不對,那個不對,最後效果很好。其實就是你的良心在發揮作用,一些本來要做壞的地方,因為良心觸動,所以自我正過來了。不憑良心,很難立公心;要立公心,必須憑良心。人人憑良心,才有時時立公心的可能。具體的原則有三,分別是:對自己不利,對他人也不利,當然不要做;對自己有利,對他人有害,往往忍不住要做,應特別慎重;對自己有利,對他人也有利,趕快去做。基於上述三大原則,我們確立了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信念。因為我們原本都是光著身子來到這個世界,並沒有帶來任何東西。我們現在擁有的一切,都是來自父母以及社會。我們一方面孝敬父母,一方面也應該盡一己之心力,來奉獻社會人群。人憑良心,自己精進,向上提升,可以成神;而自私自利,向下沉淪,必然成鬼。

「利他」和「利己」,是可以兼顧並重的,而先後的思慮次序,卻有很大的差異,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先想利己,往往傷及利他;而先想利他,實際上沒有不利己的。可惜先利己容易,先利他卻非常困難。這就是人人必須憑良心自我克服的第一道關卡。古代聖賢告訴我們,人憑良心,自己精進,向上提升,可以成神;而自私自利,向下沉淪,必然成鬼。當然鬼也不可怕,只要轉念向上,還可以成神。這當中的要訣,便是憑良心為社會人群服務。誠信需要發自內心,內誠於心才能外信於人。《中庸》裡有言:「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信是宇宙的基本原則,踐行誠信,則是人類立身處世的根本。堅守誠信很困難,會遇到各種誘惑,特別是誠信付出卻得不到回應時很容易動搖。其實,按道理去走,在正業上即使賺不到錢甚至虧本,老天也會在別的地方給予補償。《道德經》講得非常清楚,「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老天不會特別照顧誰,但是常常會照顧真正善良的人。誠信需要發自內心,真正誠信的人,不管別人如何回饋,都會堅守下去。然而不是每個人,都能真正做到誠信的。做人做事最要緊的即在明白道理,只要依照道理去做,必然可以久遠。

人生的目的在於返妄歸真,使自己走上正大光明的康莊大道。返妄歸真,才是可久可遠的大道。這個念頭,一日不可斷,時時刻刻,都應該以返妄歸真為念,也就是做到《中庸》所說的「誠之」。誠是人生的大道,做人做事最要緊的即在明白道理,只要依照道理去做,必然可以久遠。即使有一時的挫折,也不過是一種必要的考驗,不用懷疑,也不用退卻,勇往直前,必然可以走出人生大道。但是人非聖賢,不可能不犯錯,有時候覺得自己明白道理,卻已經走上了錯誤的道路,所以我們必須警惕:道理並沒有錯,只是我們做錯了。人之所以為人的美善心、仁義心,和天地之心是毫無差別的。宋朝的慧開禪師,留下了一首詩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詩偈中明白點出「好時節」的關鍵,全繫於一個人的「心」。只要心境美好,萬物也會變得美好。春花秋月、涼風冬雪,即使再尋常的生活風景,也能成為世間絕景。而能夠創造出「人間好時節」的那顆「心」,就是《中庸》所說的「天下之至誠」,是人性中最深沉的覺醒與覺悟。這顆心,這片至誠,非常神奇,使人有別於動物,成為與天地並舉的萬物之靈。誠才會靈。成功的條件,以心理條件為最要緊。在心理條件中,誠又居其首。誠的表現分內外,內為德,外為業。在品德修養方面,各人都能夠合理地約束自己,不侵害他人,更進而互相親愛,互相幫助。在事業發展方面,各人都以謀正利、求長久的安寧為原則,不貪求近利、邪利,更不企求不勞而獲或不義之財。

對自己誠,要使自己不致為害群之馬,不擾亂社會安寧。不竊盜,不侵佔,不損人利己。當然,這些只是獨善其身,還應更進一步,對別人誠。發揮自己的修養功夫來處世接物,對人誠實和悅,力求安人。凡能己安人的,必然成功。

「道」因「誠」而建立,沒有「誠」也就沒有「道」,所以誠與道合一。「誠」是「天之道」,充滿天地之間,成為宇宙的本質,但是天地表現不出來,必須通過人類來表現,所以「誠之」就成為「人之道」。人能夠用「誠」來和宇宙合而為一,那就是圓滿的「與天地參」,成為能夠參「贊天地之化育」工作的高人。

「道」因「誠」而建立,沒有「誠」也就沒有「道」,所以誠與道合一。老子把自然看作本體,把「道」看作法則。《中庸》則把「誠」看作本體,而把道看成法則。兩者都重視道,只是本體的說法不同而已,而自然的本質,又不外乎誠,宇宙的本體既自然又真誠。

相關焦點

  • 讀書筆記:曾仕強《曾國藩的識人用人之道》
    曾仕強教授以六大講題為核心, 並輔以易經,開展他對曾國藩在識人、用人之道的觀察,所以不僅由故事中了解曾國藩一生,更可從易經卦象中了解其為人處世之道,潛移默化中,也可吸收易經知識。本書深入淺出,以生動故事,說明曾國藩一生傳奇經歷。清晰呈現曾國潘由平凡人蛻變為千古完人的進德修業過程。
  • 做人:盡本分,憑良心
    做人,憑良心,盡本分。你若認真,上天還你厚報;你敢服輸,生活不讓你贏。勤勤懇懇做事,風風光光做人,是最真的道理。 常常算計,貪圖利益的人,最後人人會遠離。做人,就是憑良心,莫欺騙別人。算計就是一把刀,插在了信任你的人心上,要多疼就有多疼。
  • 曾仕強教授緣何擔任魯花集團文化總顧問?
    魯花集團管理層及其旗下150多個分公司、工廠的主要負責人齊聚位於山東省萊陽市的魯花集團總部,與曾仕強教授的道統文化學員們共同見證了這場隆重的授聘儀式,並參加了曾仕強教授的易經管理成果培訓班,接受曾教授的企業道統文化輔導。  一個企業的持續發展,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啟發和引導究竟多大關係?魯花集團從一個小小的物資站成長為百億企業,其背後的精神支撐、文化支撐來自哪裡?
  • 一生憑良心做人——心安理得
    自昭明德用我們現在的話講就是「憑良心」。我憑良心去做,至於你要如何,那是你的事,我心安理得。自昭明德這四個字是做人的根本。人人都有良心。在我們心裡有一個全年無休的電臺,它叫良心之聲。可是你從來不聽它的。你會聽外面的,看外面的,從來不問自己。這樣你就沒有自昭明德。一個人能動不能靜,你就糟糕了。
  • 曾仕強主講:易經的奧秘,善易不卜
    我們在和朋友的相處中你是時時能體會到這樣的「糾結」。我們和閨密無話不談,但卻又暗中較勁彼此一爭高下,是敵手,也是好友。我們經常會和競爭對手拼個你死我活,但你會發現我們雙方竟然在競爭中發展的更加壯大。「貓」是無論如何不能把「老鼠」全部吃完的。如果一旦一個「老鼠」不剩,乃至「老鼠」絕種的話,就是一種大錯特錯了。人生一定要有個強大的對手,那才有意思。
  • 憑良心做事,是一種大智慧
    憑良心做事的人,永遠不會差!憑良心做事,用善心待人的人,永遠不會差也不會吃虧,最起碼不會與誰勾心鬥角耍手段,一個善良的人才可以得到別人的尊重,才能收穫更多的快樂。俗話說得好,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憑心做事,善良對人,必得福報。憑良心做事的人,一輩子中會處處為別人著想,凡事做事之前總是問問自己的心是可以做或不能做,其實憑良心做事的人是非常謹慎的,最後獲利最多的還是憑良心做事的人。
  • 曾仕強:《易經》不只是算命看風水,我直到身體出現問題才懂得
    但是因為它的玄妙,很多人始終將它視為是一本算命的書籍,但是隨著現代對於國學的關注,科技的進一步發展,人人漸漸發現,《易經》的內容,並非迷信,它反而已經將人生不同階段怎麼走都講解的非常細緻。《易經》是「算命指南」?這是我聽過最大的誤解!
  • 曾仕強 古人今人若流水,痛失文化指路人
    他深知現代企業對這個社會的影響程度,深知教育對民族未來的重要性,所以,他去到各個地方告訴當地的企業家們、管理者們什麼是良心、什麼是社會責任;告訴教育工作者們什麼是真正的學習、什麼是中華的源頭和根基;告訴當地的民眾什麼是圓通、什麼是生活的智慧。他甚至走到電視熒幕前面,登上百家講壇。
  • 曾仕強:我一直以為易經就是算命看風水,直到身體出問題才懂得
    但是因為它的玄妙,很多人始終將它視為是一本算命的書籍,但是隨著現代對於國學的關注,科技的進一步發展,人人漸漸發現,《易經》的內容,並非迷信,它反而已經將人生不同階段怎麼走都講解的非常細緻。說到《易經》,便不能不提著名的國學大師曾仕強,他曾經多次在演講中提到過,多虧《周易經》救了我,不然可能早就沒命了!
  • 人這輩子,憑良心,盡本分!
    人這輩子,憑良心,盡本分!窮時,不要坑蒙拐騙;富時,不要目中無人;苦時,不要出賣朋友;難時,不要算計他人。做人,凡事憑良心,凡事盡本分,對自己負責,對別人負責,仰不愧天,府不愧地,無愧於人,無愧於心。憑良心做人,憑良心做事做人,良心最貴,我們都要憑良心做人,憑良心做事,不要有害人之心。一個人,如果昧著自己的良心,做了黑心事,那他一定會受到上天的懲罰。人活一輩子,但求心安,要想心安,就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只有良心過得去,心才會安,良心過不去,這輩子都不會好過的。
  • 為何有那麼多人詆毀曾仕強教授?專家給出答案,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希望您能喜歡小編的文章,下面進入正題:   曾仕強教授公開的講座視頻很多,應該有一半我都看過。其文字出版物基本上也是在講座的基礎上進行整理和編纂而成的。   曾教授生於福建,長在臺灣,曾遊學歐美。從1990年第一次到祖國大陸講學,到現在已有28年。
  • 曾仕強:需讀懂這簡單的三句話,戳中國人特性
    曾仕強每日箴言:每一個人都可以活一百二十歲,因為老天給你的配額就是一百二十歲,但是能不能活到一百二十歲,由你自己決定。《易經》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被稱為「大道之源,群經之首」,可謂是包羅萬象,博大精深。
  • 「天下無執」當事人又上《人民日報》,憑良心活著的...
    「天下無執」當事人又上《人民日報》,憑良心活著的...> 本文原標題:《「天下無執」當事人又上《人民日報》,憑良心活著的他們是真正站著的靈魂
  • 臺灣教授曾仕強離世,曾在《百家講壇》主講易經、胡雪巖
    11月11日21時39分,微博官方認證帳號@曾仕強-教授 發布消息稱,「11月11日19:54,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先生在臺灣安祥辭世,享年84歲。」12日,曾仕強個人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訃告,並回顧了曾仕強的生平事跡。
  • 臺灣著名國學大師曾仕強教授蘭州講學
    本次「華夏文化隴原行」活動將邀請到被譽為「中國式管理之父」、泛華語圈中國式管理第一人、全球華人三大管理學家之一的臺灣著名國學大師曾仕強教授親臨蘭州,為我省乃至西北地區的近千名優秀企業家舉辦一場主題為《易經中的企業管理》的演講活動,通過大師的傳經送寶,答疑解惑,使企業家們進一步掌握實際操作能力,提升管理水平和經營能力。
  • 臺灣著名易經學者曾仕強在廣東羅浮山考察獻愛心
    曾仕強教授走進廣東惠州羅浮山中心小學講課。 宋玥 攝  曾仕強教授與學生互動。   4日,曾仕強教授為了更好、更深入地詮釋《道德經》與廣東羅浮山的聯繫和淵源,先後到羅浮山衝虛古觀、黃龍古觀、酥醪古觀等地,實地了解環羅浮山旅遊經濟帶的道教文化歷史淵源、傳承與發展等情況。  期間,曾仕強還帶著「愛鄉愛土愛子孫」慈善義捐活動走進廣東羅浮山中心學校,講授中華文化的智慧,並將自己的作品《論語的生活智慧》贈送給學校師生。
  • 臺灣學者曾仕強去世 患癌後依舊「快快樂樂面對」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12日電 (記者 宋宇晟)11日晚,有媒體爆料稱,臺灣學者曾仕強去世。12日,名為「曾仕強」的加V微信公眾號發布訃告證實,曾仕強已於11日19時54分在臺灣去世,享年84歲。微信公眾號「曾仕強」截圖。
  • 臺灣學者曾仕強去世 加V微信公眾號發布訃告證實
    臺灣學者曾仕強去世 加V微信公眾號發布訃告證實時間:2018-11-13 13:06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臺灣學者曾仕強去世 加V微信公眾號發布訃告證實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12日電 (記者 宋宇晟)11日晚,有媒體爆料稱,臺灣學者曾仕強去世。
  • 國學大師曾仕強:書法可以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曾仕強先生誠然,曾仕強先生的書法並不足以作很高的評價,我們在這裡搜集到的一些他的墨跡基本是他晚年神態狀態不佳的情況下書寫的。很多人都能記起曾仕強在百家講壇講《易經》時的音容笑貌,很多人也參加過曾仕強先生的講座,他說話幽默通俗,在輕鬆而平常的話語中緩緩將易經的奧秘和人生的道理講到聽眾的心中。而他用傳統文化的視角所闡述的中國式管理,也被很多企業運用到現實當中。可以說,曾仕強用傳統智慧將傳統文化傳播和影響幫助了很多人。
  •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111)鼎卦上 革故鼎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一百一十一)鼎卦上 革故鼎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坤卦上 陽極成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十五) 夬卦上 決其當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