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喃談學四川方言。 嚴易夢 攝
中新網成都6月9日電 (嚴易夢 賀劭清)「雖然我不是在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段接觸到的四川話,但以前經常跟茶館裡的老頭老太『擺龍門陣』,也學到了不少方言文化。」即將參加「四川方言大賽」決賽的江喃9日在成都談及學四川話經驗時如是說。
1998年初,江喃作為一名交換生從美國西雅圖來到四川大學進修中國文化。豐富的川菜、包容的城市氛圍、休閒的生活節奏,讓他一留便是21年。這些年,江喃泡茶館、聽評書、看川劇、下菜市場、開火鍋店、上綜藝節目,所到之處,均以一口比「老成都人還要地道」的四川話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倒拐子」「莫來頭」「安逸得板」……一個個四川本土詞彙不時從江喃口中蹦出。而每當有人驚訝或讚嘆於他越來越溜的四川話時,江喃總是笑著說:「我就是四川人噻。」
「到一個地方學語言,要接地氣,這樣就不會跟當地人產生距離。」在江喃看來,四川話屬於北方語系、南方語言,大部分中國人都能聽得懂,再加上它還很好聽,學四川話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先模仿四川話的腔調,再學習四川話詞彙。」分享學習四川話「秘訣」時,江喃比喻自己就像一個嬰兒一樣,每天接觸、學習四川方言,通過浸在這種語言環境中慢慢「長大」。
說到學四川話的具體過程,江喃告訴記者,自己起初是跟幾個成都話說得非常地道的兄弟學。「一兩年後達到與當地人日常交流的程度了,我就經常跑到文殊院裡面的茶館頭喝茶,跟那些老頭老太『擺龍門陣』。」
江喃告訴記者,儘管自己年齡不大,跟老一輩人聊起天來卻「有癮得很」。「老年人都愛聊點中醫、養生,還有成都的歷史,我覺得這些都很有意思。」江喃解釋,通過跟長輩們聊天、學習,自己不但在方言表達上得到了加強,對四川當地的文化風俗也有了了解。
正是憑藉這樣的「底子」,當得知13日的決賽會從方言文化、配音技巧等方面進行全方位考核時,這位非成都土生土長的選手沒有表現出緊張。他說自己旅居成都的日子比在美國的都還長,也得以見證了四川方言20餘年的變化。「如今,很多老成都話幾乎莫得了。」江喃表示,年輕選手如果缺少跟老一輩人的交流,很多方言可能都不知道。
江喃說,此次參加「四川方言大賽」,就是想借這個機會,用自己的經歷影響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喜歡上說方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