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實事惠民生 幸福再升級
「十三五」期間,大連市甘井子區圍繞就業、社會保障、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社區建設、人口發展等民生領域有序開展工作,社會民生事業實現協調發展,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就 業
出臺並落實《甘井子區關於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促進就業工作的落實意見》等相關政策。開展「就業援助月」等主題活動,新開發就業崗位13.5萬個,舉辦各類招聘活動96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1.1萬人,家庭動態失業率為零,各年度全區城鎮登記失業率均低於大連市下達的指標。
核准發放穩崗返還補貼等資金2.38億元,穩定就業崗位51萬個,開展各種職業技能培訓4.5萬人。
社會保障
目前,全區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提高到19萬人,靈活就業人員參保人數提高到7.6萬人。全面落實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提高到2795元,農轉城退休人員提高到1980元。
養老服務能力顯著提升。新建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示範中心37所,新增養老院23所,到「十三五」期末,共有養老院80所,設置床位8297張,惠及10餘萬老年人口,實現原農村養老保險和社會保險並軌。社會保障能力不斷增強,低保救助水平不斷提高。
教 育
五年來,全區學前教育高速發展,投入資金7300萬元,開辦25所公辦幼兒園,新增學位5500餘個,到「十三五」期末,全區有幼兒園262所,在園幼兒總數39551名,0歲至3歲兒童受教育率及家長接受科學育兒指導服務率達到80%,學前三年入園率為99.8%,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佔全區幼兒總數的86.8%。
基礎教育水平日漸提高。投入資金12億元,建成15所中小學校,到「十三五」期末,全區擁有中小學100所,義務教育階段完成率達到99%。高中教育實現多樣化、特色化、優質化發展。社區教育陣地達標率達到90%。
醫療衛生
新建醫療衛生健康中心項目投入使用,建成並啟用區核酸檢測實驗室,可日檢樣品1000份。到「十三五」期末,全區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727個,每千人床位數為6.55張,每千人執業衛生技術人員達8.37人。
人群健康狀況穩步提升。居民平均期望壽命提高到81.77歲,法定傳染病發病率穩定控制在較低水平並呈整體下降趨勢,孕產婦、嬰兒、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均達到「十三五」規劃指標。
衛生資源適度增長。衛生健康總費用佔財政總支出的比重達到規劃目標4%的標準,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從2015年的人均40元增長到2020年的人均74元。
公共衛生服務指標穩步提升。截至今年上半年,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91.13%,全區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73.59%。
文化體育
投資4000萬元升級建設東北首家數字文化館互動體驗區。全區基層綜合性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基本完成,建成207個文化廣場、22個文化大院,創建百個群眾文化示範基地(廣場)。
文化惠民活動豐富多彩。打造了「四季匯和諧」等特色文化品牌,深化「鄰裡一家親」文化活動品牌。
加強街道和使用單位文物保護力度。全區現有國家、省、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30個,省、市、區級非遺項目19個。
體育事業成績顯著。新建成各類運動場地32塊,安裝健身器材1986件,全區各類健身點達到170餘個,健身設施達到900餘個,形成了15分鐘健身圈全區覆蓋的格局。
先後獲得全國體育系統先進集體、國家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中國文藝鼓樂之鄉」「全國最美圖書館」等國家級榮譽稱號。甘井子區檔案館在全省率先通過4A級數字檔案館等級評估,獲得「全國檔案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社區建設
按照《甘井子區社區標準化建設三年規劃》,實現社區服務中心、服務站對建成區全覆蓋,並實施社區標示、功能、基本服務等標準化建設。
持續開展城鄉社區治理創新實驗示範活動。全區社區數量達到187個,社區工作者1717人,依法登記的社會組織達到768家,3個社會組織服務中心、2個社區被評為「大連市社會組織示範孵化基地」。
社會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全面實施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政策,及時提高孤兒基本生活養育標準,甘井子區孤兒保障標準上調到每月1500元。慈善工作得到進一步推動,累計募集善款5078.7萬元,累計支出4519.29萬元,共有24.4萬人次得到救助。推廣使用全國志願服務信息系統,全區注冊志願者超11萬人。
人口發展
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全覆蓋,人口達到均衡發展﹔全面上線運行「遼寧人口信息管理系統」,網上報賬、網上辦証、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完善,出生人口信息監測準確率達到95%以上。
到「十三五」期末,全區總人口145萬人,常住人口123萬人,戶籍人口82.6萬人,外省市流動人口17.5萬人,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分別為8.58‰和3.10‰,以上指標均達到規劃要求。
(責編:尹柏寒、王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