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寫時代精神 展現美好生活——近年來電視劇創作巡禮

2020-12-17 央視網

抒寫時代精神 展現美好生活——近年來電視劇創作巡禮

原標題:

  光明日報記者 牛夢笛

  當下,一批電視劇精品力作不斷湧現,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時也用主流價值觀引領了時代發展的潮流。這些電視劇綜合運用人物、故事等藝術元素,觀照現實生活,為人民畫像,為時代放歌。其中既有大氣磅礴的家國情懷、革命史詩、英雄故事,也有微觀細緻的市井故事、鄰裡鄉情、社會萬象。這些作品將涵蓋國家、社會和個人夢想的中國夢講述得溫馨感人、生動活潑,接地氣而不懸空,向人們展現了一個鮮活、真實、立體的中國形象。

  《海棠依舊》劇照 資料照片

  《彭德懷元帥》劇照 資料照片

  《平凡的世界》劇照 資料照片

  《生命中的好日子》海報 資料圖片

  《父母愛情》海報 資料圖片

  現實題材深入人心

  這幾年,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在表現社會生活的廣度和深度上有明顯拓展。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作品在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等方面較好地發揮了電視劇的文化功能。對此,中國作家協會影視委員會副主任範詠戈認為,「文藝創作需要擁抱現實,觀眾需要從電視劇營造的『第二現實』中汲取正能量。」

  《平凡的世界》以藝術化的手段,高度還原了普通農村青年面對生活壓力與人生抉擇時,對最初夢想的堅守和對愛情的執著,以濃鬱的人文關懷觀照人性、理想、情感。《父母愛情》通過一對夫妻不斷磨合、共同成長的漫長過程,闡述了創作者對婚姻的反思和生活的認識,既有倫理深度又有藝術銳度。《老農民》所展現的時間跨越60年,作品重在書寫農民的命運起伏、情感糾葛和精神成長,堪稱當代農村農民的一部現實主義史詩。《馬向陽下鄉記》用輕喜劇的表現形式,以真實的農村現狀為背景,揭露社會現實和人性,不庸俗卻也不刻板。《生命中的好日子》從知青的視角,記錄了改革開放數十年來的成就,表現了個體精神的成長與國家命運的同頻共振。《雞毛飛上天》真切地描摹出義烏人在改革開放及全球化發展進程中的情感命運軌跡,生動地刻畫了義烏人不向命運低頭、敢為人先的積極進取精神。《白鹿原》向觀眾再現了渭河平原上人性的撕裂與掙扎,文化傳統的堅守與變遷,幾代人的酸甜苦辣,以恢宏的氣勢再現了「新史詩」般的現實主義精神……

  現實主義題材影視作品不僅真實反映現實肌理,折射時代巨變下的世間萬象和人心沉浮,洞察生活表象背後的精神力量,同時也成為燭照社會和人生的一面鏡子。

  著名編劇王麗萍認為,「對於現實題材作品不遺餘力地創作、投資、播出,充分體現了今天中國電視劇行業的文化自信」。現實題材影視作品多面開花,像《媳婦的美好時代》《中國式離婚》《溫州一家人》《小別離》《歡樂頌》等一批質量上乘、口碑良好作品的湧現,與觀眾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共鳴,實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傳播。

  這些優秀的現實題材作品既能表達現實的溫度,又能體現思想的高度與文化的厚度,不僅讓觀眾受益匪淺,也為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積聚了能量。

  革命歷史作品生動鮮活

  歷史是一面鏡子,能夠讓今天的我們端正姿容,昂首闊步前進。許多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作品,都是歷史的鏡鑑。比如,像《海棠依舊》《彭德懷元帥》《太行山上》《絕命後衛師》《長徵大會師》《尋路》等作品,都濃墨重彩地敘述了一個主題:對信仰的堅守。這些既符合歷史真實又極富藝術個性的作品,塑造了一座座精神豐碑,為人們記錄下那段紅色歲月,對今天的共產黨員仍有啟迪作用。

  《海棠依舊》重視審美意境的營造,生動呈現了周恩來在決定國家命運關鍵時刻的非凡智慧和鞠躬盡瘁的精神。《彭德懷元帥》以紀實風格還原彭德懷的一生,塑造了一個有血性、有擔當、一心為民的公僕形象。《太行山上》講述了八路軍129師在邯鄲戰鬥生活的6年時間裡所締造的「九千將士進涉縣、三十萬大軍出太行」的不朽傳奇,為這段歷史填補了影像空白。《長徵大會師》開創性地用紅軍長徵的幾次會師表現歷史進程的重大轉折,頗具史詩風範。《絕命後衛師》再現紅34師官兵在紅軍生死存亡關頭為革命流盡最後一滴血的赤膽忠心,充滿悲壯氣氛……

  近年來,生動鮮活的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在螢屏上備受好評。解放軍報文化部原主任陳先義說,「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今天,革命歷史題材創作之所以常寫常新,是因為這是一座文藝的富礦,是永遠不能忘卻的歷史。忘記了出發的路,忘記了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就可能違背初衷,甚至會走向反面。」

  這些作品的推出不僅僅是為了回顧昨天,更是為了啟示今天。

  海外市場捷報頻傳

  2011年,《媳婦的美好時代》走出了國門,受到了非洲人民的喜愛,不僅讓坦尚尼亞觀眾了解了中國老百姓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而且將中國文化帶到了當地。隨後,《金太狼的幸福生活》等多部中國電視劇在坦尚尼亞、肯亞、埃及、塞內加爾和尚比亞等非洲國家播出。越來越多非洲人通過觀看當代中國電視劇了解中國社會,越來越多非洲人對中國產生興趣。以影視為紐帶,相隔萬裡的中非兩國民眾越走越近。

  2013年,由王麗萍創作的《生活啟示錄》講述了一個關於「姐弟戀」的浪漫愛情故事。而這樣一個接地氣的故事,如今正在蒙古國熱播。電視劇裡的人物形象、情節等已經成為蒙古國人民家喻戶曉的故事。

  2015年,講述四對男女青年情感愛情生活的青春勵志劇《北京青年》譯製版登陸泰國、越南等國家和地區,主演李晨也因此受到了國內外觀眾的廣泛關注,以「最具反叛精神的有為青年」形象在海外獲贊無數。《北京青年》已經成為外國人民了解中國、了解當代中國青年的重要橋梁,而劇中展現的當代中國青年的風貌,也讓外國觀眾耳目一新。

  近年來,《歡樂頌》《何以笙簫默》《微微一笑很傾城》《親愛的翻譯官》《如果蝸牛有愛情》等在加拿大、美國、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播出後,反響熱烈,很多觀眾都表示意外,「原來中國的現代愛情劇這麼好看」。這些優秀的國產電視劇作品立足當下,向世界觀眾展現了一個時尚、現代、朝氣蓬勃的中國社會。

  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張梓軒表示:「這些作品為海外華人以及與中國有著共同文化記憶的人們提供著一個美麗而生動的中國,一個精神上、文化上的認同空間,也為非華語觀眾打開了認識中國、感受中國的一扇窗。」

  這些優秀的影視作品猶如一張張文化名片,漂洋過海,走出國門,向世界講述一個個生動的中國故事,向世界發出鏗鏘有力的中國聲音。

  用主流價值觀引領時代潮流

  近年來,電視劇創作表現故事和傳達思想時以普通百姓的生活語言、生活智慧為載體,因而更為生動、更為貼切;在藝術方面,敘事策略的選擇更加靈活,影像語言更加具有現代感;在製作方面,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帶來新鮮的視聽體驗,也增強了作品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今年1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司長毛羽在中國電視劇導演工作委員會年會上作主題報告時介紹,2016年通過備案公示的劇目共1208部、47802集。與2015年相比,部數增加49部,集數增加4130集,說明創作生產仍處在投資活躍期。毛羽表示,「中國電視劇處在發展黃金機遇期。」

  一直以來,對中國夢的形象表達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藝術描繪,是最重要的文藝創作命題。近年來,電視劇創作類型更加豐富、質量穩步提升,湧現了一批精品力作。《海棠依舊》《彭德懷元帥》《三八線》《絕命後衛師》等寫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的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受到歡迎;《小鎮大法官》《警花與警犬》《人民檢察官》《謎砂》等公檢法題材電視劇類型化講述贏得觀眾認可;《歡樂頌》《好先生》《小別離》《我的前半生》等溫暖而又明亮的都市題材電視劇受到歡迎並帶動社會熱議;《致青春》《神犬小七2》《麻辣變形計》《遇見王瀝川》《微微一笑很傾城》等表達年輕人主張、弘揚社會正能量的青春偶像劇漸呈新面貌;還有《金水橋邊》《傻柱》等表現中國現當代社會變遷、展現中國傳統倫理價值理念和社會變化的現實題材電視劇也備受關注。

  這些電視劇作品用精彩的中國故事感動觀眾,以崇高的理想照亮人生,以昂揚的格調振奮精神,以美好的情操淨化心靈,較好地處理了理想與現實、創新與堅守、奉獻與索取、追求個人幸福與實現社會發展之間的關係,以信仰、情感、關懷化解價值衝突和道德困境,實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傳播,實現了用主流價值觀引領時代發展潮流的新風尚。

相關焦點

  • 十二藝節:致敬時代與英雄的舞臺巡禮
    這掌聲是為舞臺上技藝精湛、主題深刻的優秀作品,更為主創所用心用情用功抒寫而熠熠閃光的偉大名字、動人故事。  可以說,「十二藝節」同樣是黨的十八大、特別是十九大以來,全國文藝創作者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紮根人民、謳歌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一次集中巡禮。
  • 以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引領時代「新風尚」
    在一些地方,儘管農民群眾在物質生活、人均收入等方面達到了脫貧目標 ,但他們對健康文化生活的追求、嚮往同樣充滿著渴望、期盼。  「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近年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生活在潛移默化中,不斷影響著農民群眾思想,正在改變著他們的傳統觀念。
  • 在高原鑄高峰——西安文藝創作精品打響古都文化品牌抒寫精彩中國...
    獲獎門類之廣、數量之多,創下了近年來文藝精品生產的最好成績。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時代進步的號角,是軟實力最重要的組成部分。9部作品榮膺「五個一工程」獎,印證了西安蘊藏著強勁的創作實力,彰顯了我市組織推進重大文藝創作的豐碩成果,這些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文藝精品,也在取得口碑與市場雙豐收的同時,打響了古都文化品牌,展現著西安文藝工作者們以人民為中心,凝聚中國精神,抒寫中國故事的擔當與使命。
  • 電視劇創作應如何高質量發展?「四堅持一聚焦」是為根本!
    現在必須下決心解決「挨罵」的問題,要把中國文化、中國故事、中國精神、中國貢獻講出去。無論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或是國外了解中國的迫切需求,電視劇都成為最好的媒介之一。前幾年,《媳婦的美好時代》《父母愛情》《雞毛飛上天》《小別離》等一大批電視劇在海外熱播,而《歡樂頌》《親愛的翻譯官》《微微一笑很傾城》《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甜蜜暴擊》等劇集在海外掀起中國青春偶像劇熱潮,成為中國電視劇走出去的新品牌。
  • 脫貧攻堅題材劇創新升級 主題創作抒寫時代故事
    新華網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張淳)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從3月開始,講述易地扶貧搬遷的《一個都不能少》和聚焦青年人返鄉創業的《綠水青山帶笑顏》,拉開了今年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播出大幕。緊跟時代 題材創新內容製作升級近年來劇集市場創作創新不斷,但農村題材劇集卻變化不大,加之觀眾年輕化等原因影響,農村題材作品日受冷落。但隨著時代大背景的改變,以鄉村為主題的作品也逐漸獲得市場關注。
  • 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 大時代與小人物
    在電視劇創作領域,解釋時代命題、回答人生問卷的最佳方式,就是對千千萬萬追夢人的奮鬥史和創業譜的傾情謳歌和真誠禮讚。歷史是人民創造的,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中國今日之成就,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幾代人接續努力、各行各業勞動者攜手並進的成果。
  • 高長力:電視劇是人民群眾精神文化消費的「主餐」「家常菜」
    隨著電視劇產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新型業態不斷湧現,正值推動電視劇高質量發展,健全新時代電視劇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的關鍵時期,行業上下正在以高品質、高品格的文化供給增強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共鳴感。 而面對新時代、新發展、新課題,如何推動電視劇高質量發展?電視劇創作者如何用心、用情、用功抒寫時代,講好中國故事?
  • 《芝麻胡同》專家研評會聚焦京味兒電視劇創作
    與會專家分別從文化內涵、精神高度、藝術價值等幾個層面,對京味兒電視劇《芝麻胡同》進行了深度討論。 從《情滿四合院》到《芝麻胡同》,北京電視臺連續播出的這一批京味兒電視劇,為全國影視創作乃至文藝創作如何打造地域文化系列提供了一個新的啟示,引領了一個新的潮流。
  • 《大江大河》:主流創作匯聚中國精神
    長期以來,中國電視劇形成了聚焦現實、紮根人民、紮根生活,與時代同呼吸,與人民共命運的現實主義創作傳統,不論是過去的經典佳作還是未來幾年的規劃,主流電視劇都緊緊圍繞黨和國家重大宣傳節點展開創作,從不缺席歷史巨變下時代精神的表達,從不缺席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過程中喜怒哀樂的書寫。
  • 2019年中國電視劇:時代發展的鮮活註腳
    【高揚主流價值 贏得市場人心——二○一九我們的文藝 ·影視篇】  2019年迎來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重大歷史節點,在這個特殊的年份,中國電視劇創作成績斐然,現實主義劇集更是呈現「井噴」之勢。中國電視劇作為時代發展的鮮活註腳,是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
  • 未來三年廣電總局將推進重大現實題材等電視劇創作
    電視劇創作者如何用心、用情、用功抒寫時代,講好中國故事?成為行業熱議話題。大屏小屏追劇火熱電視劇依然是大眾文化消費的「主餐」疫情之下,人們的娛樂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改變,在家追劇成為不少人的選擇。數據表明,疫情之下,電視劇依然是大眾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陪伴大眾、溫暖人心的力量。在視頻網站異軍突起的今天,大屏小屏之爭越發火熱。高長力指出:「電視劇始終是我國擁有觀眾人數最多的文藝樣式,也是產業化程度最高的文化領域之一。
  • 甜味食物展現美好生活,東方衛視《甜蜜中國》探索主旋律內容的創新...
    從某種程度上說,甜就是美好生活的象徵。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從綜藝節目到電視劇再到紀錄片,內容創作者和各大平臺都通過豐富多樣的影視文藝作品,詮釋這一宏大主題。如何跳脫創作固化思維,在眾多內容形態中脫穎而出?這是擺在很多創作者面前的問題。
  • 人文蔚起 文化昌隆丨2020江西文化發展巡禮展精彩紛呈
    一周的時間,文化強省建設推進大會、江西文化發展巡禮展、江西文藝精品系列展演等活動將炫目上演。一場場文化盛事,將在文昌裡——這個既充滿歷史文化底蘊,又充溢著新時代風尚的文化地標處絢麗綻放。人文蔚起,文化昌隆,是不同時代的人們都大力崇尚與追求的。今天,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文化的繁榮昌盛更是被提到一個新的高度。
  • 電視劇《新世界》:獨特視角展現時代巨變
    北京衛視和東方衛視熱播的電視劇《新世界》,以新中國成立前夕的北平城作為故事背景,展現了新世界與舊時代的更迭交替下普通人的命運沉浮,刻畫出北平解放前22天裡北平城人心浮動的眾生群像
  • 抗美援朝戰爭題材小說創作:鼓蕩革命英雄主義的時代強音
    長達80餘萬字的《東方》雙線並進,將前線戰役與後方建設連綴鋪開;既寫英雄人物楊雪、徐芳和郭祥等人的模範事跡,也寫他們之間真摯動人的愛情;既寫陸希榮與李能從戰鬥英雄和土改功臣蛻化為敵對分子的曲折歷程,也寫知識分子與工農大眾關係等問題;對人物情感關係微妙細膩的描繪,體現出對於美好愛情的追求,使得人物更加立體豐滿;既彰顯出無產階級的崇高道德觀念,也更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生活,展現了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文學觀念和美學品質
  • 浙產電視劇《麥香》研評會在京舉行
    雙蔭亭、河陽文化禮堂、松陽大木山茶園……作為一部以浙江麗水為主場景的電視劇,劇中跨越30年的時代變遷將麗水的秀麗風景、美麗鄉村和純樸民風一一呈現,體現浙江元素,講述浙江故事,展現浙江印象,引起全國觀眾喜愛和共鳴。
  • 《媳婦的美好時代》在伊拉克熱播 市民:想看更多中國電視劇
    在巴格達一家咖啡館,人們正在收看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新華社記者白平攝《媳婦的美好時代》是一部36集現代家庭題材電視劇,通過描寫餘味和毛豆豆兩家人之間家長裡短的故事,探討了中國當代都市家庭的婆媳關係,以及擁有新式婚戀觀的年輕人的婚姻故事。
  • 趙達《歡喜盈門》開播 化身逐夢青年傳遞時代精神
    昨日,由御喜傳媒出品,韓兆執導,演員趙達攜潘長江,於藝璇等傾情主演的電視劇《歡喜盈門》登陸安徽衛視黃金檔。該劇作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開展的「優秀電視劇百日展活動」電視劇入選作品,以溫暖的格調以及寫實的筆觸描繪出新時代下鄉村人民生活的美好圖景與精神面貌,劇中積極進取的人物形象及故事情節為觀眾傳遞著溫暖的正能量。
  • 2014電視劇年度關鍵詞:現實
    2014年現實題材電視劇通過不同價值要素的重組和價值層級的調整,重新校正準星,聚焦主流,用精彩的中國故事感動觀眾,以崇高的理想照亮人生,以昂揚的格調振奮精神,以美好的情操淨化心靈,較好地處理了理想與現實、創新與堅守、奉獻與索取、追求個人幸福與實現社會發展之間的關係,以信仰、情感、關懷化解價值衝突和道德困境,實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傳播。
  • 主流影視作品創作欣欣向榮
    劇中李大釗的扮演者張桐回憶:「我們在拍攝的整個過程中沒有一個人退縮,在艱苦的情況下重現了那個時代的精神風貌。」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香山葉正紅》講述1949年北平解放、籌建新中國、搭建新中國的四梁八柱、開啟中華民族歷史新紀元的偉大故事。  此外,「京味」也是當前影視作品的重點題材之一,不少作品紮根北京老百姓真實且平凡的生活,以小視角展開敘事,如電視劇《心想事成》《長辛店》《胡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