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會走路之後反而愛抱抱,可能是缺愛,媽媽別再抱怨孩子懶了

2020-12-17 寶寶的美麗日記

閨蜜家的大寶一歲多了,走路特別溜,可是最近不知道怎麼回事,出門的時候老是要媽媽抱抱,不抱就不走。閨蜜就抱怨說,孩子不會走的時候,拼命要下來,想抱他都不要,現在會走了反而愛抱抱,真的是越大越懶惰了。

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寶寶會走會跑之後,反而不願意走路,這是一種很正常的行為。孩子不願意行走的原因有很多,媽媽可不要一味地說孩子懶惰哦。

走路失去了原本的魅力

大約7個月的時候,寶寶就到了走路敏感期,他們總喜歡拉著媽媽的手站起來或者蹦起來,在以後相當長的時期內,寶寶都沉浸在走的愉快情緒中。等到他們走得越來越好時,走路已經失去了最初的魅力。這時候媽媽可以和寶寶做一些走路的遊戲,比如踩影子、走獨木橋等,激發寶寶走路的興趣。

寶寶的小腿力量弱

1歲多的寶寶身體還未發育成熟,小腿力量弱,很容易覺得腿酸、走不動。所以如果外出要走比較長的路,媽媽最好帶上小推車,當寶寶喊累的時候,可以讓他坐在小推車上休息一下,媽媽也不會累到。千萬不要在寶寶學走路的初期,就讓寶寶走一會兒,抱一會兒,養成習慣。

寶寶害怕摔倒

寶寶剛開始學走路的時候,重心還不是很穩,經常會摔跤。如果寶寶曾經摔得比較嚴重,膽子小一些的寶寶會害怕自己走路。爸爸媽媽不要太強迫他,在注意安全的同時,採取遊戲的方式引誘寶寶重新邁步。

寶寶缺愛

有些媽媽身在職場,經常要加班,很少有時間陪寶寶,當寶寶有機會和媽媽在一起時,就會希望多和媽媽親近。於是,聰明的小寶寶就會耍賴不走路,好讓媽媽多抱他一會兒。

這樣的情況下,媽媽不要太過斥責寶寶,因為滿足寶寶的情感需要和鼓勵孩子行走一樣重要。媽媽和寶寶在一起時,儘量多一些親密的肢體接觸,可以親親寶寶,和寶寶依偎在一起看書。只有和媽媽建立起安全型的依戀關係,寶寶才會有自信去探索外面的世界。

寶寶多走路不僅可以增強寶寶的身體素質,鍛鍊腿部肌肉,還能磨鍊寶寶的意志力,讓他學會面對困難不輕易言敗。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媽媽可以通過和寶寶比賽、訂立目標、有言在先等方法來鼓勵孩子多走路。

你家寶寶會走路了嗎?

註: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由寶寶的美麗日記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寶寶明明會走路了,還總是賴著要抱抱,其實是有原因的
    今天呢,小編跟大家一起來聊一聊,寶寶為什麼那麼喜歡讓我們抱著,一放下就哭了呢?相信各位小夥伴也遇到過這樣一個苦惱的問題吧。雖然我們抱著寶寶會感覺到幸福和開心,但是抱久了,我們的手也會很酸,特別是當上了媽媽之後的腰部經常就會酸痛,更別說抱寶寶抱久了,那是相當的難受。
  • 一歲半的寶寶手上都是倒刺,媽媽看到之後,忍不住哭了
    寶寶從出生之後,經常會出現缺鈣、缺微量元素的情況。什麼不長頭髮孩子缺鈣,不會走路孩子缺鈣。總之,只要寶寶有任何的問題,都是和缺鈣,卻微量元素有關,看似很科學,實則只是騙取寶媽的口袋錢。大多都是一些育兒機構為了賺錢所矇騙的,有些寶媽為了孩子好,給孩子補一些鈣片,但反而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正常成長。媽媽在外地打工,回來看到滿手倒刺的兒子,忍不住哭了在生活中,有不少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年齡不大,但是手上卻長滿了倒刺。有些孩子還喜歡去撕扯,之後導致破皮疼痛,看著就疼。
  • 孩子明明被媽媽兇哭,為什麼還伸手要抱抱?背後原因令人動容
    這時的寶貝,內心會非常的沒有安全感,非常恐懼爸爸媽媽不要自己,不理自己,為了讓自己感覺好受一些,寶寶會主動尋求媽媽的原諒,表現出抱抱的行為方式。英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歐薩克雷曾經說過"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意思就是說母親在孩子心中至關重要。
  • 這些嬰兒用品真的很「雞肋」,別給孩子用,可能會損害寶寶身體
    等孩子出生後,發現好多準備的東西結果都沒怎麼用得上,而且有些東西還很貴呢,有的甚至還被別人說「會損害寶寶健康」,所以,孕媽們在挑選嬰幼兒用品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特別是下面這些「雞肋」用品,別再買了,不光用不上,而且還可能會損害寶寶的健康。
  • 李怡靜 朱愛君//愛的抱抱
    在昨天的每日分享中,二實小的李怡靜老師分享了自己和學生的愛的抱抱,受其影響,十二中的朱愛君老師今天立即行動,也使用了她的"愛的抱抱"。    讓我們一起走進兩位有愛的老師,感受她們愛的抱抱!                                         ——題記                受馬春霞省名班主任工作室小夥伴李怡靜老師的分享啟發,我立即行動,今天下午就給了五個孩子「愛的抱抱」。
  • 為啥娃總賴著媽媽求抱,會走了也「腳不沾地」?知道原因就不煩了
    帶娃逛商場,寶寶全程「腳不沾地」小琪帶著3歲多的女兒逛商場,裡面人不多地面也很平,她想讓女兒自己走一走。寶寶在去商場的路上時還很開心,可進商場後開始賴著媽媽要抱抱,連購物車也不坐,在媽媽懷裡指揮方向。「去那!」
  • 寶寶走路有這三種習慣,可能是大腦發育好,父母別著急糾正
    小李家的兒子今年剛一歲半,也剛學會走路。但是走路的時候特別喜歡,一邊走還一邊跑。小李特別擔心寶寶,她的老公也是,於是趕緊帶著孩子去找醫生看看,生怕孩子是出了什麼問題。到了醫院,跟醫生說明情況後。醫生表示,這不是孩子出了什麼大問題,不用特別擔心。反而孩子是發育的更好,大腦比較靈活,思維比較活躍。
  • 寶寶喜歡抓媽媽頭髮,實際是對媽媽的愛,別再不耐煩拒絕寶寶
    可是孩子在慢慢長大之後就會做一些讓媽媽不是很喜歡的動作,比如總是抓媽媽的頭髮或者是捏媽媽的臉啦,這些都讓媽媽們覺得很難受,於是慢慢的好脾氣也就沒了。孩子抓媽媽頭髮,媽媽很是心煩童童的孩子今年才剛剛一歲,還不是很會走路,但是已經可以在床上隨便的翻身並且爬來爬去了,每次童童都會和孩子一起在床上玩很久,童童會做很多搞怪的動作來把孩子逗笑。
  • 寶寶特別愛出汗,是體虛還是缺鈣缺營養?更可能是這些原因
    寶寶出汗多尤其是睡下後,汗多得「譁啦啦」這個問題,主要是寶寶們新陳代謝旺盛,交感神經的興奮性較高,白天活動太多(尤其是睡前)流汗也會多。如果寶寶睡下,穿、蓋多一點或者房間太暖和,也會容易出汗,適當減一點衣物或睡眠環境調整一下就行。
  • 摳媽媽眼睛抓媽媽頭髮,寶寶看似「討人嫌」行為,其實在說我愛你
    摳媽媽眼睛抓媽媽頭髮,寶寶最近很「討人嫌」閨蜜小玲最近常常抱怨,自家孩子不知怎麼養成了「壞習慣」。聽了小玲委屈巴巴的抱怨,差點笑出聲。其實很多父母都經歷過小孩的這段時期,連外國父母也不例外,他們覺得兩歲以內的孩子簡直調皮得過分,又無法跟他們好好溝通,迫於無奈,用「可怕的兩歲」調侃這個階段的「倒黴孩子」。寶寶為什麼要「欺負」媽媽?
  • 媽媽教15個月寶寶說「愛媽媽」,孩子偏不說,隨後一幕笑翻眾人
    媽媽讓15個月寶寶說「愛媽媽」,孩子就是偏不說 有這麼一段視頻在網上火了起來,視頻裡的寶媽抱著自己的寶寶,正在教孩子喊「愛媽媽」,然而孩子卻偏不說。 孩子一臉笑容看著媽媽,看起來非常可愛,這個小男孩可以說非常調皮,媽媽讓說什麼他卻一直不肯說,隨後的一幕也笑翻眾人,當媽媽說完「愛媽媽」之後,孩子卻一直說著「愛爸爸」。
  • 爸爸:我讀不懂你的愛,愛我你就抱抱我!
    我快速走上去想安慰他,還沒等我走到跟前,就看到一個女人奔跑著跑過來,我確定男孩的媽媽來了,於是我又返了回來。沒過一會,我就被一聲「巨響」吸引了,原來男孩的爸爸來了,看到孩子摔倒在地,憤怒地抓起滑板車摔在地上,並大聲喊著:「你再玩,我就把它扔湖裡。」
  • 孩子,媽媽真的很愛很愛你!寫給那些一邊工作一邊帶孩子的媽媽們
    孩子,媽媽真的很愛很愛你!寫給一邊工作一邊帶孩子的媽媽們(深度好文)(當您打開這篇文章時,感恩在我心。在浩瀚的網絡裡,姚志芸堅持正能量的寫作,或許微不足道,但您的關注和留言支持就是小編的全部動力。)你懂一個媽媽真正愛孩子的方式嗎?如果你沒生孩子,如果你生了孩子丟給別人帶,如果你除了懷孕沒有盡任何一點媽媽的責任,請你閉嘴!把孩子裝餐車,並不代表媽媽不愛孩子,更不代表媽媽苛待孩子。相反,這位媽媽的內心肯定一遍又一遍的說著,孩子,媽媽真的很愛很愛你。
  • 孩子若是偏愛這兩個色系,可能是缺愛表現
    寶寶雖然一出生時不能接觸強烈的光照,但是在室內也會朝著光亮的地方看去,直到孩子視力發展逐漸完善,才能辨別出有限的顏色。孩子對於喜歡顏色的變化沒有引起閨蜜的注意,直到後來孩子變得脾氣極為暴躁,愛扔東西,不服管訓和閨蜜對著幹,媽媽才意識到了孩子可能性格情緒發展出問題了。原來孩子對於顏色的敏感程度遠遠超於家長對孩子的關心程度,至此以後,閨蜜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更上心了。
  • 正面管教|不急不吼如何對寶寶說「不」?聰明媽媽讓愛和規矩並行
    幾乎不可能的……因為媽媽更多的時候是在說「不行」、「不可以」、「不許動」!之前一位寶媽就拍視頻記錄她帶娃的一天給老公看,因為老公抱怨她一天不知道在幹嘛總是不接電話。而且你強調的「不」越多,比如「不能拿」、「不能吃」、「別看了」、「不要大喊大叫」,最終傳到孩子腦子裡的只有「拿」、「吃」、「看」以及「大喊大叫」,「不」字沒有強調出來,反而「不」後面的動詞不斷出現在孩子的腦海裡。
  • 為什麼寶寶愛打媽媽的臉?心理學家:這是娃聰明的表現,別動怒
    其實都不是,心理學家發現,「打臉」其實是孩子聰明的一種表現,所以寶媽們千萬別動怒哦!寶寶愛打媽媽的臉,其實是聰明的表現:孩子用手去拍人並不是一種攻擊的行為,而是在不停地探索世界,嬰幼兒看到自己比較熟悉的東西之後,就會用手去觸摸。
  • 武漢兒保中心:寶寶走路早晚和智商有關?你家孩子多大會走路的?
    寶寶走路早晚和智商有關?你家孩子多大會走路的? 「我家女兒已經一歲3個月了,還不會走路,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也沒發現什麼問題,但就是不會走路。而鄰居家的兒子滿十個月的時候就已經會走路了。
  • 讓寶寶和奶奶一起睡之後,寶寶和媽媽不親了,體質也變差了
    平時孩子奶奶帶孩子做飯餵飯、洗衣服、買玩具、遛彎,有時候爸爸媽媽回來看見孩子竟然已經會走路了,都大吃一驚,而奶奶卻見怪不怪了。孩子已經一歲多了,成天黏著奶奶,只和奶奶親,不要爸爸媽媽。就連娟娟平時想抱抱寶寶,寶寶也顯得很抗拒。
  • 寶寶看到媽媽在就哭鬧,獨立與依賴,媽媽的做法很關鍵
    生活中,奶奶在給寶寶餵飯,小嘴一張一合,時間平靜寧和地流逝,當媽媽突然回來,寶寶看到媽媽之後,就開始哭鬧,要親親,要抱抱。網上曾流傳一則視頻,小寶寶在幼兒園和小夥伴談天說地,滿臉笑意,這時媽媽突然出現在窗口。當媽媽的臉映入寶寶的眼帘之時,他秒變臉,哭了起來。
  • 寶寶走路過早會影響腿的正常發育,那麼寶寶多大走路最好?
    作者:寶寶知道 火夕夜前幾天在我一篇文章的評論下,有位寶媽說自己的孩子八個月就會走了,寶媽覺得這是個很自豪的事,比別的孩子早了好幾個月。有一句俗語這樣說「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會走」,孩子過早的站立真的是一件好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