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檔節目是作家王蒙在《圓桌派》中和主持人竇文濤討論過一個話題,其中王蒙給竇文濤講了一個故事,故事的大體內容是這樣的:
有一天孫子問他,窗外面是什麼?
王蒙半晌不語,反問孫子。
孫子回答說:"是一棵樹。"
王蒙說:"對呀。"
孫子接著說:"可老師說窗外是春天。"
王蒙說:"老師說得也對。"
孫子苦惱地說:"可老師說我錯了,別的同學說得都是春天。"
老師的答案是標準答案,孩子的答案卻是很具有想像力。我們只是在機械式的培養著說出標準答案的孩子,正在一點點的吞噬著孩子自由發揮的想像力。
在2018年,有一次在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針對全球21個國家和地區所做的一項調查中,想像力則排在倒數第一,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第一,但創造力僅僅排在倒數第五,這是一項多麼令人吃驚的數字。
中國孩子不是天生的就缺乏想像力,只是這種想像力沒有被充分的發揮作用,好像只是在模式化,好像被框架束縛了一樣,有太多的條條框框在約束著一樣。
在《孩子們的詩》裡寫到孩子的想像力,可以看到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法,頗有藝術家的氣質。從孩子們身上,可以看到想像力,關鍵就是對這種想像力的維持。
有位美國的創造性思維研究專家託倫斯說:"孩子在5歲以後,創造性能力與思維邏輯能力會逐漸下降。"
也就是說能較早的保護和培養創造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孩子就能把留存在基因裡的這份財富繼承,充分的利用並發展下去。
值得深思的是,如何保護孩子的想像力?
詹青雲的《奇葩說》裡,引經據典,封為辯論大神。亞里斯多德、麥克盧漢,如數家珍;《西線無戰事》亦或是《霍亂時期的愛情》,都能娓娓道來。生澀的法律條文,拗口的心理學名詞,她仿佛都是可以被徵服利用,大家用天才來稱呼她,好像她一直被神靈庇護,是人們心中的不朽和永恆,事實並非如此。
她非常感激母親尊重和保護自己的個性。她出生在貴州一戶普通家庭,在小的時期就遭到了同齡人沒有的痛苦。她童年時期,寫下:"我小時候,想法多,開竅晚,學習差,是最讓老師心煩的學生;遇到過很好的老師,可也有當著全班同學說我笨豬的老師。她當著我的面,告訴我媽:'小孩考不上高中,趁早送去技校!這麼多年了,我沒有原諒她,我只是算了……"
媽媽擔任老師耐心對他說:"別著急,媽媽算過了,到了四年級,你就會成為全校最棒的學生!"可是到了四年級,成績也是全班倒數。這時媽媽又小心的跟她說:"媽媽重新算過了,成為年級第一的時間,就在初一!"在這種鼓勵下,高二的時候,詹青雲成了年級第一,媽媽很平淡地說:"看媽媽算得多準。"
從小到大,她不喜歡安分守己。女孩們喜歡的,她似乎都不喜歡,她喜歡四驅車、讀三國;讀大學,翹課、看球賽、打辯論賽;假期別人忙活實習,她選擇去支教,窮遊,開旅社;別人選擇保研、國考,她卻肄業,貸款百萬讀哈佛……
詹青雲身上存在各種"問題",惹了各種禍端,父母甘之如飴,讓她選擇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不用粗暴的方式幹涉女兒,甘願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父母也不會越俎代庖,為她做決定。父母相信女兒天馬行空的想法,是在對自我前途的思索,就算是失敗,女兒也會自己承擔起責任,因為父母相信女兒的每一個選擇。
"火星哥"馬斯克曾說過:"我的母親才是我的英雄,我的成功都來自她的培養和影響。"
埃隆·馬斯克打造了全球最早的網絡支付平臺,環保電動車就是他創立的,並且開了一家造火箭的公司,而且還把車送上了太空。人們更多的是了解他的成就,不知道馬斯克背後還有一個發光的女人在支持他。
梅耶·馬斯克是馬斯克的媽媽,她15歲就當了模特,21歲那年參加南非選美比賽,拿到冠軍,在22歲時結婚生了三個孩子,在31歲時因與丈夫多次吵架屢遭家暴離婚。
離婚後要帶三個孩子,已經有10年沒有參加工作,家裡窮的連地毯都買不起,作為母親把孩子都送進了學校,當馬斯克想要臺電腦時,咬牙給孩子買了一臺電腦,當馬斯克要輟學時,母親了解了孩子的想法後,尊重孩子的選擇。
母親拿出了自己的所有積蓄,用來幫助馬斯克,後來母親說,那是她人生中最好的一次投資。
在母親的教育下,二兒子馬斯克最後成了億萬富翁,她的大兒子也開著一家可持續發展的連鎖餐廳,她的女兒託斯卡·馬斯克是電影製片人和導演,擁有自己的影視製作公司。
她的孩子們都有了自己的事業,梅耶還是選擇繼續自己的事業——做模特。68歲那年,梅耶登上《時代》的健康別冊封面,71歲時那年,梅耶穿著LV登上《BAZAAR》巴西版十月刊封面。
梅耶的教育思想是,沒有什麼可被禁止。不管孩子有著什麼天馬行空的主意,都願意在充分聽取孩子的意願後選擇相信。不管是什麼光輝的事業,都有可能失敗。她從來都不認命,相信每次前進之後,回看自己的旅程,失敗的被摒棄,成功的被複製。不管結果如何,都不願意丟失嘗試的機會。
會有人問,明星父母,他們的故事從來只能被傳頌。他們的成功沒有參考價值。
那麼一個普通的中國孩子,想像力也同樣重要嗎?
雷切爾·卡森是一位作家,他曾經說:"要情感被撩撥起來了——對於美,對於新鮮與未知的興奮與好奇,同情、憐憫、讚美、愛——然後才是這些情感所對應的知識。一旦找到,它們對孩子而言就會有持久的意義。"
波德萊爾是法國的著名詩人有一句名言:"沒有想像力,一切官能無論多麼健康敏銳,都等於烏有。"
家長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呢?
舉世聞名的藝術大師畢卡索說過:「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我們更應該努力發掘孩子的想像力和藝術天性。家長可以這樣培養:
讓孩子多讀一些課外書籍家長可以每天固定地抽出一部分時間陪孩子一起閱讀童話、寓言、神話、歷史等課外書籍,可以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增加孩子的詞彙量。
有一套《媽媽我能行》還挺好的,一共10冊, 精美、色彩鮮豔的插畫,在3歲之前,可以當做漫畫圖畫書,用來親子共讀。還能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在睡前給孩子講故事,然後鼓勵孩子將自己的想法融入語言中把故事講述出來。因為孩子在大腦中把故事進行整合、加工後表達出來,是可以鍛鍊和拓展孩子的想像力。
有這樣一套物美價廉的繪本,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養成好習慣、好性格,開發孩子的想像力,怎麼算怎麼划算,想要培養孩子的想像力點擊下方即可!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總有他們發光的地方,也有自己想要躲藏的角落。家長都希望讀懂孩子的心聲,而不是眼睜睜地看著他獨自走過荒原,而選擇不讓他學會奔跑,家長更多的是應該多尊重孩子的選擇,理解支持投資孩子的夢想,孩子才不會失去原本的想像力,創造出孩子自己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