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出上聯「陶然亭」,才子對出下聯:張之洞

2020-12-17 文史掠影

對聯是古代文人重要的文化形式,尤其是在明清,很多文人在平時宴遊時經常互相對對聯打發時間,經常是一個人出上聯,一人出下聯,對不出的人則為輸了。對聯比唐朝的律詩更加注重平仄,也更加注重意境,所以能寫出一副好對聯也是不容易的事。

其實在古代給一些亭臺樓閣題寫對聯,也是文人比較感興趣的。比如在《紅樓夢》中賈寶玉在大觀園落成時,到處題寫對聯,如果寫得好就會得到大家的讚賞。所以在八股文盛行的明清,吟詠對聯是文人的重要調節方式。

那些亭臺樓閣,寺廟庵剎的對聯,往往給人以清新別致的感覺。比如非常出名的陶然亭,就曾有如下對聯:

上聯:煙籠古寺無人到;下聯:樹倚深堂有月來。——翁方綱

上聯:慧眼光中,開半畝紅蓮碧沼;下聯:煙花巷外,坐一堂白月清風。——沈朝初

上聯:似聞陶令開三徑;下聯:來與彌陀共一龕。——林則徐

上聯:爽氣挹山嵐,萬葦清風帶古寺;下聯:高蹤懷水部,一輪明月照江亭。——張照珏

陶然亭是哪裡,為什麼有這麼多文人為其題寫對聯?陶然亭在北京,被譽為「周侯藉卉之所,右軍修楔之地」,為中國四大名亭之一。 其名字,取白居易詩「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為亭命名。

上面的對聯,都是文採斐然,文縐縐的對聯,其實還有一些對聯,只有幾個字,但往往讓才子們模稜兩可,找不到下聯來。比如在清朝就出現了一個上聯,這個上聯就三個字:「陶然亭」。

在清朝,很多文人還有流觴的習慣,比如乾隆就在紫禁城裡的乾隆花園裡建造的有曲水流觴的場所,當其有閒情雅致時,就會在裡面玩曲水流觴的遊戲。

晚清時,張之洞在陶然亭會飲,也玩起了曲水流觴的遊戲,大家吟詩作賦,登高送目,感慨人生,興致來時,張之洞命以亭名作對,也就是說上聯是:陶然亭。

因為這個上聯非常特別,是個地名,也可以說是亭名。而且這三個字裡面中間的字「然」還是虛詞,所以對聯的下聯最好也在中間那個字上是虛詞。

當時在座的諸公都是高官厚祿,文採風流,所以很多人都試著要對出這個對聯。但是遺憾的是,很多人對出的下聯都不令人理想。

最後工部侍郎李文田則說:「若要無情,非閣下姓名莫屬。」也就是說「張之洞」這三個字,就是非常好的下聯。不僅對仗十分工整,而且意義也不錯。張之洞聽到下聯就是自己的名字,也不禁為李文田的才思叫好。

《清史稿》記載李文田,字芍農,鹹豐九年一甲三名進士,授編修,入直南書房,李文田學問淵博,生平嗜學不倦,工書善畫,經史。據說慈禧太后作畫,常命探花李文田、狀元徐郙陸潤庠、進士陸寶忠為之題志。

所以李文田是那時候的才子,他能偶得如此妙趣的下聯,跟其平時淵博的文化積累不無關係。「陶然亭,張之洞」是非常有趣的一副對聯。

魯迅真沒罵過袁世凱?原來曾罵袁世凱是山羊,沒有讀過什麼書

相關焦點

  • 梁啓超拜訪張之洞被出對聯批評,淡定作出下聯,後者立馬出府相迎
    當時梁啓超在帖子的落款處寫「愚弟梁啓超頓首」的字樣,張之洞看到這樣的落款自然十分不高興,畢竟那時候梁啓超他們名氣還不大,張之洞並不了解他們,而且就算有所聯繫,用愚弟這樣的稱呼顯然有妄自菲薄的嫌疑。不高興的張之洞於是就寫了一個上聯,道是: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無禮稱愚弟。
  • 上聯:三星白蘭地;下聯:五月黃梅天 100個無情對,超有趣
    清末大臣張之洞,一日於北京陶然亭宴客,席中以對句佐興。一客以當時所傳吟一時的名句出上聯:「樹已千尋難縱斧。」張之洞作答:「果然一點不相干。」「果」對「樹」,乃物名;「一點」對「千尋」,皆量詞(古八尺為尋);「幹」對「斧」,皆器物名(「幹」是古代一種兵器)。上下句極是工整,但句意卻毫不相干,出人意表。
  • 上聯「母雞下蛋,谷多谷多,只有一個」,才子對出下聯,堪稱經典
    清朝出了很多對聯高手,即便是偏遠的山區地帶,依然有很多才子。比如在貴州,當時的環境相對比較落後,各個朝代皆視其為「蠻荒之地」,但是到了清朝,貴州的發展有所改進,而在這個地方,就出了一名才子,此人就叫周漁璜。
  • 才子出一上聯:「兩個荷包蛋」,下聯力挽狂瀾堪稱顛覆!
    才子出一上聯:「兩個荷包蛋」,下聯力挽狂瀾堪稱顛覆!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對聯作為我們國家的一個傳統文化的遺傳,其中所蘊含出許多哲理和意味讓人流連忘返。古代就有許許多多喜歡對對聯的才子,他們的才華絕對是當時站在頂峰的人才,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才能夠做到力挽狂瀾呢?我們都知道有時候一副對聯或者說是一首詩前半部分或者後半部分的話,可能會出現一種俗不可耐的感覺,但是經過一番加工之後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對比,也正因為有了這種顛覆的效果,因此才能更加讓人覺得是絕對或者說是絕句。
  • 女子出上聯「野花不種年年有」,才子對出下聯,女子害羞轉身
    而女子看到父母這麼著急,終於鬆口表示自己出一個上聯,如果有人能夠對的出下聯的話,她就嫁給他!女子出的上聯是「野花不種年年有」。話說,自從女子出完了這個上聯以後,很多人都來對對聯,然而卻沒有一個能和符合這名女子的心思!後來來了一個才子來對對聯,這個才字子長得非常的溫文爾雅,而女子在剛見到這名才子的時候,就有點動心了!後來才子對出了對聯「郎君未歸夜夜思」。
  • 女子出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才子對出下聯,兩人喜結連理
    歷史上不乏才子名家因對對聯而起的風流韻事,諸如唐寅與陳白陽有對:「眼前一簇園林,誰家莊子;壁上兩行文字,哪個漢書」;蘇軾與好友佛印有謔聯「狗啃河上(和尚)骨;水流東坡詩(屍)」。此外,甚至有富紳豪族以對對聯的方式來「比文招親」。有一女子便在一次「比文招親」中出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一才子成功對出下聯,兩人才得以喜結連理。
  • 才子出上聯:「兩個荷包蛋」,下聯不會對,最後被老闆一句話點醒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在結婚或者是在生小孩喜慶時候才會貼的對聯,這種對聯就叫做 在古代,一般有才華的人常常會只做出上一半對聯讓其他人對出下聯來顯示自己的才華
  • 棺材店的一副上聯:「人無千歲壽」,大才子對出下聯,很有哲理
    比如諧音聯,由於音同字不同,所以上聯和下聯皆要有諧音的詞彙才能對仗工整,同理拆字聯由於字數的拆解,那麼下聯也要考慮拆字這一層面。所以說想要對好一副對聯,十分考驗一個人的詞彙量。歷代很多文人墨客都十分鐘愛於對對子,比如宋代的大文豪蘇軾,就是對聯高手,有關蘇軾和佛印、蘇小妹之間的對聯趣事,可謂是不勝枚舉。
  • 才子上聯:「兩個荷包蛋」,聽著有點俗,可下聯一出盡顯飯店特色
    才子上聯:「兩個荷包蛋」,聽著有點俗,可下聯一出盡顯飯店特色對聯是中國所獨有的一種文化形式,經過數千年的歷史流傳,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對聯作為文化載體之一,其中也蘊含了很多趣味橫生的故事。在清代,出了一位才華橫溢的學者,叫做李調元,家中一門四進士,兄弟三翰林。李調元是一名出色的詩人,同時對戲曲也很有研究,提到蜀中的古代文豪,是無論怎麼也繞不開李調元的,他對對聯的功夫是一絕。李調元曾經被朝廷派往南方,南方自古風景秀麗,有一日李調元上到了街道的上遊歷,看到路邊有一家餐館開張,一群人熱鬧的緊,所以他走了上去。
  • 才子出一上聯:水流花謝,時聞鳥語,友人邪魅一笑對出下聯
    從古自今,文人們留下了很多千古絕對,如很長時間無人對出的「煙鎖池塘柳」,還有非常著名的「寂寞寒窗空守寡」。除了這些千古絕對之外,古人在對對聯時,還留下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對聯趣事唐伯虎是中國著名的才子、詩人,他的字在古代也非常受大家歡迎。
  • 「今日交通文軌」——張之洞黃鶴樓名聯的正解與新讀
    原張之洞與漢陽鐵廠博物館(現重建張之洞與武漢近代工業博物館)正門,以及紀念辛亥革命百年之際重張的黃鶴樓公園新大門,都將上聯中的一個字即「締造先從江漢起」中的「先」字改為「都」字(現在是否又有修正不得而知),坊間還有另外2個版本改為「多」或「皆」字。孰正孰誤?這也可以通過完整解讀此聯的內容來說明。
  • 張之洞識鑑大不精,出高價買進假古甕!
    清光緒某年,張之洞作為湖北總督入京述職。公務之餘,去逛琉璃廠。他看見一家古董店,裝潢雅致,就走進去瀏覽。張之洞對其「一見鍾情「,問其價格,回答說是某位大官故物,借來陳列的,是非賣品。 過了幾天,張之洞又和愛好古玩的幕僚前往欣賞,大家都鑑定為古代名物。張之洞決心得到它,幾經周折,終於以二千兩銀子的高價買了回去。他把大甕帶到湖北,拓印了幾百張拓片,分贈好友和下屬。 古甕放在庭院中,裝滿清水,養幾尾金魚,滿院生輝。
  • 才女出上聯招親:玉葉金花一條根,放牛郎對出一下聯,結果呢?
    就對父親說,想根據自己的意願找一個有才華的男子,於是就想出了對聯招親一招。才子出下聯在招親大會上,才女根據自家藥房出了這麼一個上聯:玉葉金花一條根。聽到這裡,在場的男子都一頭霧水,沒人敢隨便上前。不過在場的不乏當地的才子,寒窗苦讀十幾年書。
  • 乾隆出上聯:金木水火土,和珅與紀曉嵐各出一下聯,水平一目了然
    提起乾隆,很多人都知道,其身邊有著兩位異常出名的跟班,一個是大才子紀曉嵐、另一個則是大貪官和珅,據相關的史料記載,一次在微服遊玩江南的時候,因為感到肚子飢餓,於是乾隆與兩個臣子走進了一家街旁的酒樓,在等著上菜的時候,此時的乾隆卻是靈感湧來,於是提議用對聯來打法時間。
  • 山東出上聯:孔子聖孟子賢,自古文章出齊魯,陝西給的下聯成絕唱
    山東出上聯:孔子聖、孟子賢自古文章出齊魯,陝西給的下聯稱絕唱筆者今天與大家講一則有關對聯文化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一文化古國,中國有著許多古老的文明、文化,而對聯文化就是其中極具的特色的一種文化,毫不誇張地講,對聯文化從古至今,對人們都是有著極大的影響的
  • 棺材店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被才子對出,成為妙對
    歷代文人墨客吟唱出很多千古絕對,宋代的蘇軾就很喜歡對對聯。有一日蘇軾邀請黃庭堅到家中作客,黃庭堅來到門外,蘇軾趕忙出去迎接,兩人就在門前的柳樹下攀談了起來。正在窗前捉蝨子的蘇小妹看到此情此前,當即就說了一個上聯:阿兄門外邀雙月。
  • 千古絕對,上聯:孔子孟子曾子,網友給出的下聯太經典
    到了清朝時期,大才子紀曉嵐就留下了很多對聯趣事。話說紀曉嵐還在翰林院供職的時候,一次遇到了一個太監。太監看著紀曉嵐穿著裘皮大爺,手裡拿著一把扇子,看起來很二(實際上文人無論冬天還是夏天都喜歡拿扇子),就出了一個上聯,小翰林,穿冬衣,執夏扇,一部春秋可讀否?但從上聯來看,這位太監還是很有才華的,不僅僅蘊含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還嘲笑紀曉嵐假裝大才子。
  • 才女出上聯:六木森森,松柏梧桐楊柳,下聯一出,成千古絕對!
    唐伯虎的文採大家是眾所周知的,尤其是他在對對子的功力上,更是高出其他人許多。唐伯虎對出來的對聯,不僅每一個都有其獨特的風格與寓意,這些對聯更是表達了唐伯虎的感情。與唐伯虎同處一個時代的美人蘇媚兒,早已聽聞唐伯虎的大名,在知道他是一個風流倜儻、才貌雙全難得才子之後,便特意找機會與唐伯虎相聚。
  • 秀才出上聯「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難住才子們,一小孩對出
    一天,年少的蔣燾正在家裡玩,父親在家裡宴請眾多好友,眾才子們在一起吟詩作賦,好不熱鬧。沒想到突然天氣驟變,烏雲密布,颳起了大風,雨水打到窗戶上,傳來一陣響聲。於是席間的一位秀才就此情此景,出了這樣的一個上聯: 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