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加琳瑋編輯 | 周卓然1
在2020年的第一天,潮流電商平臺毒APP換了名字,改叫「得物APP」。現在其各類官方平臺名稱都已更改,不過英文名還是「Poizon(毒)」。
「得物」其實是「毒」的讀音拆分,不過聽上去更普通了。根據該平臺官方說法,換名字是為了更清晰地體現平臺功能指向性,能讓人一眼就看出是做什麼業務。
它同時表示,此番調整不會改變業務定位、服務流程等,會繼續保持潮流電商和潮流生活社區兩大核心業務,未來也將持續引入更多品牌入駐。
毒APP 2015年從虎撲網中孵化而出,運營主體為上海識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2017年時完善了核心功能,除了提供球鞋鑑定服務外,開始允許在平臺上進行二手交易。雖然國內先後還出現過nice、鬥牛、UFO等同類平臺,但毒APP在圈內有「一家毒大」的稱號,證明了其火爆程度。
2018年時,毒APP獲得高榕資本、紅杉資本中國、普思資本的數千萬美元融資,開始脫離虎撲獨立運營。
和起步較早、較為成熟的國外二手球鞋交易平臺StockX、Stadium Goods和GOAT等相比,中國二手球鞋線上交易平臺在業務形態、交易量等方面都處於發展早期,因此幾乎從未脫離被質疑的情況。
而毒APP由於交易量、用戶數量較大,被投訴和曝光的問題也更多。交易產品中有假貨、鑑定結果不準確、佣金比例太高、訂單被隨意取消、掃貨炒賣等問題經常在鞋迷社區和交流論壇中被反映。
2019年初時,毒APP還因涉嫌售假上了微博熱搜。隨後毒APP發表聲明稱,是質檢環節出了問題,但此鞋不是假貨。
現在中國關於球鞋市場的風評一直不太好,與中國缺乏潮流文化原生土壤有關。因此可以看到,類似於Yoho!集團這樣用潮流雜誌、大型集會活動等文化內容打先手的平臺,更容易在受眾中積累好感度。毒APP雖然也建立的潮流社區,但由於交易屬性更強、功能性更明顯,弱化了傳遞潮流文化的部分。
不過在球鞋市場熱度不減的情況下,資本市場對二手球鞋交易和鑑定平臺還保持著較為積極的態度。
毒APP在2019年4月完成了第三輪融資,估值達到10億美元,領投方為曾投資過Wish、京東和Farfetch等電商平臺的DST(Digital Sky Technologies),DST同時也是美國球鞋交易平臺StockX的股東。9月時,Louis Vuitton入駐了毒APP。
可以說,在中國近兩年對炒鞋文化的討論進入高潮時期之際,毒APP作為主流交易平臺之一,也推動了這一趨勢的發展。但也正因為它身在其中,因此一直都甩不脫炒鞋圈的負面輿論。
這或許也是它要擴張業務領域、分攤風險的原因。該平臺發展至今已不單單是一個圍著鞋轉的平臺,現在可以看到,毒APP還在售賣美妝、手錶、衣服、箱包等商品。